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為了實現人工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的臨床應用,促進再生醫療的發展,圍繞著推動醫療體系研究的“再生醫療實現據點網站建設事宜”的研討會于東京都隆重拉開了序幕。會議中介紹了以ips細胞開發的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為代表的前線研究者們的研究成果和進展情況。大約有1000多名科研醫療人員參與了這次會議。 在從事神經疑難雜癥——帕金森癥的再生醫療研究的京都大學教授高橋淳的演講中,提到了利用患者自身ips細胞來復制神經前驅細胞,最終移植入患者腦內的研究構想。“這一研究方法基本已經確立成型,預計從2015年開始臨床研究。”而來自慶應大學的岡野榮之教授也提出了打算在4年后開展有關利用ips細胞復制神經前驅細胞以此移植給患有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研究。并且介紹了通過細胞移植和康復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來讓患者擺脫因為脊柱損傷造成的麻痹癱瘓等現象。 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在今后的十年間對這一網絡建設項目投入1100億日元,并將......閱讀全文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2019年3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征求《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 (試行) (征求意見稿)》,引起行業內眾多從業者的巨大反響。這一幕也大概出現在一個月前(2月26日),同樣由國家衛健委發布了《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兩份監管文件主要關注的焦點就是細胞治療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自多莉羊誕生至今的15年中,干細胞研究領域的不斷突破,已多次被美國《科學》雜志評為當年的十大科技進展。基礎領域研究的突破使得人們對干細胞技術的實際應用產生了更大的期待。 2012年10月8日,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與英國科
再生醫學需要干性極強的種子細胞,而女性子宮就是再生新鮮細胞的土壤。國內外研究證明,女性體內每個月都有再生細胞產生,并隨月經血排出體外,這就是子宮內膜干細胞。 早在2013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順昊細胞生物技術(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昊生物)就獲批了我國“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并與北京協
再生醫學需要干性極強的種子細胞,而女性子宮就是再生新鮮細胞的土壤。國內外研究證明,女性體內每個月都有再生細胞產生,并隨月經血排出體外,這就是子宮內膜干細胞。 早在2013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順昊細胞生物技術(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昊生物)就獲批了我國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并與北京協
最近,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鑒定出人類血液干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后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干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
最近,國際干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突破接連不斷:利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鑒定出人類血液干細胞的關鍵調節因子,激活后可以顯著提升血液干細胞在體外的自我更新能力;揭示了如何利用干細胞來培養成熟的胰島素生成細胞,找到了干細胞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新方法……這些新進
來自南開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的iPS技術,在山中伸彌經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獨特的因子Zscan4,證實可以促進重編程過程中的基因組穩定,顯著提高生成的iPS細胞質量。相關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南開
來自南開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的iPS技術,在山中伸彌經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獨特的因子Zscan4,證實可以促進重編程過程中的基因組穩定,顯著提高生成的iPS細胞質量。相關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南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日前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
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Gladstone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丁盛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干細胞領域華裔科學家,這位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學者曾接連發表文章,提出誘導細胞重編程以及直接轉分化的新技術方法。近期他與第二軍醫大學等處的學者發表文章 “Chemical Approaches to Stem Ce
2006年,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首次登上歷史舞臺。這一有著類似于胚胎干細胞(ESCs)功能的特殊細胞為再生醫學帶來了新視角和福音。科學家對其最初的設想是重編程成體細胞,并誘導其分化成干細胞、神經元或者其他任何細胞,最終用于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上海 2012年10月18日電 /生物谷BIOON/ --10月8日,山中伸彌和John B. Gurdon 兩位科學家成為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獲獎理由是“發現成熟細胞能夠通過再編程而具有多能性”,再度掀起干細胞熱。在剛剛落幕的“2012LSAC生命科技論壇:干細胞技術與應用”上,幾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近日,日本大阪大學已向日本厚生勞動省申請實施利用全球首例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制作角膜細胞移植再生臨床研究計劃! 全球首例!? 該項目原在2018年12月下旬就已通過大阪大學審查委員會批準,若此次經厚勞省審議獲批,項目預計最快在6月開始正式進入試驗。 據悉,這將是全球首例iPS角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科研團隊報道了一種利用7因子代替傳統的4因子(OKSM),組成新型高效重編程的方法,此方法就好比移動通訊信號由“4G”升級為“5G”,為再生醫學和誘導多能干細胞的機制研究提供高質量細胞來源及嶄新的細胞模型。相關研究于北京時間6月18日在線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Shinya Yamanaka打算利用胎兒的血細胞產生細胞系。圖片來源:M. Naka/Aflo/Newscom 由于研究瓶頸、倫理和法律障礙以及業界恐慌造成的拖延,干細胞治療的前進速度一直慢得令人泄氣。如今,日本京都大學的干細胞研究先驅Shinya Yama
11月25日是馮華宇回到工作崗位上的第一天,他小心翼翼地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封帶著體溫的、沒有郵戳的信——這是一個多星期前,馮華宇在捐獻出150毫升造血干細胞后,臨走時收到的。這份造血干細胞從中華骨髓庫運往長沙湘雅附一醫院,將挽救一位需要通過骨髓移植手術留住生命的患者。 “恩人,您好!我是一位重癥
根據來自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采用一種新方法利用成人干細胞構建出了遺傳性疾病戈謝病(Gaucher disease,又稱高雪氏病)的模型,將幫助加快發現這一疾病及諸如帕金森氏癥等其他疾病的更有效新治療。這一研究論文發表在10月15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論壇現場 10月15日,西安高新區管委會舉辦了“聯創智薈開業儀式暨醫學3D打印創新創業論壇”,旨在構建西安生物 “眾創生態”平臺,促進醫學3D打印行業5大關鍵環節——設備、材料、軟件、醫學應用和資本之間的良好結合,力求打造西安醫學3D打印創業高地。 該論壇作為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西
近日,美國Advanced Stem cell 公司首席科學家Robert Lanza成功利用胚胎干細胞改善兩種老年衰替性眼病。而就在不到一個月前,日本神戶理化研究所(RIKEN)發育生物學中心的眼科專家高橋雅,利用iPS細胞來治療與年齡相關的視網膜退化疾病。干細胞在醫學上的作用日益顯現。 干
9月20日,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將迎來年度盛會——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其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將擔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學術年會、深圳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應用國際大賽兩場千人活動。 觀其背后,是深圳先進院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以下統稱BT)10余年的前瞻布局、近千名高水平
在這個過程中非常有幸來參加醫促會的成立,我們繼續,非常高興支持這么一個產業協會的成立。大家知道醫藥這個產業在過去幾十年里,它的發展屬于不是一個直線地發展,是一個不斷加速的一個發展,所以醫促會在這個時候的成立,對醫學技術的一個發展的推動,本身我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來今天其實給大家起兩個作
一、生物醫用材料概述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又稱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一類高技術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們的復合。生物醫用材料不是藥物,其作用不必通過藥理學、免疫學
在死亡之前,已變成皮膚細胞的細胞仍然是皮膚細胞。在過去十年,明顯的是,細胞身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能夠通過激活特異性的遺傳程序而得以重寫。如今,再生醫學領域面臨著一個問題:這種重寫應當采取常規方法,即成熟細胞首先轉化回干細胞,或者如果可行的話,采取一種更加直接的方法? 術語“終末分化(term
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初審通過項目醫學科學技術獎建議一等獎項目(17項)項目名稱(中文)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評審學組推薦單位基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心血管疾病干預靶點研究季勇、余鷹、朱國慶、謝利平、韓藝、孟國梁、張楓、顧月、趙爽、唐欣南京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基礎醫學組南京醫科大學基質
生物通報道:《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