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為了解和掌握藥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價格及有關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將對60家國產藥企業和進口藥品代理企業開展成本價格調查。業內人士稱,此次調查或為未來的藥價改革鋪路。 60家藥企將受調查 這一次發改委的藥品成本調查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對部分企業2012年度政府定價藥品出廠(口岸)價格以及生產企業財務經營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受調查的國產藥企和進口藥品代理企業共33家。另一部分則是成本專項調查,調查企業2010年至2012年度連續三年全部藥品生產、銷售、成本費用及價格等有關情況,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藥企在受調查之列。 據了解,國產藥企業需要準備全部政府定價品種資料,進口藥品代理企業需要準備全部代理填報口岸價格的政府定價品種資料,而發改委藥品價格評審中心組成調查組將在7-10月間到有關受調查企業進行......閱讀全文
6日,廣東省第一批基本藥物網上交易工作正式啟動低價藥品及臨床必須且采購困難品種上線議價交易,標志著該省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臺“在線交易”正式實施。 至此,廣東省藥品交易從一年一度甚至多年一度的招標模式轉變為天天交易、月月競價的新模式。廣東省藥品交易平臺有關負責人表示,低價藥品實現上線議價,
藥品出廠價格這張神秘的“底牌”即將被揭開。3月20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醞釀了一年的藥品出廠價格信息可追溯政策有望在6月底前正式出臺。按照此前規劃,這一機制將由國家食藥監總局牽頭,跨部門協作,建立統一的跨部門價格信息平臺,將出廠藥價透明化機制從福建、江蘇等個別省份向全國范圍內推開。就
【閱讀提示】 今年9月1日起,安徽省全面推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改革效果立竿見影,全省藥價降一半,百姓得實惠,醫務人員積極性還提高了。 醫改“安徽版”到底妙在哪兒?妙在運用不簡單的“加減法”。 以前,藥品從廠家到衛生院,環節多,且環環加價。經過“減法”改革,藥品流通環
隨著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我國把新藥研發及科技醫療項目作為重點扶持發展對象,建立優先審評綠色通道以加速新藥新技術的問世。在政策的支持下發展創新合作模式,國內醫藥產業迎來新投資新融合新技術浪潮,使我國醫藥產業與創新發展步入了國際梯隊。 1、國家食藥監局暫停執行藥品電子監管規定 2月20日,國家食
多位企業相關人員、行業協會人士均在采訪面前顯得小心翼翼。 “跟全藥網還有業務要做,不太方便透露。”“跟深圳市衛計委關聯很大,不方便發聲。” 作為繼上海之后的全國第二個GPO試點,年輕的深圳依然走在改革的前列。作為市場化GPO的代表,深圳市選擇了第三方組織全藥網作為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平臺,打
2014年,醫藥行業波蕩起伏,業績增幅下滑,突破性政策頻頻發布,2015年,醫藥行業終歸何處?且看八大券商論醫藥行業后市。申銀萬國證券:機會來自創新變革的紅利 2014,變革醞釀年:從醫藥制造企業、流通企業端觀察,2014年行業收入增速有所下滑,但樣本醫院終端用藥增速與2013年基本持平。20
從明年開始,廣東省醫療機構將通過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臺這一全新模式進行藥品采購。13日,深圳衛人委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新模式的要點就是,醫療機構可以在網上公開其基本藥物和醫保目錄品種的需求,廠方可以在交易平臺上競價,最后根據“價低者得”的方式成交,讓藥品交易重新回歸到市場。如此一來
2016年,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轟轟烈烈展開,制藥標準日趨收緊,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在全國10個省市試行,如火如荼,兩票制降低層層虛高藥價,減輕醫保負擔,十三五重磅文件《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出臺,指明了今后五年的中國醫藥發展方向,《“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明確提出2030中
2016年,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轟轟烈烈展開,制藥標準日趨收緊,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在全國10個省市試行,如火如荼,兩票制降低層層虛高藥價,減輕醫保負擔,十三五重磅文件《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出臺,指明了今后五年的中國醫藥發展方向,《“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明確提出2030中
近日,一些消費者在藥店買藥時會發現,藥盒兩側新增了密密麻麻的碼號條,不同于以往的條形碼,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藥,每盒藥的碼號都不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碼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做了3年多的推動工作,這背后,藥品生產企業和碼號生產企業之間一直在博弈。 業內人士管這個小小的碼號叫做藥
從1998年5月21日起,國家計委決定放開維生素C、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4種藥品價格,揭開了藥品降價的序幕。迄今為止,我國已針對不同品類的藥品進行了3輪共31次降價。 然而,“看病難、看病貴”、藥價高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盡管政府試圖以行政手段推行藥品定點生產、藥品零差率、杜絕
2016年,醫藥企業突然要同時面對這樣一些問題:兩票制、藥品一致性評價、醫保調整、招標GPO。這些問題均來自于幾個月內形成的政策,在無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發布。 真正了解醫藥行業的人士都知道,這幾個問題每一個都很重要,而且實質地影響著市場,更重要的是明示:國家對醫療領域的改革正在加大力度,加快節奏
政府招標:降低藥價的新“良藥”? 最近,關于年內實現北京市所有醫保定點醫院“同藥同價”的消息成為北京醫改的最新捷報。 北京市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采購領導小組日前宣布:北京市2010年藥品公開招標正式完成,共有6205個藥品中標,這些藥品價格整體下降16%,預計未來一年,可為在醫保定點
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不再實行最高零售限價管理,藥價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6月1日起我國將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這意味著,施行近20年的“藥品政府定價制度”將正式終結。 昨日,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發文,決定從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
本年度醫藥行業最高級別的法規極有可能在本月中旬對外公布。 剛剛在昆明結束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七屆六次會長(擴大)會議暨第三十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多位接近政策制定方的權威專家均確認,坊間高度關注的“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已經通過了中央醫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二O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醫藥界正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藥價改革,最新消息是“國家發改委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顯示血液制品等4類藥品或在年底前最先放開。而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價格放開的具體工作方案在2014年11月上報國務院審批,2015年1月起實施。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俊修昨日
帶量采購的本質是探索藥價形成機制。一是讓過期專利藥在仿制藥出來后不能以高價繼續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二是仿制藥通過以價博量模式探清其相對價格;三是從制度設計上擠壓給醫生、醫院、銷售代表的費用,逐步規避“帶金”銷售現象。 2018年是落實“十三五”規劃的關鍵年,也是面臨重大變革的一年。2018年初,
拯救低價藥之路剛剛起步 “從過去十幾個品(種)規(格)增加到現在差不多60個品規,因成本倒掛而一度沉睡的品種正在被激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月8日發出《關于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取消533種低價藥最高零售價限制后,河北省某藥企宣傳事務總監陳先生談起低價藥話題就總是信心滿滿。
2015年即將過去,還有一個月我們將要迎來嶄新的2016年。在今年,我國政府出臺了諸多生物醫藥相關政策,涉及范圍從如何申請新藥審批,到影響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藥價調整等,可謂面面俱到。谷君在此特別整理出2015年十條重大政策,和各位一起分享。 1、《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征求意
國家取消藥品第三方物流業務審批后,進一步修訂藥品管理法時傳出將取消GMP、GSP認證的消息,被一些媒體解讀為順豐等第三方物流將全面取代醫藥商業,是否準確? 醫藥行業為何頻遭誤解? 藥品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和經營均要由專業化的人員和機構來實施,有著嚴格的審批許可流程和嚴格
■部分單獨定價藥品最高零售價格表 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將降價的“利劍”砍向外資藥企,這場被稱為“第一次動刀行動”引發了各界關注:在公布降低的48個通用名、174個品規單獨定價藥品最高零售價格中,外資原研藥占據了近62%的比例,平均降價幅度19%,創下了外資醫藥降價的最嚴
除了基藥招標規則備受爭議之外,《廣東省藥品交易相關規則(征求意見稿)》的另一大看點是,在藥品采購與配送的規則方面,廣東將重啟曾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的藥品流通“兩票制”。對此,有分析人士稱,這將對猖狂的醫院商業賄賂現象起到遏制作用,逐步實現陽光下的藥品采購與流通。 “兩票制”重啟 根據《
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入圍的藥企名單擬在5月20日公布。然而,由于“價格談不攏”,全球最大的癌癥藥物公司瑞士羅氏制藥從名單中退出。 據悉,歷經半年談判,最終入圍的藥企覆蓋了跨國制藥公司和本土創新藥公司,而腫瘤藥的大幅降價或將是最大亮點。 “最后關頭,有一家腫瘤藥(企業)還是退了出來,最終公布的入圍
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入圍的藥企名單擬在本周五(20日)公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獲悉,歷經半年談判,最終入圍的藥企覆蓋了跨國制藥公司和本土創新藥公司,而腫瘤藥的大幅降價或將是最大亮點。 “最后關頭,有一家腫瘤藥(企業)還是退了出來,最終公布的入圍品種很可能變成4個,本周五發布會上可能會先公
2018年新一輪的國家行政機構大部制改革,無疑是影響醫藥領域未來最大的變量。此輪改革中,如果說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醫保局”)是“橫空出世”,劈開了國家醫保作為主動支付方的新紀元,那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衛健委”)的誕生則可謂“四兩撥千斤”,“健”一字所代表的“健康”無疑統攝全局一
昨日,中國政府網對外公開國務院于近期印發的《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快審評審批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罕見病等疾病的創新藥。這意味著我國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在醞釀多年后終于啟動。 據此前《人民日報》報道,在中國一個創新藥審評審批要18個月,一個仿制藥則要
本月20日,期待已久的國家首批藥品價格談判結果終于揭曉,替諾福韋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三個品種,最終完成了降價談判,降幅分別為67%、54%和55%。與此同時,衛計委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國家談判藥品集中采購的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底前完成談判藥品集中掛網,并在2016~2017年的采購
六月起藥價放開的新聞一出,立刻成了社會關注熱點,藥改隨即也面臨了四大提問——藥價會迎來普遍大漲嗎?會給哪些藥企帶來利好?會改變醫院“以藥養醫”弊端嗎?政府以后如何監管? 近日,國家發改委會同衛計委、人社部等聯合發布《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除少數藥
“我們希望創新的好藥可以惠及更多患者,也為企業帶來收益,實現社會、企業和患者的多贏。”在前不久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等單位主辦的以“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呼吁采取積極措施推動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企業是創新真正的主體。針對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問題,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