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將為NASA設計新一代太空服
·“阿爾忒彌斯3號”月球任務將是自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登月以來的首次載人登月,為此開發的新型艙外移動單元宇航服設計目的是保護宇航員免受太空和月球環境的獨特挑戰,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強的保護,抵御惡劣的月球環境。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將宇航服開發外包,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普拉達)要參與為NASA設計新一代太空服。 美國初創商業航天企業公理太空公司(Axiom Space)日前宣布與Prada合作,為2025年“阿爾忒彌斯3號”月球任務設計和開發NASA下一代月球宇航服。 “阿爾忒彌斯3號”月球任務將是自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登月以來的首次載人登月,NASA的目標是將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種送上月球表面,在月球駐留一周后返回地球。Prada和公理太空公司聯合開發的新型Axiom艙外移動單元(Axiom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AxEMU)宇航服,設計目的是保護宇......閱讀全文
Prada、Gucci、LV等做獎品-飲料促銷玩奢華
設置的部分獎品 Prada手包、Gucci手袋、LV錢包、施華洛世奇紅酒杯、Tiffany項鏈……這些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今夏也加入到了“飲料大戰”之中,成為商家吸引消費者的促銷品――農夫山泉旗下的水溶C100將于本月初推出飲料史上罕見的“奢侈營銷”,上述品牌在內的共計3000多件奢侈
美首次登月太空服不堪地球潮濕環境正降解
這是華盛頓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館里展出的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柯林斯穿過的太空服,是這些最受歡迎的展品的一部分。 該博物館展出的這個已經有40歲的登月艙,這是“阿波羅”太空項目制造的12個登月艙中的一個。這個登月艙保存得非常好,但是太空服目前的狀況非
科學家揭秘:美登月宇航員太空服為何骯臟不堪
北京時間10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1969年到1972年間的阿波羅登月任務的宇航員都知道這樣一個秘密:月球表面太臟。現在一些科學家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難題,以服務于未來的重返月球任務。 田納西大學行星地球科學學會主任拉里·泰勒教授說:“阿波羅任務中宇航員指出的主要問題是除了臟,還是臟。”和
美2024年重返月球或“泡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計劃在2024年前將宇航員送回月球,但NASA監察長辦公室在近日公布的審計報告中稱,資金短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技術挑戰導致太空服研發工作延遲,美國宇航員2024年重返月球“不可行”。 NASA監察長辦公室于2020年8月啟動了一項審計工作,以檢查國際空間站和
美國宇航局推出21世紀新型月球車
毫無疑問這種月球車更先進,能力更強,而且更加耐用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美國宇航局的新月球車看起來跟電視劇《嘻哈飆車族(Pimp My Ride)》里的車子一樣。雖然1971年首次登上月球的“阿波羅”時代的月球車看起來跟一輛搖搖晃晃的沙丘車類似,但是美國宇航局的21世紀月球車卻設計得
NASA叫停國際空間站所有太空行走任務
當地時間8月5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由于一名宇航員在空間站外工作時,水漏進頭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叫停國際空間站所有太空行走的任務。宇航員頭盔進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此類事故在3月份的艙外活動中也發生過,這可能會危及宇航員的生命。NASA現在使用的宇航服已經有40多年,這
俄或在2026年后參與建造月球軌道站
近日,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和俄羅斯科學院聯合審議了俄羅斯月球計劃。根據會議討論的結果,俄羅斯將不早于2026年參加“門戶”(The Gateway)國際月球軌道站項目的建設工作。 2017年9月,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簽署了建設“深空之門”(Deep Space Gateway
美“奮進”號宇航員進行首次太空行走
5月20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宇航員安德魯·福伊斯特爾在進行太空行走。“奮進”號航天飛機宇航員安德魯·福伊斯特爾和格雷格·查米托夫身著帶紅色條紋的太空服,于格林尼治時間20日7時10分漂浮出國際空間站,實施首次太空行走。5月20日,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
簡述埃博拉出血熱的傳播途徑與預防
埃博拉出血熱的傳染性很強,在醫院接受注射以及與病人的密切接觸,都是本病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另外,接觸猴類或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或其他體液也會導致感染,還可能經皮膚、呼吸道或結膜而感染,也曾發現有經空氣傳播的。而其他因素如暴露的食物和水、醫院建筑、家養和野生動物以及旅游,一般都不會傳播。
揭秘美未來月球基地:4名宇航員可停留半年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近日公布了美國宇航局未來重返月球計劃中,建造月球基地的部分設計方案。 2006年12月,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了“重返月球”計劃,其核心目標是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月球南極有望成為選址地點。建成后的月球基地上將有探測車和生活區,能夠實現電力供應,保證宇航員在月球上
新型玻璃材料或促使可折疊可卷曲觸屏時代到來
▲熔爐工作者澆筑新材料。 ▲新材料的檢測。圖片來源:美國《技術評論》 美國紐約州北部的康寧公司總部研究室內,三名戴著巨型面具、身著太空服般銀色工作服的工程師正在科研熔爐旁進行新材料的研制。他們不得不面對溫度高達1600攝氏度的熔爐,手抓用以熔融玻璃的白熾坩堝,快速倒出高溫液體材料,
世界首次±660千伏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在京成功
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4月14日在位于北京北郊的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直流試驗基地獲得成功,意味著這一全新電壓等級輸電線路在今后運行中可以不斷電進行測試、檢查和維修,對確保電網安全及可靠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660千伏是一個全新的電壓等級,目前世界范圍內該電壓等級的唯
5G已成前浪,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發射
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據介紹,“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制,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
與武漢病毒實驗室安全認證的法專家駁“實驗室泄漏論”
“武漢實驗室病毒泄漏可能性為零是基于常識。”針對一些西方媒體大肆炒作新冠病毒“實驗室泄漏論”,曾參與指導武漢病毒研究所P4(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建設和認證的法國專家加布里埃爾·格拉斯站了出來,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予以駁斥。 “武漢P4實驗室是在法中密切合作下建造的,我對其安全性毫不懷疑。武漢實驗
美媒:美國疾控中心疑隱瞞致命病毒實驗室事故
據《今日美國》4日報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正面臨國會聽證會,政府將對其實施秘密制裁,因為該中心涉嫌對幾十起實驗室事故秘而不宣,其中一些涉及世界上最危險的細菌和病毒。 《今日美國》稱獲得了大量實驗室事件報告,CDC的科學家顯然丟失了一盒被高度管制的致命流感標本,且發生過多起涉及病
工商總局回應淘寶吹黑哨質疑:秉承依法行政原則
2014年9月3日,廣州,售假窩點的貨倉中,一只“聲光海馬”靜靜地立在那里。廣州警方破獲一起銷售假冒兒童玩具案。 “淘寶正品率37.25%”,工商總局表示標準統一,系委托第三方監測,結果只針對抽檢樣本 新京報訊 近期頻頻被點名曝光的淘寶網與身為網絡交易監管部門的國家工商總局“杠”上了。昨天淘
P4實驗室啟用,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初步形成
“能進行烈性病原研究的P4實驗室即將實質性地開展研究。”9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他提到的“烈性病原”是生物危害最高等級的病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埃博拉病毒,還有拉薩熱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等。 “烈性病原具有很高的毒力,能致人畜死亡,但目前人類卻沒有有效對
科學家眼中的2018
水流湍急 位于阿根廷和巴西邊境的伊瓜蘇瀑布是全球最大的瀑布系統。它只是科學家利用衛星圖像測量的諸多淡水水體之一。他們的發現是什么?全球河水溪流占據的地表面積比預期的多45%。根除雅司病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兒童是雅司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雅司病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引發的細菌感染。梅毒螺旋體通過簡單接觸傳
加在北極建模擬溫室為太空種菜積累經驗
在火星、月球上建立科學研究基地,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這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也需要各種技術的突破。宇航員在其他星球上要長期生活,吃上可口的飯菜可能是第一需要。加拿大科學家正在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 ? 2002年,加拿大宇航局研究人員就開始在位于北極極地的加拿大迪溫島上建立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三)
小編在這兒也給大家整理了eccDNA表達譜的研究思路,如下圖。?(2)生物標志物eccDNA優于線性DNA的生物穩定性以及獨特的分子結構特征,為迅速發展的無創活檢道路增添了新的方向,如果有較多的臨床樣本,它非常適合做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下面這篇文章是eccDNA在液體活檢方面探索的先驅文章,小編帶大家
他山之石:地震高發國日本的“防震之道”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尤其不可抗的大地震,生命是脆弱的。人們在搶救災區被困群眾、淚別逝者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防震減災。作為經常發生地震的島國,日本在防震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北京時間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7.8級地震。這是震后的北川縣城。
王建宇:做個實現“科學夢想”的工程總師
在實驗室工作中的王建宇。 比起搞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研究員王建宇覺得自己更像一個科學工程師。科學家的任務是發現一個個科學原理,而他的目標是通過攻克一個個前沿技術難題,把科學家的一個個夢想變成現實。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中國的光電設備遨游太空,
NASA新使命,這個“人”將挑起大梁
3月6日消息,當太空中的衛星部件損壞或燃料耗盡時,往往意味著其使用壽命也將終結。為了賦予衛星更長的使用時間,美國宇航局(NASA)提出潛在解決方案,即派軌道機器人前往維修或加注燃料。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里,美國陸地衛星7號 (LANDSAT-7) 每99分鐘會繞地球飛行一圈,每16天會抓拍一次幾乎所
納米紙開辟“魔法”未來
透明、可彎曲、可降解的納米紙晶體管(照片由同濟大學提供)。 像紙一樣薄的碳納米纜繩的強度,就足以支撐起一架“太空電梯”。 近日,一些有關“納米紙”的報道,引起許多人的興趣。比如有報道稱,浙江大學的科學家制作出一種新型“納米紙”,這種材料還能與多種化學分子結合,制造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實現抗菌
十件送入太空最特殊物品
北京時間12月26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談到太空飛行,我們就會聯想到太空服、固體火箭助推器和機械臂,其實,其他一些東西也達到了逃逸速度,而且它們更有感情,更獨出心裁。以下就是《新科學家》雜志盤點的十件被送入太空的不尋常物品。 1.“9·11”金屬殘骸上火星 “9·11”金屬殘骸
美國宇航局太空網揭曉2008年十大航天新聞
中國實現第一次太空行走入選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對太空飛行來說,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見證了很多重大的歷史性時刻:世界上最強大的伽馬射線望遠鏡、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太空艙、印度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和正好是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的太空游客都被成功送入太空。以下是20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