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藥物促進糖尿病傷口愈合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再生醫學療法,能加快糖尿病傷口愈合。該療法使用載有基因指令的微小脂肪顆粒來緩解炎癥。結果表明,該療法可以針對引起問題的細胞,并減少小鼠皮膚損傷模型中的腫脹和有害分子。相關論文20日在線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未治療的小鼠相比,用三硫化物衍生的脂質納米顆粒mRNA療法治療的小鼠顯示出傷口愈合加速。圖片來源: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糖尿病傷口通常對常規治療具有耐藥性,對全球數百萬人構成嚴重健康風險。人體內的巨噬細胞原本應當發揮積極的免疫作用,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卻可能引發炎癥反應。這種炎癥會損害其他細胞,使傷口更難正常愈合。新療法使用裝載有編碼IL-4的RNA脂質納米粒(LNP),能夠靶向功能失調的巨噬細胞,同時減少糖尿病傷口中炎癥和“活性氧”(ROS)的產生。IL-4是一種被稱為細胞因子的細胞間信號蛋白。ROS分子在體內各種代謝過程中自然產生,并在細胞信號傳導和免疫反應中發揮作用。然而,......閱讀全文
藥物納米粒分散液的干燥法
藥物納米粒分散液的干燥法藥物納米粒分散液一般以多相體系存在,該體系是一種物理化學性質不穩定的體系。分散液長時間放置可能出現析出和納米粒粒徑增加的現象。為了增加納米制劑體系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性,可以使用冷凍干燥或者噴霧干燥進行除溶劑操作。得到的固體制劑可保持體系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同時,該固體制劑的外觀、
納米藥物如何變革肺結核治療現狀?
肺結核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全世界每年仍有約1040萬例結核病病例和170萬人死亡。 很難控制這種疾病的原因之一是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需要嚴格的治療方案,而且可能是有毒的。這意味著人們經常不能完成治療療程。 結核病治療持續6個月,每天大量服用4種抗菌藥物。每日劑量大的原因是這些藥物吸收不
金納米顆粒有望提升癌癥藥物療效
金作為一種貴金屬在金融和首飾行業應用廣泛,英國和西班牙一項最新聯合研究7日說,通過技術手段還可以將金納米顆粒應用在疾病治療上,以提升癌癥藥物的療效,降低副作用。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金納米顆粒包裹在一個特殊微型化學裝置中,然后將它植入斑馬魚腦部,并有針對性地催化了一次化學反應,證明這種能力可以
一種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問世
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經過近4年的研究,研發出一種名叫γ-聚谷氨酸納米的藥物載體。該載體不僅能很好運送藥物,而且能攜帶藥物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研究前不久獲得了國家發明ZL。 姚俊等人采用特定的微生物將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轉化為一種生物高分子―― γ-聚谷氨酸,
納米藥物載體的靶向作用及表征
納米藥物載體靶向治療機理疾病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也常會聽到或看到某個關于疾病的消息或新聞,而今年的新冠肺炎更讓每個人感覺病毒就在身邊很近的距離。針對疾病,人類一直在研發新的藥物,也一直在改進我們的治療手段。很多藥物的效果是很好,但在給藥過程中雖然治療了病變組織,卻同時也對周圍的細胞、組織甚至器
納米藥物會成為治癌“導彈”嗎?
?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納米級藥物有望成為一種精確打擊腫瘤細胞的導彈級藥物。那么納米藥物怎么找到腫瘤細胞?又如何分清敵我,辨別哪些是腫瘤細胞,哪些是正常細胞的呢?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我國在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偉、博士研究生唐寧和研究員杭海英。
OpenSPR助力納米顆粒藥物靶向性研究
納米顆粒在疾病診斷和藥物靶向遞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納米顆粒的遞送效率,通常會在其表面修飾上與靶細胞受體特異性結合的配體。然而,目前配體修飾的納米顆粒在體內的靶向研究結果卻是矛盾的。有些研究指出這種修飾并不會提高納米顆粒的靶向效率。為此,闡明引起這些數據矛盾的原因尤為重要。納米顆粒在進入生物環
納米藥物的特點包括哪些方面
1.什么是納米藥物納米藥物根據生產方式的不同,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納米顆粒作為藥物載體,把藥物溶解后包裹于內,或者吸附在載體表面。另一類是將原材料加工制成的納米粒,或研發的新型納米作為診療藥物。2.納米藥物的應用納米藥物主要應用于靶向和定位釋藥,納米粒在體內有長循環、隱形和立體穩定等特點,這些特點均
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的介紹
(1)磺脲類藥物 2型DM患者經飲食控制,運動,降低體重等治療后,療效尚不滿意者均可用磺脲類藥物。因降糖機制主要是刺激胰島素分泌,所以對有一定胰島功能者療效較好。對一些發病年齡較輕,體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療效。但對肥胖者使用磺脲類藥物時,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使體重逐漸下降,與雙胍類或
“活藥物工廠”有助于治療糖尿病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一種治療糖尿病的有前途的方法是移植的胰島細胞在血糖水平過低時產生胰島素。但是,接受這種移植的患者必須服用藥物以防止其免疫系統排斥移植的細胞,因此這種治療方法并不常用。 為幫助使這種療法更可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已設計出一種方法,將治療細胞封裝在柔性保護裝置中,該裝置可防
JCI-Insight:糖尿病藥物如何引發心衰毒性?
現在,在JCI Insight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坦普爾大學Lewis Katz醫學院(LKSOM)的科學家首次表明,雙重PPARα/γ糖尿病藥物對線粒體功能具有深遠的毒性作用。 Konstantinos Drosatos博士解釋說:“我們發現一種激動劑tesaglitazar對PPAR
中美學者發現新型抗糖尿病藥物
最近,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藥物篩選技術,并利用這種技術發現了一種新型抗糖尿病化合物,還確定了一種強大的方法,快速測試是否有其他分子可能對疾病(如糖尿病性
首部《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出臺
13日,首個《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下稱《指南》)在2011年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討會上正式出臺。與會專家表示,《指南》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在胰島素應用方面越來越規范化、國際化、細節化,有望幫助患者提高胰島素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減少糖尿病并發癥。 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
治療糖尿病藥物或可減緩帕金森氏癥
一種糖尿病藥物可減緩帕金森氏癥的惡化,并且看起來以該疾病的基本病因而不只是癥狀為目標。此項發現進一步證明,兩種疾病以類似方式發揮作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柳葉刀》雜志。 帕金森氏癥導致產生多巴胺的大腦細胞喪失,而多巴胺是一種幫助控制身體動作的化學物質。針對這種疾病的標準療法是試圖替代正在消失的
國家納米中心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10月2日,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杰課題組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領域的研究進展“Gold-DNA nanosunflowers for efficient gene silencing with controllable t
上海藥物所等構建表面功能仿生型納米藥物載體
糖尿病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臨床上針對Ⅰ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頻繁皮下注射胰島素,這給患者造成了痛苦與不便,并會導致外周高胰島素血癥,從而引起低血糖、肥胖等副作用。相較而言,口服胰島素因無痛、給藥方便等特點而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一方面,人體胃腸道內的
新型納米工程微針用于HIV藥物輸送
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SPRC)向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和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研
納米儀器已應用于眼睛藥物輸送
納米,一個從希臘舶來的詞,現在已經運用到工程、電子、物理、材料科學和制造業等多個領域。而最初納米技術是英國的Albert Franks教授定義的(nanotechnology):“在0.1~100納米尺度范圍起關鍵作用的科學技術領域。” 納米技術在很多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藥物輸送中也不例外。
納米探針在藥物篩選中首獲應用
英國倫敦納米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新型納米探針,利用該納米探針可以檢測出某種抗生素藥物是否能夠與細菌結合,從而減弱或破壞細菌對人體的破壞能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將納米探針運用于藥物篩選,相關試驗的初步結果已經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
納米藥物新療法意在靶向治療癌癥
有一種掌握著生命藍圖的基因分子,其直徑僅相當于1米的二十五億分之一。現在,科學家已經可以培養出如此大小的分子,并用創新設備對其進行史無前例的精確測量。科學家在過去十年通過不懈努力獲得的這些技術,如今正帶領人類走向新的醫療與疾病診斷方式。 癌癥在人體內肆意地玩著“捉迷藏”的致命游戲。化學療法是當
新型納米藥物,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
Dalhousie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運送化療藥物的新方式。利用納米科技,這種新型藥物運送系統僅僅在腫瘤細胞釋放藥物,從而保護健康細胞不受傷害。這項研究工作于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Naga Puvvada博士是Dalhousie醫學New Brunswi
神奇!納米藥物“偽裝”細胞-建立“藥庫”應對疾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25.shtm骨關節炎是種常見的關節退行性衰老疾病,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被骨關節炎困擾。盡管人們有多種骨關節炎干預手段,但目前尚無能改變疾病進程的治療方法。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
特殊熒光納米粒子用于藥物控制釋放
診療納米醫學(Theranostic nanomedicine)是隨著納米生物醫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分支。集醫學診斷和治療為一體的多功能納米復合材料在新型診療納米醫學領域如生物影像、 疾病的協同治療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望成為納米醫學的前沿領域。然而,發展具有診療功能的多功能的藥物體
納米傳感器芯片讓藥物開發提速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傳感器芯片,可以大大加快藥物開發過程。這種由高度敏感的納米傳感器構成的微芯片,可以分析蛋白質如何相互結合,在評估藥物的有效性及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只需要一厘米大小的納米傳感器陣列,就能以高于現有任何傳感器數千倍的能力
納米藥物搭上-細菌順風車-戰癌王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癌性強化劑中并輸送藥物的方法,開辟了胰腺癌治療新途徑。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胰腺癌是常
納米藥物“搭上”細菌“順風車”戰“癌王”
許多胰腺腫瘤就像堡壘,周圍環繞著密集的膠原蛋白和其他組織基質。這些組織可保護腫瘤并幫助它們免受免疫療法的打擊,從而導致免疫療法對“癌王”胰腺癌束手無策。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團隊利用細菌滲透到癌性強化劑中并輸送藥物的方法,開辟了胰腺癌治療新途徑。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胰腺癌是常
Cell子刊:納米藥物促成脂肪“褐變”!
借助裝載有dibenzazepine的納米粒子(前面的球狀顆粒)誘導白色脂肪組織(后面的背景)褐變。(圖片來源:Alexander M. Gokan) 人體內有兩種脂肪——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和褐色脂肪(brown adipose),前者負責儲存能量,一旦累積過量易造成肥
納米藥物的表征和質量控制(二)
透射電子顯微鏡法(TEM法) 透射電子顯微鏡法是粒子粒徑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透射電子顯微鏡可觀察和表征納米粒子的形貌和測定粒徑大小。測定時,將納米粒子制成懸浮液并滴在帶碳支持膜的銅網上,待載液如乙醇揮發后,放入樣品臺。每種納米粒子分別選有代表性的A、B和C三組納米群拍攝高倍電鏡像,每張照
智能納米藥物助力膀胱癌灌注化療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膀胱癌的發病率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在新發膀胱癌中約75%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ransuret
神奇!納米藥物“偽裝”細胞-建立“藥庫”應對疾病
骨關節炎是種常見的關節退行性衰老疾病,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被骨關節炎困擾。盡管人們有多種骨關節炎干預手段,但目前尚無能改變疾病進程的治療方法。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團隊與清華大學長庚醫院教授余家闊團隊合作,構建的軟骨組織特異性藥物儲庫平臺,可顯著改善抗骨關節炎藥物的藥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