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分地區連續數月霧霾污染嚴重,呼吸到新鮮空氣已從以前的生活必然條件轉變成愿望和需求,何時讓天空變藍在考驗著我國各級政府的執政能力。 從日前召開的“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 年年會”上獲悉,我國即將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此“行動計劃”是新一屆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亮劍行動”,總體投資在1.7 萬億元左右,將年增5000 個PM2.5監測點等,此舉無疑表明我國政府對控制和改善空氣質量的決心。 “行動計劃”共十條總計35 項內容,主要是調整結構控制煤煙排放以及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油品質量等,政府表態讓空氣質量改善最快也需5~10 年,那么,霧霾的主兇是什么?為何要用5~10 年才能“改善空氣質量”,現階段對空氣污染問題是控制為主還是削減為主?如何控制和削減才能快速清除霧霾污染?筆者認為,能否抓準方向、2~3 年內快速削減霧霾,才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霧霾的主兇......閱讀全文
“太原市污染指數:102.0;空氣質量:輕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碳。”這是12月10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廳官網公布的太原市空氣質量日報數據。 近日,我國很多地方都遭遇了持續性霧霾天氣,截至12月9日環保部數字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重污染狀況,一場跨省重污染天氣應對
25日,北京市PM2.5小時平均濃度為3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霾橙色預警繼續拉響。 中央氣象臺也發布今年首個霾橙色預警。截至25日10時,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有58個城市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23個城市為嚴重污染。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大范圍、長時
央視《新聞1+1》2013年1月30日播出《霧霾升級,治理要不要升級?!》,以下為節目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 140多萬平方公里霧霾籠罩,8億以上人口受到影響,這樣的天氣還要“霾”多久? 王躍思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的空氣已經不是看不見、摸不著、
本期關注:大霧成災 最近,連續多場大霧席卷全國很多地區。 河南、河北兩省相繼發布大霧紅色預警信號,河北省連續9天出現大霧天氣;四川一天就有百余航班延誤,持續大霧天阻斷萬人歸家路;南京客車、飛機大面積延誤;京珠等多條高速公路發生追尾事故;最嚴重的福建、安徽兩省局部霧日超過20天;而
有人覺得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并非是燃放鞭炮,而是重污染企業、汽車尾氣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放幾掛鞭也沒什么。那么,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質量究竟有什么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市環保專家通過實驗和往年的數據給出的結論。 白天蔚藍的天空無邊無際,夜晚的繁星點綴更是為節日錦上添花……不少市民對去年
我國大部分地區連續數月霧霾污染嚴重,呼吸到新鮮空氣已從以前的生活必然條件轉變成愿望和需求,何時讓天空變藍在考驗著我國各級政府的執政能力。 從日前召開的“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 年年會”上獲悉,我國即將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此“行動計劃”是新一屆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第
民生調查 這幾天,空氣質量、霧霾、PM2.5成了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1月13日,沈陽市空氣質量指數達到279,空氣質量狀況為中度重污染,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霧霾天到底是怎么“來”的?如何做才能盡最大可能減小危害?隨著環境信息披露越來越公開,更多的環境專
天津:大型鋼企頂風排污 2月24日,在天津市津南區,某大型鋼鐵企業渣石存放點(右側)在排放煙霧。當日,連續多天被霧霾籠罩的天津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發布III級(黃色)重污染天氣預警。依照規定,預警發布后,重點排污工業企業應當限產,工地土石方作業停止,垃圾、秸稈等廢棄物焚燒也被禁止。然而
昨日,我市遭遇最近一個月以來第3次重度污染。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從昨天上午一直到下午2時許,主城空氣質量指數(AQI)一直在200以上,達到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 監測數據顯示,昨天上午10時,主城空氣質量指數為201,空氣質量類別為重度污染。之后空氣污染程度繼續加重,下午1時上升
全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12日統計) 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2013年1月12日21時—22時更新數據。 據人民網報道 近幾天,受霧霾天氣影響,我國各地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引發熱議。空氣質量數據怎么看?空氣污染如何應對?本報記者采訪
12日,整個北京城都籠罩在一片昏黃中。35個監測子站的空氣質量指數有17個超過500微克/立方米,28個超過300微克/立方米,屬六級,嚴重污染。 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范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受霧霾天氣影響,我國各地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引發熱議。霧霾天氣成因是什么?誰來拯救我們的
霧霾來襲,泉城又現重污染。記者今天從市環保局獲悉,受霧霾天氣影響,全市17個監測站有8個站點AQI(環境空氣質量指數)達到200以上,這意味著近半監測站點“氣質”達到重度污染水平。 記者2016年9月5日上午12時登錄山東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平臺看到,受霧霾天氣影響,今天濟南空氣質量出現
兩次冷空氣的間歇期,霧霾乘虛入京。昨天,北京再次遭遇空氣重污染,市氣象臺和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分別發布了霾黃色預警和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信號。預計重污染將持續至今天晚上,污染物濃度從明天凌晨起開始逐漸降低,明天白天的空氣質量可回歸至良好水平。 程度:個別站點濃度超400 昨天,霧霾再度籠罩北
治理霧霾污染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必須國家層面制定措施,甚至犧牲經濟指標才能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 要像森林公安一樣,賦予環保部門執法權、偵查權,讓環保執法者的權力更大一些,設立環保警察,讓他們手上有“槍”。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 多
昨天,“頑固”的霧霾繼續籠罩京城,市氣象臺下午發布了大霧橙色預警信號,這是大霧預警信號中的第二個等級。全市35個監測站點中,33個站點的空氣質量指數達到嚴重污染級別。此次污染與1月10日那次略有不同,污染物空間分布相對均勻,復合型污染特征非常明顯。 實時數據 33個站點指數瀕
昨日,前門大街,北京持續出現大霧天。監測顯示,昨日北京空氣質量達輕度污染。 提問:有市民說,“我感覺空氣污染挺重的,整個天空都霧蒙蒙的,很"臟"。為什么監測只是輕度污染?” 回復:市環保監測中心專家介紹,市民對空氣質量的判斷都直接來自于感官,而政府發
再陷“十面霾伏”治霾效果成疑 2014年秋天的第一場“霾伏戰”挨著黃金周的尾巴打響了。直到10月11日,持續多日的“重度污染”才在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下結束。然而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10月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飽受霧霾困擾的人們不禁要問:今年霧霾天為何來得這么早?這些年治理霧
10月30日,長春市再度被霾籠罩,空氣中嗆鼻的氣味終日不散,10月30日下午,盡管長春市迎來了小雨,但霾非但沒就此結束,反而加強了。 氣象專家表示,昨天這場小雨降水量實在太小,反而增加了空氣濕度,形成了霧氣,有利于霾的附著。長春市氣象臺在30日16時發布霾橙色預警信號;吉林省氣象臺也發布霾
江蘇、浙江、上海……剛入12月,中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再次遭遇持續性霧霾天氣。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12月4日,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霧霾天氣。 為了應對霧霾天氣,一系列防治規劃相繼出臺。繼國務院公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兩個月后,中國氣象局印發《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
今天上午,期待多日的北風終于自北向南而來,徹底吹散了盤踞北京上空的霧霾。記者從市環保監測中心了解到,今天白天本市空氣質量將從昨天的重度污染迅速改善為良好。記者統計發現,輕度污染到中度污染成為9月北京空氣質量的主流,35個監測站空氣質量均達標的天數僅為6天,不過全部重污染也僅有1天。 經歷了
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上午10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省政務大廳三樓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微克”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吉林省政務大廳新聞發布廳召開吉林省2019年打贏藍天保
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并一一對謠言做出真相解讀。 以下為環保部門曝光的“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 謠言一:微距鏡頭中的北京霧霾? 網傳視頻用4000流明燈光微距鏡頭下顯示出的北京霧霾。視頻中,一些細小顆粒四處飄散
東北乃至北方嚴重的空氣污染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環保部11月10日向媒體通報,環保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由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查。分析認為,持續的空氣重污染將令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
三亞被認為是內地空氣最清新的城市之一,但最近“霧霾連續多日籠罩三亞”的消息,令人對三亞空氣質量的“含金量”產生了疑問。 目前三亞的空氣污染程度到底怎樣?最近的灰蒙天是否屬于霧霾? 三亞市氣象臺稱,三亞只是能見度有所降低,空氣質量還不到輕度污染,稱為霧霾并不科學。 海南多地出現輕
2月28日早上,北京遭遇嚴重空氣污染,剛走出政協委員駐地酒店的全國政協委員姚明抬頭看天,皺起眉頭。 2月27日,湖北武漢連續兩天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市區的建筑物籠罩在霧霾中。據中央氣象臺預計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有霧霾天氣,其中,黃淮中東部、江淮東部、華北中
最近幾日,“爆表”一詞已成熱詞。 “爆表”是網友對空氣質量指數(AQI)超標的戲稱。在空氣監測中,空氣質量指數設定的最高數值為500,AQI超過500的即為“爆表”。 連續幾天,東北、華北、長三角、中部、西南部地區均出現空氣重污染的天氣,多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AQ
進入12月以來,武漢基本每天都在空氣污染中度過。昨日8時,我市發布霧霾天氣黃色預警,同時啟動應急預案三級響應。這是10天內我市第二次啟動該污染應急措施。 市環保局介紹,11日晚間起,我市空氣中PM2.5濃度逐步上升,次日空氣質量由輕度污染變為重度污染。昨日上午7時,全市空氣質量指數為
進入“三九”天以來,冷空氣勢力突然變弱,氣溫回升明顯,天兒變得暖和起來,不過煩惱接著也來了。沒有了強冷空氣的掃蕩,天空中的污染物迅速聚集,空氣質量迅速變差,在持續的霧霾天氣影響下,昨天山東的空氣質量再次亮起“紅燈”,全省141個站點,只有青島城陽區2號的空氣質量為“良”,其余的站點要么
剛過去的2月,京津冀地區一輪持續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再次引發了公眾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對于該地區PM2.5的主要來源,專家日前在科技部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通氣會上表示,主要包括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生物質燃燒等一次排放細粒子,以及這些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經二次轉化形成的細微
11月2日,記者從沈陽市環保局了解到,當天10時起,環保部門解除重污染天氣三級預警,沈陽終于告別了持續4天多的霧霾天。 根據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數據顯示,11月1日16時沈陽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為87,2日6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為30,環境空氣質量從嚴重污染轉為良。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