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D打印之后,融入納米科技的印刷電子異軍突起,它延伸的領域極廣,未來可能引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研發出一種只有食品保鮮膜1/5厚度、重量比羽毛還輕的柔性電路,此技術使得人類將電子傳感器植入體內的設想成為可能。 作為“增材制造”的代表技術之一,印刷電子近年來異軍突起,成為繼3D打印之后又一項可能徹底改變電子產業未來發展的全新概念。 同時,與此前眾多“仰人鼻息”的老故事不同,在印刷電子時代,中國正與世界同行。 增材制造的“新軍” 以印刷報紙、傳單的方式,“印刷”電子產品或電子元器件 相較于傳統硅基電子,印刷電子的最大特點是把印刷工藝應用于制造業當中,將印刷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 “簡單地說,這是一種以印刷報紙、傳單的方式,‘印刷’電子產品或電子元器件的技術。”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印刷電子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崔錚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包括電路、傳感器、顯示器在內的各種器件都可......閱讀全文
無需笨重的設備電源、復雜的連接管線,只用在皮膚上“蓋個戳”、貼個碼,它就與你的身體緊密相連,并能隨意地拉伸和扭曲。這種“電子紋身”可以隨時記錄你的任何體征變化并實時監測血壓、體溫等各項指標…… “它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當然這只是開始,我們下一步將考慮將電子產品植入體內。”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
研討會會場 4月25日,第22屆中國國際電子生產設備暨微電子工業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展會開幕當天下午,在展館中同期舉行了‘印刷與柔性電子行業發展研討會’,有近百人到會聆聽演講嘉賓的報告,并進行了熱烈討論。 本次“印刷與柔性電子行業發展研討會”是經本屆電子工業展主辦方勵展集
10月26日,由北京印刷學院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聯合發起并組織的“印刷電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蘇州召開成立大會,并舉行揭牌儀式。科技部高新技術中心副主任袁建湘、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亦農、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副處長秦影,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鄭吉春,以及蘇州
由于碳納米管具有獨特的電學性能、機械性能、優越的物理和化學穩定性以及容易墨水化,使得碳納米管成為印刷薄膜晶體管,尤其是印刷柔性薄膜晶體管最理想的半導體材料之一。盡管半導體碳納米純化技術已日趨成熟,但高純度半導體碳納米管的可印刷墨水批量化制備、碳納米管的準確定位和高性能n型印刷碳納米管晶體管的構建
近日舉行的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期間,觀眾拿著門票進場后,管理者就能及時知道參觀人數等信息。奧妙就在于門票采用了納米技術印刷的電路。 此次科技周期間,除了納米電子門票之外,還展示到了更多納米成果,充分展現了北京市納米產業發展取得的新突破。 納米成果“綻放”科技周
2018年10月24日-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CHInan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國內最具權威、規模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國際性大會。經過八年的發展,納博會?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廣的納
5月6日下午,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和北京印刷學院共建“印刷電子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簽約揭牌儀式在蘇州納米所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鄒競、中科院院士朱道本、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鄭吉春、院長助理王關義、北京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周忠、北京印刷學院印刷電子研究中
印刷電子技術是最近5年來才在國際上蓬勃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與產業領域,印刷電子技術成為當今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前沿研究熱點。高性能新型印刷電子墨水的研制成為印刷電子技術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半導體碳納米管與其他半導體材料相比不僅尺寸小、電學性能優異、物理和化學性質穩定性好,而且碳納米管構建的晶體管等電子
5月19日,2013年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正式拉開帷幕。在本次科技周上,碳納米管觸摸屏、納米材料綠色印刷電子門票、納米阻燃抗熔滴面料、OLED照明、納米纖維太陽能電池等近十項北京納米領域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展示了納米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美好改變。 納米技術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一代共性技術
——專訪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主席、中科院院長白春禮2013 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3)5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不僅有世界一流的納米技術領域專家作精彩的學術報告,還有近50家企業帶
創新: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 如果說高端人才及其創新的研究思路是良種,那么營造合理有序的創新機制則是必要的土壤。納米產業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成熟的工業技術和商品要跨越兩個“死亡之谷”:一是從技術到產品:
2012年柔性與印刷電子國際會議日前在東京召開。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印刷電子中心主任崔錚出席大會組委會工作會議。會上,由崔錚建議并經組委會討論,一致通過2014年柔性與印刷電子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的決議。 據了解,該會議由韓國、日本與中國臺灣發起,自2009年舉辦首屆以來,一直在這三個國家或地區
為搶占全球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制高點,北京市于2012年啟動實施了“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 在該工程的引領下,中關村懷柔園區里,一個全新的納米科技產業園也隨之誕生和崛起。 爭奪全球納米科技制高點 目前,全球已經形成爭奪納米科技制高點的競爭態勢。 在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里,有一塊占地8
3月18日,記者在常州高新區獲悉,常州印刷電子產業研究院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常州豐盛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三方將合作建立“常蘇豐印刷光學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并率先在“數字噴墨印刷導光板”領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年內將投產用于液晶電視的導光板。屆時,豐盛光電將成為國內第一家能生產此類導光板的企
透明導電膜在高透光下同時具有導電性,是光電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業基礎材料。隨著光電子器件逐漸向大尺寸、輕薄、柔性、低成本方向發展,對高性能的柔性及可拉伸透明導電膜的需求增長迅速。當前廣泛使用的透明導電材料主要為ITO膜或玻璃,但因方阻較高、脆性結構限制了其在柔性光電器件上的使用;而新發展的基于
中國科學院今天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變革性納米產業制造技術聚焦”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實施5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果。 據了解,5年來,該專項與70多家企業開展了合作,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納米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處理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5
10月21日,由北京印刷學院和北京工業大學主辦,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全國印刷電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中科院化學所等多家單位共同承辦的第五屆國際柔性與印刷電子大會(ICFPE)在北京工業大學召開。 ICFPE是全球柔性與印刷電子領域唯一的專業性會議,今年首次在我國舉行。本屆會議篩
為期兩天的“第二屆全國印刷電子技術研討會”于10月28日在蘇州落下帷幕。這是繼2010年在蘇州召開的首屆研討會之后的又一次國內印刷電子技術領域的盛會。作為2011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期間舉行的高端會議之一,本次會議由蘇州納米所承辦。 印刷電子技術在國內是一個新興領域。
不用感光沖洗,也不產生廢水,報紙、書籍的版樣就可以打印出來;電腦、手機的線路板,不用刻蝕,同樣可以輕松打印出來…… 這些看似神奇的技術,在中科院化學所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已經變成現實。以宋延林研究員為代表的“納米材料綠色印刷”技術團隊,目前正在“印刷制造”的道路上高歌猛進。日前,《中國
無需感光成像的納米綠色印刷、只要能動就可以發電的納米發電機、可彎折的柔性顯示屏幕和柔性揚聲器……這些納米創新產品都出自北京懷柔區雁棲經濟開發區內的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納米正成為懷柔新興產業發展最有力的“引擎”。 作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的惟一承載地,由北京市科委和懷柔區聯合共建的全市首
據悉,2015年10月28-30日,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展(納博會)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行業領袖。組委會負責人、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希軍介紹,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納米技術作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
透明單壁碳納米管(SWNT)超薄膜具有很高的透光率、優異的機械性能、良好的導電性等多種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使其在諸如低成本柔性透明觸摸屏、高靈敏度傳感器、塑料電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近年來關于碳納米管薄膜的制備和性能研究受到了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而目前對薄膜
9月13日至15日,2012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展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來自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芬蘭,以及中國臺灣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60家國內外研究機構及公司的代表出席盛會。 此次論壇由國家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重點聚焦
科學家研制的納米發電機 21世紀初,國內曾興起過一陣“納米熱”,納米鋼皂、納米衣服……此后,納米科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似乎越來越“脫節”。但其實,納米科技是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進入手機店選購智能手機,蘋果、三星等大牌手機使用的大都是納米芯片;走進醫院檢查身體,所使用的試紙和試劑很多都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可穿戴電子設備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傳感器作為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將對其未來功能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傳感器向微型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測量多個參數的高集成傳感器需要制造工藝和分析技術的創新。印刷技術是實現材料圖案化的有效方式,但傳統的印刷技術制
泡沫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能,如高比表面積、可壓縮性、聲波控制、光學衍射和散射、同時具有固體和液體的力學性質等,其應用涵蓋了材料科學、海洋工程、環境科學、生物醫藥、化學工程、食品生產及微電子學等方面,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泡沫是一個不穩定體系,其結構會在奧斯瓦爾德熟化機制下進行演變,存
量子點發光二極管(QLED) 因非常窄的電致光譜,能實現極高的色純度及廣色域,可溶液法制備輕薄、柔性器件等優勢,在印刷顯示領域備受關注。但是,當前噴墨打印的多層器件由于印刷制程中的咖啡環效應、墨水對下層薄膜的侵蝕作用等導致印刷膜層與界面質量低下,噴墨打印器件外量子效率最高記錄僅為3%左右,遠低于
不需感光成像、不會污染環境、印刷流程縮短……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納米材料綠色制版印刷技術,日前在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納米材料綠色打印印刷技術產業化基地開始運用于國家正式出版物印刷,標志著該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懷柔成為全球納米材料綠色印刷原創地。 “傳統印刷制版都是基于感光成像的原理,需要使用
崔錚與肖玉文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11月1日,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與歐菲光南昌公司共建的“柔性光電技術聯合實驗室”在南昌揭牌成立。 此次揭牌儀式與歐菲光南昌公司的二期工程開工典禮同時舉行。南昌市委書記王文濤、市長陳俊卿、副市長肖玉文等出席開工典禮與
1000個科研組跟蹤納米新材料 目前在國內至少有1000個科研組在做納米新材料研究,幾乎國內設立材料專業的院校都或多或少涉及納米新材料研究 2013年科技盛宴——諾貝爾物理獎最大熱門是物理碳納米管和拓撲絕緣體。 納米材料再次被推向科技“之巔”,而在此之前,國內碳納米管已經實現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