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成功發射地球觀測衛星PACE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41.shtm......閱讀全文
NASA成功發射地球觀測衛星PACE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41.shtm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順利入軌
NPP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間基地發射升空。 這次終于成功了。 隨著10月28日上午負責向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提供數據的一顆美國宇航局(NASA)的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氣候和天氣研究人員終于能夠松一口氣了。這顆名為“國家極地軌道運行環境衛星系統籌備項目”(NPP)的
美國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失敗墜入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3月4日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當天因發射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的“輝煌”號地球觀測衛星已經墜入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發射主管奧馬爾·貝茲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發射故障可能與運送“輝煌”號升空的“金牛座”XL型運載火箭頂部的整流罩未按預期分離有關,他們
NASA開始進行火箭實驗室對地球系統理解的探索
火箭實驗室發射了美國宇航局的TROPICS任務,其中包括四個小型立方體衛星,配備了一個旋轉的微波輻射計,用于大氣監測。該任務由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William Blackwell博士領導,建立在先前發射的TROPICS探路衛星的數據和經驗教訓之上。 構成TROPICS星座的衛星的概念圖,
美國航天局公布“信使”號初步觀測結果
美國航天局日前公布了“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的初步觀測結果,為有關水星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線索。 “信使”號目前已進入繞水星軌道3個月,其初步觀測結果顯示,水星具有兩極不均勻的磁場,北部磁場稍強。水星表面有一個由遠古噴發的熔巖形成的大平原,而且構成水星表面的物質中硫元素比較豐富。
衛星拍攝日全食期間地面月球陰影
NASA公布的這兩張地球衛星圖片由日本的衛星拍攝于中國臺灣上空,展現出日全食發生前后該地區上空光線的變化。左圖8時30分圖像,右圖9時30分圖像。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22日發生日全食期間,衛星拍攝的兩張地球圖片,顯示出日全
NASA發射地球探測衛星-追蹤懸浮顆粒對氣候影響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發射最新的地球探測衛星,這項預算4.24億美元的任務目的是分析火山、森林火災、煙囪和排氣管所排出的空中顆粒。 這枚“榮耀號”(Glory)衛星計劃于當地時間2月23日凌晨在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
國家航天局發布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
3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京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
美國新財年地球科學預算分析
在美國政府建議的2011財年經費預算計劃中,與地球科學相關的政府機構主要有美國能源部、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對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報告中上述4個部門涉及地球科學項目的經費預算增減情況進行了分析。 在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中,
地球大小巖石系外行星發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664.shtm 系外行星LTT 1445Ac的藝術圖。圖片來源:NASA美國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測量出LTT 1445Ac這顆系外行星的直徑僅為地球
報告稱美國地球觀測能力正在衰落
2011年6月啟動的“水瓶座”觀測任務,是美國宇航局近期成功的一次衛星發射。但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伴隨著一些舊任務的失敗,美國的地球觀測系統面臨著快速衰落。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近日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對全球的氣候、自然災害和陸地表面變化的觀測能力正在逐
地球毀滅?美國觀測到危險小行星
一個國際團隊使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天文臺Víctor M.Blanco 4米望遠鏡上安裝的暗能量相機(DECam),發現了3顆隱藏在太陽強光中的近地小行星(NEA),其中一顆是過去8年來發現的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最大天體。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天文學雜志》。 這些難以捉摸的近地天體潛伏
太陽將進活躍期-科學家探討應對太陽風暴
據外國媒體報道,太陽將進入活躍期,隨之出現的太陽風暴將會對地球產生惡劣影響。美國科學家近日聚在一起探討對策,保護地球衛星和其他重要系統免受太陽風暴的襲擊。 太陽風暴指太陽在黑子活動高峰階段產生的劇烈爆發活動。爆發時釋放大量帶電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嚴重影響地球的空間環境,破壞
NASA發射“苔絲”探測衛星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美東時間18日下午6點發射了一顆探測衛星,尋找太陽系外行星,期望發現可能孕育生命的“另一個地球”。 NASA發射“苔絲”衛星探索太空。圖片來源:NASA。 據悉,這顆衛星名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簡稱“苔絲”(TESS),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美國今年將發射5個觀測儀器-觀測地球及大氣
美國航空航天局22日宣布,今年將發射包括3顆衛星在內的5個觀測儀器,以觀測地球以及地球大氣。這也是10多年來美國航空航天局首次在一年內實施5個地球科學觀測任務。 這5只“眼睛”包括3顆衛星以及兩個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外的科學儀器,它們將觀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土壤水分、降雨降雪以及海洋表面風力
木星將與地球進行59年來“最親密接觸”
據美國太空網20日報道,26日左右,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將與地球進行59年來“最親密接觸”,從地球上看,屆時這顆氣態巨行星將位于太陽的另一側,這就是所謂的木星對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亞當·科貝爾斯基解釋稱,木星對沖很常見,每13個月發生一次,但對沖
全球淡水可用性變化趨勢出爐
據英國《自然》雜志17日發表的一篇地球科學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發布了一份全球淡水可用性的變化趨勢報告。了解陸上蓄水趨勢對于管理人類和生態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因此,該結果為評估水與糧食安全面臨的新威脅提供了指南。 所有陸地生命都依賴于淡水,它決定著地球上生命的分布。全球淡水
新一代行星“獵手”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8日報道,該機構新一代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已于25日正式開始科學觀測活動,預計8月向地球傳回第一批數據,此后每隔13.5天定期傳回一批。TESS科學團隊將在第一批數據到達后開始從中搜尋新行星的蛛絲馬跡。圖片來源:NASA官網
美國航天局取消一個X射線觀測項目
美國航天局6月7日說,由于成本大幅攀升,航天局決定取消一個通過觀測X射線來研究天體的項目。 美國航天局天體物理學部主任保羅·赫茲當天在電話會議上對媒體說,這一名為“引力和極磁小型勘探者”的項目在最初啟動時便嚴格設定了成本上限,但隨著項目的推進及各項評估工作的完成,“很明顯,項目無法在
“磁場重聯”理論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磁場重聯是空間物理中的經典問題,它是太空等離子體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物理過程。太陽耀斑的爆發、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太陽風-行星磁層在邊界層的相互作用、行星磁尾蓄積能量的爆發等等,都是磁場重聯的不同表現形式。磁重聯觸發通常在很小的重聯區,但對宏觀系統有全球尺度的影響。重聯區的物理機制緊密關系著磁場重
相隔僅40光年,研究人員發現最近的潛在宜居行星
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觀測到了一顆類地系外行星——Gliese 12b。它距離太陽系僅40光年,圍繞雙魚座的Gliese 12冷紅矮星運行,成為迄今距離地球最近的潛在宜居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Gliese 12b被發現后,
相隔僅40光年,研究人員發現最近的潛在宜居行星
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觀測到了一顆類地系外行星——Gliese 12b。它距離太陽系僅40光年,圍繞雙魚座的Gliese 12冷紅矮星運行,成為迄今距離地球最近的潛在宜居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Gliese 12b被發現后,研究人員
美宇航局:撞月探索結果將在12月正式公布
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網站直播新聞發布會內容,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守望者飛船和半人馬座火箭撞月探索結果將會在12月正式公布。 北京時間10月9日晚19時31分許,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守望者飛船和半人馬座火箭(即“宇宙神-5”火箭的第二級)撞月成功。科學家正根據數據和圖像進行分析。 一
“卡西尼”號證實土衛六有甲烷“海洋”
圖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號太空飛船拍攝到的土衛六上的北方海域。 科技日報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華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號探測器確認土衛六(“泰坦”)上有一個由純液態甲烷組成的巨大“海洋”,海床上可能覆蓋著一種富含碳和氮的泥濘狀物質,其海岸可
美國航天局確認報廢衛星墜入南太平洋
美國航天局9月27日說,已報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已墜入南太平洋遠離大陸的地區,并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 美國航天局說,負責跟蹤衛星下墜過程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空間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確認,美國東部時間24日零時,這顆衛星開始從南緯14.1度、西經170.2度對應地點上空進入地球大氣層,其碎片散
NASA首次拍到彗星撞擊太陽消亡的畫面
撞擊畫面 據美國媒體7月13日的消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首次拍到彗星撞擊太陽而消亡的畫面。 NASA官員表示,撞擊發生在7月6日。這顆彗星撞擊太陽時逐漸融化,由于熾熱的溫度和輻射最終完全被蒸發掉。整個過程持續了約15分鐘,全程被NASA的太陽動力學觀測
NASA新任務:從國際空間站研究太空天氣
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圖像揭示了在地球大氣層中盤旋的大片橙色氣輝。NASA新的大氣波實驗將從空間站觀察這一氣輝,幫助科學家了解并最終改善地球上層大氣中太空天氣的預報水平。 圖片來源:NASA官網 科技日報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6日報道,NASA選擇了一項新
人類探索木星為什么這么難?美媒:遙遠的距離是頭號難題
在火星探測熱潮方興未艾之際,新一輪木星探測計劃也陸續展開——歐洲航天局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率先于去年起飛前往木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歐羅巴快船”探測器于10月15日奔赴木衛二探尋生命的蹤跡;與此同時,中國國家航天局也公布計劃稱,中國將發射天問四號探測器,對木星和木星的衛星進行研
NASA新目標:厘清日光層如何保護地球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3日消息,NASA計劃于2024年發射航天器“星際測繪與加速探測器”(IMAP),對穿越日光層流向地球的高速粒子——外太陽系太陽風進行采樣、分析和測繪,從而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日光層的邊界,以及其如何保護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天體。日光層是太陽大氣稀薄的最外層,是環
歐洲要發射自己的宇航員
據《科學》報道,近日,歐洲航天局22個成員國的部長們在葡萄牙馬托西紐什市的一次會議上簽署了一份宣言,呼吁優先考慮三項名為“加速器”的緊急舉措,旨在應對氣候危機、應對自然災害、保護航天器免受軌道碎片和破壞性空間天氣的影響,加快建立“數字孿生地球”計劃,以促進2050年實現碳中和。 “在歐洲和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