《2022年北海區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47.shtm......閱讀全文
《2022年北海區海洋災害公報》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47.shtm
2023年北海區海洋災害應急演練在青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65.shtm根據《2023年北海區海洋觀測預報和防災減災工作方案》要求,7月21日,2023年北海區海洋災害應急演練在青島舉行。該演練活動由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牽頭組織,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
海洋災害高發-何時精準預知
6月30日,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藍色預警,今年第6號熱帶風暴“溫比亞”7月1日前后在廣東臺山到海南萬寧一帶沿海登陸。而就在上周,今年第5號熱帶風暴“貝碧嘉”波及我國廣東、廣西沿海及海南南部,對當地旅游、漁業等造成較大影響。每年夏季,我國都深受臺風之害,而相對于天氣預報,我國海洋預報在精確度、時效性
海洋所再次進行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
繼順利完成第一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后,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同時開展了暴雨洪水入海后對獐子島海域海洋環境影響調查。 依據前期制定的大連溢油災害應急調查方案,海洋所13名科技人員和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長漁科研19
海洋所啟動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項目
針對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起火引發部分原油泄漏入海,對海洋環境造成威脅的情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協調各領域專家,積極調配儀器設備,以中國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為依托,啟動了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項目。 大連溢油災害發生后,
5.12海洋防災減災周系列活動在青島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60.shtm5月12日,“5.12防災減災日”主題宣傳活動在青島舉行。這是我國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該活動主題為“防范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該活動由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主辦,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
第九屆海洋強國戰略論壇在北海舉行
11月20日~21日,第九屆海洋強國戰略論壇暨2017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在廣西北海市舉行。自然資源部有關領導對論壇的舉辦作出批示。 本屆論壇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聯合主辦,主題為“新時代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策略、措施與實踐”。 在20日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
青島舉行“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
5月12日是我國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主辦,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減災中心和青島市海洋發展局聯合承辦的“5.12防災減災日”主題宣傳活動在青島小麥島公園舉行。志愿者講解生態災害科普知識? ?廖洋攝現場,志愿者向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北海揭牌
9月10日,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廣西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揭牌。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李永杰、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嚴植嬋、海洋四所籌建組成員、廣西海洋和漁業廳、北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等參加了揭牌儀式。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悉,海洋四所是在廣西設立的首個國家級海洋綜合科研機構。它的成立,對進一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舉行系列活動致敬海洋宣傳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49.shtm
原油污染尚未擴散到海洋生態功能區
就大連新港爆炸事故造成原油泄漏并擴散到相關海域,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家海洋局已啟動溢油應急響應,通過飛機、衛星、船舶等進行跟蹤監視監測,并已協調專業油污處理船收油。 據介紹,7月17日凌晨2時,國家海洋局啟動應急響應預案,并由國家海洋局北
國家海洋局:中國北部海區海冰災害有所減輕
中新網10月20日電?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副主任于福江日前表示,盡管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北部海區的海冰災害有所減輕,但對于海冰災害,不能疏于防范,應當加強警惕。 2011年10月17-19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辦的2011年度海冰災
海洋災害預報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在京成立
國家海洋局工作人員在船上準備取海洋沉積物樣本 國家海洋局海洋災害預報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8月20日在京舉行,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為重點實驗室揭牌。 受全球變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災害日趨嚴重。隨著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海上運輸活動的增加以及海岸帶開發和沿
日照至青島近岸海域將受滸苔綠潮影響
記者5日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黃海滸苔綠潮繼續向偏北方向飄移,日照至膠南南部近岸海域和青島小麥島附近海域將受零星綠潮影響。 據介紹,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近日堅持利用衛星、船舶、岸站對黃海綠潮進行監視監測,3日在黃海中部(119°18′E-121°25′E,34°30′N-36°08′N
青島滸苔“圍城”將持續到7月底-或將引發赤潮
滸苔今年又襲擊青島,棧橋等多個著名景點已被“占領”。今年的滸苔災害有何特點?打“滸”之戰何時結束?影響面又有多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相關專家。 受近海環流和風向影響滸苔將成常態化災害 “和2009年相比,今年的滸苔面積不大,但是對青島的影響很大。”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
去年我國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達五年之最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1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201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3.48億元,死亡(含失蹤)121人,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在近5年中列第一位。 分析表明,去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
雙橙警報!啟動強臺風“煙花”海洋災害II級應急響應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7月22日自然資源部啟動2106號強臺風“煙花”海洋災害II級應急響應,并于當日20時組織沿海各省自然資源(海洋)主管部門召開2106號強臺風“煙花”風暴潮、海浪災害應急工作視頻會,從觀測、預報、災害評估、值班值守等方面對此次風暴潮和海浪災害防御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 國
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臺風增多
12月13日,記者從2018年汛期海洋預警報工作總結會上獲悉,近年來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臺風呈增多趨勢。 以2018年為例,有11個達強臺風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活動,包括4個強臺風和7個超強臺風,而常年平均是每年熱帶氣旋中達到強臺風級別以上的個數約為8-9個。 其中,8月份熱帶氣旋生成個
強化宣貫培訓-推進標準化工程海冰技術實施
?? 6月20~22日,2018年第一期海洋標準宣貫會在青島召開。會議由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和北海標準計量中心共同承辦。原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謝弘陽處長、北海分局副局長吳軍、北海標準計量技術中心主任秦平、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標準化管理處處長司建文出席開班儀式并講話。來自
遙感所獲首屆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3月31日,首屆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海洋環境與災害應急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技術系統及應用”項目榮獲2011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海洋環境與災害應急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技術系統及應用”成果是由中科院遙感所牽頭,聯合國家海
國家一重點實驗室在山東省青島市成立
??? 國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鑒別與損害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7月4日在位于青島市的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掛牌成立。 ??? 有關專家介紹,海洋溢油是我國近海經常發生的重要環境災害之一,溢油事故發生后溢油源的確定和損失評估是溢油事故處理的重要依據,目前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相關的專業研究機構,這些機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5年度進口設備采購項目招標公告
法正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受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委托,對其所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5年度進口設備采購項目以及其相關服務以公開招標方式組織政府采購,歡迎符合條件的投標人參加投標。 1.項目編號:SDFZQ20150522-019 2.項目名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5年度進口設備
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影響機理項目啟動
3月14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組織召開了由該所研究員王春在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洋際相互作用對太平洋海洋災害的影響及其機理”項目啟動會。與會專家對該項目的意義、目標、總體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案等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建議進一步加強課題之間的聯系與融合,提前規劃項目研究的數據產品及其在預測
海洋環境與災害應急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技術通過鑒定
海洋環境與災害應急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技術系統及應用項目通過鑒定 6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等五家單位聯合完成的海洋環境與災害應急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技術系統及應用項目通過成果鑒定。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童慶禧等10位專家組成的評審鑒定專家組聽取了顧行發研究
才北海菊花-又香山紅葉
才-北海菊花 又-香山紅葉 一,經典語 ? 才飲長江水,水食武昌魚。 ? 二,10月29日北海公園菊花 ? 清早,與老伴到北海公園北側看。 ? 展地剛修整完畢,面積大,菊花種類多…當然,眾多菊花非常漂亮,尤其是~菊花有獨特的花香… ?
海洋衛星成員“齊聚一堂”!這樣助力自然災害監測預警
今天是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國三個海洋衛星星座與地面站網實現在軌自主管控與業務化運行,成為自然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 海洋一號系列衛星,目前在軌運行的是海洋一號C衛星和D衛星,用于全球海洋水色要素、海
青島市6項目獲國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1.58億元資助
近日,科技部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安排進行了公示,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所、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5家駐青單位承擔的6個項目入圍,超過立項數的1/5,項目經費達到1.58億元。重點專項的支持,體現了青島市
青島市6項目獲國家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1.58億資助
近日,科技部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安排進行了公示,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所、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5家駐青單位承擔的6個項目入圍,超過立項數的1/5,項目經費達到1.58億元。重點專項的支持,體現了
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確認“褐潮”災害成因
中科院專家與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科技人員密切合作,日前發現連續四年在河北秦皇島沿海一帶出現的“微微型藻赤潮”應更貼切地命名為“褐潮”,其原因種為抑食金球藻。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于仁成介紹,從2009年開始在河北秦皇島沿岸海域出現的“褐潮”,其影響范圍已擴展至山東榮成一帶海域。此前,人
赤潮治理技術走出國門——首批改性粘土材料啟運智利
日前,首批赤潮治理材料(改性粘土)出口智利啟運儀式在廣西北海舉行,27噸包裝一新的改性粘土材料完成裝箱并啟程運往智利,用于智利養殖海域的赤潮治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邢懷斌、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資環處處長周桔、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王輝參加儀式并講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張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