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過度癥的癥狀
根據疣狀角化性丘疹,分布以四肢為主,常有家族史,組織病理有特征性的塔尖樣角化過度表現,可以診斷。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一)Mibelli汗孔角化癥組織病理可見角化不全栓,缺乏真皮帶狀浸潤。(二)灰泥角化病皮損是在無紅斑基礎上的灰白色丘疹,組織病理上無表皮萎縮及真皮帶狀浸潤。(三)Kyrle病丘疹較大,與毛囊有關,且可融合形成巨大而不規則的角化斑塊,組織病理可見巨大角栓帶,有角化不全穿通表皮深達真皮。 治療 據報道用阿維A酯治療有效,劑量為每日1mg/kg。10d后減為每日0.6mg/kg(近來多用阿維A酯的藥理活性成分阿維A),但停藥后皮損易復發,再用仍有效。局部外用5%5-氟尿嘧啶霜可獲良效,但外用皮質類固醇無效。......閱讀全文
角化過度癥的概述
角化過度癥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好發于10~30歲。多發性,有兩種形態:一為無癥狀、灰白色,直徑0.5~2mm,微指狀角化性丘疹;另一為較大,直徑2~3mm、扁平或半球狀角化丘疹,皮損捫之粗糙,與毛囊開口無關。多見于背部、胸部,面部及四肢發病。
角化過度癥的簡介
角化過度癥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好發于10~30歲。多發性,有兩種形態:一為無癥狀、灰白色,直徑0.5~2mm,微指狀角化性丘疹;另一為較大,直徑2~3mm、扁平或半球狀角化丘疹,皮損捫之粗糙,與毛囊開口無關。多見于背部、胸部,面部及四肢發病。
角化過度癥的病因
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但因其臨床和組織學與Kyrle病有許多相似之處,故本病是否為獨立性疾患仍有爭論。
角化過度癥的癥狀
根據疣狀角化性丘疹,分布以四肢為主,常有家族史,組織病理有特征性的塔尖樣角化過度表現,可以診斷。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一)Mibelli汗孔角化癥組織病理可見角化不全栓,缺乏真皮帶狀浸潤。(二)灰泥角化病皮損是在無紅斑基礎上的灰白色丘疹,組織病理上無表皮萎縮及真皮帶狀浸潤。(三)Kyrle病丘疹
角化過度癥如何診斷?
皮膚檢查:醫生會仔細觀察患者的皮膚表面,檢查是否有角化過度、干燥、粗糙等癥狀。 生物組織檢查:醫生可能會進行皮膚活檢,檢查皮膚組織的細胞結構和角化程度。 血液檢查:醫生可能會進行血液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家族史詢問: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的家族史,了解是否有遺傳性角化過度癥。 病史詢
角化過度癥的基本介紹
角化過度癥罕見,由Flegel于1958年首先報告。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但因其臨床和組織學與Kyrle病有許多相似之處,故本病是否為獨立性疾患仍有爭論。皮損為紅棕色結痂的角化過度性丘疹,直徑約1~5mm,表面粗糙略呈疣狀,去除痂皮后遺留下帶光澤的紅色基底,有點狀出血,一般無自覺癥狀,少數局部可
角化過度癥的病因及癥狀
病因 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但因其臨床和組織學與Kyrle病有許多相似之處,故本病是否為獨立性疾患仍有爭論。 癥狀 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癥罕見,由Flegel于1958年首先報告。皮損為紅棕色結痂的角化過度性丘疹,直徑約1~5mm,表面粗糙略呈疣狀,去除痂皮后遺留下帶光澤的紅色基底,有點狀出
角化過度癥的癥狀有哪些?
皮膚干燥和粗糙:皮膚表面變得干燥、粗糙,失去彈性。 皮膚厚實:皮膚變得厚實,表面出現鱗屑和裂紋。 皮膚顏色變化:皮膚顏色可能變得較深或較淺。 皮膚瘙癢:皮膚可能感到瘙癢或刺痛。 皮膚疼痛:皮膚可能感到疼痛或灼熱。 皮膚龜裂:皮膚可能出現龜裂或出血。 皮膚發生瘢痕:在嚴重的情況下,皮膚
角化過度癥的癥狀及診斷
癥狀 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癥罕見,由Flegel于1958年首先報告。皮損為紅棕色結痂的角化過度性丘疹,直徑約1~5mm,表面粗糙略呈疣狀,去除痂皮后遺留下帶光澤的紅色基底,有點狀出血,一般無自覺癥狀,少數局部可有陣發性輕度瘙癢。皮疹主要見于足背和小腿下部,亦可散在分布于小腿上部和大腿、上臂、手
如何預防角化過度癥的發生?
保持皮膚濕潤:使用保濕霜或乳液,尤其是在干燥的季節或環境中。 避免過度清潔和摩擦:過度清潔和摩擦會破壞皮膚的天然保護層,導致皮膚干燥和角化。 避免暴露在極端溫度下: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或炎熱的環境中,這會使皮膚變得干燥和脆弱。 避免吸煙和飲酒:吸煙和飲酒會損害皮膚的健康,增加角化過度癥的風
乳頭乳暈角化過度癥病例分析
患者女,25 歲。主訴:右側乳頭、乳暈皮膚粗糙變黑 1 年余。現病史:患者于 1 年余前妊娠時發現右側乳頭及乳暈皮膚表面粗糙且顏色較前加深,無明顯自覺癥狀,未予 治療。后右側乳頭及乳暈皮膚表面粗糙逐漸加重,顏色變為黑色,遂于 2018 年 2 月 26 日來我院皮膚科就診。既往史、個人史及家族史:患
角化過度癥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保濕劑:使用保濕劑可以幫助皮膚保持濕潤,減輕癥狀。 角質軟化劑:角質軟化劑可以軟化皮膚表面的角質層,減輕癥狀。 外用類固醇藥物:外用類固醇藥物可以減輕皮膚炎癥和瘙癢,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副作用。 維生素A衍生物:維生素A衍生物可以促進皮膚細胞的更新和修復,減輕癥狀。 光療:光療可以減輕皮膚
男性乳頭乳暈角化過度癥病例分析
患者男,19 歲。 因左側乳頭乳暈皮膚增厚伴角化 過度 10 余年就診。 患者 10 余年前無明顯原因于左側 乳頭、乳暈處出現針頭大的淺褐色小丘疹,之后皮疹逐 漸擴大,局部增生肥厚,顏色加深,無自覺癥狀。未經治 療。否認既往皮損紅腫、破潰及滲液。患者既往體健。家 族成員無類似疾病家族史。 體格檢
角化過度癥癥狀加重的原因有哪些?
環境因素:干燥、寒冷或炎熱的環境可能會使皮膚更加干燥和脆弱,導致癥狀加重。 個人衛生: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可能會導致皮膚感染,加重癥狀。 飲食不良:飲食不健康或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可能會導致皮膚干燥和角化過度癥癥狀加重。 暴露在化學物質中: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可能會損害皮膚健康,導致癥狀加重。 疾
哪些藥物可能會加重角化過度癥的癥狀?
外用類固醇藥物: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藥物可能會導致皮膚變薄和出現其他副作用。 抗生素藥物:某些抗生素藥物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反應和角化過度癥癥狀加重。 抗癲癇藥物:某些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導致皮膚干燥和角化過度癥癥狀加重。 抗精神病藥物: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導致皮膚干燥和角化過度癥癥狀加重。
毛囊角化過度病的簡介
毛囊角化是一種角質化異常的疾病。最常發生于手臂和腿部之正面或外側,常被誤以為是粉刺、青春痘或是沒洗干凈。偶爾可見于臀部、背部及臉頰。 又名克爾里病、貫穿性角化過度病,真皮穿通性毛囊與毛囊旁角化過度癥。罕見,1916年由Kyrle首先描述。 臨床上,約40%至80%的青少年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毛
一例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癥病例分析
1臨床資料患者男,59歲.雙側手,足角化性丘疹10年。患者10年前無明顯誘因雙側手、足出現散在性角化性丘疹,丘疹表面角質物可以摳除,但不久又會出現,不癢不痛,未予重視。后皮疹逐漸增多,并發展至雙側踝關節周圍,就診于當地醫院(具體診斷和治療不詳)。療效欠佳;病情持續。患者既往體健,否認糖尿病史及甲亢病
足部皮膚角化過度的基本介紹
足部反復的機械性創傷可導致角化過度,這種對損傷的保護性反應可引起皮膚局限性增厚,產生不適感,稱為雞眼(corns)或胼胝(calluses)。 胼胝的基底較寬,而雞眼的基底很窄且境界很清楚。手部反復創傷也可形成胼胝,但通常是無癥狀。足部發生雞眼或胼胝的危險因素包括骨性隆起、足部的生物力學功能異
分析毛囊角化過度病的病因
不明,似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一)遺傳傾向,患者偶有家族史,Cartel等認為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皮膚病; (二)患者常伴有腎病史或糖尿病史。可因糖尿病引起腎功能改變,而腎病所致的腎-鈣-維生素D-甲狀旁腺鏈的異常造成角化蛋白的病理堆積而引起本病; (三)患者血清維生素A醇及胡蘿卜素處
一例單側痣樣乳頭乳暈角化過度癥病例分析
1 病歷摘要 患者女,17 歲。因左側乳暈暗褐色斑塊 2 年,于 2015 年 12 月 10 日來我院就診。患者 2 年前發現左側 乳暈顏色變深,未予診治,后表面出現顆粒狀丘疹,融 合成斑塊狀,無自覺癥狀,外院曾按濕疹治療無效,為 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既往體健,無魚鱗病及黑 棘皮病等病史。家族
簡述毛囊角化過度病的治療方案
可試服維生素A 10萬IU/d和維生素E400mg/d,一月后皮損可能改善。Cunningbam等報告一例服用阿維A酯治療有效,但停藥后迅速復發。 局部可外用0.1%維A酸霜或角質剝脫劑(如10%水楊酸軟膏)可改善皮損癥狀;對巨大損害,可行手術切除或用電灼、激光、冷凍療法除去之。 內
足部皮膚角化過度的臨床表現
1、雞眼:是局限性、角化性、圓錐形的增厚物,其基底部在表面上,尖頂朝內并壓迫鄰近的結構。它有兩種類型,硬雞眼發生于趾背或跖部,為小而堅固的、圓頂的丘疹,中央可見半透明的核,壓迫下部的感覺神經時會產生疼痛。軟雞眼則是發生于趾間的疼痛性角化性丘疹,常呈浸漬狀,質軟,潮濕,白色,緊鄰的足趾可出現對吻損
關于足部皮膚角化過度的疾病治療
治療應該以緩解癥狀和糾正生物力學異常為目的。削去胼胝、去除雞眼的中央核可以迅速緩解癥狀。可以定期用溫肥皂水浸泡后銼掉損害。外用水楊酸或尿素有助于軟化胼胝。軟鞋墊可以減少摩擦,提高舒適度。合腳的鞋襪和使用適當的矯形器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1.雞眼:矯正穿鞋以減少壓迫或摩擦最重要。水楊酸和二氯乙
簡述毛囊角化過度病的癥狀體征
本病無性別或種族差異,多發生于成人,一般在30~60歲發病,初為細小的毛囊角栓性丘疹,針尖大、皮色或淡灰色,并逐漸增大,直徑可達15mm或更大,色澤漸變黑、變暗,成棕紅色,續以紅暈,中央有角質栓塞,如用力將其移去則留下窩狀凹陷。丘疹通常是孤立而分散的,但也可融合形成環狀,或因同形反應而成斑塊狀或
關于角化過度的基本信息介紹
角化過度(hyperkeratosis)是指黏膜或皮膚的角質層過度增厚,可發生于人或動物的任何部位,常因接觸或攝入某種化學物質而致,亦可由病毒引起。角化過度可分為兩種: ①過度正角化:細胞界限不清,細胞核消失,形成角化物,伴有粒層增厚且透明角質顆粒異常明顯; ②過度不全角化:增厚的角化層中尚
關于角化過度的臨床表現介紹
1.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 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型魚鱗病(EpidermolyticHyperkeratosis,EHK),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主要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角蛋白原發性功能缺陷所致。主要表現為出生時就出現角化過度,伴紅皮癥。出生后全身鱗屑即脫落,并出現全身濕潤易破的紅皮
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病的簡介
持久性豆狀角化過度病(hyperkeratosis lenticularis perstans)本病為發生于足背和四肢的形如凸鏡面或扁豆狀的過度角化,臨床上罕見。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好發于30~60歲的男性。損害初發于足背,為針頭大淡紅色疣狀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或為紅斑鱗屑性,形如凸
表皮松解性角化過度魚鱗病
又稱大皰性魚鱗病樣紅皮病,臨床少見。生時或生后幾小時,出現泛發性紅斑鱗屑,鱗屑脫落后全身紅皮,廣泛分布的大皰,水皰愈合后無瘢痕。隨年齡增長,水皰和紅皮逐漸減輕消退,表現為疣狀角化過度,特別是肘窩、腘窩、腋窩、腹股溝等屈側和間擦部位。
足部皮膚角化過度的實驗室檢查
必要時拍X線平片尋找外生骨疣。應與尋常疣鑒別,疣與雞眼均使皮紋中斷,而胼胝則使皮紋更明顯。削去皮損表面后,尋常疣可見栓塞的毛細血管和多數出血點;雞眼可見中央半透明、黃白色的核心;而胼胝則為淺黃色的角質,沒有鑲嵌型跖疣的多數點狀栓塞的毛細血管。
關于毛囊角化過度病的病理生理介紹
表皮下陷形成由高度角化過度和部分角化不全細胞組成的角栓,角栓可發生在毛囊或汗腺導管口,角栓內具有嗜堿性細胞物質碎片,角栓的角化物質至少在一個區域侵犯表皮全層而使角質細胞與真皮接觸。如角栓貫穿真皮,則可致真皮炎癥細胞和異物巨細胞組成的肉芽腫反應,膠原纖維輕度變性,而彈性纖維無改變,藉此可與匐行性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