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腫瘤與原發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是什么?
腫瘤轉移性擴散涉及腫瘤細胞從原發性腫瘤中分離、遷移、二次組織定植和生長的多步驟過程。分析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并量化它們對治療耐藥性的影響有助于研究和利用治療干預措施,建立更有效、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由于獲取原發性和轉移性腫瘤的泛癌隊列難度大,關于兩個腫瘤階段之間的大規模比較研究仍然有限。同時,部分研究對所選數據處理策略的敏感度高,使得基因組特征的分析變得復雜化。 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最新研究中,來自荷蘭烏特列茲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探索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之間的基因組差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構建了統一的全基因組測序目錄,包括未配對的原發性隊列和轉移性隊列的共7108對來自71種癌癥的腫瘤樣本基因組和正常樣本基因組,并重點研究了其中來自14個組織的23種癌癥類型的5365個腫瘤樣本(1914個原發腫瘤樣本和3451個轉移性腫瘤樣本)。研究表明,轉移性腫瘤通常具有較低的瘤內......閱讀全文
泛癌研究成果 基于WGS 22種轉移性實體瘤的全基因組特征
癌細胞轉移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與不良的治療效果有關。癌細胞轉移通常會導致癌細胞和腫瘤微環境發生急劇變化,并對當前的治療方法產生抗性。因此,更好地了解轉移性腫瘤的特征有助于找到合適的個性化治療方法,減少過度治療并改善預后。 近日,來自新西蘭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眼眶轉移性腫瘤的治療
1.局部切除 對于眼眶部腫瘤可局部切除,盡可能保留視功能。眼瞼縫合,保護角膜。 2.放療 血行播散的腫瘤多數已至晚期,根治比較困難,原則上采用放射治療眼部病灶,減少痛苦。 3.化療 原則上采用化學治療延長患者生命,化學治療采用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如環磷酰胺、阿霉素、長春新堿、甲氨蝶呤、鉑
如何診斷頸部轉移性腫瘤?
1.具有相應的原發灶癥狀、臨床表現及檢查所見。 2.頸部觸及腫塊,質地硬、活動度差或固定。 3.未發現原發灶者,需行細針穿刺活檢或術中冷凍切片做病理學診斷。
眼眶轉移性腫瘤的診斷
眼眶轉移癌原發部位癥狀和體征常被忽視,應予以重視,乳腺癌是眼眶常見轉移性腫瘤之一,該腫瘤通過血路轉移入眶,原發病發現1年后即可見眼眶轉移,約20%病例可見雙側眼眶轉移,該病多見于40~60歲女性,乳腺發現腫塊,乳頭內陷,局部皮膚呈橘皮樣,一般有乳腺癌手術切除史或乳腺癌治療史,支氣管肺癌眼眶轉移的
眼內轉移性腫瘤的概述
眼內轉移性腫瘤比較少見,因為眼動脈與頸內動脈成直角分支,所以血流中的腫瘤栓子由于血流速度關系往往容易停留于顱內(腦及腦膜),而不易經過眼動脈進入眼內。單眼者多,左眼多于右眼,因左側頸總動脈直接從主動脈弓上發生,腫瘤栓子經此處上行易入左眼,而右側需要繞過無名動脈,比較困難。也有雙眼同時發病者,但
眼內轉移性腫瘤的病因
單眼者多,左眼多于右眼,因左側頸總動脈直接從主動脈弓上發生,腫瘤栓子經此處上行易入左眼,而右側需要繞過無名動脈,比較困難。也有雙眼同時發病者,但少見。癌腫多于肉瘤或黑色素瘤,因為全身癌腫的發病率較肉瘤或黑色素瘤高,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癌,其次為肺癌、胃癌等。轉移性腫瘤多發生于脈絡膜。
關于肝臟轉移性腫瘤的簡介
轉移瘤患者常有原發腫瘤病史,特別是消化道腫瘤,常為多發。CT表現為腫塊輪廓光整低密度腫塊,中央常見更低密度壞死區域,增厚后周邊強化表現出“牛眼征”。少數肝轉移癌病灶內可出現鈣化,其特點為鈣化密度較低、范圍大、位于病灶中央部分,周圍有低密度腫瘤組織與正常肝組織相隔,同時在多個病灶內出現,與ICC的
眼眶轉移性腫瘤的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轉移于眶骨骨髓或侵犯眶壁的腫瘤可見溶骨改變。 (2)超聲探查 可發現形狀不規則、內回聲低或中等、分布不均勻或均勻、聲衰減較強的異常回聲區,病變內壞死、出血區顯示為暗區。 (3)CT掃描 可以發現不規則形狀的中密度腫物和繼發水腫、浸潤引起的眼外肌肥大,可呈局限性增粗,形狀不規則
眼內轉移性腫瘤的鑒別
在鑒別診斷中應該注意者是:視網膜發育異常;晶體后纖維增生;轉移性眼內炎;滲出性視網膜炎(Coats病):發生于7-8歲以上男性青少年,多為單眼,病程進展緩慢。眼部檢查,玻璃體很少有混濁,視網膜呈白色滲出性脫離,廣泛的毛細血管擴張及出血點和膽固醇結晶。而Rb多發生于5歲以下嬰幼兒,玻璃體混濁較多
?腫瘤多藥耐藥性介紹
腫瘤是機體遺傳和環境致癌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遺傳物質DNA損傷、突變,同時伴有多個癌基因激活和腫瘤抑制以近失活,是正常細胞不斷增生、轉化所形成的新生物。腫瘤的發生是一個長期、多階段、多基因改變積累的過程,具有基因控制和多因素調節的復雜性。腫瘤多藥耐藥(multidrugresistance, MDR)
轉移性惡性腫瘤的基本介紹
頸部轉移惡性腫瘤是頸部腫塊的原因之一,其原發病灶多位于頭頸部。鼻咽癌較早發生頸淋巴結轉移,有時或為鼻咽癌的首發癥狀。多侵犯頸外側上深淋巴結組,腫大的淋巴結位于下頜角后方,逐漸增大,有時融合成團。質硬,活動差,無壓痛。常為單側性,也可雙側頸淋巴結同時受累。扁桃體癌之頸淋巴結轉移部位與鼻咽癌相仿。
眼內轉移性腫瘤的檢查診斷
轉移性腫瘤病程發展較迅速,常伴隨有發燒、消瘦、乏力及原發灶的腫塊,轉移性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大多數病例可檢出高水平的免疫復合物(>25μg/ml),癌胚抗原大于10ng/ml,則提示有轉移性疾病的可能。眼部的平面視野可查出與腫瘤相符的絕對暗點。另外可作眼底熒光血管造影,B超、CT檢查。
眼內轉移性腫瘤的診斷依據
1.有惡性腫瘤史,特別是乳腺瘤、肺癌、胃癌。 2.左眼比右眼多見,多發生于脈絡膜。發病急,發展快,頭痛、眼痛明顯。 3.視力障礙、中心暗點、視野缺損是主要的早期 癥 狀。 4.早期眼底后極部有扁平隆起,境界不清,附近可見大小不等之黃色斑點或小出血點與色素斑點。時間較長者可沿脈絡膜平面扁平發
關于頸部轉移性腫瘤的病因分析
頭頸部有多種組織,均可成為腫瘤的起源。腫瘤發生后,主要通過淋巴系統進行擴散,一旦進入淋巴管,就會進入到區域淋巴結。頸部轉移性腫瘤,主要來源于頭頸部腫瘤,如鼻咽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腫塊,往往成為其首發癥狀。
治療頸部轉移性腫瘤的相關介紹
1.放療 (1)對于高、中分化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伴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其治療原則是以外科手術為主。 (2)對于分化較低的頭頸部腫瘤包括低分化或未分化癌(腺癌除外),如患者沒有呼吸困難或拒絕放療的意愿,則應首選放療,殘存病變可行手術補救。 2.手術治療 (1)頸部淋巴結轉移,主要依靠手術治療
轉移性骨腫瘤治療方法的分析
轉移性骨腫瘤是實體癌遠處轉移的常見臨床表現,尤其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比較多見骨轉移。轉移性骨腫瘤的治療包括控制疼痛,保留和恢復身體的運動功能。轉移性骨腫瘤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和脊髓壓迫,又被稱為SRE。預防這些問題的治療選擇包括鎮痛,同時使用破骨細胞抑制劑同給藥,全身抗癌療
關于頸部轉移性腫瘤的基本介紹
一般認為在頸部腫塊中,頸部轉移性腫瘤僅次于慢性淋巴結炎和甲狀腺疾病,約占頸部惡性腫瘤的3/4。約80%的頸部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病灶在頭頸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狀腺癌的轉移為多見。鎖骨上窩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癌灶,多來源于胸腹部,包括肺、乳房、縱隔、胃腸道和胰腺等。
眼眶轉移性腫瘤的臨床表現
眼部轉移性腫瘤雖然可以來自多個原發部位,但臨床表現大同小異,可歸納為以下幾類眼部癥狀和體征: 1.占位表現 癌細胞血行播散至眶部以后,當其發生于或蔓延至眼球的赤道部之后便引起眼球突出。其發生和發展較良性腫瘤和同年齡組的原發于眼眶的惡性腫瘤為快,常伴有眼瞼和結膜水腫。位于眶前部的可于眶緣捫及腫
循環腫瘤DNA為難治性前列腺癌提供線索
前列腺癌是西方國家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癥。許多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死于其他原因,而不知道自己身患癌癥。多數前列腺癌生長非常緩慢,不會引起癥狀,但有些癌癥是侵襲性的,生長和擴散的速度很快。然而,醫生往往無法判斷哪種前列腺癌是侵襲性的。近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表明,血漿中循環腫瘤DNA的“年
脊柱原發性腫瘤的簡介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脊柱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有了相當大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專門用于脊柱的腫瘤分級系統的建立,以及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的應用,脊柱腫瘤病人的短期和長期療效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克服腫瘤耐藥性的“組合拳”
數學、生物學和納米技術越來越奇特,但在對抗腫瘤治療耐藥性方面,它們卻是有效的“組合拳”。最近,美國滑鐵盧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革命性的新方法用于癌癥治療,這種方法將一個致命的藥物組合,放入單個的納米顆粒中。 他們的研究結果于2016年6月3日發表在納米技術權威雜志《ACS Na
Cell:耐藥性黑色素瘤的里程碑式研究
過去很多年里,很多新型療法都在抵御轉移性黑色素瘤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改善和挽救和成千上萬名患者的生命;其中一種新型療法—靶向突變療法就可以干擾至少一半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機體遺傳突變引發的效應;盡管該療法很有潛力,但對于很多患者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患者進行治療后的數個月或數年里癌癥就會對療法
Cell:單細胞測序深度解析三陰乳腺癌
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聯合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測序對三陰乳腺癌展開分析,表明耐藥性是來源于現有的帶有基因突變的克隆。這些結果于周四發表在《Cell》雜志上,將對這種癌癥的診斷、預后和治療具有臨床意義。 三陰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
關于頸部轉移性腫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影像學檢查 對1cm以下淋巴結,所有影像學檢查手段均難以確定其性質。 2.穿刺或組織病理學活檢 細針穿刺診斷技術已廣泛用于臨床,其診斷準確率在80%以上。盡可能不要做頸部活檢,以免影響后續治療。
簡述頸部轉移性腫瘤的臨床表現
1.原發灶大部分在頭頸部,以鼻咽癌和甲狀腺癌轉移最多見。 2.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質硬,初起常為單發,無痛,可推動。 3.后期迅速增大,呈結節狀,固定,可有放射性疼痛。 4.晚期腫塊壞死、破潰、感染、出血,外觀呈“菜花樣”,且分泌物帶有惡臭。
轉移性乳腺癌研究又有新進展
來自于Jules Bordet研究所-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比利時法蘭德斯生物中心(VIB)和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于4月21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研究報告,該報告對乳腺癌的進展有了更深一步的分析,它將對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產生一定影響。報告的研究數據來源于對病人的尸體解剖,這種獲得研究數據的方式還是首次
治療原發性心臟腫瘤的簡介
限期手術切除是原發性心臟腫瘤的首選治療手段,切除腫瘤組織的同時解除腫瘤所引起的臨床癥狀,其預后取決于腫瘤的侵及范圍及病理類型。原發性心臟腫瘤一旦確診,應按急診或亞急診手術對待。由于黏液瘤將進行性增大又易碎落形成栓塞,因而一旦診斷明確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避免產生后果和突然死亡。
概述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性
目前多數化學藥逆轉劑往往只針對單一的耐藥機制,且逆轉劑本身不良反應較大,制約著臨床的使用。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有其獨特的優勢,在臨床上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越來越多的中藥抗癌藥物正在被挖掘、被究、被使用。中藥治療疾病具有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的特點,能明顯提高化療藥物對腫瘤的細胞毒作用。目前中醫藥逆
Nature:只需要幾滴血,研究人員就可以找到治療癌癥方法
今天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概述了這項技術。這項史無前例的血液測試分析了轉移性癌癥進入血液的DNA,即循環腫瘤DNA (ctDNA)。通過對ctDNA的整個基因組進行測序,該測試揭示了每個患者癌癥的獨特特征,為醫生提供了新的工具來制定更個性化的治療計劃。“只需要幾滴血,我們就可以發現一
關于轉移性惡性腫瘤的癥狀體征介紹
鼻咽癌較早發生頸淋巴結轉移,有時或為鼻咽癌的首發癥狀。多侵犯頸外側上深淋巴結組,腫大的淋巴結位于下頜角后方,逐漸增大,有時融合成團。質硬,活動差,無壓痛。常為單側性,也可雙側頸淋巴結同時受累。扁桃體癌之頸淋巴結轉移部位與鼻咽癌相仿。喉癌也常有頸淋巴結轉移,聲門上型者尤易發生,早期多為頸外側上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