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寶坻區一家蔬菜公司的工人展示該公司生產的正常的綠豆芽(左)和黃豆芽(右)。正常黃豆芽長成后的根須很長;而正常綠豆芽的芽頭長成后會分開,俗稱"開花"。 這是在位于天津薊縣馬伸橋鎮北趙各莊村劉興國家拍攝的"毒豆芽"和植物生長激素(也稱AB粉) 進入冬季,豆芽又迎來銷售旺季。作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見菜,近年來豆芽涉"毒"事件屢屢發生、重復上演,違禁使用添加劑甚至成為行業"潛規則"。記者近日調查中發現,容易導致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改變、老年人骨質疏松并有致癌可能的AB粉,容易導致黏膜損傷甚至出現高氯血癥的漂白粉,會影響視力、肝臟、腸胃而且長期食用可能造成多種癌變的保鮮粉等,都被一些豆芽加工作坊濫用。 調查 豆芽賣相好有潛規則 11月6日,記者根據線人舉報,來到天津薊縣邦均鎮石人莊村公路旁一個無證的豆芽加工作坊。只見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用黑布蒙住窗戶,門口搭著厚棉被。進入屋內,只見污水橫流,刺鼻的藥水味撲面而......閱讀全文
在泡制的豆芽中,違規添加“高效無根激素”“特效增白增粗劑”等,目的是為豆芽好看、粗壯。昨日記者了解到,長安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何某、汪某生產銷售有害食品罪一案,判處何某有期徒刑1年又10個月,并處罰金4萬元;判處汪某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1萬元。 自去年年初開始,何某雇傭四五個人在長安區斗
2008年,中國百姓餐桌“動蕩不安”,食品安全問題警鐘長鳴。“三聚氰胺”、礦泉水水源、問題雞蛋等事件的發生,讓人們吃得忐忑不安,也迫使更多的消費者主動學習消費知識,增強識別危險食品的能力。 關鍵詞:三聚氰胺 事件回顧:2008年9月,三聚氰胺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三聚氰
為了讓豆芽賣相更好看一些,在市場上銷量不錯,甌海區郭溪街道四家豆芽種植作坊用農藥來“美容”,訂制出外表靚麗的豆芽。記者從浙江溫州甌海警方獲悉,四家作坊的7名負責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一天豆芽產量逾1噸 涉案的四家作坊負責人有重慶籍菜農陳某與妻子鄒某、
9月4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糕點、酒類、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冷凍飲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劑、食糖、食鹽、食用農產品、蔬菜制品、水產制品、水果制
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網站對是否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俗稱面粉增白劑)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并提出將從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產中使用增白劑。 盡管還在征求意見中,但在清遠這一舉措引得不少市民拍手叫好。在采訪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太白的、太光滑的、有特殊味道的
又到了歲末年終,回顧2015年食品安全問題,相對于前幾年,食品安全曝光問題大大減少。但是現狀卻不容樂觀,食品中毒事件頻頻發生,工業鹽中毒、細菌中毒、農殘中毒等防不勝防,據統計2015年因為各種食品安全事件經濟損失至少500億元,死傷人數上萬人,光上半年比較典型且死傷人數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68起
長期以來,我國面粉生產行業使用增白劑,提高面粉的白度,而增白劑是強氧化劑而不是食品。有關專家認為,添加于面粉中只是讓面粉的顏色越來越白,而長期食用,對人體的累積損害無法估量。多年來盡管專家、業界人士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多次呼吁禁止在面粉加工中使用增白劑,但時至今日面粉增白劑仍然“我‘加’我素
吹彈可破的蝦仁、鮮嫩多汁的牛肉、“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湯……當你大快朵頤之時,能想到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少是靠各類添加劑“調”出來的嗎? “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五花八門的添加劑成為眾多餐館調味攬客的利器。不少美食的背后都存在濫用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等問題,有損消費者健康。還有一些不法分子
一個農民的食品揭黑行動 孫煥平開著他的廂式小貨車,走遍全國宣傳食品安全 你說,我的夢想會實現嗎? 他只是江蘇淮安的一個農民,卻是食品打假的圣斗士; 他自費行走于國內28個省70余個城市,用親身經歷揭露食品加工的種種黑幕; “5·17”,我要吃! 他的心愿是,5月17日能成為全國“食品
西瓜汁分層、濃度實驗檢測是否含塑化劑實驗 檢測是否含塑化劑實驗 近期,臺灣的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而島城街頭同樣是談“塑”色變。塑化劑是制作非法起云劑的原料之一,而起云劑又是制作飲料的添加劑,那么,沒有使用起云劑和使用了起云劑的飲料會有何差別?使用了可食用起云劑和有毒起云劑飲料,又有什么差別?能否用
11月20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中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的2016食品安全科普創新競賽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舉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心的鐘凱博士在啟動儀式上給準備參與競賽的大學生分析了那些年食品安全新聞背后的故事。 看完這些故事,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最遠的路,就
添加了尿素的無根豆芽、宰殺病死牛販賣牛肉、仿冒藥品公然在醫院銷售……這些假冒偽劣的食品、藥品正在危害著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4月9日,河北省公安廳食品藥品安全保衛總隊發布2014年食藥打假典型案例。 1、石家莊市公安局食藥支隊偵辦的劉某等生產銷售“毒豆芽”案 2013年11月初,石家莊食藥
根據冬季食品安全溫暖行動部署安排,近日,渭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市食品執法監察支隊和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對渭南市范圍內(不含韓城市)小作坊、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等重點場所生產銷售的豆制類食品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檢,共抽檢豆芽13批次,豆腐14批次,經陜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檢出1批次黃豆
在山西人心中,“美特好”堪稱老西兒們的驕傲。但是太原美特好超市發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太原美特好銷售的谷物蛋等被查出禁用動物專用抗菌藥;美特好產業路店銷售過期食品,一些饅頭和灌腸表面有霉斑,餛飩餡、鹵蛋等多種食品過期…… 越來越多的網友痛呼:對這個品牌不敢再愛了。 谷物蛋等被查出禁用動物
HOT點 麥當勞的“橡膠門”事件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未發現麥樂雞及其煎炸用油中“特丁基對苯二酚”的含量超過《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的最大允許使用量,以及對于另一種食品添加劑“聚二甲基硅氧烷”,國家尚未頒布法定檢測方法標準無法檢測而告一段落。不過,這一事件也引起了大眾再次對于食品添加
有嚼勁、口感好、煮不爛,在新建縣一些不起眼的早餐店里,餃子和餛飩賣得特別紅火,殊不知這里面竟有硼砂的“功勞”. 2013年以來,一些在新建縣開面館的老板,從一些沒有任何食品生產資質的小作坊內,大量購進摻入硼砂呈現出賣相較好的餃子皮、餛飩皮。近日,新建縣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小麥粉中可以使用的添加劑 兩個原本一樣大的面包,將右邊的面包揉捏后變成了一個小面團,如此反差,全是因為面粉中加入了食品添加劑的緣故。 記者昨日獨家從廣州市質監局獲悉,近期對廣州面包廠家和部分面包改良劑(復合添加劑)廠家的檢查發現,有的面包改良劑違禁添加了我國2005年已禁用的
油條,這一傳統的中國面點,是許多人對早餐最直觀的記憶。它備受各種消費者的喜愛,不論是年邁老人還是摩登女郎。網上關于它有個頗流行的段子:一外教每天風雨無阻去街頭早餐攤買油條,別人論斤買他論筐。 金燦燦的外表下藏著不為人知的隱憂。近日有媒體披露,一些攤販為了油條賣相好看,加入過量明礬,導致鋁殘留量
頂新“黑心油”事件 “黑心油”的肇事者正義公司是臺灣地區豬油最大供貨商,市占率約五成。今年9月份,臺灣強冠公司的油品被曝光摻餿水油,臺灣地區許多廠商和餐飲改用正義豬油,使得正義的市占率高達八成。而后來正義公司的油也被發現摻有“飼料油”,引發了臺灣消費者的極大憤慨。目前正義股份及頂新制油工廠已
12月5日,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食用農產品、蔬菜制品、調味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糧食加工品、糕點、速凍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共8類食品540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6批次,涉及食品添加劑、獸藥殘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樣品8批次 抽檢
清明前后,正是杭州龍井上市的時節,然而自從網上曝出“茶廠在炒茶時為保持茶葉品相完好,隨意使用蠟油”的消息后,短短幾天,茶葉的安全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本報見習記者 彭科峰 4月3日,北京市西城區馬連道,大大小小的茶葉市場內,完全沒有了前幾天的熱鬧勁兒。《中國科學報》記者隨意
很多人吃多了精細米面后,常會去買點粗糧饅頭吃。如今街頭很多饅頭面點店里,紫米饅頭、蕎麥饅頭、玉米面饅頭等粗糧饅頭多種多樣,個頭不大價格不低,只是有些人卻總覺得如今的粗糧不是小時候的味道。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實際上一些色彩鮮艷、香氣撲鼻的雜糧饅頭可能添加了色素和香精,就連粗糧飲料中也有不少添加
羊骨膏一加開水變成羊肉湯 專家:餐飲業使用添加劑應有專門標準 吹彈可破的蝦仁、鮮嫩多汁的牛肉、“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湯……當你大快朵頤之時,能想到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少是靠各類添加劑“調”出來的嗎?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五花八門的添加劑成為眾多餐館調味攬客的利器。不少美食的背后都存在濫用添加劑
先用無根劑和亮白速長防腐劑泡,再用84消毒液沖洗,最后再漂白......這樣,豆芽就"美容"成功了,"化學豆芽"就可以端上餐桌了。 昨日,沈陽警方又打掉了5家生產劣質豆芽的黑加工點,這是繼日前查獲6家制售"化學豆芽"黑窩點的又一次行動。目前,沈陽警方打掉了這樣11家生產
近年來,三聚氰胺奶粉、蘇丹紅雞蛋、毒豆芽等事件不時曝光,民眾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也日益強烈。如何把好舌尖上的安全關,檢測檢驗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可惜傳統的實驗室檢測,需要切片、細菌培養等諸多環節,時間長、花費大、效率低,在“大批量進出”的果蔬檢測領域“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沒有更加簡便有效的檢測方
10月29日,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調味品3類食品的抽檢結果,7批次食品不合格,包括伊面里違規添加色素、米粉里檢出二氧化硫等問題。 據通報,此次抽檢的糧食制品、食用植物油、調味品共3類食品63批次,其中合格產品56批次,不合格產品7批次。在桂林南城百貨一家門店里抽檢的
有毒的工業染料竟然成為讓鮑魚、鵝掌色澤變得特別鮮亮和誘人的“法寶”。昨天,在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召開“食品安全百日嚴打工作新聞通報會”上,公布的十大案例中,有一起特別讓人揪心:星級賓館大廚竟然用染料為鮑魚上顏色。 “舌尖上的安全”不容忽視。據統計,自3月1日杭州市啟動
10月9日,蘭州市城關區檢察院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捕了制售違法使用添加MAS208(阻垢劑)浸泡豬皮、豬耳朵的商販劉某。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的審查之中。此案又引起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近日,記者就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問題,采訪了查處此類案件最為集中的城關區檢察院相關人員。
自來水和食品添加劑沖兌成白酒、豬下腳料熬制的食用油、豬肉加香精做成的牛肉、藥水泡出的黃豆芽……這些讓人咋舌的案例,就是昨天江蘇省質監局公布的2012年度查處的違法經典案例,質監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這些類似產品時,要特別小心。 案例一: 生產“營養”食品遭罰 2012年4月1日
7月30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本次共抽檢餐飲環節食品2590批次,涉及餐飲環節經營主體1506家次,共檢測食品指標11904項次,其中檢出不合格樣品13批次。 據悉,涉及不合格食品類別有餐飲食品1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1批次,酒類1批次,糧食加工品1批次,食用農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