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7日報道,日本一家公司將于2014年在美國開始生產作為汽油替代品的新一代生物柴油燃料(BDF)。由于無需使用大豆等食用谷物,該燃料成本比以往降低3成,產品將銷售給美國石油巨頭。生物柴油燃料作為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備受期待,但由于谷物行情易于波動,原料穩定供應非常困難。該公司開發了無需使用糧食即可提取生物柴油燃料的技術,今后還將在亞洲拓展業務。 生物柴油燃料一般利用大豆和菜籽等植物油提煉,然后混入汽油用于柴油車。由于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二氧化碳,即使燃燒時放出二氧化碳,也不會導致二氧化碳凈增加,與化石燃料相比,能夠降低環境負荷。 日本公司提煉生物柴油燃料采用的原料是生產作為汽油替代品的生物乙醇時產生的副產物。這些副產物以往一般用作飼料或廢棄。以往這種低品質原料的雜質很多,因此面臨難以提煉生物柴油燃料的難題。這家公司開發了有效利用特殊催化劑去除雜質的技術,進而獲得了高品質生物柴油燃料。 目......閱讀全文
閔恩澤是我國著名的石油煉制催化劑專家。50多年前,年輕的閔恩澤埋頭于石油催化裂化研究中。最終,石油——那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在他的“催化劑”下,變成了汽油、柴油等運輸燃料。 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我國作為石油大量進口國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用清潔燃料以減少汽
云南省強制性地方標準《生物柴油調合燃料(B10)》和《生物柴油調合燃料(B20)》現已正式出臺,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2月1日,云南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產企業高管向記者解讀了此次新地標出臺的作用。 云南盈鼎生物能源公司常務副總張鈺表示,這一標準要高于國
按照《閔恩澤能源化工獎評選辦法》的規定,經專家委員會評選,共評出第三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杰出貢獻獎獲獎者4名、青年進步獎獲獎者7名。現公示評審結果。 如有異議,請在公示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基金理事會秘書處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個人提出異議的,應在書面異議材料上簽
中國“地溝油”能否成為全球化生物燃油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將成為業界和公眾關注的下一個焦點。 新聞回放 荷蘭航空公司洲際航線首次使用“地溝油”燃料
過去一年多,遭人唾棄的“地溝油”忽然與“香餑餑”動力燃油聯系在一起,令人感嘆。在香港,來自荷蘭、中東及當地的投資者出資1.65億美元,正在建設一個大型生物柴油煉制廠,目標是利用全球領先的技術,把“地溝油”、廢食用油等轉化為生物柴油。 香港新界將軍澳工業區,這座占地1.8萬平
提到餐飲業的廢油、地溝油,太多的人不放心——誰知道是不是又回到餐桌上了。記者10月27日從中國石化[-0.70%資金研報]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立的生物柴油示范項目已試驗成功,可利用地溝油煉成生物柴油應用于汽車,安全又環保。這項新技術在2015年將開始大規模生產,屆時,
德國朗盛集團朗盛化學中間體部研制開發出了一種名為Baynox的生物柴油穩定劑。該穩定劑可使歐洲地區用菜油生產的生物柴油的穩定性得到極大提高,其穩定性與傳統礦物柴油幾乎相同。 聯合國2007年2月發布的氣候變化報告指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65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7月24日報道,馬來西亞明年開始全面推廣含棕油生物燃料的生物柴油。馬來西亞種植及原產業部長道格拉斯說,柔佛415家油站23日已經開始售賣這種生物柴油,全國所有油站明年7月起都將出售這種柴油。 據報道,道格拉斯22日在一個關于 “使用棕油生物燃料”的活動上說:“中馬
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
據英國《衛報》消息,英國日前啟動一項藻類生物燃料公共資助項目,計劃將耗資2600萬英鎊(約2.8億元人民幣)于2020年前實現利用藻類生產運輸燃料。 本期關注:微藻生物燃料 徐旭東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員,從事微藻遺
日本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地溝油”的。因為日本通過回收廢油,掐斷了地溝油的源頭,回收的廢油或煉成生物柴油,成為清潔能源,或化身生產資料,用于工業產品制造,無論哪種情況,均做到了變廢為寶。 早在1970年,日本就制定了《廢棄物處理法》,規定要對廢棄物進行適當分類、保管、收集
“零碳天地”室內展廳,利用天窗自然采光,不用開燈也很明亮。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9月即將正式對公眾開放。 這片耗資2.4億港元打造的城市綠洲,包括一棟集綠色科技于一身的兩層高建筑,以及環繞其四周的全港首座原生林景區,通過綠色設計和清潔能源技術,不僅成功消滅建
▲微藻培養池▲微藻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微藻生物柴油作為一項涉及生物能源、碳堿排和農業生產三位一體的戰略性技術,吸引了全世界眾多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參與研發。不過,現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術還很不經濟,投資大、成本高、占地多,這些是待解問題。 從微藻中提油,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目前很多科學家正在打它的
工作人員展示地溝油和用地溝油制成的生物柴油 安定垃圾填埋場的工作人員給環衛車添加經過提純后的天然氣燃料 研究人員用秸稈制成纖維素乙醇 北京市垃圾分類官網上有這樣一句形象的說法:“北京市每天產生的垃圾,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長度接近50公里,能夠排滿三環路一圈。” 近年來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每天都會在餐桌上產生有數百萬噸的“地溝油”。如何將其妥善處理,一直是讓許多城市管理者和環保人士感到困擾的問題。 目前,國際上較為普遍的是采取將“地溝油”轉化為生物柴油這樣“變廢為寶”的處理方式。據了解,我國對生物柴油的研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正式的產業化發展從200
中國人一年吃掉300萬噸地溝油 徹底禁絕需10年 [導讀]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醫學研究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其中包含的一種有害物質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圖片雖然很惡心,但不可否認,我們都吃過這
從2008年到2010年1月,在歐盟的政治人物、科學家和高級公務員之間散發一些電子郵件,內容涉及歐洲最具爭議的環保領域,即號稱石油替代品的生物燃料使用問題。事實上,如果不是透明法律,歐洲的人們可能還不知道既得利益如何影響歐洲清潔能源政策及其背后的科學。 據路透社報
歐洲生物柴油工業自2003年起發展迅速,目前總產值高達130億美元,位居全球前列。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顯示,生物柴油工業給環境帶來的間接破壞幾乎與其益處相當,歐盟可能將從法律上對其發展進行限制。(1美元約合6.47元人民幣) 法國生物燃料巨頭Sofiproteol公司主席翡麗?提拉斯博得(
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Hartmut Michel:生物燃料是一個壞主意 Hartmut Michel是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在對有關生物燃料的炒作感到忍無可忍后,這位諾貝爾獎得主開始努力說服人們:從產出來看,生物燃料是沒有意義的,通過光伏電池來利用太陽能才是正道。 生物燃料常常被描述為零二
我國進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期,生物產業作為我國“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支撐作用。 2008年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農作物生物育種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
美國能源部下屬的艾姆斯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研制出了一種納米粒子,能在制造綠色柴油的過程中,身兼二職,且原料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鐵,這能降低制造綠色柴油的成本并讓得到的燃料更環保。 最新的制造綠色柴油的方法從已有的制造生物柴油的過程衍生而來,生物柴油通過讓脂肪、油和乙醇發生反應而生成;而綠色柴油則由脂
人物介紹: 閔恩澤,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 1946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后,先后任石油化
烏克蘭每年工業生產廢物可達千萬噸,亟需對其合理利用。為此,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和石油化學研究所的專家開發出從工業生產廢物中提取有用物質的新技術,即采用從城市污水中提取干物質的專利技術。 這種垃圾體的濕度達99%,首先用特殊試劑和特制設置對沉積物脫水,然后干燥,高溫氣化(約1200-1
近年來,生物燃料發展迅猛。所謂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燃料。由于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生物,生物燃料被認為可以替代化石燃料,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向。 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與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由于獨特的化學性質,生物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排放出的未燃燒完的乙醇易轉化為乙醛,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險。生物燃料的排放問題再引質疑。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資源經過一系列的物理、生物、化學變化過程而獲得的燃料乙醇、燃料丁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燃料。依據使用的原料和技術不同,生物燃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由于獨特的化學性質,生物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排放出的未燃燒完的乙醇易轉化為乙醛,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險。生物燃料的排放問題再引質疑。 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資源經過一系列的物理、生物、化學變化過程而獲得的燃料乙醇、燃料丁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燃料。依據使
“根據諾維信與麥肯錫公司最新研究結果,到2020年生物燃料行業將有能力為中國替代3100萬噸汽油消費,減排約9000萬噸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這個產業能為中國帶來320億元的國民收入,相當于創造600萬個工作機會。”4月18日,正在參加博鰲論壇的全球最大工業酶制劑生產企業丹麥諾維信公司首席執行官
科學家已經警告稱,相對于化石燃料,許多食物基燃料實際上可能促進了碳排放。 歐盟已經花費10年時間,扶植耗資150億歐元(約合200億美元)的能源產業。這些產業致力于從大豆和甘蔗等糧食作物中提取運輸用燃料,以期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在最近5年多的時間里,科學家已經警告稱,相對于化石燃料,許多食
用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做法已經不新鮮。但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研究院袁振宏團隊創新了其中的催化劑技術和工業流程,并推廣到全國多個大型生產企業,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袁振宏在今年歐洲生物質能大會上榮獲了2014年“林內伯恩獎”(LinnebornPrize),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生物質能科學家。
微藻生物柴油已成為最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生物燃料。2014年1月15日,科技部農村司王喆副司長一行赴廊坊新奧科技公司調研微藻生物能源發展情況,并聽取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能源微藻育種與生產關鍵技術示范”進展情況匯報,考察了新奧微藻中試基地、能源生態城以及微藻研發中心。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