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費林加:科學發現的樂趣在于提問
在華東理工大學的實驗樓里,你或許會看到這樣一位外國學者,他一邊在白板上飛快書寫著方程式,一邊講述著前沿的科學發現。這位學者就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伯納德·L·費林加。費林加被稱為“分子馬達”第一人,將“蒸汽機時代”帶入到分子維度。他合成了世界上首個人工分子馬達,并發展出精準調控分子馬達轉動參數的方法,開發了一系列基于分子馬達的智能分子材料。全人工合成的納米分子車則能夠在金表面進行精確的制導運動,宏觀機器概念在微觀世界得以實現。近年間,他的研究與生物醫藥、智能藥物等聯系越發密切,他專門買了本1200頁的細胞學的書,從零開始學習需要了解的知識。2017年,費林加同中國科學院院士田禾共同領銜組建了“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諾獎中心)。諾獎中心依托華東理工大學,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旨在打造精準化學與分子工程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高地。同一年,費林加以“國際知名大師客座教授”的身份受聘華東理工大......閱讀全文
寧波材料所在智能熒光高分子水凝膠的材料構建獲進展
智能熒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由于其三維聚合物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的水分子,在合適的外界刺激作用下,易與周圍的水溶液發生物質交換,誘導水凝膠的溶脹或去溶脹,同時伴隨著發光顏色或強度的顯著變化,因而在仿生驅動、傳感檢測、信息存儲加密等方面有著很大的應用潛力。如何通過高分子
香山科學會議:智能高分子材料已發展為修飾改性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學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其研究已從模仿天然高分子發展到對天然高分子進行修飾改性。這是記者從近日在京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5次學術討論會上獲得的消息。 與會專家認為,基于聚氨基酸、樹枝狀大分子、遺傳大分子及兩親性大分子的自組裝,是設計智能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新途徑。
能抓物的“智能材料”
科研人員用機器把膠帶加工成原來的1/10厚,增強蜷曲性,然后涂上磁性納米微粒,這樣就可被磁體采集。 作為家庭必備品的透明膠,現在又有了新的科學用途――變形“智能材料”。 研究人員用激光把一條透明膠割成薄薄的半厘米長的“手指”,浸入水后,4只“纖纖玉指”就蜷曲成能抓取水滴的小機械手。普
讓“缺陷”材料,變得更智能
記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 生活中,“缺陷”在所難免,構成世間萬物基礎的材料也是如此。 一個理想狀態的晶體,原子按照一定次序嚴格處在格點上,但實際中晶格往往會發生偏離,這種偏離被稱為“晶體缺陷”。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教授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
材料領域:智能變色薄膜
目前熱致變色技術廣泛應用于防偽、保密、智能顯示等領域,與其它變色技術相比熱致變色具有顯著優勢:不像電致變色對變色涂層有導電性要求;不像光致變色要么依賴觀察視角被動變色(可見光致變色)、要么需要特殊光源激勵(紫外、紅外光致變色),而且在一種光源下只顯示一種對象,變色單一;也不像水致變色需要濕潤;更不像
寧波所研制出高分子與石墨烯的納米復合智能軟驅動材料
智能軟驅動材料是指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下能夠將各種能量(光能、熱能、化學能及氣體的梯度勢能)轉換為機械能進而發生可逆形變的高分子材料。最近幾年,軟驅動材料已經在許多高科技領域如軟體機器人、傳感器和體內手術設備等方面引起了極大的研究興趣。但通常受限于組成材料自身的成分及其結構,這些驅動材料在驅動效率
“智能”3D打印材料:人工智能玩的-化學材料一樣能玩?
達特茅斯KE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一種3D打印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也就是所謂的4D打印材料。項目成果是與西北大學和德州大學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應用化學國際版》雜志上。 KE主要研發用于3D和4D打印應用的智能材料,以及應用于環保和能源的多孔結晶有機材料。這種3D打印材料可
《智能材料與結構》:智能合金助力橋梁道路抵御地震災害
這一幕或許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讓全中國人最揪心和痛心的畫面。通過科學技術進步,讓人類在未來面臨同樣的災難時,能夠多一份安全和自信,將是科學家不懈努力的目標。 ?美國科學家最近檢驗了一種設想,即利用一種智能合金作為固定橋梁道路的纜繩,它能在地震過程中伸長,而在震后重新收緊并將橋梁道路拉回原來的位
“智能材料”可使蛋白質形成晶體
英國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利用“智能材料”來使蛋白質結晶,這種智能材料能記住分子的形狀和“性格”。科學家們表示,發表于6月2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項最新技術,有望通過幫助科學家確定靶向蛋白的結構從而研發出新藥。 研發新藥的過程一般如下:科學家們會先找出一個與疾病有關的蛋白
智能生物材料助力不孕患者成功產子
10月30日,子宮內膜再生臨床研究嬰兒在南京鼓樓醫院出生。日前,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承擔的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先導專項的“人工組織器官構建”項目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在與南京鼓樓醫院婦產科合作過程中,由該所研究員戴建武團隊研發的智能生物材料成功引導了人體受損子宮內膜的再生,為胚胎的著床和發育提供了
北科大新增材料智能技術專業
5月18日,2024年校園開放日暨高招聯合咨詢會活動在北京科技大學舉辦,各在京招生學院以及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近50余所“雙一流”高校參會,約2000余名考生和家長現場參與。開放日現場。北京科技大學供圖北科大舉行了招生政策介紹和志
材料表界面行為研究有助智能制造
在近日由江蘇理工學院和愛思唯爾國際學術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材料表界面行為國際學術論壇”上,英國布萊頓大學教授、副校長塔拉內-丁說,材料表界面行為研究對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在他看來,“材料表界面行為,尤其是涉及到納米層面的表界面行為,對材料的很多性能,比如表面潤濕
什么是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化合物構成的材料。我們接觸的很多天然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組成的,如天然橡膠、棉花、人體器官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纖維、塑料和橡膠等也是如此。一般稱在生活中大量采用的,已經形成工業化生產規模的高分子為通用高分子材料,稱具有特殊用途與功能的為功能高分子。
人工智能輔助實現復雜糖苷分子檢測
甜菊糖苷是一類來源于植物的二萜類次級代謝產物,被廣泛地用作天然甜味劑,糖基化修飾對其生物功能以及作為甜味劑的風味等起著決定性作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卿光焱、副研究員李閔閔團隊在納米孔糖鏈檢測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氣單胞菌溶素納米孔和高濃度氯化鋰溶液,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實現了
人工智能輔助實現復雜糖苷分子檢測
甜菊糖苷是一類來源于植物的二萜類次級代謝產物,被廣泛地用作天然甜味劑,糖基化修飾對其生物功能以及作為甜味劑的風味等起著決定性作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卿光焱、副研究員李閔閔團隊在納米孔糖鏈檢測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氣單胞菌溶素納米孔和高濃度氯化鋰溶液,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實現了
新智能材料能自我修復劃痕清理污點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1日報道,科學家近日研制出一種具有“自愈”能力的聚合物,能自我修復劃痕、清理污點等,汽車上的劃痕和臟兮兮的鞋子可能將成為歷史。相關研究發表在4月2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斯圖爾特·羅文教授和軍事專家以及瑞士的化學家攜手研制出的這
科德寶開發智能假肢硅膠注塑材料
科德寶集團Helix醫療業務集團最近應用可植入式鉑處理硅膠加工處理技術,開發出可應用于各種假肢的醫用硅膠注塑材料。 老款假肢普遍存在一個缺點:如果用戶無意間拉緊某塊腿部肌肉,膝關節就會抻拉假肢。相比之下,新款智能假肢可借用傳感器來檢測并控制肢體的運動方向,幫助假肢使用者行動更自如。為確保傳
智能服裝材料新突破,既可導電又可洗滌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開發出一種基于尼龍織物和還原氧化石墨烯的“智能服裝”新材料。這種混合紡織品在洗滌過程中可保持其特性并具有導電性,這使得它可用于制造紡織品傳感器平臺。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美國化學會《ACS應用材料與接口》雜志上。 紡織電子產品比柔性聚合物裝置更有優勢,因為紡織品與皮膚緊密接
智能可穿戴材料前沿論壇在滬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797.shtm11月19日,2023年智能可穿戴材料前沿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由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辦,上海市新材料協會協辦。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聚焦智能可穿戴材料研究與應用所面臨的熱點問題展
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綜述:超薄形狀改變智能材料
超薄材料微觀圖 超薄材料的低彎曲剛度,表明它們可以容易地彎曲折疊成3D形狀。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David H. Gracias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回顧了超薄材料的2D到3D形狀轉換的新興領域。超薄薄膜的彎曲和扭曲會引起原子分子的應變,從而改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并導致與其平面前體表現出
智能電磁流量計電極材料有哪些
智能電磁流量計材料 耐腐蝕性能含鉬不銹鋼(OCr18Ni12Mo2Ti)硝酸、溫室下<5%硫酸、沸騰的磷酸、蟻酸、堿溶液、在一定壓力下的亞硫酸、海水、醋酸哈氏合金C哈氏合金B(HC ?HB) 耐氧化性酸、氧化性鹽、耐海水、耐非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鹽、堿、常溫硫酸鈦(Ti) 海水、各種氯化物和次氯酸鹽、
可編程的CRISPR反應性智能材料
CRISPR-Cas系統已成為科學家們在不斷增加的有機體中研究基因的首選工具,并且正被用于開發潛在地校正基因組中單個核苷酸位點上的缺陷的新型基因療法。它也被用于正在進行的診斷方法中,用于檢測患者體內的病原體和致病突變。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
新材料與智能材料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革命力量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指出:新材料是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革命力量,是推動中國技術創新的先導,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新技術的發現和某種新產品的研制成功,都離不開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 潘愛華近日出席亞洲制造業協會主辦的第六屆亞洲制造業年會時說,材料從石器發展到青銅器到鐵器、高分子、
炭材料行業專用儀器智能材料試驗機的正確操作步驟
智能材料試驗機是炭材料行業測試炭、石墨制品耐壓強度和抗折強度的專用儀器,也可供建筑、陶瓷、型煤等其它行業使用。該儀器由加壓系統和電子測量兩部分組成,加壓系統和測量系統分別采用了高新技術傳感器和單片機,并按耐壓強度計算公式和抗折強度公式設置程序,只要在測試前將欲測試樣的尺寸橫截面積從鍵盤輸入,其測試結
開封高分子材料項目竣工
開封物源化工有限公司聚酯多元醇等高分子材料項目近日竣工,今年前8個月累計完成投資17050萬元。 據介紹,該項目位于蘭考縣產業集聚區,計劃總投資1.2億元,是開封市今年新開工建設的重點項目。進入8月份后,該項目建設進度明顯加快,當月完成投資超過5000萬元。目前該項目擁有2萬平方米生產廠房
分子材料壓電性不足難題破解
手機能像薄膜一樣隨意彎曲,B超儀可以貼在身上,衣服可以通過彎折發電……7月24日,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該校與美國托萊多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合成了一類具有優異壓電性能的分子鐵電材料。這一成果解決了困擾學界130多年的分子材料壓電性不足的世紀難題。 壓電性指的是材料在受擠壓或拉伸時可以產生電
實施分子“手術”,碳材料家族“添新丁”
11月30日,《自然》在線發表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許維團隊的最新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對兩種分子實施“麻醉”和“手術”,首次合成分別由10個或14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形純碳分子材料。 該研究首次精準合成兩種全新的碳分子材料(碳同素異形體),芳香性環型碳C10和C14,并精細表征了它們的化學結
高分子材料制樣方法
高分子材料制樣方法??3.1 薄膜法??有些厚度適中的透明薄膜可以直接用于紅外光譜測定,而厚度稍厚的只需輕輕拉伸使之變薄就可以使用了。熱塑性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溫度下可以經熱壓制成薄膜使用。對于不能熱壓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將其溶解在適當的溶劑中制成溶液,然后將溶液澆在平滑的物體表面上,待溶劑完全揮發后揭下
PET高分子材料分析方法
PET材料主要測試它熔點 粘度 色值 水分含量就可以了..熔點DSC法測試,粘度烏式粘度計測試,色值熱差儀測試,水分灰分法。具體的細節你可以參考GB 17931-2003.希望對你有幫助
沸石分子篩材料的應用特點
沸石分子篩廣泛應用(例如:吸附分離、離子交換、催化),是與其結構特點密不可分的。例如,吸附分離性能取決于分子篩的孔道和孔體積的大小;離子交換性能取決于分子篩中陽離子的數目、位置及其孔道的可通行性;催化過程中表現出的擇形性與分子篩的孔道尺寸、走向相關,而催化反應中的中間產物以及最后產品和分子篩的孔道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