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鼠疫桿菌引發的癥狀介紹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也叫做黑死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癥等。遠在2000年前即有記載。世界上曾發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從地中海地區傳入歐洲,死亡近1億人;第二次發生在14世紀,波及歐、亞、非;第三次是18世紀,傳播32個國家。14世紀大流行時波及中國。1793年云南師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當時“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說明那時在中國流行十分猖獗。 [2] 鼠疫桿菌侵入皮膚后,靠莢膜、V/W抗原吞噬細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隨后又靠透明質酸及溶纖維素等作用,迅速經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結繁殖,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腺鼠疫)。淋巴結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癥和嚴重中毒癥狀。脾、肝、肺、中樞神經系統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發生繼發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經呼吸道吸入,則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組織繁殖。繼而播及肺部,引起原發性......閱讀全文
關于酶缺乏引發的疾病介紹
研究發現,參與紅細胞代謝的酶有40多種。如果發生遺傳上的缺陷,使某些酶的活性減低,從而影響紅細胞的代謝和功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引起溶血性貧血的酶已發現有近20種,可分成三類: ①糖直接酵解途徑(EMP)中的酶:己糖激酶(HK)、磷酸葡糖異構酶(PGI)、磷酸果糖激酶(PFK)、醛縮酶(ALD)
關于麻風桿菌的介紹
麻風分枝桿菌(M.leprae),俗稱麻風桿菌,引起麻風,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流行廣泛。麻風分枝桿菌的形態、染色與結核分枝桿菌相似。麻風桿菌在病人體內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為例)比較廣泛。 全世界約有病例1200萬,主要分布在亞、非和拉丁美洲。我國建國前流行較嚴重,估計約有50萬例病人。1981衛
關于鼠疫耶爾森菌的致病物質的介紹
鼠疫耶爾森菌毒力很強,少數幾個細菌即可使人致病。動物試驗結果表明,鼠毒素可阻斷動物的腎上腺能神經,引起全身外周血管及淋巴管內皮細胞損傷,出現炎癥、壞死、出血,導致血液濃縮和致死性休克,以及肝、腎、心肌纖維損害等。1微克鼠毒素即可致鼠死亡。對人的損傷機制尚不清楚。F1抗原、V/W抗原,外膜蛋白以及
關于引發肛腸疾病的因素的介紹
⑴ 不良的排便習慣:上廁時下蹲位看書看報,造成下蹲和排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內瘀血而誘發疾病。上廁時吸煙能緩沖大腦的排便反射,極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時用力過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強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掙,只能使直腸肛門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與局部瘀血,導致疾病發生和發展。 ⑵ 排便
關于鼠疫耶爾森菌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預后:尚無資料。 預防:預防措施包括土埋病死動物,噴殺疫區跳蚤,提醒人們不要進入疫區。確診患者應立即以“緊急疫情”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對可疑病人應立即隔離,對接觸了病人的任何人員,尤其是面對面接觸過患此病伴咳嗽患者的人員,應給予預防性治療,即用四環素口服,每天2g,用藥5~10 天。病人隔離應
關于敗血型鼠疫的流行病學介紹
(一)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
關于桿菌肽及短桿菌肽的介紹
分別由苔蘚樣桿菌及短芽孢桿菌分離得到,均是由肽鏈連結的氨基酸組成。兩種抗生素對大部分革蘭氏陽性細菌有高度抗菌活性。金黃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對其很敏感,對 B組鏈球菌常耐藥。桿菌肽對致病性奈瑟爾氏球菌敏感,短桿菌肽則稍弱。對革蘭氏陰性桿菌則完全無效。 桿菌肽的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
關于敗血型鼠疫的鑒別診斷
(一)腺鼠疫 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急性淋巴結炎此病有明顯的外傷,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癥狀輕。 2.絲蟲病的淋巴結腫 本病急性期,淋巴結炎與淋巴管炎常同時發生,數天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癥狀輕微,晚上血片檢查可找到微絲蚴。 3.免熱病 由免熱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癥狀輕,腺腫境界明顯,可移動,皮色
關于引發酶的基本信息介紹
dnaG遺傳因子的產物為分子量約6萬的蛋白質,是大腸桿菌及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許多噬菌體的DNA復制所必需的。通過以φ×174,G4噬菌體的DNA為模板的離體(in vitro)復制系的分析,也可決定由引發酶所合成的RNA結構。在大腸桿菌的T系噬菌體方面,與dnaG機能相對應的噬菌體固有遺傳因子可
關于高危妊娠引發病癥的介紹
異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宮腔外的器官或組織中著床、發育成囊胚。宮外孕可發生在輸卵管、卵巢、腹腔、闊韌帶和子宮頸等處,分別稱為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闊韌帶妊娠和子宮頸妊娠。其中輸卵管妊娠最多見,約占到90%以上。在妊娠期有某種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婦、胎兒與新生兒或導致難產者稱為高危
關于引發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引發體(primosome)是DNA復制過程中的一種負責專一性引發的多酶復合物,位于復制叉的前端,能夠生成后隨鏈岡崎片段合成必需的RNA引物,主要成分為引物酶(如DnaG)以及DNA解旋酶(如DnaB)等。 引發體由引發前體(預引發蛋白)和引物酶組成,引發前體包含6種蛋白,分別是i蛋白、n蛋白
產氣桿菌腸炎的癥狀
食物中毒型腸炎: 常有陣發性腹痛與腹瀉,大便水樣,不帶血與粘液,嘔吐少見,不伴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病程短暫,一般在24h內恢復。 壞死型腸炎: 2周到6個月的雞常發生壞死性腸炎,尤以2~5周齡散養肉雞為多。臨床癥狀可見到精神沉郁,食欲減退,不愿走動,羽毛蓬亂,病程較短,常呈急性死亡。
不動桿菌肺炎的癥狀體征
1.癥狀 起病急驟,寒戰、高熱、體溫可高達40℃,熱型不規則。咳嗽劇烈、痰黏稠、黃膿狀,在肺部形成膿腫時可見大量黏稠膿痰,每天達數百毫升,少數病人痰中帶血,呼吸困難明顯。消化道癥狀常見為惡心、畏食、嘔吐、腹瀉。本病可多處感染。最多是泌尿道感染,出現尿痛、尿急等癥狀。 不動桿菌肺炎 2.體征 繼
關于桿菌肽中毒的介紹
桿菌肽對革蘭陰性菌有殺菌作用。由于本藥有嚴重的腎毒性,不作全身用藥,僅局部應用。口服本藥后吸收不明顯;局部應用,如灌注入腹腔的用藥量較大時,可有微量吸收,有引起腎毒性的可能。局部應用有過敏反應發生的可能:皮膚局部瘙癢、皮疹、紅腫,或其他刺激癥狀,偶有局部用藥引起嚴重全身過敏反應的報道。可對癥治療
關于芽孢桿菌的相關介紹
芽孢桿菌屬(Bacillus),細菌的一屬,能形成芽孢(內生孢子)。它們對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強,分布廣,存在于土壤、水、空氣以及動物腸道等處。 芽孢桿菌屬細菌較大(4~10μm),革蘭氏陽性、是嚴格需氧或兼性厭氧的有莢膜的桿菌。該屬細菌的重要特性是能夠產生對不利條件具有特殊抵抗力的芽孢。芽孢桿
關于加德納桿菌的基本介紹
加德納菌( Gardneralla vaginalis, Gv)是一類革蘭染色陰性或陽性的短桿菌,厭氧,嗜血,培養困難。Gv是1953年leopold分離出來,1955年證明與女性陰道病有關。Gv是女性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 )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可經性接觸傳播
關于腺型繼發敗血型鼠疫的診斷標準介紹
1、流行病史 (1)患者發病前10天內到過動物鼠疫流行區。 (2)在10天內接觸過來自鼠疫疫區的疫源動物、動物制品、進入過鼠疫實驗室或接觸過鼠疫實驗用品。 (3)患者發病前10天內接觸過具有臨床表現(1)-(4)特征的患者,并發生具有類似表現的疾病。 2、臨床表現 (1)突然發病,高熱
關于腺型繼發敗血型鼠疫的感染控制介紹
1、疑似或確診病例:堅持就地、就近原則,對疑似或確診病例分別予以單間隔離;條件不允許的,可對同類型鼠疫病例進行同室隔離。若附近有傳染病專用隔離病房時,應將患者轉入該病房隔離;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應建立臨時隔離病房。 2、直接接觸者:是指在無有效防護狀態下與疑似、確診病例或相關病例尸體近距離接觸且
關于腺型繼發敗血型鼠疫的病因治療介紹
盡管有許多新型抗生素問世,但是由于鼠疫病例稀少,它們尚未經過大規模鼠疫治療的實踐檢驗,無法證實其療效優于傳統的鼠疫治療藥物。鼠疫的治療仍以鏈霉素(SM)為首選,并強調早期、足量、總量控制的用藥策略。用量根據病型不同、疫源地不同而異,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用藥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藥量較小。在應
無癥狀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介紹
Hp感染的診斷已成為消化性潰瘍的常規檢測項目,其方法可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大類,前者需作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檢,可同時確定存在的胃十二指腸疾病,后者僅提供有無Hp感染的信息。目前常用的侵入性試驗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學檢查、粘膜涂片染色鏡檢、微需氧培養和聚合酶鏈反應(PCS)等;非侵入性試驗主
關于肛瘺的基本癥狀介紹
肛瘺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是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遺病變。肛瘺是膿腫后時代,是一個疾病的兩個階段。英文名Anal fistula,中醫稱為肛漏。典型的肛瘺就是一根通暢的完整的管道,一頭在肛竇,一頭在肛緣外,或在直腸壁。非典型肛瘺一般只有內口而沒有外口,或雖有內口又有外口,但中間
關于喉癌的基本癥狀介紹
喉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喉癌指原發部位在喉部的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繼發性喉癌指來自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喉部,較為少見。喉癌癥狀主要為聲嘶、呼吸困難、咳嗽、吞咽困難、頸部淋巴結轉移等。高危人群應當注意戒煙,適當飲酒,做好預防工作。早期發現,早期診療對于減輕喉癌的危害非常重要,一
關于耳鳴的基本癥狀介紹
耳鳴可呈吹風樣、電鈴聲、口哨聲。某些患者可能聽到復合聲音。聲音可呈間斷性或持續性。搏動性耳鳴可能來自動脈阻塞、假性動脈瘤,或血管性腫瘤,或其他血管性疾病。耳鳴患者常伴有聽力下降,所以,應作聽力學檢查以及頭部MRI或顳骨CT。 試圖確定和治療引起耳鳴的疾病常常做不到。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幫助患者
關于癌變的基本癥狀介紹
癌變是民間通俗說法,具體情況分兩種:第一種惡變:指良性腫瘤細胞轉化為惡性腫瘤細胞的過程;第二種為癌變:指良性上皮腫瘤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過程。 醫學術語亦稱惡性腫瘤(malignant neoplasm),中醫學中稱巖,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
關于消瘦的基本癥狀介紹
消瘦(emaciation)是指人體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體重下降,低于標準體重的10%以上時,即稱為消瘦。體內脂肪與蛋白質減少,這里所指的消瘦一般都是短期內呈進行性的,有體重下降前后測的體重數值對照,且有明顯的衣服變寬松,腰帶變松,鞋子變大以及皮下脂肪減少,肌肉瘦弱,皮膚松弛,骨骼突出等旁證。至
關于腦缺氧的癥狀介紹
腦缺氧(cerebral anoxia)指氧的供應或利用不能達到腦組織代謝需要的最低水平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腦功能障礙。表現思維遲鈍、反應變慢、犯困,沒有很大的體力消耗卻感覺疲憊,心力交瘁,情緒波動大,性情改變伴頭暈、頭痛等,快速緩解的方法可以適當吸氧,大部分情況下在吸氧0.5~1個小時后癥狀可以得
關于黃素囊腫的癥狀介紹
卵巢黃素化囊腫一般不產生癥狀,偶因急性扭轉而致急性腹痛。黃素化囊腫在清除胎塊后,隨著HCG水平下降,于7-4月內自趨消退。黃素化囊腫常為雙側性,也可能獨立存在于一側卵巢中,大小差異懸殊,較小的囊腫直徑3cm,較大的囊腫直徑往往可達15~20cm。多囊性分隔,表面凹凸不平,分葉狀,壁薄,內含清亮液
關于閉經病的癥狀介紹
1.低燒,盜汗以及乏力,一般見于子宮性閉經患者,常見于年滿18歲月經仍然還沒有月經來潮或者是初潮比較晚,經量比較少者。 2.頭痛,視物不清、泌乳:一般見于垂體性閉經,有些患者會出現大出血,性欲減退,生殖器萎縮以毛發脫落等癥狀。 3.下丘腦性閉經。多數發生在精神創傷,精神過度緊張或者是嚴重營養
關于便血的基本癥狀介紹
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癥狀,并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疾
關于強脊炎的基本癥狀介紹
AS常見于16~30歲青年人,男性多見,40歲以后首次發病者少見,約占3.3%。本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全身癥狀較輕。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動后減輕,并可伴有低熱、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等癥狀。開始時疼痛為間歇性,數月數年后發展為持續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出現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