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
近日,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分解出的糖分可用作生物燃料原料。迄今為止,這是科學家發現的首例可以溶解那些難于分解的植物成分——如纖維素、糖類和木質素等的厭氧菌。 生物質通常需要在強酸和高溫條件下才能被分解成可用的生物燃料原料。然而,當前工業預處理過程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會造成環境污染。草本和木本植物都是潛在的生物燃料原料,但它們的化學成分復雜,均含有大量木質素成分而難于降解。 由美國佐治亞大學麥克爾·亞當斯率領的科研團隊發現,在約80攝氏度時用柳枝稷接觸一種北美常見的細菌,該細菌具有明顯溶解生物質的作用,約5天內可以溶解包括最難以降解的木質素在內25%的生物質。 科研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將對生物燃料的可持續性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必將激起科研人員對深入研究直接利用嗜熱微生物免預處理轉化植物生物質過程的興趣。 此項研究目前與實際工業應用還有距離,該研究團隊正在重點研究造成微生物降解生物......閱讀全文
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
近日,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分解出的糖分可用作生物燃料原料。迄今為止,這是科學家發現的首例可以溶解那些難于分解的植物成分——如纖維素、糖類和木質素等的厭氧菌。 生物質通常需要在強酸和高溫條件下才能被分解成可用的生物燃料原料。然而,當前工業預處理過程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使用厭氧膨脹污泥顆粒床可對難降解有毒物質的高效降解
使用厭氧膨脹污泥顆粒床可以對難降解有毒物質的高效降解? 采用厭氧技術處理不同溫度的工業廢水已成趨勢,但由于許多工業廢水中1有一些難降解、有毒或可通過各種方式影響生物處理系統的物質。? 最終造成系統處理效率低甚至失敗。已有許多有關厭氧、好氧生物技術能降解多種毒性和難降解物質的報道,但有一點值得
德國科學家用厭氧菌研制出抗菌物質
德國萊布尼茨自然物質與傳染病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4月8日報告說,他們利用厭氧菌制造出一種新的抗菌物質,這種化合物在抑制一些有耐藥性的細菌方面很有效,有可能用于研制新型抗生素。 研究人員介紹說,自從發明抗生素以來,微生物中的自然物質一直是抗生素的重要來源。然而一些病菌非常“聰明”,總
天津工生所在秸稈降解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生物質資源有效利用是緩解能源危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農作物秸稈以其生產范圍廣、年生產量大、不與人爭糧以及纖維素、半纖維素含量高等優點成為重要的生物煉制原料。然而,由于秸稈成分復雜、堅韌、異質性高,使得不同農作物秸稈在生物煉制過程中所需的降解酶系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
厭氧菌感染
普遍存在 厭氧菌是人體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廣泛存在于人體皮膚和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在組織缺血、壞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的情況下,導致局部組織的氧濃度降低,才發生厭氧菌感染。 抗厭氧菌類藥物主要為硝基咪唑類,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唑等。因為便宜,副作用小,不易產生細菌耐藥,所以應用廣泛,其中甲硝唑使用最
厭氧菌分類
厭氧菌是指無氧或氧化還原電勢低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繁殖的一類細菌。根據對氧的敏感程度,廣義的厭氧菌可分為專性厭氧菌、微需氧菌和耐氧菌。習慣上厭氧菌是指專性厭氧菌,即必須在大幅度降低氧分壓的條件下才能生長,可分為兼性厭氧菌、微需氧菌和專性厭氧菌。臨床上所謂的厭氧菌肺炎主要指專性厭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專
厭氧菌治療
切除 擴創和引流厭氧菌感染常伴有廣泛的組織壞死,必須徹底切除,因壞死組織能降低局部Eh,有利于厭氧菌的繁殖,這是治療厭氧菌感染的先決條件。產氣莢膜桿菌性肌炎(即氣性壞疽)時肌肉廣泛壞死,也必須切除,嚴重的甚至需要截肢。壞死性筋膜炎是較少見的厭氧菌感染,筋膜和皮膚常有廣泛壞死,如不徹底切除,常難
厭氧菌有哪些,專性厭氧菌有哪些
根據對O?的耐受程度,可將厭氧菌分為三大類:1、對氧極端敏感的厭氧菌:代表菌種為月形單胞菌,這類細菌對厭氧條件要求很高,在空氣中暴露10min即死亡,臨床上很難分離出。2、中度厭氧菌:代表菌種為脆弱擬桿菌、產氣莢膜梭菌等臨床分離常見的厭氧菌。它們在空氣中暴露60~90min或在膿汁抽出72h后仍然能
關于萘普生的物質檢查介紹
1、氯化物 取本品0.50g,加水50mL,振搖10分鐘,濾過(濾紙先用稀硝酸濕潤),取續濾液25mL,依法檢查(通則0801),與標準氯化鈉溶液7.5mL制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30%)。 2、有關物質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避光操作。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適量
專家呼吁大力發展生物質降解材料——聚乳酸(PLA)
一種可降解的創新時代生物質材料—聚乳酸(PLA)的廣泛使用,將不僅有效緩解“石油危機”帶來的對資源的依賴,也將徹底根治有環境“頑疾”之稱的“白色污染”。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高分子材料專家任杰呼吁我國應大力提倡,促進聚乳酸行業快速發展。 聚乳酸是一種熱塑性脂肪族聚酯。生產聚乳酸所需
厭氧菌的分類
根據對O?的耐受程度,可將厭氧菌分為三大類: (1)對氧極端敏感的厭氧菌:代表菌種為月形單胞菌,這類細菌對厭氧條件要求很高,在空氣中暴露10min即死亡,臨床上很難分離出。 (2)中度厭氧菌:代表菌種為脆弱擬桿菌、產氣莢膜梭菌等臨床分離常見的厭氧菌。它們在空氣中暴露60~90min或在膿汁抽
什么是厭氧菌?
厭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的細菌[1],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這類細菌缺乏完整的代謝酶體系,其能量代謝以無氧發酵的方式進行。它能引起人體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闌尾炎、膽囊炎、中耳炎
厭氧菌的概念
厭氧菌尚無公認的確切定義,但通常認為這是一類只能在低氧分壓的條件下生長,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按其對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專性厭氧菌、微需氧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
厭氧菌的介紹
厭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的細菌[1],而不能在空氣(18%氧氣)和(或)10%二氧化碳濃度下的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這類細菌缺乏完整的代謝酶體系,其能量代謝以無氧發酵的方式進行。它能引起人體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闌尾炎、膽囊炎、中耳炎
什么是厭氧菌
厭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指無氧或氧化還原電勢低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繁殖的一類細菌。這類細菌由于缺乏完善的酶系統,因此只能以無氧發酵進行能量代謝。
厭氧菌培養方法
1.厭氧缸法接種好標本的平板或液體培養基試管,可放入厭氧缸內培養,厭氧缸是普通的干燥缸,用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缸內造成厭氧環境,從而將厭氧菌培養出來。 2.厭氧袋(Bio-bag)即在塑料袋內造成厭氧環境來培養厭氧菌。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氣,內裝氣體發生管(有硼氫化鈉的碳酸氫鈉固體以及5%檸檬酸安瓿)
厭氧菌的培養
厭氧菌在有氧的情況下不能生長。要培養厭氧菌,必須創造一個無氧的環境。通常用培養基中加入還原劑,或用物理、化學方法去除環境中的游離氧,以降低氧化還原電勢。如皰肉培養基、硫基乙酸鈉培養基,牛心腦浸液培養基等。常用的厭氧培養方法有許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1.厭氧缸法接種好標本的平板或液體培養基試管,
厭氧菌培養方法
厭氧菌在有氧的情況下不能生長。要培養厭氧菌,必須創造一個無氧的環境。通常用培養基中加入還原劑,或用物理、化學方法去除環境中的游離氧,以降低氧化還原電勢。如皰肉培養基、硫基乙酸鈉培養基,牛心腦浸液培養基等。常用的厭氧培養方法有許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1.厭氧缸法接種好標本的平板或液體培養基試管,
厭氧菌的分類
《伯杰系統細菌學手冊》分類標準:無芽胞厭氧菌有40多個菌屬,300多個菌種和亞種;而有芽胞的厭氧菌只有梭菌屬,包括130個種。據耐氧性分類:(1)專性厭氧菌:是指在降低氧分壓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的細菌。又分為極度厭氧菌(氧分壓
厭氧菌有哪些
厭氧菌是指在普通空氣(18%氧氣)的狀態下,在培養基表面不能生長,而只能在小于8%氧氣的狀態下生長的細菌。臨床上常見的致病性厭氧菌有以下幾類:1、革蘭陰性無芽孢桿菌,主要有脆弱類桿菌、口腔類桿菌、腐蝕類桿菌、產黑色素普雷沃菌、人體普雷沃菌、核梭桿菌、壞死梭桿菌等。2、革蘭陽性無芽孢桿菌,主要包括
厭氧菌的分類
根據能否形成芽孢,將厭氧菌分為厭氧芽孢桿菌和無芽孢厭氧菌兩大類。 1、厭氧芽孢桿菌屬于梭菌屬,革蘭染色陽性、能形成比菌體寬大芽孢的大桿菌。主要分布于土壤、人和動物腸道,臨床常見的有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艱難梭菌,主要引起外源性感染。 2、無芽孢厭氧菌,革蘭陽性的球菌和桿菌。大多
關于利血生片的物質檢查介紹
含量均勻度取利血生片1片,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10ml ,密塞,振搖使利血生溶解,加1%麝香草酚藍的無水甲醇溶液3滴,用微量滴定管,以甲醇鈉滴定液( 0.05 mol /L ) 滴定至溶液顯綠色,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甲醇鈉滴定液(0.05 mol / L) 相當于14
關于潘生丁的有關物質的檢查介紹
1、含氯化合物 取本品約20mg,照氧瓶燃燒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ⅦC)進行有機破壞,以0.4%氫氧化鈉溶液20mL為吸收液,俟燃燒完畢后,強力振搖15分鐘,加稀硝酸10mL,移至50mL納氏比色管中,照氯化物檢查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A)檢查,與對照液(與供試品同法操作,但燃燒
厭氧菌的發病機理
厭氧菌是人體內主要的正常菌群,類桿菌屬在口腔、腸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桿菌主要存在于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存在于腸道、口腔、陰道和皮膚;丙酸桿菌常存在于皮膚、上呼吸道和陰道;韋永氏球菌則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陰道和腸道。
厭氧菌感染的介紹
厭氧菌感染已受到外科醫師的重視,在外科感染中厭氧菌的檢出率至少在50%以上。根據有關資料,厭氧菌在腹部感染中的檢出率為60.67%在闌尾膿腫、闌尾切除術后切口化膿中占70.58%。厭氧菌不僅可引起嚴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膿腫,而且很多嚴重的軟組織壞死性感染,幾乎都與厭氧菌有關。
厭氧菌培養發病機理
厭氧菌是人體內主要的正常菌群(表6-3),類桿菌屬在口腔、腸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最多;梭形桿菌主要存在于上呼吸道和口腔;消化球菌和消化鏈球菌存在于腸道、口腔、陰道和皮膚;丙酸桿菌常存在于皮膚、上呼吸道和陰道;韋永氏球菌則存在于口腔、上呼吸道、陰道和腸道。
厭氧菌檢測的概述
厭氧菌感染是一種內源性感染,病種遍及臨床各科,人體的各個部位,各種器官均可發生厭氧菌感染。厭氧菌檢測就是檢測感染部位有無厭氧菌。
如何診斷厭氧菌肺炎?
有誘發吸入的因素和(或)明確的口腔內容物吸入史,發熱,咳惡臭膿痰,胸部X線攝片顯示肺炎、肺膿腫改變,臨床診斷即可成立。但是,肺部厭氧菌感染可無明顯吸入誘因或吸入史,尚有30%~40%患者無咳惡臭膿痰,胸部X線攝片缺乏特異性,確診需要作厭氧菌培養。
厭氧菌感染的診斷
綜合臨床和細菌學檢查的某些特點可考慮本病的診斷。1.臨床提示某些特征(1)任何可有厭氧菌寄殖的黏膜面如結腸、陰道和口咽部的感染。(2)分泌物具典型的腐臭,但無此臭味者尚不能排除,因半數的病例可無此氣味。(3)存在組織嚴重壞死、膿腫、筋膜炎或壞疽。(4)病變組織或滲出物中有氣體。(5)常規血液(需氧)
什么是厭氧菌培養?
厭氧菌培養是指在無氧的環境里培養出的細菌。厭氧菌感染近年來已受到外科醫師的重視,在外科感染中厭氧菌的檢出率至少在50%以上。根據中山醫院的資料,厭氧菌在腹部感染中的檢出率為60.67%,在闌尾膿腫、闌尾切除術后切口化膿中占70.58%。厭氧菌不僅可引起嚴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膿腫,而且很多嚴重的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