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監控支持生物識別人臉分析將普及
正是出于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和信息安全的需求,生物識別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個人信息識別、安防等領域。視頻監控將會融合生物識別技術與行為監測技術,將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生物識別監控與行為檢測市場,并擁有數十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民用安防系統中,大多采用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近兩年,隨著國內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項目的深入發展,城市監控的高清化進一步得到普及,攝像機特別是高清攝像機數量激增,使得人臉識別在數據的采集上阻礙大大減小;甚至部分地區已逐步將人臉識別列為使用過程中的強制標準。 而當視頻監控帶有生物識別和行為檢測后,將會為視頻監控、生物識別和IT系統制造商、安防系統集成商和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營業增長。這個新市場(包括系統銷售、升級和原件保修)在2016年將會有32億美元的市場蛋糕,復合增長率達到33%。 人臉識別成市場新看點 人臉識別技術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多家上市公司近期集中推出相關產品或表示正在進......閱讀全文
一米開外掃一眼,百萬人中識身份
近日,依靠國內最頂尖的虹膜識別技術,一款名為“駕駛員生物特征識別一體機”的儀器正式投產,該機器能在1.2米距離內2秒準確識別駕駛員的虹膜及人臉信息。 “目前大多數企業只能做25—40厘米的近距離虹膜識別。”虹星科技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成員侯
“刷臉登錄”有漏洞-生物特征被盜麻煩大
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主持人現場演示了人臉識別技術目前存在的安全性漏洞:一張觀眾的自拍照片,只要通過一定的圖像處理和動態合成技術,就能夠順利通過人臉識別驗證,登錄個人賬戶。 看到這一段,估計平時覺得“刷臉登錄”酷炫十足的小伙伴都會心中一驚。原來普普通通的靜態照片,通過技術手段處理
生物識別:技術與產業鏈仍須“破題”
在智能化時代,生物識別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所謂生物識別,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虹膜等)和行為特征(如筆跡、聲音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 或許,在過去個人隱私、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尚不明顯時,生物識別技術的
面部識別技術檢測駕駛員體征?德國研究機構或已攻關
大家可能在各大科幻電影中,獲悉過有關人臉識別技術的一些信息。通過計算機技術與光學成像技術,無需密碼、無需指紋,只需要電腦對面部進行一系列的掃描,就可以完成信息的錄入,讓我們不禁為科技的進步咋舌。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到現今世界實際上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系統。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飛速發
皮膚檢測儀有什么用?檢測的結果準嗎?
想要清晰地掌握自己的肌膚狀態,就要知道自己皮膚的水分,油性,色素,毛孔,彈性,敏感度等,然后才能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化妝品以及護膚品。那么智能的皮膚檢測儀是必須的。 皮膚檢測儀有什么用? 智能皮膚檢測儀可以深層分析色素、斑點、皺紋、紋理、油脂分析、血管擴張、毛孔、紫外線色斑、皮膚年齡等;類似
日本發明細胞高速識別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發明了一種細胞高速識別篩取新技術,可在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眾多研究領域提高細胞分析和篩取效率。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細胞》雜志網絡版上。研究團隊綜合利用超高速熒光成像技術、超高速數據處理技術、微流體技術等跨領域技術,研發了這一名
一文讀懂生物識別技術(二)
5、聲音識別技術 和簽名識別相同,聲音識別也是一種行為識別技術,聲音識別設備不斷地測量、紀錄聲音的波形和變化。而聲音識別基于將現場采集到的聲音同登記過的聲音模板進行精確的匹配。 聲音識別的優點:聲音識別也是一種非接觸的識別技術,用戶可以很自然地接受。聲音識別的缺點:·和其他的行為識別技
電纜故障識別儀的技術參數
技術參數: 1.最高工作電壓 :≤35KV 2.最大工作電流 :≤30mA 3.顯示電壓值誤差:<±2% 4.放電能量:≤2450J/3.5S 5.最小放電周期3.2秒 6.工作環境:輸入電流 :220V±10% 50Hz±2Hz 工作溫度 :-10℃-50℃ 工作濕度(
一文讀懂生物識別技術(一)
生物測定技術根據人體自身的特征如指紋、聲音等來識別個人的身份。目前,有很多的生物測定技術可用于身份認證。常見的生物測定技術有以下幾種:1、虹膜識別技術虹膜是一種在眼睛中瞳孔內的織物狀的各色環狀物,每一個虹膜都包含一個獨一無二的基于像冠、水晶體、細絲、斑點、結構、凹點、射線、皺紋和條紋等特征的結構,據
新技術識別大腦“指紋”只需100秒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指紋”,而且該指紋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他們的新技術只需1分40秒就可識別大腦“指紋”。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志上。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醫學圖像處理實驗室和神經假體中心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檢查了受試者大腦
新技術可用腳印識別大熊貓
中美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生物保存》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通過大熊貓的腳印來識別其身份和性別。圖片來源網絡 傳統的“咬節法”利用大熊貓糞便中尚未消化的竹子皮表面殘留的大熊貓牙齒咬痕來判斷其身份,往往不夠精確。利用糞便做DNA檢測也可以精確識別動物的身份,但是成本昂貴。 與人類
鰭識別”技術可準確判定鯊魚身份
大白鯊會在很遠的距離內遷移,從而使追蹤特定個體變得非常棘手。如今,一個項目有望利用大白鯊鰭的照片自動識別其身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預印本服務器arxiv.org。 這項被稱為“鰭識別”的技術利用鯊魚背鰭的獨特輪廓作為生物計量信息——就像人類的指紋或者虹膜一樣。研究人員連續數年仔細觀察了魚鰭以辨
生物識別技術:-認識最真實的你
上下班打指紋,你是否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是的,指紋識別設備作為曾經的"稀罕物",如今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已經在不經意間走進了太多的企業。但是仔細想來,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卻是以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為依托的。 不僅如此,最近芬蘭創業公司Uniqul推出史上第一款基于臉部識別系統的支付
拉曼技術用于病毒的快速識別
? 病毒 每隔幾年,流感病毒的新變種就會出現并加入到流感季節循環常見的季節性菌株中。快速確定這些新的菌株,對于使用有針對性改善的流感疫苗來對抗流感是至關重要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找到一種利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來識別新的流感病毒株的簡易方法。 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中納米金顆粒在恰
X射線熒光巖屑識別技術研究
在石油鉆井施工中,準確獲取巖性資料是錄井的基本任務,是及時建立地層剖面、準確評價油氣層性質、正確預測下部地層的前提,也是指導鉆井生產正常運行的最基礎的工作。然而,目前PDC鉆頭的使用、空氣鉆井等鉆井工程工藝發展,使常規的錄井方法難以準確識別巖性,水平井地質導向給錄井的巖性識別和地層劃分提出了更高的要
拉曼技術用于細菌的快速識別
? 細菌 美國軍隊中戰斗傷亡感染性并發癥的比例約為35%。在戰場上細菌試劑的早期診斷對受傷士兵的生存和照顧是至關重要的。適用于現場條件的診斷能力的進步有助于預防感染性并發癥。 美國圣安東尼奧海軍醫學研究院(NAMRU-SA)的科學家正在研究新技術和平臺以快速和有效的進行傳染性病原體的診斷。 N
“刷臉”就可以-國內生物識別市場望達300億
生物識別通過高科技手段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人臉、虹膜等以及行為特征包括筆跡、聲音、步態等進行身份鑒定,身份識別的前提是信息收集。隨著生物識別產業的快速發展,“看臉”時代開始來臨。近日“身份證網上副本”平臺發布,即將在多個地方投入試點。通過這個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生成唯一編號的“
“刷臉”就可以-國內生物識別市場望達300億
生物識別通過高科技手段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人臉、虹膜等以及行為特征包括筆跡、聲音、步態等進行身份鑒定,身份識別的前提是信息收集。 隨著生物識別產業的快速發展,“看臉”時代開始來臨。近日“身份證網上副本”平臺發布,即將在多個地方投入試點。通過這個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生成唯一編號的
全國首個全流程“刷臉”通關將上線
乘飛機前的安檢通道內,一只手拖著行李箱、一只手提著公文包卻忘記身份證和剛剛換好的登機牌不知道放在哪個包里了——這樣的“囧境”你一定經歷過。2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獲得消息,由該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和智慧航安公司聯合研發的全國首個全流程“刷
虹膜識別-“雖遲不晚”
大約8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還在擔任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時,對他的學生侯廣琦說了一句話:“如果想讓虹膜識別變得更好用、應用領域更廣,一定要結合人臉實現虹膜人臉融合識別。” 侯廣琦很不理解。彼時他還是一個科研人員,做的東西都是高精尖的前沿技術,譚鐵牛為何要讓他引入識
AI創業公司依圖跨出中國-在新加坡設研發據點
1月24日消息,人臉識別技術公司依圖昨日在新加坡設立了辦公室,作為中國之外的第一個據點,依圖宣布計劃在此設立研發中心。 依圖公司宣布,該辦公室計劃招募50~60名研究員,并且希望可雇用90%的當地人員。該研發中心希望為該地區既有的解決方案探索客制化的服務、發現新應用的可能性。依圖將新加坡視為
雙流機場布局多種智能識別技術迎特殊春運
部署在雙流機場的智能識別設施 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的全局之下,今年的春運變得特殊。《中國科學報》1月29日獲悉,為更好做好疫情防控、便捷旅客出行,成都雙流機場引入一系列智能識別技術,上線了“佩戴口罩智能識別”“零接觸無感式登機”“3D全真實景VR導航”等一系列智慧出行服務。 通過改變訓練模型和
3D傳感——打造AI視覺新紀元
隨著iPhone X的發售,3D傳感技術正式走向消費者,對于消費者來說,3D傳感技術似乎是一項新技術,卻不知在國內市場中,3D傳感早已進入市場,并成功應用于其他領域。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中,3D傳感技術應用產業逐漸增加,從最初的工業級設備到如今的消費級產品,3D傳感技術早已走過數個年頭。而在
人臉檢測發展:從VJ到深度學習(一)
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自拍,我們要藝術美顏;出門,我么要靚麗美妝。上班,我們要刷臉簽到;回家,我們要看臉相親。 當手機把你的臉變得美若天仙,當考勤機認出你的臉對你表示歡迎,你知道是什么魔力讓冷冰冰的機器也變得溫情脈脈,讓呆呆的設備也變得善解人意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它們的內心,了解這些故事背后的一項
反面部識別眼鏡:戴上它,你就是另一個人!
為了評估和改進人工智能(AI)的識別能力,研究人員會設計一些“對抗性”圖像,它們主要被用來欺騙機器視覺系統。①②能欺騙人臉識別系統的眼鏡③一名男性在佩戴后被識別成了女演員米拉 · 喬沃維奇,而他的女同事則成功扮演了一個中東男人。圖片來源:卡內基梅隆大學 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用算法生成 “對抗
人臉和指紋都在裸奔-個人生物信息期待立法保護
伴隨著生物醫學研究的進步,人體的指紋、虹膜、面容、DNA等個人生物信息的獲取、采集、存儲和應用越發便利和普及。不少平臺通過收集個人生物信息作為用戶登錄密鑰,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甚至連支付也進入了“刷臉”時代。 據悉,“刷臉支付”的模式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大數據風控技術,使用戶憑借“一
高壓帶電電纜識別儀技術指標
①接收鉗及指示表 1、鉗口以及閉合時內徑≥130mm 2、 檢測方式:夾住式 3、 判別:方向及大小 4、 鉗 口:開口≤150mm 5、識別方式:方向、幅度 ②發射機信號發生器: 1、脈沖電壓:60V 2、脈沖電流:20A 3、 輸出功率
美報告稱生物識別技術“天生不靠譜”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基于指紋、掌紋、聲音或者面部識別等人體生物學特性和行為特性的生物識別技術“天生不可靠”,這些特征中沒有一種特征被認定是可靠而且獨一無二的,為了加強生物識別技術的科學性以及改進生物識別系統的有效性,科學家還需要
英發明高效識別細菌“有用”基因新技術
英國研究人員16日報告說,他們發明一種快速高效分析細菌基因組中成千上萬個基因的新技術,可以在一次實驗中識別出“有用”的基因,從而防治細菌導致的疾病。 英國桑格研究所16日發布新聞公報說,這種名為TraDIS技術的實質是在基因層面上的“剪切和粘貼”。基因是DNA鏈上具有特定功能的一個片
科學家開發出識別假藥新技術
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在發展中國家的藥品供應中,至少有10%是假藥,每年有數千人因此而死亡。美國圣瑪麗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成本低廉的方法,可以精確地檢測假冒的鎮痛藥,為同樣摻假的一些藥物的檢測鋪平了道路。 測試包括化學處理過的、一張名片大小的紙張。要檢查是否有假冒的成分,只需要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