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考來烯胺散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品不從胃腸道吸收。用藥后1~2周,血漿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可持續降低1年以上。部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血清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后又恢復至或超過基礎水平。用藥后1~3周,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得到緩解。停藥后2~4周血漿膽固醇濃度恢復至基礎水平。停藥1~2周后,再次出現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閱讀全文
關于考來烯胺散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品不從胃腸道吸收。用藥后1~2周,血漿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可持續降低1年以上。部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血清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后又恢復至或超過基礎水平。用藥后1~3周,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得到緩解。停藥后2~4周血漿膽固醇濃度恢復至基礎水平。停藥1~2周后,再次出現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
簡述考來烯胺的藥代動力學
本品不從胃腸道吸收。用藥后1-2周,血漿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可持續降低1年以上。部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血清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后又恢復至或超過基礎水平。用藥后1-3周,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得到緩解。停藥后2-4周血漿膽固醇濃度恢復至基礎水平。停藥1-2周后,再次出現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
關于考來烯胺散的基本介紹
考來烯胺散,適應癥為本品可用于Ⅱα型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本品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對血清甘油三酯濃度無影響或使之輕度升高,因此,對單純甘油三酯升高者無效。本品還可用于膽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瘙癢。
關于考來烯胺散的用藥禁忌介紹
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影響還缺乏人體研究,本品口服后幾乎完全不被吸收,但可能影響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對維生素及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對胎兒和乳兒產生不利影響。 2、兒童用藥 由于考來烯胺是離子交換樹脂的氯化物形式,因此長期使用后可造成血氯過多酸中毒,特別是對兒童。有
關于考來烯胺散的用法用量介紹
口服給藥: 成人劑量:維持量,每日2~24g(無水考來烯胺),用于止癢為16g(無水考來烯胺),分3次于飯前服或與飲料拌勻服用。 小兒劑量:用于降血脂,初始劑量,每日4g(無水考來烯胺),分2次服用,維持劑量為每日2~24g(無水考來烯胺),分2次或多次服用。
考來烯胺散的藥理毒理介紹
本品在小腸內與膽酸結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阻止其重吸收,而隨糞便排泄。本品與膽汁酸在小腸中結合后導致膽汁酸在肝內合成的增加,由于膽汁酸的合成是以膽固醇為底物,使得肝內膽固醇減少,從而使肝臟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活性增加而去除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本品增加肝臟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從而增加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
關于考來烯胺散的注意事項介紹
1.便秘患者慎用。 2.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腎病、血蛋白異常或阻塞性肝病患者,服用本品同時應對上述疾病進行治療。 3.長期服用應注意出血傾向;年輕患者用較大劑量易產生高氯性酸中毒。 4.長期服用本品同時應補充脂溶性維生素(以腸道外給藥途徑為佳)。 5.本品增加大鼠在服用強致癌物
使用考來烯胺散的不良反應介紹
多發生于服用大劑量及超過60歲的病人。有報道,長期服用本品偶爾可致骨質疏松。 1.較常見的有: (1)便秘,通常程度較輕,短暫性,但可能很嚴重,可引起腸梗阻; (2)燒心感; (3)消化不良; (4)惡心、嘔吐; (5)胃痛。 2.較少見的有: (1)膽石癥; (2)胰腺炎;
簡述考來烯胺散的適應癥
本品可用于Ⅱα型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本品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對血清甘油三酯濃度無影響或使之輕度升高,因此,對單純甘油三酯升高者無效。本品還可用于膽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瘙癢。
關于考來烯胺的檢查內容介紹
酸度 取本品0.50g,加水50ml,制成懸浮液,依法測定(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44頁),pH值應為4.0~6.0。 可滲析季胺 對照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60%的芐基三甲基氯化銨溶液2ml,置50ml量瓶,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0ml,量錐形瓶,加水30ml,加二氯螢光黃試液[
簡述考來烯胺散的藥物相互作用
考來烯胺可延緩或降低其它與之同服的藥物的吸收,特別是酸性藥物,減少了肝腸循環。這些藥物包括:噻嗪類利尿藥、普萘洛爾、地高辛和其它生物堿類藥物、洛哌丁胺、保泰松、巴比妥酸鹽類、雌激素、孕激素、甲狀腺激素、華法林及某些抗生素,為避免藥物相互作用的發生,可在本品服用前1小時或服用后4~6小時再服用其它
關于考來烯胺的不良反應介紹
1、引起脂肪吸收不良,適當補充維生素A,D,K及鈣鹽。劑量過大時腹或胃部不適,嘔吐,便秘,個別病例腹瀉,食欲不振,腹脹,肌肉痙攣。 2、消化系統:大約有50%應用此藥的患者主訴輕度或中度便秘,甚至還出現糞便嵌塞,尤其是老年人。因此而需用輕瀉藥。還有不少人主訴食欲不振、嘔吐、腹脹、燒心和肌肉痙攣
考來烯胺的臨床應用介紹
一、適用癥 本品可用于Ⅱa型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本品降低血漿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對血清甘油三酯濃度無影響或使之輕度升高,因此,對單純甘油三酯升高者無效。本品還可用于膽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瘙癢。 二、用法用量 1、治動脈粥樣硬化:1日3次,每次服粉劑4~5g。 2、止癢:開始時1
考來烯胺的含量測定介紹
取本品,精密稱定適量(約相當于考來烯胺干燥品0.1g),置25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牛膽酸鈉溶液(取牛膽酸鈉1.5g,加熱水40ml使溶解,冷卻,加水稀釋至50ml)10ml,密塞,機械振搖2小時,離心。另取曾測定干燥失重的考來烯胺對照品,同法操作。精密量取上述兩種上清液2ml,分別置二個2
關于考來烯胺的藥物相互作用介紹
它與酸性藥物并用,干擾酸性藥在腸道內吸收,如巴比妥酸、保泰松類和噻嗪類利尿劑等,但因為這些藥物的劑量易于調整,對臨床應用的影響不大。而那些在劑量上要求精確的抗凝劑及強心苷類并且進入肝腸循環,受此藥干擾后,則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影響它們的療效并且是很危險的。間隔一定時間(至少在1小時以上)分別
考來烯胺的藥理作用介紹
口服后在腸道與膽酸結合后隨糞便排出,可使膽酸排出量比正常高3~4倍,對高膽固醇血癥可作為首選藥物。用藥后1周內LDL-膽固醇水平開始下降,2周內達最大效應,可使血漿總膽固醇水平下降20%以上,LDL-膽固醇水平下降25%~35%,TG水平可有所升高,但在連續用藥中可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對同時有T
關于播托散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播托散靜注后約90%迅速(1min內)分布于血液灌流量大的腦、心、肝、腎等組織中,血中濃度急速下降。隨后骨骼肌內的濃度逐漸上升,腦等組織中的濃度下降,最后蓄積于脂肪組織中,于是腦中濃度較快的降至麻醉水平以下而蘇醒。在體內的穩態分布容積(Vdss)為1.4~3.3L/kg,血漿蛋白結合率達72%~
關于齊考諾肽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慢性疼痛患者鞘內滴注本品1~10mg,1h后腦脊液中藥代動力學顯示,藥時曲線下面積(AUC)和峰濃度(Cmax) 呈劑量依賴性,表觀分布容積為(155±263)ml,清除率(CL)為(0.38±0.56)ml/min,消除半衰期(t1/2)為(4.6±0.9)h。本品血漿蛋白結合率為50%,表觀
關于普魯卡因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吸收率可達75%~100%,口服45~90min血藥濃度達峰值,肌內注射后15~60min達峰值,生物利用度為75%,有效血藥濃度為4~12μg/ml,藥物與蛋白結合率約15%,半衰期約3~3.5h,血漿藥物濃度達到穩態約5~7個半衰期。幾乎全部經肝臟乙酰化代謝成為乙酰普魯卡因
關于青霉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藥口服后約57%經胃腸道吸收(患胃腸疾病時可影響本藥的吸收),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約為2小時。藥物吸收后分布至全身各組織,但主要分布于血漿和皮膚,可透過胎盤。本藥大部分在肝臟代謝,青霉胺吸收后數小時內可由尿中排出(24小時可排出 50%),20%可隨糞便排出。尿中排出的主要形式為二硫化物,一次靜脈
關于司來吉蘭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司來吉蘭迅速被胃腸道吸收,在空腹狀態口服0.5-0.75小時后達峰值濃度。生物利用度低,僅平均百分之十的未變化的司來吉蘭在循環系統內(個體差異大)。 2、司來吉蘭是親脂性,略帶堿性,迅速滲入各組織,包括腦,并迅速分布于人身體各部份,靜注10mg后,其分布體積約130l。單次口服10mg強烈
關于米格來寧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藥代動力學:米格來寧口服易被吸收,作用迅速,且持續時間長。 本品主要成分安替比林的LD50(大鼠口服)1.8g/kg,對人的致死量為5~30g/。 2、適應癥:用于偏頭痛,也可用于其他頭痛、神經痛、風濕痛、坐骨神經痛及發熱引起的頭暈目眩等。 2、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必要時用2片,不
關于青霉胺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據文獻報道:本藥口服后約57%經胃腸道吸收(患胃腸疾病時可影響本藥的吸收),血藥濃度達峰時間約為2小時。藥物吸收后分布至全身各組織,但主要分布于血漿和皮膚,可透過胎盤。本藥大部分在肝臟代謝,青霉胺吸收后數小時內可由尿中排出(24小時可排出 50%),20%可隨糞便排出。尿中排出的主要形式為二硫化
關于消膽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消膽胺本品不從胃腸道吸收。用藥后1-2周,血漿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可持續降低1年以上。部分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血清膽固醇濃度開始降低,后又恢復至或超過基礎水平。用藥后1-3周,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得到緩解。停藥后2-4周血漿膽固醇濃度恢復至基礎水平。停藥1-2周后,再次出現因膽汁淤滯所致的瘙癢。
關于頭孢匹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血中濃度 健康成人靜注0.5g和1g時,血中濃度于5分鐘后分別達到163μg/mL和264μg/mL,于12小時后分別降到10.7μg/mL和17.7μg/mL,血中濃度半衰期均為4.5小時。經1小時靜滴1g和2g時,滴注結束時的的血中濃度達到峰值,分別為215μg/mL和306μg/mL
關于丙吡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后吸收良好,可達90%(因劑型而異)。廣泛分布于全身,表觀分布容積為3.0~5.7L/kg。蛋白結合率依血藥濃度而異,約為35%~95%。t1/2約4~10小時,腎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鐘40ml時為10~18小時。一次口服300mg后30分鐘至3小時可達治療作用,1~3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約持
關于胺碘酮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遲緩。生物利用度約為50%。表觀分布容積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組織及含脂肪豐富的器官。其次為心、腎、肺、肝及淋巴結,最低的是腦、甲狀腺及肌肉,在血漿中62.1%與白蛋白結合,33.5%可能與β脂蛋白結合。主要在肝內代謝消除。半衰期為14~28天,單次口服800mg時為4.6小時(組織中攝取)
關于間羥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可吸收,但有效劑量過大,且起效緩慢,故采用注射給藥。肌內注射10min起效。皮下注射5~20min起效,作用均持續約1h。靜脈注射1~2min起效,作用持續20min。主要經肝臟代謝,代謝物大部分經膽汁和尿排出,酸化尿液可增加原形藥的排泄。
關于胺碘酮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遲緩。生物利用度約為50%。表觀分布容積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組織及含脂肪豐富的器官。其次為心、腎、肺、肝及淋巴結,最低的是腦、甲狀腺及肌肉,在血漿中62.1%與白蛋白結合,33.5%可能與β脂蛋白結合。主要在肝內代謝消除。半衰期為14~28天,單次口服800mg時為4.6小時(組織中攝取)
關于間羥胺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間羥胺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可吸收,但有效劑量過大,且起效緩慢,故采用注射給藥。肌內注射10min起效。皮下注射5~20min起效,作用均持續約1h。靜脈注射1~2min起效,作用持續20min。主要經肝臟代謝,代謝物大部分經膽汁和尿排出,酸化尿液可增加原形藥的排泄。 2、間羥胺的適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