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AMPA受體的基本介紹
AMPA 受體(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受體,AMPAR)介導中樞神經系統快速興奮性突觸傳遞,其在突觸后膜的動態表達與長時程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LTP)、長時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的誘發和維持有關,參與調節學習、記憶活動。AMPAR在β-淀粉樣蛋白作用下的過度胞吞和裂解致其在突觸后膜缺失,可致突觸損傷和功能障礙,與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認知障礙密切相關。AMPAR還參與谷氨酸介導的興奮性損傷,Ca2+通透性AMPAR亞型的過度激活能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元的功能障礙甚至死亡。此外,AMPAR還參與tau蛋白的異常磷酸化及神經原纖維纏結的形成。因而突觸后膜AMPA受體數目和功能異常可能是導致阿爾茲海默病發生的重要環節。......閱讀全文
關于AMPA受體的基本介紹
AMPA 受體(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受體,AMPAR)介導中樞神經系統快速興奮性突觸傳遞,其在突觸后膜的動態表達與長時程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LTP)、長時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的誘發和維持有關,參與調節學
關于AMPA受體的分布介紹
近年來,靜寂突觸的存在和LTP過程中 AMPA受體快速的突觸插入已被大量實驗證實,而產生這一現象的重要前提是在突觸附近存在可被利用的非突觸 AMPA 受體池。用顯微技術觀察谷氨酸受體在突觸及突觸附近的分布發現,除突觸膜上存在有突觸性的AMPA受體外,在樹突的表面和胞質中也存在大量的非突觸性 AM
關于AMPA受體的形成介紹
AMPA受體是由GluR1-4 (GluRA-D) 4個亞基組成的四異聚體,其形成起始于粗面內質網各個亞基的合成,每個亞基都有1個大的N端、3個跨膜區域、1個形成孔的發夾結構和1個位于胞質側的C端。成年海馬AMPA受體主要由GluR1和GluR2或GluR2和 GluR3所組成的異聚體構成,而G
抗AMPA2受體抗體腦炎病例報告
?邊緣性腦炎多由病毒、免疫等因素引起,常發生于海馬回、扣帶回及額葉眶面等邊緣系統。有學者認為抗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AMPA)受體抗體腦炎屬于自身免疫抗體介導的邊緣性腦炎,目前國內報道較少。現回顧性分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例抗AMPA2受體抗體陽性合并副瘤性抗
關于阿片受體的基本介紹
阿片受體廣泛分布,在神經系統的分布不均勻。在腦內、丘腦內側、腦室及導水管周圍灰質阿片受體密度高,這些結構與痛覺的整合及感受有關。邊緣系統及藍斑核阿片受體的密度最高,這些結構涉及情緒及精神活動。與縮瞳相關的中腦蓋前核,與咳嗽反射、呼吸中樞和交感神經中樞有關的延腦的孤束核,與胃腸活動(惡心、嘔吐反射
關于Fc受體的基本介紹
Fc受體為對免疫球蛋白Fc部分c末端的受體。免疫球蛋白(Ig)與抗原結合后,抗體的Fc段變構,與細胞膜上的Fc受體結合,產生各種生物效應,抗原-抗體復合物對細胞的作用都是通過Fc受體的介導,因此Fc受體在免疫功能及其調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類Ig都有其相對應的Fc受體。
關于毒素受體的基本介紹
發現很多毒素也是通過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相結合后才產生效應的。如霍亂毒素是霍亂弧菌產生的外毒素,分子量為84000,由A、B二種亞單位組成。A亞單位有兩條肽鏈A1和A2,由一對二硫鍵聯接。亞單位B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相結合。亞單位A1則具有激活膜上腺苷酸環化酶的作用。 霍亂毒素的受體是一種神經節苷脂,
關于LIF的受體的基本介紹
ILF受體α鏈為低親和力受體,其結構屬于紅細胞生成素受體家族成員,含有2個該家族特征性結構域。gp130是LIF受體的另一個亞單位,與LIF受體α鏈共同組成高親和力受體。LIF受體分布較廣泛,如脂肪細胞、成骨細胞、神經細胞、胚胎癌細胞、胚胎干細胞、M1白血病細胞以及活化的巨噬細胞等。
關于膜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細胞膜受體(cell membrane receptor)是細胞表面的一種或一類分子,它們能識別、結合專一的生物活性物質(稱配體),生成的復合物能激活和啟動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導致該物質的最終生物效應。細胞環境中各種因素的變化,是通過細胞膜受體的作用而影響細胞內的生理過程發生相應的變化。
關于過敏毒素受體的基本介紹
過敏毒素作用于許多細胞,但最重要的乃多形核白細胞(PMN)。一旦配體與受體結合后,細胞表面便有動力學的重分布。配體受體交聯復合物經內轉,胞內加工,緊接著便是一系列胞內激活(如Ca2+流動,酶性顆粒釋放,膜脂重排),導致細胞粘附,趨化。晚期配體內轉后則導致配體降解以及細胞表面受體的“下向調節”。
關于NMDA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NMDA受體(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即為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是離子型谷氨酸受體的一個亞型,分子結構復雜,藥理學性質獨特,不僅在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生理作用,如調節神經元的存活,調節神經元的樹突、軸突結構發育及參與突觸可塑性的形成等。而
關于Toll樣受體的基本含義介紹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天然免疫)的一類重要蛋白質分子,也是連接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橋梁。TLR是單個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質,可以識別來源于微生物的具有保守結構的分子。當微生物突破機體的物理屏障,如皮膚、粘膜等時,TLR可以識別它
關于Toll樣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天然免疫)的一類重要蛋白質分子,新近研究發現,TLR能結合機體自身產生的一些內源性分子(即內源性配體)。免疫佐劑可增強抗腫瘤免疫,其分子和細胞機制得到進一步闡明TLR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腫瘤在發生發展過程
關于受體酪氨酸激酶的基本介紹
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RPTKs) RPTKs是最大的一類酶聯受體, 它既是受體,又是酶, 能夠同配體結合,并將靶蛋白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所有的RPTKs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含有配體結合位點的細胞外結構域、單次跨膜的疏水α螺旋區、
關于甘露糖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甘露糖受體是C-型是動物凝集素的一種,能夠有效快速的識別甘露糖以及巖藻糖末端的糖蛋白而組成一個有機防御體系。一般來說把甘露糖受體結構分為以下的部分:N端富含Cys區;139~192號氨基酸區;糖配體結合區CRD;糖基化位點;胞漿區及跨膜區。
死亡受體的基本介紹
死亡受體是近年發現的一組細胞表面標記,屬于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它們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后,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信號轉導過程,將凋亡信號向細胞內部傳遞。
關于α受體阻滯劑的基本信息介紹
α受體阻滯劑是指可以選擇性的與α腎上腺受體結合,并不激動或減弱激動腎上腺素受體,卻能阻滯相應的神經遞質及藥物與α受體結合,從而產生抗腎上腺素作用。 α受體為傳出神經系統的受體,根據其作用特性與分布不同分為兩個亞型:α1、α2。 α1受體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膚、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內臟血管
關于h2受體阻斷藥的基本介紹
H2受體阻斷藥,主要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應用6~8周,愈合率較高,延長用藥可減少復發。卓-艾(Zollinger-Ellison)綜合征需用較大劑量。其他胃酸分泌過多的疾病如胃腸吻合潰瘍,反流性食道炎等及消化性潰瘍和急性胃炎引起的出血也可用。 H2受體阻斷藥主要是通過阻斷胃壁細胞的H2受
關于G蛋白偶聯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這類受體的共同點是其立體結構中都有七個跨膜α螺旋,且其肽鏈的C端和連接(從肽鏈N端數起)第5和第6個跨膜螺旋的胞內環(第三個胞內環)上都有G蛋白(鳥苷酸結合蛋白)的結合位點。目前為止,研究顯示G蛋白偶聯受體只見于真核生物之中,而且參與了很多細胞信號轉導過程。在這些過程中,G蛋白偶聯受體能結合細胞
關于H2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組胺(H)腦內組胺的分布很不均勻,以下丘腦和網狀結構含量較高,受體分H1及H2型。有調節精神活動、降低體溫、增加水攝入和引起嘔吐等作用,腦內H1受體激動呈現興奮,H2受體激動呈現抑制,抗組胺藥的嗜睡副作用可能與阻斷H1受體有關。
關于胰島素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胰島素受體家族屬于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 的ò型亞家族,成員包括胰島素受體( insulin receptor,IR)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胰島素
甘露糖受體的基本介紹
20 世紀70 年代后期, 在兔肺泡巨噬細胞發現了一個175kDa 的內吞性受體,能識別糖基化的溶酶體酶和末端為甘露糖、海藻糖、N -乙酰葡萄糖胺等殘基的糖類。該受體最初被命名為巨噬細胞甘露糖受體(Macrophage mannose receptor,MMR),進一步研究發現,其分布并不只限于
趨化因子受體的基本介紹
趨化因子受體是在白細胞表面發現的含有7個跨膜結構域的G蛋白偶聯受體。迄今為止,大約已經鑒定出19種不同的趨化因子受體,根據它們結合的趨化因子的類型,它們被分為四個家族:與CXC趨化因子結合的CXCR,與CC趨化因子結合的CCR,與唯一CX3C趨化因子(CX3CL1)結合的CX3CR1,與兩個XC
關于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基本介紹
由于α-銀環蛇毒素(α-bunga-rotoxin,α-BGT)可高度選擇性地與AchR的α-亞單位結合,因此廣泛應用于AchR-Ab的檢測。抗AchR-Ab是一種多克隆抗體,多數屬于抗α-銀環蛇毒素結合部的抗體,主要為IgG型(以IgG1、IgG2亞類為主,IgG3亞類次之),也可檢測到IgM
關于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腎上腺素能受體 adrenergic receptor在接受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支配的各種器官中存在著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起反應的受體,稱為腎上腺素能受體。其化學性質尚不清楚。 腎上腺素能受體可依其對兒茶酚胺的效應不同而加以區分。受體表現出的效價大小依次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者
關于乙酰膽堿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乙酰膽堿受體包括兩種:毒蕈堿型受體(M受體---G蛋白偶聯型受體),產生副交感神經興奮效應,即心臟活動抑制,支氣管胃腸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縮,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縮小等。阿托品為毒蕈堿受體阻斷劑。煙堿型受體(N受體---離子通道型受體),N1位于神經節突觸后膜,可引起自主神經節的節后神經元興奮,
關于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基本介紹
重癥肌無力(MG)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約10%-15%的患者合并胸腺瘤。胸腺瘤的診斷主要依靠胸部CT等影像學檢查,但對早期、小的胸腺瘤容易漏診,而伴發胸腺瘤的MG患者大多有nAchR-Ab滴度升高。 1、臨床意義? 有助于臨床早期發現胸腺瘤及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2、注意事項 近年來研
關于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乙酰膽堿受體包括兩種:毒蕈堿型受體(M受體-G蛋白偶聯型受體)和煙堿型受體(N受體-離子通道型受體)。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AchR-Ab)是重癥肌無力患者血清中的一種自身抗體。AchR-Ab是一種多克隆抗體,多數屬于抗α-銀環蛇毒素結合部的抗體,主要為IgG型,也可檢測到IgM型,且不同類型的重
關于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的基本介紹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 ), 又名胃復安,滅吐靈,于1961年合成并應用于臨床,為對氨基苯甲酸的水溶性衍生物,是多巴胺D1和D2受體拮抗劑。D2受體主要抑制小腸膽堿能通路的功能, 通過負反饋機制影響遞質的釋放。DA存在于幾種哺乳動物的胃腸道壁上,而且明顯抑制胃腸道的動力作用。D
關于多巴胺受體的基本內容概述
能結合SCH23390的稱為多巴胺D1受體, D1受體與興奮性核苷酸結合蛋白復合物相互作用,激活腺苷酸環化酶系統;能高親和性結合丁酰苯類藥物(螺哌隆和氟哌啶醇)的稱為D2受體,D2受體與抑制性核苷酸結合蛋白復合物相互作用,抑制腺苷酸環化酶系統。重組DNA技術將這兩種受體再分,多巴胺D1樣受體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