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如何在幾天內再生觸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48.shtm科技日報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張夢然)太平洋枝手水母能在兩到三天內再生斷掉的觸手,但它們是如何再生的呢?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現在發現,一種積極生長和分裂但尚未分化成特定細胞的干細胞樣增殖細胞,出現在了受傷部位并能幫助形成胚基。研究結果發表在《公共圖書館·生物學》上。 太平洋枝手水母具有分支的觸手,在截肢后可強勁再生。圖片來源:東京大學某些物種表現出神奇的功能組織再生本領。這依賴于“芽基”。芽基是一團未分化的細胞,可修復損傷并長成缺失的附屬物。水母、珊瑚和海葵等刺胞動物已被發現擁有很高的再生能力,但它們如何形成關鍵的芽基,一直以來是個謎。新研究表明,芽基中的干細胞樣增殖細胞,與常駐干細胞不同。觸手內部和附近存在的常駐干細胞,負責在穩態和再生過程中產生所有細胞譜系,這意味著它們維持......閱讀全文
水母如何在幾天內再生觸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48.shtm科技日報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張夢然)太平洋枝手水母能在兩到三天內再生斷掉的觸手,但它們是如何再生的呢?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現在發現,一種積極生長和分裂但尚未分化成特定細胞的干細
研究發現櫛水母再生大腦僅需四天
研究發現櫛水母再生大腦僅需四天 研究人員曾認為只是一種簡單的海洋生命形式的櫛水母,事實上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神經系統,這將促使用于腦損傷的激動人心的新療法的誕生。櫛水母順著一條獨立而復雜的路徑向前發展,它向我們展示出其他動物并不存在的一個全新的影響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語言 櫛水母順著一條獨立而復雜的
沒大腦的神奇櫛水母:叫水母非水母
沒大腦的神奇櫛水母 據報道,在陸地上,我們的身邊充滿著各種色彩的生物——色彩斑斕的鸚鵡,艷麗的綠甲蟲,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美麗的生物。但在我們海洋的深處,這里的情況看來要單調的多了——因為到處都漆黑一片,艷麗的色彩并不會給你帶來什么用處。然而這里就有一種生物演化出了幾乎堪稱海洋激光秀的美麗色彩,這就是
《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病毒學》:禽流感病毒出現危險變異
美國一所大學的科學家10月4日說,H5N1型禽流感病毒已經出現危險變異,更適于在人體內生存,但還沒有轉變為可以在人類間傳播的病毒。?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博士川剛吉廣(音譯)負責這一研究,并將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病毒學》雜志上。?“我們已經檢測到禽流感病毒的一種特殊變異,它能
水母黏液的妙用
以色列布勞德工程學院近日發表聲明說,由該校研究人員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發現,從一些水母中提取的黏液可在水中“捕獲”微小顆粒并加速其沉淀,從而較為高效地去除微塑料等污染物質。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雜志上。領銜這一研究的以色列布勞德工程學院教授伊薩姆·薩巴赫在聲明中介紹,研究表明一些
水母蛋白點亮激光
有價值的蛋白 多虧這些謙遜的水母,更加安全地繪制人體細胞的激光或將很快應用于臨床。 常規激光,比如逗小貓的指示器是通過讓相同的光子在一個腔體內彈跳并散射從而產生光。若將其擴大規模則需要大量能量支撐。 另一種類型的激光叫作極化聲子激光,通過在受刺激的分子中間來回傳遞光子發揮作用。與常規激光不同,
Nature:水母基因組之謎
太平洋側腕水母的基因組中缺少很多常見基因。 櫛水母基因序列草圖的發表揭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神經系統。 櫛水母(comb jelly)——或櫛水母門動物(ctenophore)——看起來就像微小的迪斯科球,它們利用特殊的纖毛推動自己在海洋中游動,并且用粘性觸手來捕獲更微小的獵物。圣奧古斯丁佛羅里達大
沒有中央大腦-水母也能學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87.shtm 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沒有中央大腦,水母也能像人類、小鼠和蒼蠅一樣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技能。 科學家訓練了加勒比箱水母,發現其能學會躲避障礙物。該研究挑戰了此前認為的高級學習需要
“無腦”水母可從過去經驗中學習
丹麥和德國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盡管加勒比箱形水母沒有集中的大腦,但其具有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的能力。這一發現為學習背后的進化和機制提供了新視角,也改變了人們對大腦的基本理解。 科學界普遍認為,只有擁有相對較大的大腦且生物學更復雜的動物,才擁有從經驗中學習和適應行
科學家首次證明生物熒光普遍存在于動物界
魚類生物熒光產生的顏色可能起到了生物學信號的作用。圖片來源:PLOS ONE 科學家日前首次找到證據,表明動物中存在普遍的生物熒光現象。研究人員指出,那些人眼所及“灰頭土臉”的魚類,可能彼此看來卻裝飾著靚麗的綠色、紅色和橙色。 研究人員上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報告說,超過18
國家圖書館書香迎龍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169.shtm“龍”字對于中華文明乃至東亞文化圈有什么特殊意義?“龍”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至楷書是如何演變的?2月2日,在北方農歷小年這天,“龍吟書香——甲辰新春賀歲展”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
湖南首家少兒智慧圖書館開館
南岳區少兒智慧圖書館正式開館。趙智 攝11月28日,湖南衡陽市南岳區少兒智慧圖書館正式開館。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確認,這是湖南首家少兒智慧圖書館。該圖書館建筑面積約100平方米,藏書總量5000冊,讀者刷臉或者刷身份證、借閱證便可以24小時自助借閱圖書;館內圖書按0至3歲、3至6歲和6至14歲年齡段
成都現“桃花水母”-專家采樣希望解謎
6月28日記者獲悉,日前,在成都市高新區融城理想小區的一池塘里發現了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據悉,這是成都市第一例發現。 當日下午,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陳放邀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喬守怡教授和成都海洋館的專家一行到發現現場進行考察。據喬教授介紹,桃花水母是一種最原
“中國水母研究計劃”完成首次海上考察
4月25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國近海水母爆發的關鍵過程、機理及生態環境效應效應”項目完成首次海上考察,順利返回青島。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三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于4月6日從青島起航,搭載了26名科學家,從東海向黃海由南向北觀測,設定12個斷面
科學出版社“中國生物志庫”免費開放
當前為控制疫情發展,全國各地相繼采取限制出行措施,大部分高校延遲開學,部分師生和市民難以獲取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為便于廣大用戶在此期間在線學習和研究,即日起至2020年2月29日,科學出版社將中國生物志庫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使用。 中國生物志庫是首批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
中科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
中國科學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2016年開放課題申請通知 中國科學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致力于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及其相關學科領域基礎研究的開放型科研機構(實驗室代碼:2008DP173344);實驗室實行“開放、流動、競爭、聯合”的運行原則。現有一支以中青年為骨干的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研究隊伍
科學家合作構建再生生物學多組學數據庫
隨著細胞重編程、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高通量測序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再生生物學進入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助力解決組織替代、功能修復、衰老干預、疾病治療等一系列生命醫學領域的重要科學難題。面對科學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亟需建立以再生生物學為核心的開放數據庫,以存儲世界范圍內的組學研究數據為基礎,推動再
圖書館人才培育發展會議召開
近日,以“培養行業頂尖人才 服務人才強國戰略”為主題的圖書館人才培育發展高峰會議在貴陽舉辦。會議由中國圖書館學會主辦,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貴州省圖書館學會、貴州省圖書館等承辦,圖書館界和相關業界的70余人參加現場會議,1.2萬余人次通過線上直播形式參會。會議現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副書記
“大學心臟”圖書館:該如何擺脫“貧血”
近日,復旦大學圖書館迎來百年館慶,召開了“面向未來的研究型圖書館”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上,美國匹茲堡大學圖書館館長坦切娃表示,未來學術圖書館的機遇在于全球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擁有更多樣化的專業人才,不僅要傳播信息,更要創造知識。 提到人才的問題,就在研討會召開前不久,《中國科學報》記者對中國農
櫛水母為研究視力起源提供新線索
圖片來源:Bill Browne/邁阿密大學 雖然櫛水母在大海中看起來只是一些比網球稍大些的小斑點,然而這些生物在利用光方面卻是相當的復雜和成熟。比如,為了能夠驚嚇和警告捕食者,它們會閃爍出藍綠色的光芒。 研究人員著手研究櫛水母的基因組,他們發現為了能夠發光,這種生物性
軟體機器人可抓住深海水母
一種形狀類似扁面條的新型機器人能幫助生態數據的收集以一種更輕柔、侵入性較小的方式進行。研究人員表示,相比傳統潛水抓手,被超軟機器人手指抓住的水母的應激相關基因表達顯著降低。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當代生物學》。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士后研究員Michael Tessler說:“基因組
美研制仿真機械水母-可用于水下偵查
這種機器人不僅僅外觀極像水母,而且也可以和水母一樣在水中自由、優雅地游動。 北京時間12月5日消息,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一位研究生近日研制出一種神奇的機械水母。這種機器人不僅僅外觀極像水母,而且也可以和水母一樣在水中自由、優雅地游動。據介紹,這種機械水母是根據美國海軍研究辦
科學家發現4.2億年前肢體再生“基因開關”
蠑螈可以再生腿部、尾巴,甚至脊髓,科學家發現蠑螈與其它兩種生物具有可以再生肢體組織的一種基因調控機制,暗示著它們的再生能力源自于一個遠古祖先物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科學家發現一組基因開關,可使蠑螈等動物再生肢體和身體組織,他們認為這可能揭曉損失肢體再生的秘密。 蠑螈是一種原始兩棲
時評:“無門圖書館”是“大智育人”
最近網上瘋傳一條微博:寧波鄞州高級中學的圖書館,無門無管理員,10萬冊圖書,全數提供給師生自助借閱。年終盤點,圖書反而多出了6000冊。記者從這所學校證實了網上微博的真實性。(2月1日《錢江晚報》) “大智若愚”的說法果然不假。浙江寧波的這所中學,7年前館門洞開、無人值守來“管理”圖書,肯
俄科學家制出石墨烯“納米水母”
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化學家近期合成出了一種外形酷似水母的特殊類型石墨烯納米粒子,并對其進行了改性處理。這些粒子的結構使其可被用于催化過程及制造導電聚合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應用表面科學》(Applied Surface Science)雜志上。 石墨烯是碳的同素異形體之一,即“純”
973計劃水母項目組赴江蘇沿海考察
5月8日至11日,國家973計劃“中國近海水母暴發的關鍵過程、機理及生態環境效應”項目組8人,在首席科學家孫松研究員的率領下對江蘇沿海進行了考察。 為闡明我國近海水母暴發的原因與機理,了解黃海大型水母可能棲息地環境背景,973計劃水母項目組先后在江蘇啟東呂四港附近沿岸灘涂及設施
美研究人員利用老鼠細胞制成人造水母
7月22日電(記者黃堃)新一期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刊登報告說,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硅樹脂和老鼠心肌細胞制造出了“人造水母”,它在電流的刺激下能夠在水中像水母那樣游動,這可能會引發關于“人造生命”的新討論。 美國哈佛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說,這個“人造水母”的外形像一朵八瓣花,八
法國科學家:水母數量激增顯示生態失衡
法新社6月18日援引法國巴黎海洋學研究所研究員杰奎琳·古瓦的話說:“水母對環境變化敏感。水母數量越多,表明環境變化越大。”?一些海洋生物學家認為,水母眼下侵占了許多其他海洋生物生活的區域。水母在地中海的繁殖速度最為驚人。海洋捕撈過度,水母的天敵海龜等數量銳減,導致水母繁殖速度加快。?大西洋納米比亞海
《科學》雜志:新基因研究顯示水母或是人類祖先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人類是從海綿動物進化來的,但是新的基因研究顯示,水母狀動物可能才是為人類進化過程開啟第一扇門的生物體。 在試圖填補櫛水母基因組序列中空白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動物與地球上的其他動物物種存在聯系。櫛水母是一種類似于水母的凝膠狀海洋動物。 事實上,它有很多與其他動
青島海邊水母泛濫-大量現身五四廣場海域
▲五四廣場附近大量水母出沒 ◥只有巴掌大小的水母。 近日,大量水母出現在五四廣場、奧帆中心附近海域,一個個傘狀的透明水母引來不少游客駐足。18日,記者了解到,個頭小、上岸早成為今年水母活動的特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專家表示,水母泛濫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具體爆發原因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