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人形機器人產業長板
在廣東省深圳市,添加了大模型的機器人可實現圖形識別、自行完成任務分解;名為“夸父”的人形機器人擁有出色的性能,每小時最快能走4.6公里;在北京市,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突破性地實現了純電驅動全尺寸擬人奔跑……一段時間以來,人形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領域之一,進入發展上升期。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推出不少加快和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2023年10月份,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人形機器人產業要突破機器人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智能制造、家庭服務等領域產品的研制及應用。這些政策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指明了技術要點和驅動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閱讀全文
馬斯克辟謠“特斯拉機器人襲擊工程師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公開回應了外媒關于特斯拉機器人“襲擊”工程師的報道。 當地時間12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發布文章稱,“在特斯拉位于奧斯汀附近的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發生了一起殘酷、血腥的故障,一名特斯拉工程師遭到機器人襲擊 。” 該報道中使用了“襲擊者”“殘酷”等詞語形容引發事故的機
自我繁殖的“吃豆人”活體機器人
數十億年來,生物體為了延續生命,已經進化出多種繁衍方式。近日,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這一發現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可自我繁殖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 3.0,未來或可為外傷、先天缺陷、癌癥、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個性化的藥物治療。研究結果發表在2
本是“高精尖”-?悄然“下凡來”
“高冷”的機器人正放低“姿態”,微笑著向我們走來,并以“機器人+”的方式,不知不覺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給人最強烈的感受。今年的大會無論是在論壇策劃、展品形式上,還是在賽事舉辦、服務保障等方面都別出心裁、亮點紛呈。從空中、陸地、水下到礦山;從工廠、商店、學校到家庭;從娛
從緊急救援到烹飪美食,新一代機器人閃亮登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396.shtm ???機器人Robear。 機器人Atlas。 機器人廚師Moley。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郵報》網站機器人能成為人類平凡生活中的陪伴成員嗎?英國《每日郵報》在
人形成之謎將揭開-人猿分道揚鑣源于基因
??? 基因破譯尋找動物差別——黑猩猩是現存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表兄弟”,因為它們有98%~99%的基因與我們的一樣。然而,微小的差別導致了我們與動物的不同。在這些微小差別中,到底是哪些基因讓我們在與黑猩猩“分家”之后,變得如此獨特?科學家正在尋找那些讓我們有別于其他靈長類物種的遺傳差異。一
2014RoboGame機器人大賽-廚師機器人和助殘機器人各顯神通
清炒蝦仁、烤羊肉串、做漢堡包、導盲、幫助漸凍癥患者吃飯……9月27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的2014RoboGame機器人大賽上,來自不同院系的36支隊伍帶著自己的機器人寶貝,逐一展示絕活。 本屆大賽分為廚師機器人和助殘機器人。廚師機器人比賽,要求參賽機器人能夠真實地完成一項或多項廚師的工作
從緊急救援到烹飪美食,新一代機器人閃亮登場
機器人能成為人類平凡生活中的陪伴成員嗎?英國《每日郵報》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機器人能制造汽車、分揀包裹、管理倉庫。如今,從緊急救援到烹飪美食,從教育孩子到陪伴家人,新一代機器人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緊急救援 Atlas是一個雙足人形機器人,由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開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
9年“孕育”-類腦認知智能引擎“智脈”誕生
?曾毅團隊?受訪者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毅團隊發布了歷時9年打造的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智脈”(Brain-inspired Cognitive Engine,以下簡稱BrainCog),并進行全面開源開放,助力自然智能的計算本質探索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
500余款機器人同臺“炫技”高精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2.shtm 8月18日,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500余款機器人集中亮相,現場“炫技”高精尖。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博覽會從應用需求端出發,匯聚了各類場景下的前沿
離子皮膚,讓仿真人形機器離我們更近一步
在好萊塢科幻大片里面,我們總能看到極其逼真的人形機器人(圖1)。他們不僅行為模式像人,還擁有跟人類相似的形體與皮膚。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電影中的機器人的行為模式以及外觀越像人類,科技含量也就越高。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生命是大自然最復雜最精密的“機器”,僅僅人類的皮膚就具有多種特性,例如自愈合性、
光驅動的二硫化鉬膠體馬達實現了“人形奔跑”
自然界中,生物集群可以精準而快速地調整其形態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例如,海洋中魚群可以隨時變換其形態以有效躲避鯊魚的攻擊。那么人工合成的膠體馬達是否也能夠響應環境的變化而精準調整其集群的形態呢?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賀強教授研究團隊設計并制備了紫外光驅動的二硫化鉬膠體馬達,實現了光驅動納米尺度膠體
新年大禮:中國科技館“智能”展廳精彩亮相
12月30日,中國科技館“智能”常設展廳精彩亮相,為觀眾獻上2022新年賀禮。展廳以“走近人機共融”為主題,設置“嗨!機器人”“身手不凡”“機智過人”“智能生活”“機器人大秀場”5個展區,以及“追蹤前沿”新技術短期展區。走進展廳,人形服務機器人將帶你參觀游覽,提供貼心細致的講解服務。在展廳中,觀眾可
自動化所研發出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帶領的類腦認知智能團隊,打造出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Brain-inspired Cognitive Intelligence Engine,簡稱為BrainCog,中文名為“智脈”),并進行全面開源開放,為探索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類腦智能研究提供基礎性
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趨勢:量子計算臨門一腳
再變幻莫測的技術發展周期,如果以年為單位也能探尋到每一次的關鍵進程。那么在全新的冪集創新中,今年有哪些新技術新突破領銜?又有什么樣的趨勢值得關注? 比如已在產業界大放光彩的AI雙星:AIGC、AI for Science,他們正在創造了什么新價值?能否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硬科技創新背景下,屢
科學家首次開發出可用雙手彈鋼琴機器人
這款尚未命名的機器人可以模仿人類各種表情,比如驚訝、憤怒、悲傷和歡樂。一款能用兩只手彈鋼琴的機器人在2010年臺北國際機器人展上首次全球亮相。評委們觀看機器人的“集體舞蹈”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0年臺北國際機器人展(TIROS)在臺北世貿展覽館拉開帷幕,包括一款能用兩只手彈鋼琴的
Science:吉林大學研發出強大的人工肌肉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團隊合作,成功地將普通的漁線和縫紉線制備成強大的人工肌肉。相關研究成果于2月21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相比于相同長度和質量的自然肌肉,這種新型人工肌肉能舉起的重量和產生的機械功率要強100倍!每千克這種人工肌肉可產生7.1馬力的功率
美國3年內將斥資4.5億美元派機器人重返月球
人形機器人“Robonaut 2”將搭乘“發現”號進入天空 美國宇航局近日宣布,將斥資4.5億美元,派一位機器人宇航員在三年內重返月球完成“插國旗行動”。據悉,上述計劃中包括2.5億美元的運載火箭項目。此前,美國宇航局宣稱,如果派宇航員重返月球將耗資1500億美元。上述計劃因花錢太
美國宇航局研發手套-使人擁有超人的握持力
據外媒報道,美國宇航局有一種名為Robonaut 2的人形機器人,負責為航天飛行任務提供工程技術援助,而這種“RoboGlove”手套最初就是科學家們用來控制Robonaut 2的。 但現在,通用汽車(GM)和醫療技術公司Bioservo為它增添了“力量增強”技術,希望它可以成為工廠員工的好幫
“章魚機器人”:開啟全球軟體機器人新時代
美國科學家攜手研制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魚的“章魚機器人(Octobot)”,這款濕軟的機器人“身高”不足2厘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組成的全自動、自帶燃料、“自給自足”的機器人。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報道,研究人員稱,“章魚機器人”正在軟體機器人的海洋中翻起朵朵浪花。 制造出柔性零件是關鍵
首屆特種機器人“四鏈”融合創新發展論壇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86.shtm 四足特種機器人(豐臺園供圖) 1月16日,首屆特種機器人“四鏈”融合創新發展論壇在中關村豐臺園舉行。此次論壇由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管理委員會、中兵智能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來自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16日在京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087.shtm7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協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獲悉,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舉辦,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 中國科協第三季度新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圓滿閉幕
金秋十月,正是一年之中收獲的季節。10月25日,為期5天的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當日下午,舉行了2016世界機器人大賽大會閉幕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隋振江,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宋軍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閉幕
中國科大奪得全國機器人大賽金牌總數第一
2010全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7月20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落下帷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藍鷹”隊獲得家庭機器人比賽、仿真2D組等4項冠軍,在所有參賽單位中金牌總數第一。 RoboCup家庭機器人比賽是國際RoboCup聯合會近年來新設立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家庭環境的一系列標準測試檢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如何迎接新挑戰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走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橋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類腦智能、信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如何迎接新挑戰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走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橋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類腦智能、信
機器人“減肥藥”火爆——炒作還是突破?
PEEK材料被市場稱為機器人“減肥藥”,起因是前不久馬斯克發布了特斯拉第二代人形機器人的演示視頻,較第一代減重10kg。其輕量化特征引發市場對輕量化材料的關注,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機器人或用PEEK材料減重。 PEEK是新型材料嗎?并不是。PEEK材料究竟是什么?一位材料行業的研究人士告訴《華
蜈蚣機器人來了
很多人看到巨大的蜈蚣會嚇得發抖,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物理學家Daniel Goldman實驗室卻研究出了這些無脊椎動物如何擅長在人腳、沙土、巖石甚至水中歡快地奔走。在最近一次學術會議上,他們報告稱已經研發了一種蜈蚣機器人,有望在田間穿行以清除雜草。 蜈蚣身長腿多,能進行各種運動。這種節肢動
機器狗“絕影”等集中亮相-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即將開幕
記者從中國電子學會獲悉,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即將于2018年8月15日至8月19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由論壇、博覽會、大賽、地面無人系統活動四大板塊組成。 截至目前,大會已經得到了來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IEEE RAS)、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
2023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為1787億元
4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指導,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主辦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論壇”在第十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期間舉辦。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本次論壇邀請200余位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媒體代表,以及相關業界人士參會,圍繞“機器科學家”“具身智
學科融合引領機器人突破瓶頸
“未來機器人發展的三大趨勢是軟硬融合、虛實融合、人機融合。”8月20日下午,在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未來峰會上,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戴建生的演講引發共鳴。當天的主題峰會以“學科融合”為主題,除戴建生外,受邀嘉賓還有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中學,法國索邦大學教授R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