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將在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新聞接連爆出。這是美國頁巖革命正在創造的又一座里程碑。 古今中外,但凡稱得上“革命”的事件,必有巨大影響。如今,美國的頁巖油產量大增也被貼上了“革命”的標簽。在美國頁巖催生的能源繁榮之下,世界能源地緣政治也在衍生諸多變數。 石油或成美外交利器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得益于頁巖革命,美國石油產量達到25年來的高位。隨之而來的是,2013年美國的原油進口量比5年前下降了15%。 EIA還預測,到2016年,美國的原油日產量可能達到950萬桶,接近960萬桶的歷史峰值,而960萬桶的輝煌出現在久已過去的1970年。 無獨有偶,國際能源署(IEA)也在其年度能源展望報告中預測,美國將在2016年前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 至此,美國將借頁巖繁榮實現能源獨立的論斷頻頻浮現報端。在此之前,這類說法有如癡人說夢,如今卻已成了準事......閱讀全文
北美正在持續以創紀錄的速度生產原油,預計未來5年,全球新增原油供應的三分之一將來自美國。這意味著美國將從原油主要進口國變成凈出口國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得益于頁巖油氣技術發展,美國原油產量達到25年來最高位。2013年美國原油產量達日均750萬桶,比上年大幅增長10
7月25日,據媒體報道,一艘裝載著美國凝析油的貨船即將從美國東海岸起航,駛往東亞,并將在8月之前交付這批貨物。這也將是40年來美國生產的原油首次銷往海外。 同樣,據美國《華爾街日報》上月24日報道,美國允許兩家公司出口未精煉原油,此舉將逐漸打破原油出口禁令,也標志著美國開始減少對外國原油供應的
多位美國能源專家10日在華盛頓表示,隨著美國原油產量迅猛增長和國內煉廠加工能力趨于飽和,美國放松原油出口政策是大勢所趨。但由于今年將迎來國會中期選舉和公眾普遍擔心擴大出口可能導致油價上升,短期內國會和奧巴馬政府不大可能對現行政策作出調整。 由于美國頁巖油氣技術革命帶來傳統能源復興和原油
北美、歐洲、亞洲市場對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有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12年需求量將達到26.9萬噸,到2017年需求量將達到52.5萬噸。 不難想象,北美和歐洲市場,食品包裝和食品服務產品,將推動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需求,這個需求將上升到兩位數的水平。從體積方面來講,
繼閃批4個LNG項目、全面開放天然氣出口后,外界紛紛揣測,美國原油出口的大門也即將敞開。12月12日,美國能源部長莫尼茲在普氏全球能源峰會上拋出的一番話證實了猜測。“美國是時候重新考慮改變能源政策,解除持續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 禁令是把“雙刃劍” 美國原油出口禁令可追溯到19
9月1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1對19票,通過一項法案,解除在美實行了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 國內媒體紛紛以“美國取消石油出口禁令”、“美國放開原油出口”為題報道,但事實上,這只是國會和國際市場的美好愿望,本屆奧巴馬政府不太可能完全取消原油出口禁令。 共和黨人力挺石油出口 路透社
特雷弗·豪澤 原油產量下降推高能源成本 布什政府在2006年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呼吁美國要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而當時的美國正處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前所未有的石油漲價風潮之中。最近幾十年中,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在不斷下降,而需求卻持續走高,這一降一升使美國60%的石油供給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9
日前,《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英國石油公司(BP)今年夏季從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獲得了向加拿大出口石油的出口許可證。美國商務部對許可證申請或者許可證的存在既不證實也不否認,不過表示向加拿大出口存在被批準的假設。 除此之外,包括荷蘭皇家、殼牌、Vitol等6家全球石油企業和貿易商均向美國
●美國能源工業的持續發展促進了美國就業、家庭收入、政府收入的增長 ●當前美國相對低位的油氣價格帶動了美國化工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復興 ●預計在今后3- 5年內,“能源獨立”將與美國金融、房地產等領域協同促進,為美國經濟復蘇與增長帶來正效應 ●美國“能源獨立”趨勢下油氣對外依存度的
當前,國際能源格局正在醞釀重大調整。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墨西哥等產油國聯合減產協議履約率去年創下20年新高,推動全球原油價格企穩回升。隨著技術進步和頁巖革命的深化,美國頁巖油產量飆升,成為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重要賣家。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消費國,去年中國原油進
庫欣,美國中部一個小鎮,只有8000居民,財大氣粗的彭博公司居然租用了一顆衛星監視它,庫欣有何秘密? 很簡單,庫欣是美國原油期貨最主要的交割地,其原油庫存占全美原油庫存的5%-10%。彭博的衛星一周拍攝庫欣兩次,目的是通過照片細節比對來判斷原油儲存量的變化。庫欣的
最近,海外媒體的一條消息頗耐人尋味: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的美國,要開始增加原油出口了。 據這家海外媒體報道,由于技術進步,特別是得益于在頁巖油開發中使用的“水力壓裂”技術,美國國內原油產量
本周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美國能源信息局(EIA)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原油凈進口量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這條消息備受關注,中國能源問題也早在美國成為熱門話題。 美方統計顯示,9月份中國原油日均消費量為1076萬桶,日均產量為446萬桶,凈進口量為日均630萬桶。9月份美國原油
美國二疊紀盆地紅紅火火的石油鉆探活動。 近幾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能大幅提高,扭轉了二十多年來的下降趨勢。但石油價格走高,在加上新采油提煉技術的應用,美國石油產業每周開采的原油增加了上百萬桶。 與此同時,美國民眾消耗的汽油也在大幅下降,《紐約時報》分析稱,部分原因是由于經
在陸家嘴上班的有車一族宋嘉(化名)邊盤點發票邊告訴記者:“上個月的油費節省了近200元”。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調245元/噸和235元/噸,折合升價90#0.18元/升,0#0.20元/升。成品油價再一次刷新紀錄,創出七連跌,上海成品油價格也重回“6字頭”
在陸家嘴上班的有車一族宋嘉(化名)邊盤點發票邊說:“上個月的油費節省了近200元”。 2014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調245元/噸和235元/噸,折合升價90#0.18元/升,0#0.20元/升。成品油價再一次刷新紀錄,創出七連跌,上海成品油價格也重回“6
進入2014年,因美元貨幣政策的調整以及美國對金融監管的加強,國際石油貿易格局與國際油價的形成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國際石油市場正在進入大變局的時代。今后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波幅減小、價格攀升有限是主要的市場特征。 對國際石油市場以及油價形成有長期影響的因素是:美元貨幣政策的調整和美國對大
美國石油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杰克·杰勒德7日在華盛頓呼吁美國聯邦政府放松對原油出口的限制。 杰勒德當天在美國石油協會年會上說,近年來,美國國內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持續大幅增長正在改變美國的能源格局,將給美國帶來廣泛的經濟、安全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美國政府應當重新評估上世紀70年代因石油危機和能源
雷文鉆探公司位于美國威利斯頓盆地的頁巖油鉆井平臺 轉折點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0月4日表示,2013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由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能源供應的急劇增長,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增加了7萬億英熱單
在過去的一年,西方國家紛紛猜測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但是,由于去年中國石油需求出現了20年來最低增速,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要達到這一地位仍然需要幾年時間。 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據美國能源署初步統計,2013年美國原油日均進口量為771萬桶,比201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24日報道,美國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進口的原油量跌至近30年以來最低水平,突顯頁巖革命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 OPEC出產的原油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美國降低對OPEC原油依賴度之際,水力壓裂技術的進步推動美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升至每日大約900萬桶,這是20世紀80年代中
媒體周五分析文章指出,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中東地區原油的最大買家,這勢必加劇兩國之間圍繞中東地區安全局面的外交緊張氣氛。 按照某些指標衡量,中國在多年之前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波斯灣原油的最大買家;而現在,中國正在穩步超越美國,將在2013年結束時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這個包括了絕大多數中東地區
盡管近期油價有所調整,布倫特原油2018年前10個月的平均價格同比上升39%至73美元/桶。強勁的油價主要由于2018年11月重啟伊朗制裁帶動對伊朗原油供應的擔心,委內瑞拉受國內政治及經濟動蕩使得產量急劇下滑以及全球石油庫存的持續下滑。我們預計2019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為75美元/桶,較2018年
人類對頁巖油的開發利用已經有幾個世紀了,但直至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在美國大規模投入頁巖油生產后,這一產業才真正進入了現代化生產階段。 頁巖氣和頁巖油的成功開發讓部分美國人篤信,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歷屆總統所鼓吹的“能源獨立”近在眼前。頁巖油開發給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帶來了極大好處:每年可省下2
據外媒報道,美國能源部長歐內斯特·莫尼茲13日暗示,美國正在考慮放松長期以來對石油出口的限制,但尚未透露作出改變的范圍和時間等具體細節。 莫尼茲13日在韓國的一場能源會議后表示,美國國內的原油產量快速增長,已超出美國煉油廠的精煉能力,美國當局正在考慮石油出口的問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高級顧問約翰
路透社8月1日報道稱,受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7月原油產量創年內新高、美國石油協會(API)原油庫存上漲等因素影響,7月國際油價受到劇烈沖擊,出現近兩年來最大月跌幅。 多重原因促歐佩克增產 據7月30日路透社調查顯示,歐佩克原油產量自6月起上漲7萬桶/日,在7月達到3264萬桶/日,創2018
12月5日,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稱,2012年9月美國石油月產量創下新高,達到650萬桶,為1988年1月以來的產量最高月。EIA將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水力壓裂法讓以往的石油低產區成為現在的高產中心。 巧合的是,12月6日,一份來自著名國際投行
漏油事件使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增大 英國石油公司5月5日發布公告說,盡管美國墨西哥灣爆炸沉沒的石油鉆井平臺三處漏油點中的一處目前已得到控制,但油井仍以每天約80萬升
2014年7月30日,委內瑞拉召開石油大會。委內瑞拉石油公司供圖 自2014年6月下旬以來,國際油價下跌近50%,給能源市場帶來較大沖擊。數據來源:新華社 夜幕中的俄羅斯石油公司總部大樓。 美國得州一處投產的頁巖氣井。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對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帶來極大影響。價格下跌背后,
10月21日,巴西里貝拉石油區塊招標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兩家中國企業最終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殼牌石油等3家企業組成聯合體作為唯一投標方中標,獲得了勘探和開采權。 巴西歡迎中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