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藥物促進糖尿病傷口愈合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再生醫學療法,能加快糖尿病傷口愈合。該療法使用載有基因指令的微小脂肪顆粒來緩解炎癥。結果表明,該療法可以針對引起問題的細胞,并減少小鼠皮膚損傷模型中的腫脹和有害分子。相關論文20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未治療的小鼠相比,用三硫化物衍生的脂質納米顆粒mRNA療法治療的小鼠顯示出傷口愈合加速。圖片來源: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糖尿病傷口通常對常規治療具有耐藥性,對全球數百萬人構成嚴重健康風險。人體內的巨噬細胞原本應當發揮積極的免疫作用,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卻可能引發炎癥反應。這種炎癥會損害其他細胞,使傷口更難正常愈合。新療法使用裝載有編碼IL-4的RNA脂質納米粒(LNP),能夠靶向功能失調的巨噬細胞,同時減少糖尿病傷口中炎癥和“活性氧”(ROS)的產生。IL-4是一種被稱為細胞因子的細胞間信號蛋白。ROS分子在體內各種代謝過程中自然產生,并在細胞信號傳導和免疫反應中發揮作用。然而,......閱讀全文
納米藥物促進糖尿病傷口愈合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再生醫學療法,能加快糖尿病傷口愈合。該療法使用載有基因指令的微小脂肪顆粒來緩解炎癥。結果表明,該療法可以針對引起問題的細胞,并減少小鼠皮膚損傷模型中的腫脹和有害分子。相關論文20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未治療的小鼠相比,用三硫化物衍生的脂質納米顆粒
藥物納米技術
藥物納米技術是一種利用納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材料和技術來設計、制備和傳遞藥物的方法。納米技術在藥物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因為它可以顯著改善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治療體驗。 以下是藥物納米技術的一些常見應用: 納米藥物載體:納米技術可以用于
齲齒克星—納米緩釋藥物
通常,用來治療牙菌斑和預防齲齒的藥物會在吞咽過程中被唾液帶走,無法發揮作用,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給出了讓藥物能夠持續發揮作用的方法。 牙菌斑是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的細菌性群體。最近,有一篇發表在期刊《ACS Nano》上的文章,介紹了由羅徹斯特大學Danielle Benoit
用納米藥物醫治肺結核
南非是全球肺結核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僅2007年,就有11.2萬人死于肺結核。原因是,在南非約80%的肺結核病患者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由于治療周期長(一般6到9個月),大部分病人很難完全服從治療要求。再加上肺結核治療藥物本身的生物活性差和副作用,導致病人出現藥物抵抗,如多種藥物抵抗型結核病(MDR
定點“爆破”的納米顆粒藥物
以納米藥物制藥劑為基礎的納米微粒藥物輸送技術是當今藥學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雖然納米技術問世不久,但在醫藥領域,致力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已有較長歷史。本文介紹利用納米顆粒為載體實現對藥物的選擇性釋放,用于肺腫瘤的治療。 納米粒子作為載體的藥物可以用來防治肺癌:來自德國的NIM和
關于納米藥物制造系統NanoAssemblr
納米藥物制造系統NanoAssemblr,為新型納米顆粒制造而設計,解決了傳統制備方法的難題。納米藥物制造系統NanoAssemblr應用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術,快速、精準地混合納米顆粒成分多種生物材料可選,可包裹藥物,siRNA,CRISPR,DNA,蛋白等。用戶可以通過改變程序
快速檢測1型糖尿病納米芯片問世
最近,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廉價的便攜式微芯片檢測技術,可用于1型糖尿病的診斷,有望改善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護理,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這種疾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7月13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研究人員在2014年7月13日的《自然醫學》(N
糖尿病藥物有望阻止衰老進程
??????? 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藥物。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它可以通過降低人體對食物中葡萄糖的攝取并抑制肝臟合成葡萄糖,從而控制血糖水平。它也可以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自然響應。 現在,一個由比利時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Wouter De Haes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二甲雙胍可能會阻止衰老進程。 該團隊
Nature解開糖尿病藥物抗癌之謎
數年來,一類被稱作為雙胍類的抗糖尿病藥物證實與某些抗癌特性有關聯。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廣泛應用的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可以使某些癌癥患者受益。盡管存在這一有趣的關聯,人們一直以來卻并不清楚二甲雙胍是如何發揮它的抗癌效應的,更重要的是它會在哪些患者中發揮這一效應。 現在,來自Whitehead研
新版糖尿病藥物注射指南發布
11日,《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2016年版)》在北京正式發布。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專委會趙芳主任從安全注射的角度解讀了新版指南,提出“安全的胰島素注射”新概念。 所謂“安全的胰島素注射”就是即滿足患者安全的同時,醫護人員和公眾人群也要安全。趙芳尤其強調了醫護人員在注射糖尿病藥物過程中的針
糖尿病藥物研發發現新線索
胰島素分泌功能缺陷是引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促進胰島素分泌便成為治療糖尿病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國科學家領銜聯合國際團隊,首次解析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即GLP-1R)七次跨膜區的晶體結構并揭示了相關的別構調節機理,將掀起新一輪抗糖尿病藥物設計和新藥開發的熱潮。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頂級學術
糖尿病“明星”藥物作用機制破解
糖尿病人想必對“二甲雙胍”并不陌生,這是目前全球治療糖尿病的“明星”藥物。但是,這種藥物降血糖的作用機理是如何發生的,卻一直是個科學之謎。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圣彩教授課題組的一項研究破解了其中的一個謎團,為Ⅱ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疾病的藥物研制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方向。11日,該項研
藥物治療糖尿病眼病的簡介
西藥療法主要是應用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前三期。糖尿病眼病如何預防如今比較常用的西藥有:胰激肽釋放酶、彌可保及多貝斯等。但是,西藥缺少整體觀,治標不治本。同時,由于糖尿病眼病患者長期的高血糖導致心、肝腎等器官受損,而西藥更會加重損害,導致心腦血管病變、腎衰竭等。西藥治療主要是通過一些化學成分對糖
糖尿病藥物可用于控制炎癥?!
當組織受損的時候,機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巨噬細胞能夠幫助清除受損組織并且促進組織修復。然而,過度的炎癥反應則會導致包括肥胖癥在內的許多疾病的發生。如今,一類常見的糖尿病藥物被認為具有控制巨噬細胞反應的作用,從而有效抑制炎癥反應的強度。這一發現最近發表在《Gene and Development》
他汀類藥物引發糖尿病
? 近期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篇文章討論了他汀類藥物、利尿劑與糖尿病發病風險。為什么這個問題這么重要?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增加相關。他汀類藥物和降壓藥(包括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而管理。但最近的數據顯示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或利尿劑會增
2型糖尿病藥物治療進展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3.7億,其中80%在發展中國家,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5.5億糖尿病患者,而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躍居世界第一,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國糖尿病發病率為11.6%,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多發疾病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公共衛生問題
納米“火箭”護送基因藥物直抵病灶
我們構建的高分子載體體系,具備基因和光聲雙模成像能力、基因和光熱聯合治療功能。上述特性使高分子載體由單一功能升級為多功能,具備了對腫瘤組織診療一體和雙重殺傷的能力。 ——田華雨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運載火箭”整裝待發,它將穿越重重阻力,精準地助力“導彈”命中“靶心”……這是
藥物“納米車”精準摧毀癌細胞
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一起殺死,這是傳統化療的一大弊端。能不能讓化療藥物在進入癌細胞之后,再釋放毒性,進行“定向爆破”?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初步實現了這一構想。 有統計顯示,70%以上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最后死于藥物的毒性或癌細胞對藥物的耐藥性。是否可以
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的觀察
納米顆粒在藥物輸送中的應用持續迅猛發展。?納米顆粒可提供優良的藥代動力學特性、長效和緩釋以及特定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靶定。?可利用的能用于疾病治療的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發現速度在不斷遞減,這推動了人們對納米顆粒藥物輸送的關注。?每年進入市場的新藥越來越少,利用納米顆粒的多用途和多功能結構進行藥物輸送的興
利用納米顆粒跟蹤分析(NTA)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
利用納米顆粒跟蹤分析(NTA)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進行直接觀察、測定大小和計數簡介 納米顆粒在藥物輸送中的應用持續迅猛發展。 納米顆粒可提供優良的藥代動力學特性、長效和緩釋以及特定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靶定。 可利用的能用于疾病治療的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發現速度在不斷遞減,這推動了人們對納米顆粒
“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驗收會議現場 3月24日,中國科學院基礎局組織專家在國家納米中心對納米基地的五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召開結題驗收會,其中過程工程研究所陳運法研究員主持的“納米材料和納米測量中的若干基礎標準研究”項目和馬光輝研究員主持的“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項目通過驗
上海藥物所發現納米藥物載體遞送力學機制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甘勇課題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施興華團隊合作,深入解析了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于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納米藥物載體在到達靶細胞之前,須克服生物體內的多重生理屏障。為實現療效最大化,設計和制備能克服多重生理屏障并具備高效細胞攝取的遞送載
研究發現癌癥藥物有助治療糖尿病
近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兩項研究確定了參與糖尿病病程發展的一系列蛋白質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此外,他們還發現,市面上已有的一種獲批準藥物可以調節該途徑。兩項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9月15日的Nature Medicine。 這兩項在小鼠身上完成的研究,意想不到的揭示了低氧條件(缺氧)下肝臟細
糖尿病藥物還有這樣的作用?
糖尿病藥物艾塞那肽exenatide適用于服用二甲雙胍、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二甲雙胍和磺脲類聯用、二甲雙胍和噻唑烷二酮類聯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輔助治療以改善血糖控制。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藥物艾塞那肽exenatide的雙重治療效果,不僅可以用來降糖,而且對帕金森綜合癥也
Nature:常用糖尿病藥物的抗癌作用
一項發表在9月2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將一些常用糖尿病藥物添加到標準治療中或可幫助消滅某種白血病形式中的耐藥癌細胞。 研究人員發現同時接受格列酮(glitazone,一類2型糖尿病藥物)及標準CML藥物伊馬替尼治療(Imatinib)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患者可以
《糖尿病治療》:兩種糖尿病藥物會導致心臟病
英美科學家告誡糖尿病患者,兩種最常用的糖尿病藥物導致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去年,英國有上百萬人服用了這兩種藥物,其中絕大多數是肥胖病人。?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和美國韋克福雷斯特大學的研究者在美國進行了此項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糖尿病治療》(Diabetes Care)雜志。文章說,醫生會給Ⅱ型糖尿
一種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問世
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經過近4年的研究,研發出一種名叫γ-聚谷氨酸納米的藥物載體。該載體不僅能很好運送藥物,而且能攜帶藥物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研究前不久獲得了國家發明ZL。 姚俊等人采用特定的微生物將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轉化為一種生物高分子―― γ-聚谷氨酸,
納米藥物會成為治癌“導彈”嗎?
?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納米級藥物有望成為一種精確打擊腫瘤細胞的導彈級藥物。那么納米藥物怎么找到腫瘤細胞?又如何分清敵我,辨別哪些是腫瘤細胞,哪些是正常細胞的呢?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我國在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偉、博士研究生唐寧和研究員杭海英。
給納米藥物披上聚合物“外衣”
利用納米材料攜帶藥物分子或疫苗作用于靶點,一直是精準治療的重要環節。比如石墨烯等納米材料就能夠幫助藥物分子或疫苗順利抵達機體特定細胞并將其釋放,以達到治療效果。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經聚合物鈍化處理后的納米材料在靶向治療中不僅起運輸作用,還在激發機體免疫響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項研究由蘇
黑磷納米藥物可多模式精準治療癌癥
5日,記者從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獲悉,中美聯合課題組在黑磷生物醫學新應用上取得新突破,發現黑磷納米薄片可實現腫瘤的光熱治療、化療和生物響應的三重協同治療,多模式精準治療癌癥,相關科研成果近日在國際頂尖刊物《先進材料》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該課題由清華大學副教授梅林、深圳大學教授張晗以及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