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獲獎,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結果公布
根據《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條例》,學會組織中國化學會獎勵推薦委員會推薦第四屆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候選者。經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按姓名拼音排序)董紹俊(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徐如人(吉林大學)第四屆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設立于2017年,是中國化學會面向我國化學工作者設立的最高獎項,授予長期致力于我國化學科研事業,成就卓著、貢獻巨大,以及(或者)為中國化學會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資深化學家。獎項每兩年為一屆期,每屆授予1-2位獲獎者。獲獎者介紹董紹俊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授獎理由:為我國電分析化學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個人介紹:董紹俊研究員,1952年北京輔仁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工作至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分析化學、電化學、電分析化學研究,特別在化學修飾電極和分子自組裝、生物電化學及水質分析方面取得一批國際水平的研究成果。為化學修飾電極......閱讀全文
“最高科技獎”不如更名為“終身成就獎”
師昌緒,90歲;王振義,86歲。這兩位老人站在了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他們的科學成就和為人得到公認。媒體在報道師昌緒院士時,突出了一個細節,“退休后堅持上班30年”;在報道王振義院士時,描寫了他從巔峰時退下來提攜陳竺、“一門三院士”的美談。可以說,這是對兩位老先生從事
戴汝為院士獲中國系統工程終身成就獎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日前在京頒發“中國系統工程終身成就獎”,曾與錢學森一起發軔系統學與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中科院院士戴汝為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在系統科學領域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貢獻。 戴汝為是我國最早從事模式識別、系統科學、思維科學、智能科學研究的泰斗級專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他開創了“模式識別”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張彌曼院士榮獲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金秋十月末,來自世界各地的近2000名古脊椎動物學工作者及古脊椎動物化石愛好者們,聚集在落基山麓的鹽湖城,出席2016古脊椎動物學會年會。美國當地時間10月29日晚,在美國大酒店舉行了盛大的古脊椎動物學會2016年度年會的閉幕晚宴暨頒獎儀式。頒獎典禮
東南大學齊康院士獲頒艾特獎“終身成就獎”
1月11日下午,備受全球設計界矚目的第13屆艾特獎頒獎盛典在深圳隆重舉行。來自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參賽設計作品7055件,競逐國際空間設計大獎—艾特獎,國外設計師摘得12項大獎、中國設計師斬獲8項大獎。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筑大師齊康獲頒艾特獎“終身成就獎”。 國際空間設計
TESCAN董事會主席Jaroslav-Klíma獲終身成就獎
TESCAN董事會主席兼CEO Jaroslav Klíma成為今年捷克斯洛伐克顯微學會的獲獎者,他于5月14日在2019年度捷克和斯洛伐克顯微學會會議上被授予終身成就獎。圖:TESCAN CEO Jaroslav Klíma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致力于“顯微鏡事業”的一生 Jaroslav K
張效祥、夏培肅獲首屆CCF終身成就獎
1月22日,以“責任、創新、奉獻”為主題的2010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效祥和夏培肅獲得了首屆CCF終身成就獎,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程學旗、北京大學教授張路、南京大學教授周毓明和清華大學教授徐明偉等獲得了CCF青年科學家獎,中科院自動化所博士何召鋒
方守賢院士榮獲ACFAIPAC’13終身成就獎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13)上,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ACFA)主席野崎光昭教授和IPAC’13獎勵委員會主席陳佳洱院士向方守賢院士頒發了ACFA-IPAC’13的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ACFA獎每三年頒發一次,在當年召開的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上頒發。ACF
中國化學會晶態材料前沿論壇舉行
2015年晶態材料化學前沿論壇近日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的35位專家學者就近年來晶態材料化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開探討,對晶態材料化學相關交叉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此次論壇由中國化學會晶體化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南省化學會、河南大學化學化
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揭曉
關于第五屆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經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彭慧勝(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王江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朝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新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第五
12位醫學專家獲中國顯微外科終身成就獎
10月16日,在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陳中偉等12位專家獲得中國顯微外科終身成就獎。 其中,6位已故的專家分別為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和沈陽軍區總醫院;另外6位專家分別是上海市第
鐘萬勰院士榮獲2011年度ICCES終身成就獎
第18屆國際計算與實驗科學工程大會(ICCES’2011)于2011年4月18日至20日在南京召開。在大會閉幕式上,鐘萬勰院士因其在計算力學的辛方法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榮獲2011年度ICCES終身成就獎,大會創立者Satya N. Atluri院士為其頒發了獎章。 ICCES大會是
-復旦向“學術對手”吳新智頒人類學終身成就獎
中國人的祖先究竟源自何處?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祖先都來自非洲”,世界所有的現代人群均源于非洲;另一種觀點則截然相反,指出“地區連續性”的進化模式,認為東亞的智人由當地的直立人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中國的現代人群主要源于中國古人類。昨天,兩種學術觀點的代表人物在復旦大學“碰撞”。在復旦舉行的“上海人
黃旭華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3月20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 ? 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我國僅用10年時間
2015APWC圓滿收官--柴之芳院士獲終身成就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5月22日,歷時3天的第六屆亞太地區冬季等離子體光譜化學國際會議圓滿閉幕,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知名光譜領域的專家學者300余人參加,會議評出由島津公司贊助的最佳海報獎,柴之芳院士獲原子光譜分析終身成就獎。廈門大學杭緯教授 大會閉幕式上,廈門大學的杭
何新貴、周巢塵兩院士獲2018“CCF終身成就獎”
1月19日,2018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系統總體研究所研究員何新貴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周巢塵獲得2018“CCF終身成就獎”。 據悉,何新貴是我國首批計算機
袁道先院士獲巖溶地質領域50年終身成就獎
日前,在西班牙Malaga大學舉行的Eurokarst2022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袁道先榮獲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巖溶委員會50年終身成就獎,成為全球3位獲得這一頂級殊榮的科學家之一。作為我國第一位巖溶地質領域的院士,袁道先表示,我國是全球少有的“天然巖溶檔案館”。坐擁這么
程開甲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中新網3月27日電 1964年10月16日,伴隨一聲驚天巨響,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的上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展示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為中國在決定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抵制霸權等國際事務中爭取到了一個大國應有的話語權和決定權。第一顆原子彈爆
黃本立院士、倪哲明研究員獲原子光譜分析終身成就獎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亞太地區冬季等離子體光譜化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黃本立,原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倪哲明榮獲原子光譜分析終身成就獎。 據介紹,黃本立院士創立了首個可測定包括鹵素在內的微量易揮發元素的新型雙電弧光源;建立了國內第一套原子吸
萬余人匯聚珠海-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開幕
4月19日,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在廣東省珠海市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國科協副主席高松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年會主席姚建年院士,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鄭海濤,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閻武出席大會。參加大會的還有兩院院士,中國化學會會士、會員及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學生等1萬余人
劉國詮、耿信篤榮獲“中國生物醫藥色譜終身成就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4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北京色譜學會主辦,貴州醫科大學省部共建藥用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承辦,貴州省藥學會協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貴陽市貴州飯店召開。中科院院士張玉奎任會議名譽主席,中科院院士
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開幕-關注轉型中的中國化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7月1日,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在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理工大學劉長春體育館隆重開幕。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化學化工企業界、出版界的代表,以及來自美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法國化學會、韓國化學會、中國臺北化學會主席和代表團共1萬1千余
第三屆“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獎”評選啟動-涉這兩大類獎項
為了促進我國學者在化學與生命科學前沿交叉領域的科技創新、推動化學與生命科學、醫學、藥學等相關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激勵開發并利用化學知識原理或工具技術解決面向生命健康的重大關鍵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先生捐贈資助、并經中國化學會批準,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特此設立“中國化學會生命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設立
全球首屈一指的裝飾漆、工業涂料及特殊化學品公司阿克蘇諾貝爾12月1日在上海宣布,與中國化學會攜手合作,將其倍受業界重視的“阿克蘇諾貝爾科學獎”引進中國,以表彰中國出類拔萃的化學科研人才。 這個名為“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的大獎將涵蓋三個領域,分別頒發給在材料科學、化學、科學測量與
何宏平獲國際黏土學會“杰出成就獎”
7月25日至29日,國際黏土學會第17屆黏土大會與美國黏土學會第59屆年會聯合會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何宏平獲頒國際黏土學會“杰出成就獎”(AIPEA Medal)。 在會議閉幕式上,國際黏土學會主席、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前所長R
路甬祥獲Robert-E.Koski終身成就獎并順訪英科研機構
9月15日至17日,應“2010 ASME/Bath流體動力與運動控制研討會”組織者英國巴斯(Bath)大學的邀請,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率團訪問了英國巴斯大學與相關研究機構,并獲得2010年度機械工程領域Robert E. Koski終身成就獎。 為表彰路甬祥在流體傳動與控制
金怡濂汪成為兩院士獲2012CCF終身成就獎
1月26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在京頒發2012年度CCF終身成就獎、CCF青年科學家獎、CCF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獎項。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怡濂和汪成為獲得2012 CCF終身成就獎。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小武、清華大學副教授唐杰、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新兵等獲得2012
曲格平袁隆平單昭祥獲首屆中國綠色貢獻終身成就獎
??? 首屆中國十佳綠色新聞人物獎11月15日在北京揭曉。被譽為“環保之父”的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被譽為“中國綠化老人”的北京綠化基金會理事長單昭祥三位“綠色泰斗”榜上有名,他們還同時被授予首屆中國綠色貢獻終身成就獎。???
陳潤生院士等獲頒中國生物信息學終身成就獎
9月27日,第九屆全國生物信息學與系統生物學學術大會在上海開幕。在為期2天半的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700余名專家學者代表,將圍繞“新冠病毒研究與轉化醫學信息學”“單細胞組學分析方法與應用”“人工智能與生物信息學”和“腦科學與生物信息學”等生物信息學諸多傳統與新興領域進行研討與交流。 中國科
林勵吾院士和張濤研究員分享第二屆“中國催化獎”
由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辦、南京大學承辦、上海石化院協辦的第十四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于2008年10月14-18日在江蘇南京召開。在10月15日的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頒發了第二屆“中國催化獎”。林勵吾院士因其為推動我國催化技術與科學發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獲得本屆“中國催化成就獎”(冠名“
曾去過39次汶川-清華大學心理學教師獲頒終身成就獎
樊富珉為清華大學學生演講。 65歲的樊富珉在清華大學開了13門心理學課。她的公選課要靠搶,有的學生從大一選到大四;有的學生選不上,就一個宿舍派一個代表去聽。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