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進口可可殼使用管理,加強可可制品等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監管,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對進口可可殼使用管理的通知》,就加強進口環節檢驗把關、可可制品生產企業監管及使用可可粉食品生產企業監管等提出明確要求。 通知強調,加強對進口可可殼的檢驗檢疫監管,對于以工業或其他用途進口可可殼的,進口商要在其中文標簽或相關證明文件上注明用途,健全進口可可殼銷售流向記錄。要加強可可制品生產企業監管,嚴格審查可可制品企業生產許可條件,對獲證企業要加大證后監管力度。 通知要求,要加強使用可可粉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加大對使用可可粉的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各地食品藥品監管局、質量技術監督局、檢驗檢疫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組織領導下,加強配合,認真排查可可制品以及相關食品企業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推動建立社會共管共治機制;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食品安全問題,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上級監管部......閱讀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各直屬檢驗檢疫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分局: 為嚴厲打擊使用可可殼粉冒充可可粉等摻雜使假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強進口可可殼使用管理,加強可可制品等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監管,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強
2014年11月12日,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在廈門召開,會上不僅交流了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創新舉措,還正式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活動。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和農業部在會上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從農田到餐桌”銜接順暢、良性互補的協作制度,讓百姓吃得更加放心。
記者8月26日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舉辦的全省食品生產許可工作培訓會上了解到,從9月1日起,我省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速凍食品、乳制品(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不含白酒)和固體飲料等食品生產許可審批下放至市和省直管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 據省食品藥品監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
5月31日上午,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度1-5月份食品監督抽檢總體情況。 一、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省市場監管局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以乳制品、嬰幼兒輔助食品、蜂產品、畜禽肉制品、水產品、保健食品、網購食品等為重點,加大對農獸藥殘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屬
菌落總數是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它是反映食品的新鮮程度和衛生狀況的重要微生物指標之一。然而,食用冰粒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一旦其中一項超標,會引起食用者腹瀉等不適癥狀。 南國都市報記者了解到,去年國慶節前,根據省食藥監局《關于開展食用冰生產企業監督抽查方案》的要求,
9月14日,記者從省食藥監局獲悉,在繼今年公布了7期食品企業抽檢信息后,為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抽檢力度,在提高抽檢覆蓋率的基礎上,突出檢驗重點,該局確定了100家重點抽檢的食品生產企業名單(第一批)。 記者查閱名單發現,這100家企業涵蓋糧油及糧食制品、乳制品、酒類、調味品、茶葉、豆制品、水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但近幾年,從“瘦肉精豬肉”、“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奶粉”,到近期的“染色饅頭”、“墨汁粉絲”、“毒豆芽”、“牛肉膏”,食品安全問題頻頻曝光,且大多與添加劑密切相關,乃至于時至今日,食品添加劑儼然成了公眾眼中的“洪水猛獸”;乃至于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嚴厲
4月7日,第66屆世界衛生日當天,質檢總局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014年全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通報了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安全狀況,呼吁構建食品安全國際共治格局,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進口食品需求逐年增加。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2014年,我國進口食
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大日常監管、抽檢監測和重點品種、地域及環節的治理力度、加強抽檢信息公布力度,企業不斷加強自身管控,當前食品安全整體形勢穩中趨好。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抽檢了172310批次食品樣品,其中檢驗不合格樣品5541批次,樣品合格率為9
日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公布了本年度第二階段19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的監督抽檢信息,其中瓶(桶)裝水等微生物污染問題仍較突出,近800種瓶裝水被曝不合格。 抽檢涉及19類食品 共計27614批次 據悉,本次監督抽檢涉及19類食品(糧食及其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及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的化妝品監督抽查中,發現50批次面膜類化妝品存在非法添加禁用物質問題。涉及的標稱生產企業和不合格產品為:朗曜日化(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的金蔻4合1密集潤白修復面膜等7批次產品;廣州市卓奧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維她白牌玫瑰精油+玻尿酸天絲面膜
1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官網發布《關于春節食品專項抽檢1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稱,為保障節日期間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總局組織了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共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方便食品,水果制品,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糖果制品,酒類,糕點,乳制品和飲料等1
日前,農業部制定了《2018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并予以印發。方案一出,網上的一些文章就熱議,這是農業部代表國家開始出手整治轉基因食品亂象;更有議論認為方案出臺是因為我國存在著廣泛的轉基因品種偷種現象。事實是否如此?6日,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業內相關專家。 市場基本沒有非法轉基因食品
只要是在衛生部門公布的標準之內,就不會對人體有害―― 97%的加工食品含添加劑 前幾天,安徽合肥的王奶奶接孫子來家過端午節,卻因為限制孫子吃薯片和泡面,把小孫子惹得嚎啕大哭,“你看看上面的成分,防腐劑、味精還有這酸那酸十多種,哪能多吃啊!”王奶奶說。 記者在合肥市三里庵家樂福超市隨機采訪了
國家質檢總局明年1月1日起組織對全部28大類食品開展執法檢查重點查處無證生產銷售行為 12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部28大類食品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而生產銷售食品、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的行為進行檢查,重點查處無證生產銷售行
近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抽檢發現部分蔬菜、水果制品、白砂糖等二氧化硫含量超標。那么,二氧化硫究竟是什么?如何應用于食品工業中?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危害?是否可以應用于果蔬制品、白砂糖及相關制品中?國內外對此有哪些相關的法規標準?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4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
照《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做好食品抽檢及信息發布工作的意見》(食藥監食監三〔2015〕64號)相關要求,省局對全省轄區內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抽檢信息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2017年第一季度(1月21日-3月20日)全省共抽檢各類食品14786批次,其中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14539批次,不合格樣品2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第43期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等規定,現將我局開展本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相關信息公布如下: 本次監督抽檢信息涉及7大類食品,包括:方便食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冷凍飲品、乳制品、食糖、食用農產品、糖果制品等。抽
13日,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其官網發布《天津市食品生產環節監督抽檢通報(2015年第7批)》,有37批次產品被檢出不合格。 據通報,近期,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天津市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技術研究院等10家食品檢測機構對天津市部分獲證生產企業開展監督抽檢,按照《2015年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19年食品安全抽檢計劃》要求,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抽檢罐頭、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乳制品、食用農產品四大類食品,共計抽檢710批次,其中14批次不合格。抽檢檢罐頭1批次,全部合格;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2批次,全部合格;乳制品3批次,全部合格;食用農產品704批次,其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2019年11月6日發布的公告,《保健食品備案產品可用輔料及其使用規定(2019年版)》發布,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以往公布的有關規定與本版本不一致的,以本版本為準。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保健食品備案產品可用輔料及其使用規定(2019年版)》的公告 依據《中華
據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消息,6月1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與營養應用中心(CFSAN)公布了科學研究戰略計劃。美國CFSAN的主要職責是確保美國食品和化妝品的安全、衛生并正確標識,同時也負責建立和修改食品標準。 CFSAN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管理過程中主要有3項挑
2019年第二季度,陜西省共完成并公布17132 批次食品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全部合格的16693 批次,不合格的439 批次,總體合格率為97.44%。大宗食品的合格率保持基本穩定,其中餅干、罐頭、冷凍食品、速凍食品、糖果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水產制品、蜂產品
一、標準的制定目的 致病菌是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夠引起人或動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據統計,我國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數約占全部報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食品、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
一、標準的制定目的 致病菌是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夠引起人或動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據統計,我國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報告病例數約占全部報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包括食品、食品相
為保障深圳市食品消費安全,根據年度抽檢計劃、監管實際以及食品安全熱點輿情應對需要,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7年7月組織對深圳市生產環節的食品開展了抽樣檢驗工作。 一、總體情況 抽檢生產環節經營主體200家,抽檢生產環節各類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393批次,其中不合格樣品10次,不合格及風
2017年第二季度,全國共完成并公布342594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334968批次,不合格樣品7626批次,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8%,比2017年一季度高0.3個百分點。其中,糧、油、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費品的樣品合格率均高于平均水平。各類
12月13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近期該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酒類、食用農產品、乳制品、蜂產品、飲料、食鹽、蛋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等17大類食品604批次樣品,其中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酒類、食用農產品、乳制品、蜂產品、飲料6大類食品14批次樣品
2016年第三季度,全國共完成并公布370298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合格的樣品360705批次,不合格樣品9593批次,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4%,與今年第一、二季度基本持平。其中,糧、油、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費品的樣品合格率均接近或高于平均水平。各類
近日,記者從珠海檢驗檢疫局獲悉,今年1月至8月,該局共檢驗2589批進口食品,共檢出175批不合格,不合格率6.7%。 上述不合格食品主要包括酒類、糕點餅干類、乳制品類、糖果類、巧克力和可可制品類、小麥預拌粉類等產品,主要產自美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家,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