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療法成功控制小鼠癲癇發作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6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通過向患有癲癇癥小鼠的大腦海馬區一次性移植內側神經嵴細胞(即神經節隆起細胞),抑制了過度活躍的神經電路中的信號,從而成功控制了小鼠的癲癇發作。這是首次報告在患有癲癇癥的成年小鼠模型中阻止癲癇發作,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5日《自然·神經學》雜志網絡版。 該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研究所首席教授斯科特·巴拉邦說,細胞療法已成為癲癇癥的一個研究重點,部分原因在于現有的藥物即便有效,也只能控制癥狀,不能治本。此前有科學家也曾使用其他類型的細胞進行嚙齒動物細胞移植實驗,以嘗試阻止其癲癇發作,但均告失敗。“我們的研究結果是朝著利用抑制性神經元對患有嚴重癲癇癥的成人進行細胞移植方面邁出的令人鼓舞的一步。”巴拉邦說。 患者在癲癇發作時,往往會喪失意識,行為失控,這是由于海馬區許多興奮性神經細胞在同一時間異常受激而產生了大爆發。此項研究中使用的內側......閱讀全文
小鼠原代海馬神經元細胞的分離培養方法
原代小知識——小鼠原代海馬神經元細胞的分離培養方法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具有長突起,由細胞體和細胞突起構成。小鼠海馬神經元細胞的組織來源于實驗小鼠的正常腦組織,因為海馬神經元細胞類似于干細胞屬于高分度分化的細胞
小鼠海馬神經元細胞分離培養的步驟詳解
??小鼠神經元細胞中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體位于腦、脊髓和神經節中,細胞突起可延伸至全身各器官和組織中。? ?(1)75%(體積分數)酒精消毒新生24h內的健康C57小鼠,在無菌條件下脫頸處死,剪開頭皮及顱骨,取出腦組織,置于盛冷的pH7.2,無鈣、鎂的D-Hank'
第一個證據,計劃做不好可能是海馬的“鍋”
一組科學家報告證明了人類海馬體對未來規劃的必需性。結果發表在Neuron雜志,將記憶與我們運用知識來描繪未來行動效果的能力聯系了起來。 這些結果將影響我們重新思考海馬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癥,不僅影響記憶,而且影響決策的方式。 這項工作集中在海馬的“空間定位系統”,倫敦大學學院的John O
MED64平面微電極陣列記錄系統在癲癇病人腦部神經活動...
MED64平面微電極陣列記錄系統在癲癇病人腦部神經活動研究中的應用癲癇是一種疾病和綜合征,以腦部神經元反復突然過度放電所致的間歇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為特征,是一種起源于大腦,并反復發作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和精神狀態不同程度的障礙。癲癇的發病范圍較廣,藥物治療效果容易反復,手術治療風險較大,研
助力研究腦疾病-中國科研人員建立了海馬“數據庫”
海馬腦區(又稱:海馬)是腦科學研究當中最受關注的腦區之一。在人類大腦中,這個腦區外形酷似海洋生物海馬,因而被稱為海馬腦區。海馬神經環路的異常和病變是癲癇、帕金森癥、老年癡呆癥等腦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徐春研究組領銜的聯合研究團隊于北京時間2月2日在《科學》
大腦芯片首次進行人類測試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著失憶的痛苦。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退伍軍人和足球運動員的創傷性腦損傷,比如老年人的腦中風和老年癡呆癥;甚至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大腦正常老化。記憶的喪失似乎不可避免,但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神經科學家正致力于電子療法。由DARPA資助的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Theodore
立體定向海馬杏仁核損毀術治療難治性癲癇致右動眼...
立體定向海馬-杏仁核損毀術治療難治性癲癇致右動眼神經麻痹分析1.病例資料?女性,26歲,因反復發作反酸伴意識喪失14年入院。病人12歲起,反復出現發作性反酸,繼之愣神、咂嘴、摸索,呼之不應,1~2min后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續數分鐘,單獨或聯合服用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藥物無效,
助力研究腦疾病-中國科研人員建立了海馬“數據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144.shtm中新網上海2月2日電(記者 鄭瑩瑩)海馬腦區(又稱:海馬)是腦科學研究當中最受關注的腦區之一。在人類大腦中,這個腦區外形酷似海洋生物海馬,因而被稱為海馬腦區。海馬神經環路的異常和病變是
科學家發現:海馬體中新神經元的來源
曾經有人認為,哺乳動物出生時會有一生所有的神經元供應。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神經科學家已經發現,大腦至少有兩個區域——嗅覺中心和海馬體——在整個生命中能生長出新的神經元。近期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研究不僅證實了這一觀點,而且對大腦海馬體中新神經元的來源進行了探究。(DOI:https://d
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功能區灰質異位所致難治性癲癇...1
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功能區灰質異位所致難治性癲癇病例報告近年來,采用立體定向技術將深部電極植入顱內可疑致癇灶內及其周圍,可準確判斷致癇灶的位置及異常放電的傳導路徑,且可直接通過植入的深部電極進行射頻毀損,消除致癇灶及阻斷異常放電的傳播路徑,可以取得三個方面的效果:①若致癇灶較小,例如由體積較小的灰質異位
科學家解析小鼠海馬單神經元全腦投射規律
2月2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聯合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海南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臨港實驗室、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Whole-brain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hippocampal
營養學詞匯紅藻氨酸
紅藻氨酸(亦名海人藻酸)是從海人草中提取的一種興奮神經毒性氨基酸類似物,科研者向大鼠杏仁核內注射紅藻氨酸來研究海馬的損害過程和癲癇的誘發機制。?紅藻氨酸的化學式是C10H15NO4,分子量是213.23。紅藻氨酸是興奮性谷氨酸類似物,它具有確切的神經興奮和神經毒性。紅藻氨酸通過激活谷氨酸受體密集的海
紅藻氨酸的基本介紹
紅藻氨酸(亦名海人藻酸)是從海人草中提取的一種興奮神經毒性氨基酸類似物,科研者向大鼠杏仁核內注射紅藻氨酸來研究海馬的損害過程和癲癇的誘發機制。? 紅藻氨酸的化學式是C10H15NO4,分子量是213.23。紅藻氨酸是興奮性谷氨酸類似物,它具有確切的神經興奮和神經毒性。紅藻氨酸通過激活谷氨酸受體
紅藻氨酸的結構和功能
紅藻氨酸(亦名海人藻酸)是從海人草中提取的一種興奮神經毒性氨基酸類似物,科研者向大鼠杏仁核內注射紅藻氨酸來研究海馬的損害過程和癲癇的誘發機制。?紅藻氨酸的化學式是C10H15NO4,分子量是213.23。紅藻氨酸是興奮性谷氨酸類似物,它具有確切的神經興奮和神經毒性。紅藻氨酸通過激活谷氨酸受體密集的海
科學家開發出防止顱腦外傷后癲癇的新型細胞療法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Transplanted interneurons improve memory preci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文章,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細胞療法,可以改
海馬冷泉區底棲生物群落組成及其營養關系獲揭示
海馬冷泉區底棲生物群落主要存在四種類型:貽貝床、蛤床、細管蟲叢和大管蟲叢群落。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LMB)譚燁輝研究團隊,研究揭示了海馬冷泉區大型底棲生物的群落組成及營養關系。相關研究發表于《深海研究》。冷泉是指從海底沉積物中滲漏出的富含甲烷、硫化氫或其他
海馬冷泉區底棲生物群落組成及其營養關系獲揭示
海馬冷泉區底棲生物群落主要存在四種類型:貽貝床、蛤床、細管蟲叢和大管蟲叢群落。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LMB)譚燁輝研究團隊,研究揭示了海馬冷泉區大型底棲生物的群落組成及營養關系。相關研究發表于《深海研究》。 冷泉是指從海底沉積物
新算法可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
下一代超級計算機利用新算法,可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圖片來自網絡 科技日報東京3月28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宣布,他們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模擬人腦整體神經電路的算法,可在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上應用。新算法不僅節省內存,也能大幅提高現有超級計算機上的腦模擬速度。 神經
日本研究發現難治性癲癇病因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15日在《自然·醫學》期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大鼠發現,幼年時因感冒發熱導致熱性痙攣,使腦部形成容易興奮的異常神經回路,是一種難治性癲癇——顳葉癲癇的致病原因。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病。其中的難治性癲癇,又
研究發現食品補劑可有效預防癲癇病
癲癇是與腦神經元過度興奮相關的發作性疾病。不幸的是,目前針對該疾病的治療與預防方法十分有限。然而,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誘導生化改變腦蛋白通過膳食補充氨基葡萄糖能夠迅速抑制這種病理性的神經元超興奮狀態。 這些結果代表治療癲癇的一個潛在的新的治療目標,并表明他們需要更好地了解這些
靶向線粒體呼吸復合物I缺陷和解偶聯功能在急性/顳葉...
靶向線粒體呼吸復合物I缺陷和解偶聯功能在急性/顳葉癲癇遺傳模型能產生抗癲癇作用?Kristina?A.?Simeone?,?Stephanie?A.?Matthews,?Kaeli?K.?Samson,?Timothy?A.?Simeone?Pharmacology?Department,?Crei
激活P300蛋白修復海馬神經元DNA損傷延緩神經退行性變
在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中,一些副作用較小的治療方法已成為研究者們的選題熱點。Drago? C?rneci領導羅馬尼亞Synergon顧問公司(Synergon Consulting)腦研究所提出認知任務可通過激活在堿基切除修復途徑中起關鍵作用的p300蛋白,修復海馬神經元DNA損傷來
NIH:海馬異常可能是導致SIDS的原因
研究人員認為,該異常可能會破壞睡眠期間大腦的呼吸控制和心臟速率的模式,或者在整個晚上的睡眠過程中,導致發生周期性的短暫的覺醒的發生。 “新的發現為我們增添了證據,即腦部異常可能是造成很多情況下嬰兒猝死綜合征的原因,”NIH的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的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國立研究所的特別助理Mari
Toll樣受體4介導的海馬神經元凋亡
免疫熒光分析顯示,脂多糖+Toll樣受體4抗體培養海馬神經元,海馬神經元損傷數量比單獨以脂多糖培養海馬神經元減少,說明Toll樣受體4抗體可以抑制脂多糖誘導的海馬神經元凋亡 中國南通大學醫學院何悅碩士所在團隊的一項關于“Toll-like receptor 4-mediated signali
ClC3氯通道參與下的海馬神經元凋亡
一氧化氮供體3-嗎啡斯德酮亞胺誘導的凋亡神經元細胞膜上ClC-3表達增強 目前認為一氧化氮過量產生和膜內外離子平衡紊亂等參與了缺血性腦損傷后神經元的凋亡。中國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生理學教研室的常全忠教授領導的團隊,為探討 ClC-3氯通道在缺血性腦損傷神經元凋亡中的作用,建立了一氧化氮供
研究發現:海馬體前部和后部存在顯著差異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分校的研究人員對大腦海馬的基因活動進行了研究,發現海馬體前部和后部存在顯著差異。這一發現發表在今天的《Neuron》雜志上,它可能有助于揭示涉及海馬的各種大腦疾病,并可能最終幫助我們找到新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這些新的數據揭示了分子水平的差異,使我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觀
急性最大電休克和慢性經耳電點燃癲癇對大鼠學習和記...
急性最大電休克和慢性經耳電點燃癲癇對大鼠學習和記憶的影響[摘 要] 目的:?探討急性最大電休克和慢性經耳電點燃癲癇對大鼠學習和記憶的影響。方法:?通過雙耳夾給予大鼠電刺激(150mA,?0.?2?s)誘發急性最大電休克(M?ES),?而慢性經耳電點燃癲癇,是經雙耳夾每24h給予大鼠一次亞驚厥劑量電刺
Science:“記憶碎片”是真的嗎?
半個多世紀以來,神經學家們一直以為長期記憶是由于多個短期記憶儲存起來形成的。而最近一項對記憶形成的神經回路的研究則表明這一說法有可能是錯的,因為兩種類型的記憶(長期與短期)能夠同時產生。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MIT的研究者們做出。他們參考了此前標記特殊“記憶”細胞的手段,并更進一步地強制性使小鼠對
SEEG引導下射頻熱凝治療前扣帶回癲癇病例分析
1.病歷摘要?男,32歲;因“發作性意識不清伴肢體抽搐20年”于2018年10月收入廣東省中醫院癲癇中心。病人右利手,曾多種抗癲癇藥足量聯合應用仍有反復發作,且發作頻率逐漸增多,明確診斷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發作癥狀學:睡眠中突然喉中發聲,意識不清伴起身屈髖、雙上肢抱頭、雙下肢蹬踏,可演變為全身非對稱
部分性發作的病理病因與癥狀體征
病理病因 癲癇病因極其復雜,主要可分四大類: 1.特發性(idiopath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可疑遺傳傾向,無其他明顯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齡段起病,有特征性臨床及腦電圖表現,診斷標準較明確。并非臨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發性癲癇。 2.癥狀性(symptomat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是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