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世界就在你的指尖之間。近日,卡特林海景調查啟動了全球礁石記錄項目。該項目受國際保險公司卡特林保險集團資助,是一個含有高分辨率珊瑚礁圖像的數據庫,它最終將把全世界礁石的圖像和數據(比如水溫和渾濁度)記錄下來。通過使用特制的高分辨率攝像機,調查小組可以分別從左、右、下三個方位同時拍攝圖像。 調查小組從去年9月開始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沿著澳大利亞大堡礁對超過32個礁石群進行了拍攝工作,行程總計150公里。根據計劃,調查小組還將繼續工作2年,并在接下來的2014年拍攝太平洋的珊瑚礁三角區。 Richard Vevers是一名廣告主管出身的水底攝影師,他曾為調查項目的創建提供幫助。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將海洋呈現給世界。”調查項目目前已經與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以及位于加州圣地亞哥市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建立了伙伴合作關系。該小組近日開始了一項新的研究,在百慕大海域的淺礁和深礁中,尋找珊瑚白化的跡象(經由海水長期加......閱讀全文
科學家重建1.13萬年前全球氣溫 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氣候就一直在變暖,但現在的地球與過去的1.1萬年相比究竟有多暖和?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目前全球平均地表氣溫比其在過去的1 .13萬年中的大多數時間都更暖和。Shaun Marcott及其同事結合采自全球各地的氣溫記錄來拼接出區域性及全球氣溫從
據悉,該在線監測系統是利用衛星數據來模擬沉淀物和化學品對大堡礁水域的影響,并且在這周將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展示這套系統,此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最終決定是否將大堡礁列為“瀕危”世界遺產。 盡管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化是大堡礁最大的長期威脅,史蒂芬·邁爾斯還是為昆士蘭州最大的煤礦公司必和必拓三菱聯
據英國《衛報》報道,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環境部長史蒂芬·邁爾斯(Steven Miles)表示,該州政府將建立新的大堡礁水域水質實時監控系統,以應對工業和農業對大堡礁造成的污染。 據悉,該在線監測系統是利用衛星數據來模擬沉淀物和化學品對大堡礁水域的影響,并且在這周將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展示這套系統
美 國 加快推進北極戰略,推動近海能源開發,深海考察和科研活動成果顯著。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4月,美國出任北極理事會主席國。為加強北極海洋資源研究,保護北極環境,主導國際合作,美已增加政府預算,加快推
2018年4月25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atz研究組在PNAS雜志發表了題為“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 reef-building coral”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使用CRISPR技術, 靶向GFP和RFP等基因,取得了預期的研究結
2018年4月25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atz研究組在PNAS雜志發表了題為“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 reef-building coral”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使用CRISPR技術, 靶向GFP和RFP等基因,取得了預期的研究結
2018年4月25日,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atz研究組在PNAS雜志發表了題為“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 reef-building coral”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使用CRISPR技術, 靶向GFP和RFP等基因,取得了預期的研究結
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執行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于8月7日從深圳起航,9月5日返回三亞,圓滿完成熱帶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系統的多學科綜合調查,獲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項目科研團隊針對位于東經139-141o、北緯10-11o之間的卡
據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近日介紹,由于印度尼西亞西北部海域的海水溫度急劇升高,2004年在大海嘯當中幸存下來的珊瑚目前正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消亡,這種危害正在向亞洲其它海域的珊瑚礁擴散。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聘請的一些海洋生物學家前一段時間在蘇門答臘島的亞齊省附近海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日本學術振興會合作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過公開征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共收到與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合作項目申請110項。經初步審查并與日方核對名單,確定有效申請98項,其中合作交流91項,雙邊研討會7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公布如下:
Emmett Duffy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此刻他正身處巴拿馬沿岸水域5米深處,他的目光被一大只黃白色刺魨吸引。要不是躲在巨大的樹枝狀鹿角珊瑚下,移動緩慢的刺魨本來應該是捕食者的首要目標。 這個場景讓Duffy突然靈光一閃,他曾經去過加勒比地區,那里的珊瑚更豐富也更多樣,但個頭比較小,生活在那
海平面因冰塊融化而上漲 根據新的研究披露,在過去的80年中,全球的海平面一直在上升。在這一海平面上升過程中,由冰塊融化而造成的因素比已往估計的要更為嚴重。Benjamin Chao及其同事說,在早先的計算中,一個被遺漏的因素是:地球上的水中究竟有多少被儲放在了人造的水庫之中。在上個世紀中,海平面的
國際海洋界把海面6000米以下的地方稱為深淵區。中國“彩虹魚”2018馬里亞納海溝海試與科考團隊首席科學家劉如龍日前告訴新華社記者,盡管深淵區面積僅占全球海底總面積的1%到2%,但巨大深度構成了獨特的海洋生態系統,有許多科學之謎尚待探索。 劉如龍介紹說:“深淵區主要有海溝和海槽兩種地形。目前全
海洋科學家們日前呼吁,各國政府應在未來5年中投資數十億美元,以構建一個新的海洋監測系統,對從海嘯到海洋酸化等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情況發出預警。 據路透社報道,科學家表示更好的監管措施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助于了解過度捕撈對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以及季風的轉變可能帶來的
今年夏天,美國“俄刻阿諾斯探索者號”科考船(小圖)和印尼巴魯納·賈亞航道測量船聯合,探測珊瑚三角洲的生態多樣性。 印度尼西亞位于煙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由將近2萬個島嶼組成,有“萬島之國”的美稱,爪哇島是其中的第四大島。今年夏天,美國“俄刻阿諾斯探索者號”(Okeanos E
封面故事: 火星上的三角洲是怎樣形成的 了解表面水流是怎樣形成所觀測到火星表面的三角洲和沖積扇的,對于了解該星球上水的歷史具有根本性的意義。水流的持續時間是一個尤其重要的因素,但迄今為止,對火星水文事件持續時間的估計相差很大,從幾十年到幾百萬年都有。如今,在地球上所作的一
科學家正在計劃用輪船往南極運送冰塊。 他們擔心世界各地的高山冰川會因氣候變暖而融化,因此希望在世界最冷的地方把這些冰川的樣本儲存起來。 南極是地球上最好的冰窖 圣勃朗峰下海拔4350米的山口峰,由于被冰雪覆蓋,看起來像是阿爾卑斯山脈上永久凍結的結構。然而這只是表象。 “1994年我們測量
本世紀是全球氣候環境巨變的世紀,我們人類對地球氣候環境系統的影響將更大。正是人類對自己將來生存環境的擔憂,全球變化研究已經成了目前國際的研究熱點。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趙井東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特別指出,亟待關注第四紀冰川研究,充分認識地
如果將我國漫長海岸線比作一張滿弦的弓,萬里長江就好像一支蓄勢待發的箭,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正是箭頭。每年,我國有許多考察船都從上海起航,奔赴藍色的大海或白色的極地,探索地球科學奧秘,在建設海洋強國進程中,烙下深深的“上海印記”。 上海是我國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的家。自從1984年我國首次
造礁石珊瑚為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對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有重要指示意義,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取了澄黃濱珊瑚(Porites lutea)的總RNA, 通過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為模板設計引物進行 test
造礁石珊瑚為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對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有重要指示意義,近期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取了澄黃濱珊瑚(Porites lutea)的總RNA, 通過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為模板設計引物進行 test
盡管Bikeman島已經沉入大海,但基里巴斯其他島嶼將能安然無恙。 面包車搖搖晃晃地駛過塔拉瓦島南部滿是塵土的崎嶇道路,廣播里傳出的一首歌似乎在展望這個火奴魯魯和斐濟之間魚鉤狀的環狀珊瑚島的未來:“憤怒的海洋會把我們都殺死。” 這首歌是基里巴斯政府組織的一場比賽的獲勝者,它反映了總統Anote T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空學院副教授劉羿與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孫若愚合作,測量并記錄了不同年份我國南海珊瑚骨骼中汞的含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論文第一作者是孫若愚,通訊作者是劉羿。 珊瑚碳酸鈣骨骼在形成的過程中,海水中
8月29日,“科學”號圓滿完成對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的考察任務返航。“這是人類首次對這座海山進行科學考察。”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徐奎棟難掩內心的激動,“我們采集到許多未知新物種,像高度超出1米的海綿和珊瑚……” 該航次執行的是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
科學家發現細菌生存新策略 研究人員發現了當受到抗菌素圍攻時某些細菌采取的一種新的存活方式。這種存活機制與其他已知的細菌存活策略有著根本的不同。了解這一點可能對設計以難治菌株為標靶的藥物有用,例如耐藥性結核病(TB)——這是一個正在變得越來越緊迫的公共衛生問題。這項研究所基于的是恥垢分枝桿菌
“不知什么原因,過去我們在野外經常能看見的金錢龜,現在幾乎沒有了蹤影,其他如緋胸鸚鵡、鷯哥等鳥類也很少見到了。”對于這一變化,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農民林友和非常疑惑。 近些年來,在海南省,許多人都有著類似的感受。 作為全國唯一的島嶼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海南的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生
波濤拍打著礁石,激起層層美麗的浪花。一浪高過一浪。 這是碰撞迸發出的美麗。 有如臺灣海峽永無止息的浪濤一般,地處惠臺檢驗檢疫政策示范區的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實踐中克服重重困難,不斷解放思想,先行先試,開展涉臺檢驗檢疫政策研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理論與實踐的激情碰撞,迸射出了一朵又一
澳大利亞今年5月就捕鯨行為將日本告上國際法庭,引發大批日本民眾抗議。抗議者高舉各種鯨肉制品,強調食鯨是該國傳統文化。“日本,請停止捕殺美麗、無辜的鯨。”抗議者高舉的標語如此寫道。 捕鯨還是護鯨?兩大陣營勢不兩立 護鯨陣營針對日本捕鯨行為的抗議也是此起彼
這是令生物信息學研究人員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中心NCGR,聯合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以及全球各個科學研究機構,完成了700種海洋藻類基因組測序工作,其中包含了地球上最古怪,也最令人著迷的海洋藻類,這一項目是迄今為止同一領域中規模最大的研究項目,將有助于解析海洋微生物多樣性,塑
過去數十年里,珊瑚礁的衰退總是直接歸咎于人類行為。但近期的一項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簡單。研究人員發現,珊瑚礁的衰退并不完全是由人為所致,一些珊瑚礁僅僅是由于生命周期終結而停止生長。 曼徹斯特大學珊瑚礁專家克里斯?佩里(Chris Perry)教授和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