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若黃斑區視網膜脫離程度不高,OCT檢查可以清楚地顯示裂孔及玻璃體的情況,包括玻璃體液化腔隙、玻璃體后皮質與視網膜之間的殘余粘連、黃斑區神經上皮層缺失、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之間出現低反射區、視網膜內表面強反射光帶等。 2、診斷: 根據OCT檢查結果及眼底表現,診斷不難。 3、治療: 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嚴重影響患者視功能,一旦確診,應盡早玻璃體切除類手術治療。研究表明,裂孔形成后,實施手術治療的早晚對術后視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閱讀全文
關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若黃斑區視網膜脫離程度不高,OCT檢查可以清楚地顯示裂孔及玻璃體的情況,包括玻璃體液化腔隙、玻璃體后皮質與視網膜之間的殘余粘連、黃斑區神經上皮層缺失、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之間出現低反射區、視網膜內表面強反射光帶等。 2、診斷: 根據OCT檢查結果及眼底
關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簡介
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是黃斑全層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體經此孔到達視網膜神經上皮層下而造成的。 1.黃斑裂孔形態 裂孔直徑一般小于0.5PD,最小的如針尖,使用OCT檢查或在眼底鏡下證實其存在。裂孔按性質分為萎縮孔和撕裂孔。萎縮孔常發生在高度近視伴有后鞏膜葡萄
關于視網膜脫離檢查的介紹
在充分散瞳下,以間接檢眼鏡結合鞏膜壓陷或用裂隙燈和接觸鏡可檢查出現網膜周邊的情況。眼底檢查可見脫離區的視網膜失去了正常的紅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輕微震顫。表面有暗紅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視網膜宛如山崗起伏。隆起度而范圍廣者可遮蔽視盤。并有皺襞。扁平的脫離。如果不詳細檢查常易漏診。黃斑區脫離時。黃
視網膜巨大裂孔伴視網膜脫離病例分析
視網膜巨大裂孔是指大于1/4眼球周徑的視網膜裂孔,臨床少見,約占全部視網膜脫離的0.5%左右,視網膜裂孔較小、單純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超聲檢查大多可以明確診斷,但裂孔較大,裂孔邊緣視網膜翻卷后的超聲表現明顯異于單純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聲像圖表現,應引起臨床醫生及特檢醫生的注意,本院遇到一例巨大視網膜裂孔
關于特發性黃斑裂孔的檢查方式介紹
1.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清晰地顯示黃斑區毛細血管拱環的形態已發生病變的小血管的變形、扭曲現象,以及來自病變區域的異常強熒光、熒光遮蔽或點狀不規則狀的熒光滲漏。 在特發性黃斑裂孔早期,眼底表現僅中心凹變淺,黃斑區黃色斑點尚未出現色素上皮改變,這時熒光血管造影一般無明顯異
關于特發性黃斑裂孔的檢查方式介紹
1.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清晰地顯示黃斑區毛細血管拱環的形態已發生病變的小血管的變形、扭曲現象,以及來自病變區域的異常強熒光、熒光遮蔽或點狀不規則狀的熒光滲漏。 在特發性黃斑裂孔早期,眼底表現僅中心凹變淺,黃斑區黃色斑點尚未出現色素上皮改變,這時熒光血管造影一般無明顯異
關于黃斑裂孔的基本介紹
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內界膜至感光細胞層發生的組織缺損, 嚴重損害患者的中心視力。Knapp和Noyes分別于1869和1871年最早報導了外傷性黃斑區視網膜裂孔,Kuhnt于1900年首次報導非外傷性黃斑裂孔,此后,各種原因的黃斑裂孔相繼被認識。 該病的患病率不高,約占人群的3.3‰,
關于黃斑裂孔的預后介紹
對于采用不同手術方法治療黃斑裂孔的療效, 不同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Kelly(1991)等單純使用玻璃體切割術(52例), 裂孔閉合率為58%, 視力提高2行以上者為42.3%, 2年后該作者的病例累積達170例, 此時的裂孔閉合率為73%, 視力提高2行以上者為55%。近年來研究發現, 在手術
治療特發性黃斑裂孔的介紹
如早期成功地解除玻璃體牽引光感受器組織重新向心性聚縮視功能便會有較大程度的恢復和提高。但是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手術治療的目的不僅在于解除玻璃體牽引,防止裂孔進一步擴大,還可以促進裂孔邊緣解剖復位保存和恢復視錐細胞的功能。 特發性黃斑裂孔一旦發生,對視力損害嚴重,隨著發病年限的延長裂孔會發展
關于黃斑裂孔的手術治療適應癥介紹
(1) 治療性玻璃體切割術: 目的在于促使黃斑裂孔閉合及裂孔周圍視網膜淺脫離復位。 A. 明確診斷為II~IV期特發性黃斑裂孔,視力明顯下降(0.05~0.4)、有明顯的視物變形者。 B. 黃斑裂孔形成時間在一年以內,愿意接受手術者。 (2) 在Gass對黃斑裂孔的分期中, I期黃斑裂孔并
黃斑裂孔的介紹
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內界膜至感光細胞層發生的組織缺損, 嚴重損害患者的中心視力。Knapp和Noyes分別于1869和1871年最早報導了外傷性黃斑區視網膜裂孔,Kuhnt于1900年首次報導非外傷性黃斑裂孔,此后,各種原因的黃斑裂孔相繼被認識。該病的患病率不高,約占人群的3.3‰,其中以不
關于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的治療和預后介紹
1、治療: 非增生性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手術方法同一般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采用鞏膜外冷凝、鞏膜外加壓和換扎的術式。增生性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需要性玻璃體切割術。 2、預后: 與脈絡膜脫離范圍及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程度有關。
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治療介紹
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治療,首要為找導發病原因及針對性處置。牽拉所致的視網膜脫離可用玻璃體切割或YAG激光切斷牽拉的條帶,可使視網膜平復。必需時可聯合視網膜下積液引流手術。
關于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的檢查介紹
1.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眼球前節一般正常。前房可以略深。脫離日久者,引起葡萄膜輕微的炎癥反應,房水Tyndall現象弱陽性,角膜后有棕色點狀沉著物。玻璃體混濁和液化,在原發性脫離眼必然存在。此種改變在裂隙類顯微鏡光切面下更為清楚。玻璃體的各種病變在直接檢眼鏡下亦能見到。但不如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清晰
關于黃斑裂孔的自然病程介紹
I期黃斑孔(先兆孔):約50% 發展為全層黃斑孔,50%的病例在玻璃體與黃斑中心凹分開后自發緩解。 II期黃斑孔:多數病例于2~6個月后發展至3期孔。多數病例黃斑孔大小發展至400μm以上。 III期黃斑孔:少于40%的病例發展至VI期黃斑孔。80%病例視力相對穩定。通常于1年后視網膜脫離區
關于黃斑裂孔的病理生理介紹
黃斑裂孔的臨床病理可表現為 ①黃斑孔大小400~500μm。 ② 黃斑裂孔周圍“脫離”范圍達300-500μm。 ③ 感光細胞發生萎縮。 ④ 黃斑囊樣改變。 ⑤ 類似于玻璃膜疣的黃色點狀沉著物附著于RPE表面。 ⑥ 出現視網膜前星形細胞膜。
一例特發性黃斑裂孔自行閉合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7歲。2014年3月6日,患者在家中偶然發現右眼視物模糊,于2014年3月8日就診于河北省蠡縣醫院眼科。眼部檢查:右眼視力0.04,左眼視力1.0。雙眼瞼球結膜無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著物(-),前房中深,房水閃輝(-)。瞳孔正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應存在。眼底檢查:視乳頭邊界
臨床物理檢查方法介紹前置鏡介紹
前置鏡介紹:?前置鏡是檢查眼后部玻璃體和炎帝病變的一種儀器。前置鏡正常值:?早期裂孔未形成時僅見黃斑區有黃色斑點和黃色環,有時可見玻璃體牽引和視網膜前膜存在。病情進展后形成黃斑裂孔,檢眼鏡下呈現基底為暗紅色的圓形孔洞,也可為半月形或馬蹄形,直徑不等,但多為1/4-1/2PD。若伴有裂孔周圍囊樣水腫,
關于黃斑裂孔的預防的護理介紹
1、疾病預防 對于存在明確病因的非特發性黃斑裂孔,可通過治療原發病以及密切隨診檢查預防黃斑裂孔的發生。特發性黃斑裂孔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 2、疾病護理? 黃斑裂孔手術由于眼內填充氣體的緣故,術后需俯臥位,俯臥持續時間取決于眼內填充的氣體種類。一般為1-2周。此時按玻璃體手術后眼內填充護理
黃斑裂孔的診斷介紹
診斷要點 自從眼底相干光斷層掃描(OCT)問世以來,黃斑孔診斷已無困難。當眼底鏡檢查發現黃斑區可疑破孔時行OCT掃描即可確定診斷。 鑒別診斷 1. 病因鑒別:需除外特發性黃斑裂孔以外的致病原因,如外傷、炎癥、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眼底血管病、變性類疾病、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導致的繼發性黃斑
關于視網膜脫離的基本介紹
視網膜脫離,指視網膜本身組織的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分離分為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和非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后者包括滲出性、牽引性和腫物所引起通常所言,視網膜脫離主要指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初起視網膜受到刺激產生閃光感及眼前黑影增多繼之視野中出現固定性黑影遮擋,視物變形及明顯視力障礙。眼底檢查脫離區的視
關于黃斑裂孔的病因分析
除特發性黃斑裂孔外,其它原因所致者病因均較明確,如外傷、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炎癥、視網膜變性類疾病、 黃斑前膜和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 對特發性黃斑裂孔的認識則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時光,直至1988年Gass提出了黃斑區視網膜表面切線方向的牽拉是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 為采用玻璃體
黃斑裂孔的鑒別診斷介紹
1. 病因鑒別:需除外特發性黃斑裂孔以外的致病原因,如外傷、炎癥、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眼底血管病、變性類疾病、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導致的繼發性黃斑水腫。 2. 形態鑒別:應與另外2種玻璃體牽引性黃斑病變鑒別。 (1)特發性黃斑前膜:有時合并黃斑裂孔,眼底及OCT檢查均可明確診斷。 (2)
黃斑裂孔的鑒別診斷
1. 病因鑒別:需除外特發性黃斑裂孔以外的致病原因,如外傷、炎癥、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眼底血管病、變性類疾病、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導致的繼發性黃斑水腫。 2. 形態鑒別:應與另外2種玻璃體牽引性黃斑病變鑒別。 (1)特發性黃斑前膜:有時合并黃斑裂孔,眼底及OCT檢查均可明確診斷。 (2)
Valsalva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后出現黃斑裂孔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男,20歲。因右眼視力突然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擋于2015年11月30日來我院就診。患者訴1周前右眼視力突然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擋,視物呈紅色;無眼紅、眼痛、畏光、流淚。既往雙眼視力正常;視力下降前有咳嗽史,視力下降當天曾用力排便。否認飲酒、外傷史以及高血壓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系統性疾病。血
黃斑裂孔的形態特征
應與另外2種玻璃體牽引性黃斑病變鑒別。 (1)特發性黃斑前膜:有時合并黃斑裂孔,眼底及OCT檢查均可明確診斷。 (2)玻璃體黃斑牽引綜合征:常導致黃斑牽引變形、黃斑水腫,有時與黃斑裂孔同時存在。OCT檢查可確診。 (3)板層黃斑裂孔:OCT檢查可明確黃斑裂孔是否為全層或板層。 (4)黃斑
黃斑裂孔的分類及發病原因
分類 (1)特發性黃斑裂孔 (2)外傷性黃斑裂孔 (3)高度近視黃斑裂孔 (4)繼發性黃斑裂孔 2. 根據黃斑裂孔的形態 (1)全層黃斑裂孔 (2)板層黃斑裂孔 發病原因 除特發性黃斑裂孔外,其它原因所致者病因均較明確,如外傷、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炎癥、視網膜變性類疾病、
TTT激光治療漿液性視網膜脫離
對象和方法一、對象 我們定義CCSC為病程達到6個月或6個月以上的持續性RPE滲漏及漿液性視網膜脫離。本次研究中我們選擇了在我院確診為CCSC并接受TTT治療的10例患者,共13眼。所有患者均主訴視力下降,視物變形,伴隨中央暗點。患者的病程為6~13個月不等,具有周期性CSC的發作史,主觀視覺感受明
黃斑裂孔的發病原因與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除特發性黃斑裂孔外,其它原因所致者病因均較明確,如外傷、高度近視、囊樣黃斑水腫、炎癥、視網膜變性類疾病、 黃斑前膜和日蝕性視網膜病變等。 對特發性黃斑裂孔的認識則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時光,直至1988年Gass提出了黃斑區視網膜表面切線方向的牽拉是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
關于黃斑裂孔的對側眼癥狀介紹
(1) 玻璃體與黃斑中央凹分離:無黃斑孔形成危險。 (2) 玻璃體與黃斑中央凹未分離:黃斑孔形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