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1年原油和天然氣從價計征資源稅后,另一個爭議較大的稅目“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有望年內破冰。 日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對經濟觀察報透露,煤炭資源稅改革有望今年同清理整頓涉煤收費基金同步進行。 對于稅改最為關鍵的稅率,姜智敏表示,中央已經給出具體幅度,但仍在內部研究中。 有煤炭企業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資源稅改革對煤企影響重大,立稅需先清費,如果稅已立而費未清,將加重煤炭企業的稅費負擔,失去稅改的初衷。 稅改或“快進” 煤炭、原油和天然氣,一直是資源稅改爭議較大的三個稅目。201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在《資源稅暫行條例》基礎上修訂并公布《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確定了資源稅從“從量計征”向“從價計征”轉變的改革思路,并首先將原油和天然氣的計價方式改革為從價計征,稅率為5%。 此后,對于煤炭是否也應盡快進行“從價計征”的改革議論不斷。去年以來,煤炭資源稅的改革信號釋放逐漸......閱讀全文
資源稅改革,作為2014年稅改“六稅一清”任務之一,極有可能在六個稅種的改革中最先推出。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按照“清費”“正稅”并舉和建立煤炭收費清單的要求,目前山西、內蒙等資源大省已在全國率先邁開步伐,涉煤收費、基金等各項改革紛紛啟動,為煤炭資源稅的開征鋪平道路。 伴隨著財稅改革總
為減輕煤炭企業負擔,主要產煤省份近期陸續推出清理煤炭行業行政性收費項目的措施。這被看做是政府動用“有形的手”拯救煤市的重要舉措。專家分析提出,當前我國必須堅持“清費”與“正稅”并舉,特別是要全面清理和取消對煤炭產業的不合理收費,避免煤炭稅費負擔過快增長。同時,在條件具備時審慎推出煤炭資源稅改革—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方針和重點任務。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 《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化,
昨天有消息稱,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提出力爭于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上證報記者從煤炭行業人士處獲悉,2014年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已是“板上釘釘”,在煤價處于低位時相對容易推行。山西、貴州等煤炭資源大省均在積極爭取煤炭資源稅改革試點。而社會負擔較重的大型煤炭國有企業則擔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建議,研究制定煤炭稅費整體改革方案,按照清費立稅的原則,全面清理和取消涉煤不合理收費項目,推進煤炭資源稅改革。 目前涉及我國煤炭產業的國家稅收16項,行政性收費31項(其中資源類5項,環境類11項,經濟建設類3項,行政管理類5項,企業發展類1項
今年夏天,高溫炙烤全國,但山西煤炭行業感到的卻是“寒氣逼人”。 今年一季度,在山西省屬五大煤業集團中,三大集團已跌入凈虧損區間,余下兩家利潤同比大幅下跌。上半年,全省煤炭外銷量僅增長0.1%,
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能耗高企的問題突出,既制約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違背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了各項環保政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圖片來源于網絡 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著力
多地密集“清費”鋪路煤炭資源稅改 開啟窗口迫近,上報方案稅率在2%至10% 繼2011年全國范圍內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之后,“遲到已久”的煤炭也將在2014年進入這一改革行列。據介紹,煤炭資源稅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清費”“正稅”并舉。《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山西、內蒙、貴
跌跌不休的煤價使煤企陷入全面虧損,也使救市成為煤炭行業的最大主題。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業內獲悉,財政部目前正在研究將煤炭增值稅稅率由目前的17%調減為13%。 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966.6億元,同比下降8.3%。面對行業困境,今年管理部門將進一步控制煤炭總量,力
11月25日,貴州媒體報道稱,該省財政廳廳長李岷說,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應當合理開采、節省使用”。李岷說,現行模式下,稅收“費化”情況較為嚴重,稅制功能弱化,同時從量征收不能調節煤炭資源級差收入,導致資源浪費,消耗煤炭資源的企業產品成本不能真實反映資源環境消耗和補償的真實成本,不利于貴州省資
黃金十年過去后,沒曾想,當年沒入眼的各項費用如今卻成為企業累贅。為提振山西煤炭經濟,山西省連發“利器”,幫助企業減負。6月23日,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大刀闊斧清理涉煤費用,單今年清理實施的5類涉煤收費,就可為全省煤企減負60.87億元。 稅費繁多已成煤企沉重負擔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涉
“計劃電”和“市場煤”的博弈已經導致10個省份的火電企業全面虧損,“煤電聯動”機制陷入惡性循環: 在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中,電價改革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不過,電力定價并沒有遵循當初設想的市場規律的路徑,而是沿襲了舊有體制下傳統的行政調控手段,在成本定價的路上越走越遠
2012年下半年以來,全國煤炭市場一路“陰跌”。在產煤大省山西,到今年上半年,多數煤礦陷入虧損,煤炭工業利潤下降60%。 日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山西采訪時,有許多煤礦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訴苦”,由于需求不足,產能持續釋放,煤炭行業至少要過3~5年的苦日子。 面對這一形勢,今年7月
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實施從價計征改革,大型煤企以此為契機醞釀煤炭提價,以期激活持續低迷的煤炭市場。有關專家及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煤炭行業供過于求的態勢難以在短期內改觀,所以短期內煤炭資源稅上調對煤價和煤化工行業影響不會很大。但由于煤炭資源計稅不再“好壞不分”,從長遠
國務院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1年8月2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謝旭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我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關于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 一、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 今
●加大陸上、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創新體制機制,促進頁巖氣、頁巖油、煤層 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 ●有序開工合理的水電項目 ●今年要按規劃開工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 ●積極推進電動車等清潔能源汽車產業化,加快高效清潔燃煤機組的核準進度
資源稅“從價定率”的改革今年將擴大到煤炭。財新記者從財稅部門獲悉,目前煤炭資源稅改革只待國務院批準。 資源稅改革方案由財政部稅政司牽頭制定,國家稅務總局財產行為稅司配合。全國煤炭主產省區——山西、陜西、內蒙等對改革提出了意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及部分煤炭企業也參與了改革調研和討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決定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推進清費立稅、減輕企業負擔;部署強化審計工作,推動政策措施落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會議指出,兼顧當前和長遠,實施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口,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給
煤炭是中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在60%以上。長期以來,資源稅從量計征稅負低且稅收“費化”嚴重,導致煤炭行業增長方式相對粗放,由從量改為從價計征已漸成各方共識。 貴州省財政廳稅政法規處處長楊秀斌說,從近3年來的統計數據看,貴州資源稅收入不足5億元,占一般財政
“覽能源業界風云,為決策提供參考”,這是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自2004年初創刊以來所堅守的辦刊理念。每到年終歲尾,我們總要駐足回望,對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國能源界所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全面梳理,并邀請業界專家評出年度能源十大新聞。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推出2014年中國能源十大新聞,這是
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會議強調,要完善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電價定價機制,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和煤電價格關系,完善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政策。推進資源稅改革,強化能源消費環節稅收調節,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繼營改增之后,我國稅收領域將又一次迎來“重量級”改革:從7月1號也就是明天起,將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改革有兩大核心任務:從價計征和擴大征收范圍。在此前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稀土、鎢、鉬等6個品目成功實施資源稅改革的基礎上,對適宜從價計征的品目全部改為從價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加大環保投入。專家最新研究表明,要想實現“美麗中國”,環保方面的投資至少要提高到GDP占比的3%,未來10年大概需要10 萬億元。資金來源除了政府收取的各種稅費,更重要的是要拉動社會的投資。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必須承擔減排責任。 作為高
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巨大成績,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加強,保障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但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體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顯,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這導致了溫室氣體排放的過快增長,是造成當前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擠占了低碳能源技術的應用空間,也使安全供應問題日益突
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發展環境、追求綠色發展……日前,我省出臺的“煤炭20條”措施一經公布,即成各方熱議焦點。8月1日,本報編輯部特別邀請省內4位煤炭經濟方面的專家,摘要解讀“煤炭20條”的幾大亮點。 A關鍵詞:減負降本、脫困發展 【摘要】 從2013年8月1日起至2013年1
“賣一噸煤賺的錢不到六塊,連兩瓶飲料都買不起,有的企業甚至是產一噸煤虧20多塊錢,好多企業都停產了,就連神華這樣的大企業日子都不好過。”近日在內蒙古、山西等地見到的蕭條景象讓王建很是感慨,身處煤炭行業的他對未來倍感擔憂。 而這只是煤炭業深陷寒冬的一個縮影。記者從中國煤炭工業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從2012年開始,煤炭行業苦苦掙扎,卻仍舊沒有脫離“苦海”。不管是煤企還是煤礦工人,嘗過了“煤炭黃金十年”所帶來的甜,如今也意識到,不經歷改革的陣痛,煤炭行業恐怕難以走出困境。 今年以來,隨著煤炭行業開啟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煤企從自身“開刀”,開始實施減員分流等措施來降本增效。對煤礦工人來說,這
許振超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
過去十年,煤炭、電力和石油行業都發展迅速,不論從技術還是規模上,都與國外很多企業幾無差異。但不容樂觀的是,未來它們仍舊需要不斷改革,所面臨的任務也仍舊艱巨。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能源行業部分上市公司,探究他們如何看待公司和行業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應對。 《證券日報》:您覺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