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水產種質資源庫完成海洋微藻空間培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22.shtm......閱讀全文
煤制油技術團隊何以走向產業成功
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與神華寧煤合作,在賀蘭山下茫茫荒漠中,實現了世界上單套規模最大的年產400萬噸煤制油裝置一次性試車成功,開創了中國煤制油的嶄新歷史。 中國是富煤少油的國度,使煤變油曾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 實驗室里曾經成功過,小規模的量產也曾實現過。但工業量產一直是中國科技界和工業界的夢
日本團隊成功培養人類角膜內皮細胞并移植成功
美國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從志愿者提取的角膜內皮細胞,成功治愈了“水泡性角膜癥”。 “水泡性角膜癥”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難治眼疾。覆蓋于角膜最內層的角膜內皮細胞,對
日本團隊成功培養人類角膜內皮細胞并移植成功
美國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近日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從志愿者提取的角膜內皮細胞,成功治愈了“水泡性角膜癥”。圖片來源于網絡 “水泡性角膜癥”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難治眼疾。覆蓋于角膜最內層的角膜
Nature:韓國研究團隊成功研發量子電磁光技術
據韓國媒體“亞洲經濟”報道,韓國科信部發布了韓美聯合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可控量子物質電、磁、光傳導性質技術的消息。研究成果發布在《Nature》上。 受到實驗條件和設計思維限制,為避免強光(>109伏/米)引發發熱或損傷,該領域研究普遍使用弱光(107伏/米)實驗,而該研究項目首次嘗試利用強光對具
以色列研究團隊成功在子宮外培養哺乳動物胚胎
既往人們對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了解,大多通過觀察青蛙或魚類等非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或者是將小鼠胚胎的解剖靜態圖像疊加在一起獲得。雖然在子宮外培養早期胚胎的想法早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就已經存在,但現實中的成功率很低,而且胚胎發育往往是不正常的。 近期,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
路易公司在海口成功舉辦“樣品前處理技術”講座
2010年6月22日,路易企業有限公司攜手知名品牌:瑞士步琦、德國萊馳以及艾威科技在風景旖旎的海南島海口市成功舉辦了一場“樣品前處理技術”講座,到場的企業與單位代表反響熱烈。我公司員工趙建平經理及陳貴華先生主講了“氮吹儀的應用”及“馬弗爐的應用”,并現場展出了美國Thermo S
新細胞培養技術確保藥物研發更成功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獨特的實驗室內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其培養條件與人體內環境很相似。 這項技術的ZL權由Durham大學的研究人員和附屬的公司ReInnervate有限公司持有。該技術利用一種塑料支架使細胞在一種更接近體內細胞生長環境的三維環境中生長,而通常的細胞培養都是在培養皿的平面上。 該
云南大學胡鳳益團隊成功創制多年生稻技術
云南大學胡鳳益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Nature Sustainability)發表論文,詳細報道了該團隊20多年來通過種間遠緣雜交創制多年生稻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多年生糧食作物育種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經過近萬年的人工選擇,人類把糧食作物從其多年生野
日本團隊用纖維素納米纖維成功開發吸附內毒素技術
內毒素是一種構成大腸菌及沙門氏菌細胞膜的脂多糖,一旦經注射等途徑進入血液,則會引起發熱、休克等生理反應。自來水、開水、蒸溜水中都存在微量的內毒素,在注射用蛋白質、疫苗溶液等的半成品中也會殘留微量的內毒素。這些情況都被視為一種嚴重的問題。 內毒素的結構非常穩定,需經250攝氏度30分鐘以上干熱
歐盟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新型的信息數據中心節能技術
信息通信技術(ICT)產業,從電話線到計算機、再到視聽媒體網絡系統等,在為人類21世紀現代經濟社會提供更簡單和更便利生活條件的同時,應該對 2008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2%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008年,全球ICT行業的CO2排放量約為10億噸,與世界航空運輸行業的CO
港大微生物系團隊成功分離及培養奧密克戎毒株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于11月30日宣布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 這是亞洲首個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和培養奧密克戎毒株,分離出來的毒株將可用于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 據了解,該毒株的分離和培養都是在香港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 laboratory)嚴格按照操作規
袁隆平團隊在沙漠種植水稻初獲成功
5月31日,記者從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獲悉:5月26日,在來自印度、埃及、阿聯酋等國專家的參與下,該團隊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地區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其中一個材料產量超過畝產500公斤,兩個材料產量超過400公斤,在沙漠里種植水稻初獲成功。迪拜將于6月下旬組織正式收割測
袁隆平團隊在迪拜成功試種“沙漠海水稻”
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酋和中國等五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對首批成熟的品種進行了測產,這些品種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
坐標迪拜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 成功試種!
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酋和中國等五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對首批成熟的品種進行了測產,這些品種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
葛均波院士團隊ZL成果成功轉化
今天,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中科院院士、該校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團隊發明專利“一種瓣膜夾合器”,近日以180萬元入門費+2%銷售提成的價格,獨占許可給蘇州拓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據悉,這是繼今年3月“一種經外周動脈途徑植入的主動脈瓣環系統”成功轉讓給杭州啟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來,葛均波團隊成功轉
The Lancet:中國團隊成功研發胃癌預防新疫苗
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00萬個新發胃癌病例。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感染,則有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 日前,國際重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其官網首頁上,刊發了中國醫學研究團隊開發抗幽門螺桿菌疫苗研制報告的論文,并指出該疫苗可以顯著降低幽門螺桿菌
謝曉亮團隊利用遺傳診斷新技術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今年2月底在美國佛羅里達召開的生物技術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全球基因組生物學與技術進展”(AGBT)大會上,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長江講座及千人計劃教授、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謝曉亮代表北大BIOPIC-北醫三院生殖醫學研究團隊報告了一項最新的單細胞基因組擴增技術成果,首
樣品制備技術
俄歇電子能譜儀對分析樣品有特定的要求,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分析固體導電樣品。經過特殊處理,絕緣體固體也可以進行分析。粉體樣品原則上不能進行俄歇電子能譜分析,但經特殊制樣處理也可以進行分析。由于涉及到樣品在真空中的傳遞和放置,所以待分析樣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定的預處理。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團隊成功分離及培養奧密克戎毒株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于11月30日宣布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 這是亞洲首個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和培養奧密克戎毒株,分離出來的毒株將可用于開發和生產滅活全病毒疫苗。 據了解,該毒株的分離和培養都是在香港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 laboratory)嚴格按照操作規范下進
如何提高NGS樣品制備成功率
NGS樣品制備指南之自動化篇編輯推薦:在經歷了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新一代測序儀終于放慢了腳步。如今,樣品制備成為NGS中新的亮點。新試劑、新儀器不斷涌現,以縮短時間,提高通量。同時,新方法也在不斷被開發,以處理更少的樣本,如單細胞。這一次,生物通帶您走近NGS的樣品制備,看看有哪些新工具能幫助我們應
清華團隊成功分離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
3月27日,清華大學對外宣布,該校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成功分離了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為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提供強有力的醫學干預手段。該項成果已經投向《自然》并發表在預印本平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便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教授張政團隊合作,對新冠病毒感染和康復
王浩敏團隊制備成功石墨烯納米帶
3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并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3月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南大團隊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近日,由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高力波教授團隊領銜,協同學院四個青年學者團隊,以“質子輔助生長超平整石墨烯薄膜”為題,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將質子輔助生長用于高質量石墨烯制備的研究成果。這項工作,不僅探索出了一種可控生長超平整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該團隊還發現了這種生長方法的內在機制,即質子
王浩敏團隊制備成功石墨烯納米帶
3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并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3月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中檢院成功研制快速樣品制備儀器
近日,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承擔的市科委“食品安全現場檢測樣品前處理裝置及相關材料研發”課題通過了驗收。 課題研制出了快速樣品制備、渦旋離心、QuEChERS方法前處理三臺儀器樣機,并將其研制的甲砜霉素等7種膠體金試紙條應用于肉制品、蔬菜類食品進行安全檢測,檢測限
常用樣品制備技術
色譜樣品采集后要盡快的制備成適合色譜分析的樣品,以便進行色譜分析。適合色譜分析的樣品是指制備好的樣品能滿足:①所選用色譜柱的進樣要求;②所選用色譜方法的分離能力(即能將欲測組分和其他組分分離開,如分離不開,則要進行預分離);③所選用色譜方法的檢測能力。樣品制備就是采用一些物理化學的方法去處理采集到的
樣品前處理技術
如何對越來越復雜的樣品基質進行痕量分析及其樣品前處理已成為業界的一大挑戰。為了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人口需要,食物產量需要很大的提升,這也導致了多種農藥的使用。但農藥的施放有時并非完全合理,有時農產品本身不需要,也會被施放,所以檢測工作者必須不斷改善檢測技術,對越來越多的農藥進行痕量檢測。而此時多
電鏡樣品科普貼:常見樣品制備技術
? 電鏡樣品制備技術較復雜,種類也較多,分為普通樣品制備技術和特殊樣品制備技術。這里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樣品制備技術。? 1、超薄切片技術? 超薄切片技術(ultramicrotomy)是透射電鏡樣品制備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種。由于電子束穿透能力的限制透射電鏡觀察的樣品必須很薄,普通光鏡切片厚度約3~5μ
研究團隊成功開發高耐久柔性突觸半導體材料
據韓國成均館大學消息稱,該校電子電氣工學系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高耐久性柔性突觸半導體元件。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觀察》上。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在便攜式智能設備領域應用需求迅速增加,特別是柔性電子(Flexible Electronics)在機器人工程及智慧保健醫療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研
曹永康團隊成功復原被毀壞的歷史建筑
我國是世界建筑文化遺產大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史留下了數量眾多、異彩紛呈的建筑文化遺產。但由于古建筑大都年代久遠,部分建筑隨著時代的變遷毀壞十分嚴重。怎樣才能記住古建筑的昔日的“容顏”?又怎樣才能書寫好古建筑的“病歷”?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