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超導體中所呈現奇異量子物性的物理根源常常認為來自于零溫下的量子相變及其相關漲落。在鐵基超導體中,通過對反鐵磁母體進行載流子或等價位摻雜均可抑制反鐵磁性,并在磁性區域邊緣誘導出最佳超導電性。因此,在反鐵磁區和順磁區的零溫邊界處很可能存在磁量子臨界點,在其附近的有限溫度區域會因量子臨界特性而影響正常態和超導態物性,形成非常規超導電性。以“122”型鐵基超導體系為例,相關研究表明在電子型摻雜的Ba(Fe1-xCox)2As2和等價位摻雜的BaFe2(As1-xPx)2體系中就很可能在最佳摻雜點附近存在量子臨界點。進一步要得到鐵基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的有力證據,關鍵問題在于需要仔細描繪出體系的電子態相圖,尤其是在反鐵磁區域邊緣和最佳摻雜點附近的相變特征。 近年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 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戴鵬程研究員及其團隊在電子型摻雜鐵基超導體BaFe2-xNixAs2中針對量子臨界問題開......閱讀全文
1月10日,以趙忠賢、陳仙輝、王楠林、聞海虎、方忠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稱中科大)團隊,憑借“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是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此前,這一科學成果早已在國際學界名聲
近幾年來,在拓撲非平庸的鐵基超導材料中研究馬約拉納零能模是凝聚態物理學家關注的前沿問題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高鴻鈞團隊和物理所研究員丁洪團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殷志平團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亮團隊合作,在自摻雜的雙層鐵基超導體CaKFe4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國家實驗室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堿金屬摻雜菲中發現了5開爾文溫度的超導電性,這是有機超導體領域的重要突破。相關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at 5K in alkali-metal-doped phenanthrene為題,刊登在10月18日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實驗室趙忠賢院士課題組孫力玲研究員和博士生郭靜及其合作者,與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毛河光院士、陳曉嘉博士等合作,在新型鐵基超導體高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PRL 108 , 197001(
中科院的科學家再度站上科技之巔。 1月1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因為“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象征科技界最高
世界超導百余年研究史中,在兩次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刻,趙忠賢帶領的團隊都“跑”在前列。五十年磨一劍,趙忠賢用一輩子的熱愛與堅守,讓中國高溫超導科研地位躋身國際前列。因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3月21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趙忠賢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并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于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
因對稱性破缺而出現的有序電子態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俯拾皆是的基本現象。類比于液晶中的向列相,物理學家提出在關聯電子材料中同樣可能存在類似的“電子向列相”,即由于電子相互作用,系統呈現出打破晶格固有的旋轉對稱性的電子態。在鐵基超導材料中,隨著溫度的降低,其母體大多將經歷從四重對稱的四方相到二重對稱的
丁洪是個經常編織夢想的人。 1990年,他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像許多青年一樣,他飛到大洋彼岸,追逐自己的夢想。讀碩士、博士,做博士后,當助教、副教授,直至教授,并且成為美國波士頓學院大學物理系的終身教授。用了18年時間,他在美國實現了很多留洋學子眼中標準的“美國夢”。 2008年,不甘寂寞的
鐵基高溫超導和拓撲物理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兩個重要前沿研究領域。在過去長期的研究中,這兩個領域各自獨立發展,互相之間很少有研究交集。最近幾年,經過多個研究組的共同努力,結合理論和實驗發現:某些鐵基高溫超導體可以是由內稟超導近鄰效應產生的自賦性拓撲超導體(Connate Topological Su
序號獲獎者姓名工作單位獎項1白雪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胡剛復物理獎2何 源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胡剛復物理獎3劉運全北京大學饒毓泰物理獎4盧仲毅中國人民大學葉企孫物理獎5靳常青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葉企孫物理獎6林承鍵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吳有訓物理獎7何紅建清華大學王淦昌物理獎8苑長征中國
FeAs基超導體的超導電性被普遍認為源自自旋漲落誘導的近似嵌套空穴型費米面和電子型費米面之間的帶間散射。2010年11月,鐵基超導體KFe2Se2【Phys. Rev. B 82, 182520 (R) (2010)】的發現引發了國際上鐵基超導新的研究熱潮。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京揭曉。現將2011年度入選項目名單予以介紹。 一、正調控水稻種子大小、粒重和產量的GS5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 主持單位:華中農業大學 主持人:何予卿 經過近10年的研究,由華中農業大學
鐵基超導機理至今沒有統一的物理圖像,例如FeSe基和FeAs基體材料以及FeSe單層膜的超導電性如何統一理解仍在研究中。非常規高溫超導電子配對機制這一物理問題尚無共識。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繼民指導博士生吳穹等,采用超快光譜方法研究FeSe基高溫超導單晶(L
還記得電影《阿凡達》中一座座懸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亞山嗎?那一座座大山之所以能夠懸空,是因為山中蘊藏著一種神奇的室溫超導礦石,它借助母樹附近的強大磁場“托起”了哈利路亞山。 其實,自1911年發現無阻抗電力傳導理論以來,“室溫超導”之謎就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不過,近日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借助短波
磁性與超導都是突出的量子現象,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中重要的研究對象。在最近發現的鐵基高溫超導體中,超導相和反鐵磁有序相鄰接,吸引了科學研究者極大的興趣。磁有序與超導能否微觀共存與超導能隙的對稱性以及配對機制有緊密的關聯。目前,鐵基高溫超導體中的超導能隙究竟是有符號變化的S+-對稱性,還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超導(特別是高溫超導)吸引了無數的物理學家和材料學家的興趣。這不僅因為超導現象所包含的物理豐富,而且因為其在工業上的應用前景廣闊且逐漸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目前發現的高溫超導體有兩大家族,一是銅氧化物,另一是鐵基化合物。共同的特點是,高溫超導都是出現在反鐵磁有序態附近的。因此,
2月21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鄒良劍的邀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楠林前去訪問,并做了題為《紅外光譜及在復雜電子材料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 在報告中,王楠林首先簡要介紹了紅外光學響應的物理基礎以及實驗測量的具體手段,并展示了光譜探測在揭示電荷動力學響應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陳仙輝研究組發現了一種新的鐵基超導材料鋰鐵氫氧鐵硒化合物(Li0.8Fe0.2)OHFeSe,其超導轉變溫度高達40 K(零下233.15攝氏度)以上,并確定了該新材料的晶體結構。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材料》上。
圖為超導懸浮滑板 生活中處處都是超導材料,如鋁、鈣、錫、鉛等,一些非金屬材料在高壓下也是超導體,如硅、硫、磷等。 科幻電影《阿凡達》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3D的震撼視覺享受,也為我們構想出了一個奇幻美麗的潘多拉世界。其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莫過于一座座懸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亞山,山上爬滿粗壯的藤蔓,還有
看點預告 ● 浙大繼續“開掛”,拿下今年第9篇CNS ● 昆明理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同一團隊10月剛完成Science首秀 ● 尋找馬約拉納零能模再下一城,中科院丁洪、高鴻鈞團隊發Science 本周,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共發文6篇。 其中,浙大
鐵基高溫超導體的母體化合物中,隨著溫度降低往往會發生四方-正交結構相變,造成旋轉對稱性的破缺(C4→C2),形成電子向列序(nematic order),而且在向列序發生的同時或者稍低溫度會進一步出現長程反鐵磁序。通過化學摻雜或者施加壓力等調控手段將磁有序和向列序抑制掉會誘導高溫超導電性。因此,
2008年,日本Hosono研究組發現了Tc=26K的LaFeAs(O,F)超導體,從而掀起了新一輪全球超導研究的熱潮。中國科學家研究群體在鐵基超導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的鐵基超導研究尤其引人矚目。 物理所極端條件實驗室靳常青研究組長期從事高壓
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
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
量子計算機,事關人類對未來的想象,近些年以來,既是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也是各國競相研發的焦點。 一支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團隊給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研制帶來了更多可能性。8月17日在線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道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發現,他們首次在超
《科學》就中國科學家對高溫超導研究的貢獻進行新聞評述 4月25日《科學》雜志的一篇新聞報道稱,新發現的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將中國的凝聚態物理學家推向了最前沿。文章指出,當44歲的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聞海虎聽到日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高溫超導材料這一消息后,第一時間就讓研究小組開始了工作。他們當日就訂購了
復旦大學物理系趙俊課題組利用中子散射技術在鐵硒(FeSe)超導體中首次觀測到了一種新奇的自旋為1的向列性量子無序順磁態,這一磁基態的發現對理解FeSe類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角度,相關研究成果7月19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超導電性是指在某一溫度之下材料的電阻完全消失的現象。高溫超導電性往往
2002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獲201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7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團隊慶賀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2009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潘建偉教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