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絡版近日報道,世界上最精準的計時器原子鐘又添了一個新功能:科學家可將它用作量子模擬器,來研究磁體內部電子的量子行為,以更深入地了解量子世界的奧秘。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物理學中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因為它們的基本行為受錯綜復雜的量子力學規則支配,比如電子之間的量子相互作用產生的磁性,就很難進行計算機模擬。目前,固體內部電子的行為可以利用冷卻到高于絕對零度(零下273.15℃)萬億分之幾攝氏度的原子進行物理建模,其比電子本身更大、更容易操控,是開展實驗的理想工具。但這種手段面臨的主要障礙是,超低溫條件在實驗室中不太容易實現。 現在,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的理論家安娜·瑪麗亞·雷伊和她的研究團隊,在實驗中偶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高出幾個量級的溫度條件下模擬量子行為的方法——利用原子鐘。 原子鐘是通過一組原子在兩個不同能級之間的躍遷來計時的。該研究小組原本只是研究鍶原子鐘。當激......閱讀全文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使用一對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研究表明,離地球重力源越遠,時間過得越快。雖然這種差異很難被人覺察,但卻從更貼合實際的層面證明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準確性。研究發表在24日
葉軍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教授、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局(NIST)與科羅拉多大學聯合建立的實驗天體物理實驗室(JILA)研究員。2006~2007年,他的研究小組做成一臺世界上最準確——每7000萬年僅誤差1秒——的鍶原子光鐘 (optical atomic clock) ,精度超過了目前存放于美國
據《科學》雜志網站8月13日(北京時間)報道,伴隨著粒子物理學與宇宙學的日益趨同,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了有關宇宙空間任務與技術開發的路線圖,這將指引2015年至2025年歐洲物理實驗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物理學發展的一種趨勢是,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傾向于利用空間任務來回答物理學基本問題,但
據國外媒體報道,物理學家近日表示,一種新型的時鐘可以通過稱重原子的方式計時。和標準的原子鐘相比,它的工作原理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新型時鐘能更加精確地記錄時間。 標準的原子鐘利用了原子吸收電磁輻射這一原理,如某些特定頻率的光,它的內部結構可以從一個量子態跳躍到另一個量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998.shtm 精確計時的應用范圍 (百度網) 沒有鐘擺,也沒有秒針走動的滴答聲,一只“長相”完全不符合人們對鐘的預期的黑色圓柱體搭乘天宮二號空間
超精原子鐘和量子計算機是英國政府大力推進的技術。最近,英國政府選擇了4個科研團體,撥款1.2億英鎊將他們的量子研究從實驗室推向工業應用:這4個團體由伯明翰、格拉斯哥、牛津和約克大學領導,還包括其他13家大學和132家公司。研究范圍涵蓋從環境感測到安全通訊的量子應用工具。 據自然網站12月2日報
12月11日,在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從技術和應用層面,詳細解讀了國際單位制變革的內容以及意義。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下面我從技術和應用層面出發,介紹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的主要內容,解讀
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
1967年,CIPM(國際計量大會)定義秒是銫 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原子鐘是目前計時的黃金標準。 這些裝置基于原子的兩個狀態之間的轉變來測量時間。 在Nature 的兩篇論文中,Masuda等人和Se
1967年,CIPM(國際計量大會)定義秒是銫 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原子鐘是目前計時的黃金標準。這些裝置基于原子的兩個狀態之間的轉變來測量時間。 在Nature 的兩篇論文中,Masuda等人和Sei
10月9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將獎項授予給了量子光學領域的兩位科學家――法國物理學家塞爾日?阿羅什與美國物理學家戴維?瓦恩蘭,以獎勵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系統成為可能”。 諾獎官方網站稱,塞爾日?阿羅什與戴維
日本東京大學制作的2臺“光晶格鐘”,2臺鐘之間產生1秒誤差需要160億年。(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東京大學量子電子學教授香取秀俊領導的研究小組宣布,已制作了2臺“光晶格鐘”,并相互確認了精確度。“光晶格鐘”較目前定義時間基本單位1秒長度的銫原子鐘精確100倍以上。據介紹,即使
“大計量”構建大格局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實施意見》正式批準后,上海市質監局積極落實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充分依靠全市的計量資源和力量,努力構建大計量的格局,通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科學計量方面,上海市政府把計量科技納入
如果有一支原子軍隊的話,陳帥無疑能夠擔任這支隊伍的首席指揮官。這位34歲的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工程中心的教授,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原子,“當玩具一樣擺弄”。 “我就像個導演,可以指揮原子做水平運動,或是原地轉個圈。如果需要的話,還能讓它像蜜蜂那樣跳一段‘8’字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