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有媒體報道,發改委將推動新一輪電力改革,旨在打破電網產業鏈高度集中的格局。報道稱,國家將通過改革電網交易權,力推直購電,最終推動電網公司向公用事業服務型企業轉變。那么,這種思路下的電改能否促進電網走向市場化?來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景春梅的點評。 主持人:景春梅,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現任國經中心副研究員、國內能源專家。研究領域包括能源經濟、宏觀經濟。 主持人:景女士,早上好!媒體報道稱,新一輪電改將改革電網交易權,推動直購電,將電網的售電環節分離開來。這樣做能否改變電網高度集中的格局? 景春梅:從目前的電力行業的產業鏈的結構上來說,發電、輸電、配電、售電這四個環節,2002的電力改革實現了廠網分開,又把發電分離出去了。而目前輸電、配電售電是一體化的,并且電網還承擔了電力的調度還有買賣電力,所以就從產業組織和結構上來說是高度集中的,缺陷就在于我們企業和用戶不能直接見面......閱讀全文
本輪電改的重點之一的“管中間”,其核心是如何破解電網的壟斷問題,這也是上一輪電力改革的未盡之事。 原標題:電改重啟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政華 本文首發刊載于2014年10月30日發售的《中國新聞周刊》總第68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在停滯了十年之后,經多方
本文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為《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的記錄文章。文中詳盡記錄了我國電網從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其間經歷了哪些困難?又留下了哪些遺憾?文中首次披露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電網聯通過程中的決策、爭議和探索,包括了新
最近,日本受困于核電停擺之后的電力供應挑戰與電價高昂的問題,開始制定電力改革計劃。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官方文件,日本電力行業改革計劃將由三個步驟組成。第一階段計劃在2015年前創建一個全國輸電商協調組織,第二階段將放開電力銷售業務,第三階段確保輸配電部門的無條件公平開放,輸配分開,并放開銷售電價
記者15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我國今年起在深圳市試點實施新電價機制,發展改革委已批復深圳市首個監管周期電網輸配電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 發展改革委有關方面負責人說,此次核定深圳市輸配電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標志著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邁出實質性步伐,對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有著重要意義,包括轉變
毫無疑問,福島核電事故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下議院和上議院日前相繼通過法案,將于 2015年開啟電力行業改革。核電曾經在日本電力占比中達到30%,但經過福島核電事故之后,核電被徹底禁用——直接導致能源價格攀高。新的法案旨在破除壟斷、降低電價、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
最近,“14家單位聯名‘上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提出落實增量配電改革的八條建議”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又把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推到了風口浪尖。 “坑,大坑!”看到這一消息,華南理工大學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教授直呼。2018年,中國電力改革發展30人論壇專門
近期中央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中發[2015]第9號,以下簡稱9號文),拉開中國電力體制改第二波的序幕。中國電改歷史,漫長而艱難。電改第一波是2012年中央發布《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5號文),提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改革方針。十三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保政策趨緊,低碳化成為電力改革的重點。現階段我國電力改革的重點是逐步向低碳化電力系統過渡,在保證動力供應的情況下,不斷降低電力系統的碳排放。 電力專家認為:“從我國的電改情況來看,距離 “5號文”頒布已經過去12年。由于當時的能源環境問題還未如此凸顯,低碳化發展并未成為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并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具體到電力(行情 專區)行業,電力體制改革將如何再次破題,電力市場建設路徑選擇將有何新意?為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北京市政協
南方電網董事長趙建國近日在海南博鰲論壇上向媒體表示,電網改革可以按照區域屬性分片經營,但不能再將電網分段切分。 他說,電網輸配分開不符合中國國情,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電網本身具有自然壟斷特性,因此不能對電網進行輸配分開。趙建國還說,電網企業應定位于只干電力的工作。 拆分電網大勢
5月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了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九項重點工作。記者觀察到,今年九項重點工作中并未涉及電力體制改革。這表明,國家層面對電力體制改革下一步的節奏,仍以穩步推進為主,之前輿論猜測的輸配分開,至少在今年將不會實行。但筆者認為,盡管電改近期不會有具體動作,但對未來電改的宏觀設計卻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日前下發《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國家將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電量給予補貼,補貼資金通過電網企業轉付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單位。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享受金太陽示范工程補助資金、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
如何看待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如何破解新能源“盛”與“剩”之間的矛盾?如何推進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就這些熱點問題,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國家能源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日前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局部地區棄風電嚴重 問: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發展風電,但為什么出現很多“棄風”現象? 答
“‘十二五’期間將全面解決273萬無電地區人口用電問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明確表示,“3年內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已具備較好的條件。” 目前,解決無電地區人口用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大電網延伸方式解決,二是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新能源。 按照國家能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自然壟斷行業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以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兩個指導意見之間有何關系?又將如何影響能源行業的改革和發展? 現
近期中央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中發[2015]第9號,以下簡稱9號文),拉開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第二波的序幕。中國電改歷史漫長而艱難。 縱觀9號文,電改的改革方針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電力體制改革也逐步進入深水區,透過全國兩會,“能源議題”將引來業界關注。 硬啃 改革進入深水區 回望2015年,體制革命成為能源結構變革的重點,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落實電力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盡快出臺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日前向記者透露,中電投將在今年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允許民資參股部分中電投旗下子公司和建設項目,民資參股比例將達三分之一。 陸啟洲同時強調,民資可以參股和投資中電投旗下的所有業務,中電投不會在業務上
如果道路不通或者不夠用,車輛愈多就堵得越厲害。如今,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電力就如同堵在路上的汽車,受困于電網建設速度和接納意愿,不少新能源電力難以上網出力。 面對上網瓶頸,一方面,應合理規劃,避免太多的新能源裝機無序地涌入到有限的電網通道;另一方面,要調動電網的積極性,廣開通道加速分
附: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各主要發電投資企業,中國電建集團、中國能建集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科院: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把新能源微電網作為可再生能源和分
醞釀已久的新電改方案《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正在征求相關部委、電網以及電力企業的意見,意見的核心思路是放開增量配電業務和所有售電業務,同時政府部門對現屬于國家電網的“國家電力交易中心”進行專門、獨立管理。 但這樣一個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然是妥協許多的“非市場化的市場化改革方案”,卻還是遭遇了各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也將對能源和電力工業創新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關鍵要把握時代特征,立足行業實際,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我國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環保發展、友好發展。當前,隨著新能源技
我國一次能源資源的稟賦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目前,煤炭在我國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占比約94%,石油、天然氣合計不足6%。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不足65%,石油、天然氣則高達24.7%。資源儲量和消費結構上的不平衡使得我國能源產業發展面臨安全保障、經濟性和環境保護等諸多挑戰。我們的研究
油、氣、鐵路和電力等可以統稱為資源要素市場。這個市場怎么改革?放寬行業準入,形成市場競爭和有效監管是大方向,然而在具體操作上卻沒那么簡單。電力領域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在運輸領域,“鐵老大”的地位仍難以撼動;方向相對明確的資源稅、環境稅一旦開征,也許會成為壓倒不少中小企業的 “最后一根稻
新國家能源局的職責涵蓋了能源政策規劃、行業改革、市場監管三大方面,相當于把原能源局和電監會的權力整合能否產生1+1>2之效 與即將被撤銷的鐵道部大門外成為近日熱門旅游景點,眾人紛紛在門前留影不同,電監會的門口平靜如常。這家于2003年3月成立的國務院直屬正部級單位
——專訪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司長童光毅 今年6月是全國第十七個“安全生產月”,按照國務院安委會統一部署,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了以“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為主題的電力行業“安全生產月”活動,參與活動的電力職工人數近60萬,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發揮了積極作用。
“計劃電”和“市場煤”的博弈已經導致10個省份的火電企業全面虧損,“煤電聯動”機制陷入惡性循環: 在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中,電價改革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不過,電力定價并沒有遵循當初設想的市場規律的路徑,而是沿襲了舊有體制下傳統的行政調控手段,在成本定價的路上越走越遠
據BBC電視臺11月3日報道,反私有化風暴正席卷德國。當日,德國首都柏林舉行了一場全民投票,要求建立一家國有電力公司。而在10月,德國第二大城市漢堡也進行了一次反私有化全民公投,51%的民眾投票要求城市買回被賣掉的電網。 對此次德國電力反私有化浪潮,許多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檢索顯
電力體制改革停滯十三年僵局難破,新一輪方案蹉跎兩年多終獲通過,但時隔近兩個月仍未落地,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國家電網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在5日下午政協小組討論會后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董事長劉振亞首次公開做出明確回應,“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說法,我對這種
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國煤炭比重下降8.1%,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3%,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實際上,在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過去居高不下的“棄風、棄光”比例2017年已首次實現雙降。而在更好配置清潔能源方面,來自相關企業的代表委員也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