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臺北公開銷毀近10噸“毒淀粉”。新華社發 繼塑化劑事件后,臺灣又再爆“毒淀粉”食品安全事件。日前,臺灣在部分食品中發現含有化學品制成的“毒淀粉”,有問題的淀粉被使用在包括粉圓、芋圓類、板條、魚肉煉制品類(關東煮)、肉圓、豆花及粉粿等八類食品內,其中臺灣知名食品企業統一、愛之味等均被波及。 此外,國家質檢總局昨天公布了一批臺灣有關方面通報的、在食用淀粉及制品中添加順丁烯二酸酐的生產企業黑名單。 統一企業在臺下架7產品 據了解,此次涉事的問題供應商“立光農工”是統一企業的供貨商之一,該問題供應商使用廉價的工業級EDTA-2Na,再調配食品原物料復方“洋菜粉”、“愛玉粉”等,轉售給統一、愛之味等多家知名食品企業。據悉,EDTA-2Na是一種防腐劑,工業級產品可用于化妝品中,但絕對不能用于食品,而其與食品級EDTA-2Na的價差則高達3、4倍。專家表示,工業用的EDTA-2Na雖不至造成類似中毒等“直......閱讀全文
黑化學制劑、工業原料都成了食品添加劑 “毒淀粉”重創臺灣美食形象 順丁烯二酸酐、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這些普通人完全沒聽說過的工業原料、化學物質,最近曝出竟被臺灣不法廠商加入淀粉等食品中。順丁烯二酸酐化制淀粉,臺灣食品衛生主管部門稱之為“問題淀粉”,媒體則不客氣地稱為“毒淀粉”。幾天
繼“毒淀粉”事件之后,臺灣食品風暴再度擴大。知名臺灣企業“統一”生產的布丁被爆,因供應商立光農工六年來將工業用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配成食品原料,賣給統一,致使包括杏仁豆腐等在內的七款產品在臺全部停產下架。 記者走訪上海零售市場發現,“統一布丁”不僅沒有下架,反而展開了
二、社會民生 民生改善,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2013年是民生改革扎實推進的一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更是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從深入推進戶籍改革到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從人口計生政策重大調整再到改變“一考定終身”…….民生改革無止境,新的民生改革舉措讓我們感受溫暖,體驗進步。
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卷土重來”: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余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要求嚴肅查處,杜絕問題奶粉流入市場,徹底查清其來源與銷路,堅決予以銷毀,并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2、2010年7月5日報道 最近有調查發
“毒膠囊”一事正處于風口浪尖中。昨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督查組已到達毒源發散地浙江新昌,表示將盡快查明藥用空心膠囊所用原料明膠的來龍去脈情況。有爆料人士稱,“食用明膠一噸最低要4.8萬元,稍好的要6萬元,而央視曝光的‘毒膠囊’只要3萬多元。”在差價背后,整個行業彌漫著監管缺失的灰幕。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近日又媒體報道指出,號稱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一直以醞釀湘西千年文化,傳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號稱“無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躋身高端白酒行列。但是,讓人無法想象的是,酒鬼酒卻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險。酒鬼酒中的塑化劑含量竟然超標高達260%。 酒鬼酒被指塑化劑超標26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12月27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肉制品、調味品、飲料、茶葉及相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糕點、罐頭、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7類食品759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不合格樣品17批次,檢出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農藥殘留、金屬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