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分析火星上面的生命跡象,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以及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正在研制一種DNA測序芯片,用于檢測火星生命。 有一種理論認為,35億年前,一場流星暴在太陽系中爆發,在地球和火星兩個羽翼豐滿的行星之間交換了生命所需的各種材料。這場乒乓球游戲在這兩大行星之間創建了一種共享的基因祖先。 這一理論對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研究科學家克里斯托弗·凱爾來說極具吸引力。通過與哈佛大學以及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凱爾建立起一種DNA測序裝置,希望未來能夠將其送入火星,分析那里的土壤和冰層樣本等基因材料,對其DNA進行跟蹤。 研究人員研發出這種DNA測序芯片,并將其暴露在與火星表面相似的放射環境——即具有質子和氧、鐵重離子環境中。之后,該芯片分析并成功鑒別出大腸桿菌的基因序列。 凱爾指出,研究證明,該芯片可以在太空中使用兩年,這一時間足夠將其送達火星并收集數據。 火星表......閱讀全文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將一本大約有 5.34 萬個單詞的書籍編碼進不到億萬分之一克的 DNA 微芯片,然后成功利用 DNA 測序來閱讀這本書。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使用 DNA 遺傳物質儲存數據量最大的一次實驗。 “今后,拇指大小的設備就能存下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哈佛大學遺
分子診斷技術是指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檢測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從而對人體狀態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檢測DNA或RNA的結構是否變化、量的多少及表達功能是否異常,以確定受檢者有無基因水平的異常變化,對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通俗
分子診斷技術是指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檢測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從而對人體狀態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技術。其基本原理是檢測DNA或RNA的結構是否變化、量的多少及表達功能是否異常,以確定受檢者有無基因水平的異常變化,對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通俗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在美國Pennsylvania大學問。在隨后的50年里,以美國的硅谷為搖籃,計算機技術不斷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無獨有偶,1991年又是在美國硅谷,Affymax公司開始了生物芯片的研制,他們將芯片光刻技術與光化學合成技術相結合制作了寡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實現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緊迫任務。 為進一步提高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技術的規范化水平,7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基因芯片 技術的誕生為生物技術工作人員打開了一道科研的便利之門,曾被評為1998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本文對基因芯片的實驗原理、技術基礎、分類、用途、操作主要環節等內容做詳細的介紹。 1.基本原理和技術基礎 基因芯片以DNA雜交 為基本原理,基于A和T、G和C的
雖然這些最初的納米孔實驗并沒有獲得預期結果,但它們至少顯示出納米孔在單分子技術方面的應用優勢,例如高度的敏感性,同時也帶動了納米孔核酸分析技術的研究熱潮,并在理論及實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自從發現在電場力作用下,長達1000個堿基的單鏈DNA分子也能通過納米孔之后,人們就更加堅信, 廉價的納米孔
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I,英國的SA,日本的《科技文獻
從微流控芯片的分析性能看,其未來的應用領域將十分廣泛,并且其應用領域仍在不斷地拓展之中,但目前的重點顯然是在生物醫學領域。除此之外,高通量藥物合成與篩選、環境監測、食品衛生、刑事科學及國防等方面也會成為重要的應用領域。現僅就微流控芯片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舉三個例子說明微流控芯片系統的巨大潛力: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近日宣布,它將向開發新型測序技術的8支研究團隊資助1450萬美元。NIH將利用這些資金支持多種技術,包括納米孔測序技術和微流體技術,資助時間為兩年到四年。 這一資助屬于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先進DNA測序技術項目(Advanced DNA Sequen
Illumina公司的新一代測序儀Genome Analyzer最早由Solexa公司研發,利用其專利核心技術“DNA簇”和“可逆性末端終結(reversible terminator)”,實現自動化樣本制備及基因組數百萬個堿基大規模平行測序。Illumina公司于2007年花費6億美金的巨資收
Illumina公司的新一代測序儀Genome Analyzer最早由Solexa公司研發,利用其專利核心技術“DNA簇”和“可逆性末端終結(reversible terminator)”,實現自動化樣本制備及基因組數百萬個堿基大規模平行測序。Illumina公司于2007年花費6億美金的巨資收
PCR-SSCP法 PCR-SSCP法是在非這性聚丙烯酰胺凝膠上,短的單鏈DNA和RNA分子依其大街基序列不同而形成不同構象,一個堿基的改變將影響其構象而導致其在凝膠上的移動速度改變。其基本原理為單鏈DNA在中性條件下會形成二級結構,這種二級結構依賴于其堿基組成,即使一個堿基的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二
高通量測序技術技術的應用及前景 (作者: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滕曉坤, 肖華勝) 高通量測序技術是對傳統測序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 因此在有些文獻中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足見其劃
高通量測序技術技術的應用及前景 (作者: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滕曉坤, 肖華勝) 高通量測序技術是對傳統測序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 因此在有些文獻中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足見其劃
高通量測序技術是對傳統測序一次革命性的改變, 一次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 因此在有些文獻中稱其為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足見其劃時代的改變, 同時高通量測序使得對一個物種的轉錄組和基因組進行細致全貌的分析成為可能, 所以又被稱
3. 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前景在2007年6月,James Watson的基因組序列登錄到了GenBank數據庫當中,這是第一次使用非Sanger測序法獲得了人類個體基因組序列,并且第一次將個人基因組序列公之于眾。整個測序過程在兩個月之內就完成了,花費不到100萬美元,這只占耗時10年之久的人類
近日,美國基因測序公司GenapSys正式推出其高通量低成本的迷你NGS測序儀(GenapSys? Sequencer)。據悉,這款測序儀使用電微流體半導體(CMOS)芯片,重量不到5公斤,占地面積相當于一張A4紙大小,售價為10,000美元。同時,該公司宣布已獲得9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以推
生物芯片,又稱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們起源于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高通量檢測技術,它利用微電子、微機械、物理化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將生命科學研究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連續化
實驗原理:1、SNP的概念及意義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組水平上由單個核苷酸的變異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態性。它是人類可遺傳的變異中最常見的一種。占所有已知多態性的90%以上。SNP在群體中的發生頻率不小于1%。SNP在
基因芯片技術及其研究現狀和應用前景生物芯片技術是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進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是90年代中期以來影響最深遠的重大科技進展之一,它融微電子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為一體的高度交叉的新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又具
在個體化醫療前景的誘惑下,研究人員將研發出更有效的基因測序新方法視為首要任務。如今,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利用固態的納米孔區分單鏈DNA分子,這一有前景的技術,在DNA穿過納米孔時,通過檢測電流變化進而讀取DNA序列。相關研究發表在《ACS Nano》期刊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藝術與科學學院物
5.Helicos企業: Helicos Biosciences推出時間: 2008年主流型號: HeliScope? Single Molecule Sequencer(2008年推出)樣品要求: 1-3 μg,起始DNA體積不超過100 μL.測序原理: 邊合成邊測序,可逆阻斷測序待測DNA被隨
關于《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根據我中心2016年度醫療器械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編寫的任務安排,我中心組織編寫了《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指導原則》(
基因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人類約有兩萬至兩萬五千個基因。廣義上的基因檢測指通過血液、組織或細胞分泌物,對染色體、DNA分子進行檢測的一系列技術。目前在醫療領
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導原位合成或微量點樣等方法,將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組織切片、細胞等等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膠、尼龍膜等載體)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分子排列,然后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中靶分子雜交,通過特定的儀器比如激光共聚焦掃描或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同芯片技術中雜交測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 SBH)。即任何線狀的單鏈DNA或RNA序列均可被分解為一個序列固定、錯落而重疊的寡核苷酸,又稱亞序列(subsequence)。例如可把寡核苷酸序列TTAGCTCATATG分解成5個8 nt亞
未來個性化醫學,醫生可能僅僅通過分析一份唾液樣品,就能快速收集到患者謀者疾病的患病風險,以及最適合他的治療方式。然而目前的新一代技術依然是一個很費錢的事。 來自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的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M. Church開發了一種新的電子DNA測序平臺,這一平臺基于生物工程納米孔,能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