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達院士學術思想報告會在京舉行
近日,“李連達院士學術思想暨西苑醫院基礎醫學研究室成立四十周年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發言表示,李連達院士“是一個敢于堅持、發表自己認為正確意見的人,也是一個十分勤奮、刻苦鉆研的科學家”。 西苑醫院副院長劉建勛則回顧了西苑醫院基礎醫學研究室的成立與發展歷程,并對李連達多年來的貢獻表示感謝。 另外,西苑醫院還與神威藥業有限公司就成立“西苑—神威中藥新藥研發中心”舉辦了簽約儀式。......閱讀全文
李連達院士逝世
我國著名中藥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0月18日11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李連達,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1956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后到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工作。1956-1974年在西苑醫院
李連達:畢生奉獻中醫藥
1934 年出生,遼寧沈陽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藥藥理學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主任。李連達(1934 年) 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七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 從事中
李連達院士:“酸性體質說”不可信
回放: 近日,一則“85%癌癥患者屬于酸性體質”的帖子在微博、微信上被廣泛轉載。發帖人稱,人的體質分為酸性和堿性兩種,保持堿性體質有助于對抗癌癥等各種疾病。人們在飲食中應少吃酸性食物,多吃堿性食物,以改變人的體質。 疑問: 人的體質真有酸性和堿性之分?如果是真的,酸堿性體質真的
李連達李貽奎:對《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幾點建議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下簡稱《制度》)是保證人群健康,防病治病,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是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已取得重大進展,對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推進《制度》的貫徹執行,筆者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從目的上講,推行《制度》旨在保證人群健康,保證合理用藥,確保防病
李連達院士:掌握好臨床與科研的平衡
一部分醫生以科研為主是可以的,但絕大多數醫生應以治病救人的臨床工作為主。培養醫學人才的大方向不能離軌 近年來,有的醫院過度強調科研,過度重視建設科研型醫院,過度提倡醫生成為科研型醫生,評出了一些“不會看病的高水平醫生”。有的醫學碩博士、教授及醫學專家只重視搞科研、寫文章,卻不太會看病。 醫生
李連達院士:“黃金大米”不應一棒打死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近期向媒體揭露,美國一科研機構利用中國兒童進行轉基因大米試驗,引起軒然大波。日前,領導該試驗的美國塔夫茨大學華裔女教授唐廣文教授,通過校方發言人對此事給予了書面回應。回應承認在中國進行了該項試驗。 筆者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和中醫藥工作者,最關心的是人群健
李連達 李貽奎:熊膽之爭的三個關鍵問題
■李連達 李貽奎 由外國人發起的境外民間組織卻帶頭在國內發起一場大規模反對中藥熊膽粉的活動。細心梳理整個“論戰”過程,筆者對三個關鍵問題提出一些看法。有無藥用價值,能否治病救人? 眾所周知,中藥熊膽粉作為我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珍貴藥材,大量現代科學研究證實了中藥熊膽粉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療效
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院士逝世
我國著名中藥藥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0月18日11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李連達,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1956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后到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工作。1956-1974年在西苑醫院從
李連達院士:山銀花藥價暴跌的真正原因
“兩花之爭”,山銀花藥價暴跌,原因何在?眾說紛紜。略述己見,僅供參考。 一、有人認為,2005年《中國藥典》根據“一物,一名,一標準”原則,將金銀花與山銀花分為兩個中藥,是山銀花藥價暴跌的原因。此論不完全準確,2005年更名,2007~2009年銷售量仍在上升,藥價未跌。同時更名的其他中藥,
李連達院士受邀為中信所做中醫學發展報告
6月29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專家李連達受邀做了主題為《論中醫學的發展》專題報告。 報告會前,李連達院士首先為院士館題詞留言,并對中信所成立六十周年表達了由衷的祝賀,希望中信所繼續為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科技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報告中,李院士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