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所高校入選人工智能領域“101計劃”建設委員會
2024年7月27日,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人工智能領域“101計劃”工作推進會暨指導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教育部高教司高東鋒副司長、理工處郝杰處長,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沁平院士、湖南大學桂衛華院士、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于海斌院士出席會議。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郝杰處長主持會議,高東鋒副司長做工作指示。會議成立了人工智能領域“101計劃”建設委員會,由鄭南寧院士擔任建設委員會主任,建設委員會來自15所高校、2家科研機構、3家企業和2家出版社。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關于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工作部署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科技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在教育部的領導下,由集中獲批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12家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優勢資源,共同開展人工智能領域“101計劃”建設,旨在全面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流核心課程、一流教......閱讀全文
人工智能會談判
英國倫敦深度思維公司的一項研究表示,人工智能(AI)代理可談判和形成協議,使其在桌面游戲《外交》中勝過其他無此能力的代理。這些發現展示了一種深度強化學習方法,用其建模的代理可以與其他人工代理溝通和合作,在玩游戲時共同制定計劃。相關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開發能展現出代理間合作和溝通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如何“向善”
一段時間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攪動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浪潮。從寫代碼到講故事,從撰寫文章到自動制作數據表格……人工智能正在給人類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諸多變化。 我們距離“無所不能”的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多遠?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哪些安全隱患和挑戰?近日召開的2023北京智源大
“人工智能+”,加什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704.shtm去年,AI語言大模型ChatGPT的誕生引發了全球人工智能浪潮,隨著視頻生成模型Sora的發布,以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
人工智能再次戰勝人類,人工智能強勢闖入醫療界
人工智能技術在物流、醫療、金融、產業物聯網等很多領域都有現實應用。對于關乎每個人健康的醫療領域而言,不管醫生是不是接受,人工智能已強勢闖入醫療界。 最近有兩條消息再次把人工智能推向了高潮: 1.2017兩會中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注人工智能的科技界因此熱血沸騰。 2.世界癌
人工智能“自學”做翻譯
得益于神經網絡——從人腦獲得靈感的計算機算式——的發展,自動化的語言翻譯已經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訓練這些網絡需要海量數據:數以千萬計的逐句翻譯,以展示人類如何做這項工作。現在,兩篇新論文表明神經網絡可以在無需平行文本的情況下學習翻譯——這一令人震驚的進展或讓人們獲得許多不同語言的文獻記錄。
人工智能會放氣球
??現在,人工智能有了新本領:放氣球。 根據《自然》12月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智能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該研究結果代表了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非常難得的一步,提高了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中開展實驗,比如氣
人工智能“錢”路何方
同一天,兩家人工智能(AI)企業“冰火兩重天”。 10月11日,有光科技宣布,該公司已獲得AEF大灣區創業基金(由戈壁大灣區管理)新一輪投資,以進一步拓展其業務區域。 與此同時,港股上市的商湯科技早盤沖高回落,午后震蕩走跌,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截至收盤,其總市值為445.6億港元,遠低于其Pr
人工智能助力藥物研發
人工智能工具能幫助科學家規劃多步驟化學反應。圖片來源:Roger Mayne Archiv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化學家有了新的實驗室助手:人工智能(AI)。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深度學習計算機程序。其可產生創建諸如藥物化合物等小型有機分子所需的反應序列“藍圖”。表面
人工智能體會走捷徑
?圖片來源:DeepMind本報訊 稱,一種最新研發的計算機程序具有類似哺乳動物一樣的尋路能力。該研究同時也為理解人腦的運作提供了更多見解。 神經網絡——以人腦為模型的計算機系統——能夠執行大量令人驚嘆的任務,如物體識別,但是在尋路方面的表現
人工智能如何更“社會”?
2018年,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連續撞車”,多家公司出現了安全事故,人工智能技術在安全、隱私等諸多方面挑戰,人們開始質疑,“人工”和“智能”究竟能否和諧相處? 在這種焦慮情緒的影響下,人們開始思考人工智能未來的走向。日前在北京召開的新興科技峰會上,這一話題受到了專家的廣泛關注。 在
人工智能,用好才好用
?? 為期3天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12日在北京閉幕,與會專家學者就互聯網前沿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話題進行了研討。大會期間,一系列以移動物聯為核心的科技成果亮相,人工智能成為討論焦點。 “通過視頻解碼,再結合裸眼3D顯示技術,你以后能在清晰度達到8K的電視上看世界杯了。”在中國聯通的展區,工作人員
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大腦?要不要向人工智能低頭
低頭不是容易事,如果對方還是你的創造物,只怕更窘。但科學家現已開始不斷提醒我們,要為這件事做點準備了——如果說此前的警告是還有一兩個世紀的光景,現在已經銳減為不到50年。 美國科學家庫茲韋爾,被主流商業報刊《Inc.》評為“愛迪生的合法繼承人”,他作出的推算是:在2045年,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關注·透視新一代人工智能①)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
人工智能:中國缺席60年
“研發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犯的最大錯誤。不幸的是,這也可能是最后一個錯誤。”物理學家霍金2014年這番頗具意味的話,曾掀起全球關于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輿論熱潮,包括SpaceX創始人、特斯拉電動汽車CEO馬斯克也稱人工智能為“惡魔”。不過,在6月27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聯合主辦的類腦
人工智能“進軍”基因檢測市場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在利用機器學習檢測DNA(脫氧核糖核酸)中的致病突變十多年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布倫丹·弗雷近日成立了“深基因組學”公司,準備將其團隊開發的新技術推向市場。 弗雷將深基因組學技術比喻成基因突變領域的谷歌搜索:研究人員可對一個DNA序列進行查詢,系統將鑒別
人工智能與智能科學
最近看了朱松純教授2017/9/24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辦的《人工智能前沿講習班—人機交互》報告的互動記錄(修改整理版)(見附件)。 學習了很多,有不少感觸。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歡迎批評指正。 1.最近人工智能為什么這么火? 最近人工智能火到什么程度?政府、企業、技術開發
最糟糕事件竟是人工智能?
?? 外媒稱,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術有望逆轉工業化對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貧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 據湯森路透基金會網站11月6日報道,在21歲時被診斷患上運動神經元病的英國宇宙學家霍金說,技術可以改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警告說人工智能帶來了新的挑戰。 他說,
人工智能助力太陽耀斑預測
截至目前,預測太陽耀斑一直是人類面對的一項挑戰。科學家尚未清楚了解這種巨大爆炸背后的物理機制,因此預測它們何時與何地出現需要依賴統計與數據模型。Phys.org網站報道稱,近期一項類似于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的工程為人類了解太陽活動的相關知識添加了大量數據,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用人工智能預測太陽耀斑的算
人工智能氣候箱詳情介紹
本文詳細介紹RTOP-Y人工智能氣候箱的功能特點、技術參數,人工智能氣候箱是用于植物幼苗、種子、昆蟲等物種進行培養實驗的理想儀器。人工氣候培養箱可人工控制溫濕度、光照強度等氣候條件,從而為相關的實驗提供一個穩定的實驗環境,方便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人工智能氣候箱功能特點:1、大屏幕液晶屏顯示,中文指導
人工智能氣候箱詳情介紹
詳細介紹RTOP-Y人工智能氣候箱的功能特點、技術參數,人工智能氣候箱是用于植物幼苗、種子、昆蟲等物種進行培養實驗的理想儀器。人工氣候培養箱可人工控制溫濕度、光照強度等氣候條件,從而為相關的實驗提供一個穩定的實驗環境,方便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人工智能氣候箱功能特點:1、大屏幕液晶屏顯示,中文指導操作
人工智能開始跌停了
大家好,我是很帥的狐貍?今天崩了不少 ?AI概念股這波光炒概念也可以炒這么久,確實也該歇歇了。?我挖了挖消息面,發現崩掉的原因有幾個——下跌原因1:官媒發出警告今天(4月10日)一早,經濟日報就發了篇文章——?里面提到這么一段——?「1月31日至4月6日,ChatGPT概念股板塊成交額從160多億元
人工智能,如何妙筆“生”畫
核心閱讀 輸入一段話,“繪”出一幅畫——人工智能的繪畫本領,吸引眾多職業畫師和零基礎用戶嘗鮮。人工智能繪畫的本質是計算,接受“語言描述”指令后根據自身的理解還原出圖像。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藝術創作等領域,還要注意防范潛在風險,讓技術進步更好地造福社會。 不用畫筆、顏料,輸入一段描述性文字,計
透視歐盟人工智能法草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人們對它可能帶來的收益和風險的認識日益深刻。當下,人工智能的跳躍式發展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廣闊前景的同時,也給個人安全和保障帶來很大風險,增加了侵犯人類基本權利的可能性。然而,各國政府卻普遍存在欠缺權力、程序框架和資源以確保人工智能的發展和使用符合法律規定的能力。 如
人工智能可以復原古代文本?
通過訓練一種深度神經網絡復原古代希臘文本,歷史學家可用其達到72%的準確性。這些發現或可以更好的速度和準確性幫助復原和判斷新發現或未明銘文的歸屬,增進人們對古代歷史的理解。相關研究3月10日發表于《自然》。 要理解古代文明的歷史,歷史學家會研究古人直接書寫在諸如石頭、陶器或金屬等材料上留存至今的
人工智能能夠超越人腦嗎?
“為什么腦科學這么吸引人,因為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大家去解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開門見山說。一場科學會議,吸引到了包括蒲慕明在內的60多位院士專家參加。4月20日,以“腦科學與類腦技術”為主題的2023松山湖科學會議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舉行。會議
人工智能助力“照片查癌”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診斷皮膚癌的新方法,能通過皮膚照片立即判斷是否患癌,準確率高達90%。 《日本經濟新聞》26日報道說,這項研究由京瓷公司和筑波大學合作完成。研究人員收集了4000張與皮膚病變相關圖片,讓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掌握皮膚癌特征。使用時,醫生只需上傳皮膚
當人工智能遇見傳統中醫
未來中醫診療將是這樣的場景:一面鏡子成為智能檢測設備,早晨起床照鏡子時就能查看目色、臉色、舌色,“人工智能”會分析并預測個人健康狀況;擁有古今名醫大數據“智慧”機器人,“望聞問切”為患者辨別癥狀;智能設備一邊掌握著實時人體數據,一邊開展針灸、艾灸等治療。 近日我國首個中醫領域“人工智能+裝備”
國際尖端人工智能會議改名
NIPS 的官方網站已被更名為NeurIPS。圖片來源:https://nips.cc/Conferences 管理一個主要機器學習會議的委員會決定停止使用通常用于指代該會議的首字母縮略詞——NIPS。此前,針對其是否具有冒犯性的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 該年度會議的全稱為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監管
人工智能也能查眼病
英國研究人員8月13日說,他們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系統,能快速識別50多種眼部疾病并給出轉診建議,其準確率達到94%,這一水平“匹敵頂級的眼科專家”。 這一系統由知名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維”與穆爾菲爾茲眼科醫院、倫敦大學學院眼科學研究所合作研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雜志上。 研究
南京,協同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一直以來都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高地。近日,南京市政府正式印發了《南京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 年)》和《南京市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1+1”文件,標志著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根據《行動計劃》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