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肯尼迪氏癥的診斷介紹
肯尼迪病是X性連鎖隱性遺傳病,是雄激素受體基因第1外顯子突變。診斷的金標準是基因檢測。雄激素受體基因1號外顯子CAG重復數測定。正常人的重復數為9~37,而Kennedy病患者則為38~ 72。CAG的重復數與起病年齡和病情輕重之間具有相關性,重復數越多,發病年齡越早,病情越重。對病人的女性后代,及其母系親屬,應及時做攜帶者檢查,為未來生育提供參考依據。......閱讀全文
關于肯尼迪氏癥的病理介紹
病理改變為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運動神經元明顯減少,有核內包涵體,此種包涵體也存在于非神經組織,如陰囊皮膚、真皮、腎、心和睪丸。部分患者脊髓后角和后柱亦有損害。
診斷肯尼迪氏癥的基本介紹
肯尼迪病是X性連鎖隱性遺傳病,是雄激素受體基因第1外顯子突變。診斷的金標準是基因檢測。雄激素受體基因1號外顯子CAG重復數測定。正常人的重復數為9~37,而Kennedy病患者則為38~ 72。CAG的重復數與起病年齡和病情輕重之間具有相關性,重復數越多,發病年齡越早,病情越重。對病人的女性后
關于肯尼迪氏癥的基本介紹
肯尼迪氏癥(SBMA),主要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麻痹和全身肌束震顫,患者全身肌肉無力,特別是兩下肢無力行走,舌肌萎縮通常是主要癥狀之一。這種病全球每4萬人中便有1例,發病年齡段在30—50歲之間,患者大多是男性。容易與運動神經元病混淆,患者生命通常不受影響。此病可依靠基因檢測確診。
治療肯尼迪氏癥的相關介紹
肯尼迪氏癥隨著發病機制的探索,人們總結了一系列用于治療Kennedy病的方法。亮丙瑞林是高活性的促黃體生成釋放激素(LH2RH)的衍生物,能抑制垂體生成和釋放促性腺激素,還進一步抑制卵巢和睪丸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從而降低雌二醇和睪酮的生成,它對Kennedy病的有效性在動物實驗中已經得到驗證,并
關于肯尼迪氏癥的癥狀介紹
于15~60歲發病,平均27歲。青春期癥狀主要是肌肉痙攣和疼痛,全身和咀嚼肌疲勞,男性乳房女性化;中年男性(40~50歲)病程進展緩慢,常在發病前有多年的肌肉痛性痙攣。主要表現為肢體近端(肩胛帶和骨盆帶)肌肉萎縮和無力,并隨病情進展波及到遠端,下肢重于上肢。延髓運動神經元所支配的肌肉也累及,出現
關于肯尼迪氏癥的病因分析
肯尼迪氏癥SBMA和X染色體脆性綜合征一起被最早證實為三核苷酸重復序列的擴增所致(1991年),屬于動態突變遺傳病。SBMA是位于Xq11~12的雄性激素受體(androgenreceptor,AR)基因1號外顯子中編碼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的CAG區域出現了重復序列異常擴展
肯尼迪氏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肯尼迪氏癥脊髓延髓肌肉萎縮癥(spinalandbulbarmuscularatrophy,SBMA)Kennedy病(Kennedy,1968),也被稱為肯尼迪氏癥,是一種少見的X連鎖隱性遺傳性運動神經元變性疾病。發病率約為1/50000。在芬蘭的西部及日本的一些地區較常見。此病罕見卻致命,全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的鑒別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是額葉腫瘤的一個癥狀。額葉腫瘤,是顱內常見腫瘤,其發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腫瘤的首位約占顱內腫瘤總數的1/5。常以膠質瘤為最多,約占顱內膠質瘤總數的25.57%;其次是腦膜瘤約占顱內腦膜瘤總數的11.45%;另外先天性腫瘤、轉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發生額葉腫瘤多見于成年人,性別方面無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的診斷
通過眼底檢查,若發現一側眼視乳頭色淡或蒼白,呈萎縮狀,另一眼視乳頭隆起,邊緣模糊,呈水腫狀,即為一側乳頭萎縮,另側水腫。[1]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同側額葉腫瘤可導致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對側視盤水腫,即所謂的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的診斷及鑒別
診斷 通過眼底檢查,若發現一側眼視乳頭色淡或蒼白,呈萎縮狀,另一眼視乳頭隆起,邊緣模糊,呈水腫狀,即為一側乳頭萎縮,另側水腫。 鑒別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是額葉腫瘤的一個癥狀。額葉腫瘤,是顱內常見腫瘤,其發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腫瘤的首位約占顱內腫瘤總數的1/5。常以膠質瘤為最多,約占顱內膠質瘤
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的病因及診斷
病因 同側額葉腫瘤可導致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對側視盤水腫,即所謂的福斯特肯尼迪綜合征。 診斷 通過眼底檢查,若發現一側眼視乳頭色淡或蒼白,呈萎縮狀,另一眼視乳頭隆起,邊緣模糊,呈水腫狀,即為一側乳頭萎縮,另側水腫。
關于脊髓延髓肌萎縮癥的病因分析
脊髓延髓肌萎縮癥(SBMA),別稱為X-連鎖脊髓延髓肌萎縮癥,又稱Kennedy病(肯尼迪氏癥),是一種遲發的X-連鎖隱性遺傳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脊髓延髓肌萎縮癥是一種X連鎖隱性遺傳病,是由染色體Xq11-12上的雄激素受體(AR)基因的1號外顯子中的CAG三聯體重復(40~62個)的不穩定擴增
分析美尼爾氏癥的病因
梅尼埃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1938年Hallpike和Cairns報告本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膜迷路積水,目前這一發現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證實。然而膜迷路積水是如何產生的卻難以解釋清楚。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以下因素:各種感染因素(細菌、病毒等)、損傷(包括機械性損傷或聲損傷)、耳硬化癥、梅毒、遺傳因素、
關于美尼爾氏癥的簡介
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曾稱美尼爾病,在1861年由法國醫師ProsperMénière首次提出。該病主要的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耳悶脹感。本病多發生于30~50歲的中、青年人,兒童少見。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雙耳患病者占10%~50%。
美尼爾氏癥的臨床表現
典型的梅尼埃病有如下癥狀: 1.眩暈 多為突然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患者常感周圍物體圍繞自身沿一定的方向旋轉,閉目時癥狀可減輕。常伴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等自主神經反射癥狀。頭部的任何運動都可以使眩暈加重。患者意識始終清楚,個別患者即使突然摔倒,也保持著清醒狀態。 眩暈持續時間
治療美尼爾氏癥的方法介紹
由于梅尼埃病病因及發病機制不明,目前尚無使本病痊愈的治療方法。目前多采用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內耳微循環、解除迷路積水為主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1.藥物治療 (1)前庭神經抑制劑多用于急性發作期,可減弱前庭神經核的活動,控制眩暈。常用者有地西泮、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 (2)抗膽堿能藥如
關于雷諾氏癥的檢查介紹
1.冷水試驗 將手指或足趾置于4攝氏度的冷水中一分鐘,可誘發上述典型癥狀發作。 2.握拳試驗 兩手握拳1分鐘,在彎曲狀態下放開,也可誘發上述癥狀。 3.皮膚紫外線照射實驗 皮膚對紫外線照射的紅斑反應減弱。 4.手指動脈造影 必要時行上肢動脈造影,了解手指動脈情況,有助于診斷。
關于雷諾氏癥的病因分析
1.特發性雷諾綜合征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寒冷刺激 病人對寒冷刺激比較敏感,在寒冷地區本病的發病率較高。 (2)神經興奮 病人多是交感神經興奮型,可能與中樞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有關。 (3)職業因素 長期從事震動性機械的工人如氣錘操作工,其發病率高達50%,具體機制
關于脊髓延髓肌萎縮癥的基本介紹
脊髓延髓肌萎縮癥(SBMA),別稱為X-連鎖脊髓延髓肌萎縮癥,又稱Kennedy病(肯尼迪氏癥),是一種遲發的X-連鎖隱性遺傳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累及下運動神經元、感覺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本病主要影響男性,女性突變攜帶者臨床癥狀較輕,多見于30~60歲。本病在中國尚缺乏流行病數據,美國、芬蘭西
帕金森氏癥胚胎細胞療法重啟
近日,一名患有帕金森氏癥的50多歲男性接受了將胚胎腦細胞注射進其大腦的治療。他是近20年來首位以這種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并且將在大約5年后恢復對其動作的完全控制。 “治療效果看上去還不錯。”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Roger Barker介紹說。他正帶領一個國際團隊重啟該治療過程。 28年前,這種
關于急性高雪氏癥的介紹
Ⅱ型患者除有與Ⅰ型相似的肝脾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等表現外,主要為急性神經系統受累表現。常發病于新生兒期至嬰兒期,進展較快,病死率高。有迅速進展的延髓麻痹、動眼障礙、癲癇發作、角弓反張及認知障礙等急性神經系統受損表現,精神運動發育落后,2~4 歲前死亡。一些重度患者會出現關節攣縮。
關于龐倍氏癥的基本介紹
心肌糖厚沉積病由Pompe(1932)提出,為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謝中所需一系列酶的缺陷所致病變,是一種先天性代謝病,本病罕見,是引起嬰兒心臟迅速增大的疾病之一,亦即所謂特發性心臟肥大。
關于龐倍氏癥的病因分析
為糖原分解酶(如a-1,4-葡萄糖苷酶)的缺陷,不能分解為葡萄糖而造成糖原質和量的代謝障礙,使組織中的糖原累積,因此近年把這類疾患總稱為糖原沉積病,由于受累的組織或器官不同,可區別為+或+ -型,絕大多數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關。實際上可分為肝,心,肌肉三大類,如1型稱為肝糖原沉積病(GSDI 亦
關于龐倍氏癥的病理介紹
由于組織中糖原積累,造成器官的腫大與功能不全,如心臟明顯增大,主要是心室壁增厚,左室可厚達30毫米(正常為7~10毫米)糖原代謝了肌纖維,并有空泡形成,退行性壞死,但無炎癥改變,同時可累及肝,腎和有紋肌等。
日本開發帕金森氏癥新療法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1月24日宣布,該機構研究人員利用與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相關的生物技術,在靈長類動物身上進行治療帕金森氏癥的實驗,效果顯著,這一成果為此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帕金森氏癥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疾病。與人體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有關。主要
關于雷諾氏癥的診斷治療介紹
一、診斷 雷諾綜合征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典型發作時的表現,結合以上激發試驗多可作出診斷。雷諾綜合征應區分原發性和繼發性雷諾綜合征,及時給予相關疾病治療。 二、治療 1.一般治療 避免暴露于寒冷環境,注意肢體遠端保暖。戒煙。 2.藥物治療 (1)鈣離子拮抗劑 硝苯地平、硫氮卓酮。 (
關于美尼爾氏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1.聽力學檢查 (1)純音測聽可了解聽力是否下降,聽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質。早期多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聾,聽力曲線呈輕度上升型。多次發作后,高頻聽力下降,聽力曲線可呈平坦型或下降型。純音測聽還可以動態觀察患者聽力連續改變的情況。 (2)耳蝸電圖該檢查可客觀了解膜迷路中是否存在積水。-SP/AP振幅比
概述威爾遜氏癥的癥狀
其常見癥狀可以分為肝臟與中樞神經系統兩方面,可能只會有一種癥狀但也有患者兩樣癥狀同時出現。 1、肝臟方面 肝臟方面,會有近似肝炎、肝硬化的表現,發病年齡從2、3歲到40、50歲都有,是一種遍布患者年齡層的疾病。肝酵素的指數上升、黃疸、白蛋白降低、腹水、凝血機能異常、血中的氨含量增高或是由于肝
治療威爾遜氏癥的概述
此病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人工促使銅從患者身體中排泄出來。如果時久沒有排泄出去,銅則會在患者體中沉蓄,對周圍器官產生化學反應,使器官的器質性改變。這時再進行銅排泄人工協助治療手段也僅能使器官不繼續病變,但以前銅沉積所導致的質變損傷已無法救補,患者會留下終生的癥狀,僅能靠持續的治療與服藥維持正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