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伊拉克增加對華原油出口,而中國石油需求增速為近20年來最慢,迫使其他供應商將貨物轉運到其他地方。來自拉美、非洲和一些中東生產商的石油原本預計運往中國,這些貨物被運往其他地方將拖累今年的指標價格,而且國有石油公司們已經開始降低官方售價以尋找買家。 俄羅斯Rosneft和伊拉克已經與中國簽署合同,合計出口中國的石油增長量比2014年中國石油進口需求預計增長量超出接近50%。 Rosneft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生產商,在政府的支持下將東西伯利亞的石油輸往亞洲。伊拉克則提供大幅折扣和對買家要求不高的合同條款。 中石油(00857-HK)和BP(英國石油)因擔憂需求增長,也在推遲或放棄中國國內煉廠項目,賣家在需求低於預期的市場里將爭得「頭破血流」。Energy Security Analysis的Andrew Reed表示,很多人想把原油賣到亞洲,需求可能不足。 去年中國油類需求僅增長1.6%,為199......閱讀全文
4月23日,國際能源署(IEA)再次聯手《國際石油經濟》月刊,在北京發布IEA《石油市場報告2018》。報告預計,未來 6 年石油市場將經歷兩個階段,2020年前非歐佩克國家創紀錄的原油供應將大于需求增長;但其后至2023年,如果投資持續不足,全球作為緩沖的有效備用產能將僅能達到需求的2.2%
4月23日下午,國際能源署(IEA)再次聯手《國際石油經濟》月刊在北京發布IEA《石油市場報告2018》。報告預計,未來 6 年石油市場將經歷兩個階段,2020年前非歐佩克國家創紀錄的原油供應將大于需求增長;但其后至2023年,如果投資持續不足,全球作為緩沖的有效備用產能將僅能達到需求的2.2%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周二預期,全球石油需求在2040年前不會達到峰值,但預計長期需求增長將很快開始放緩。報告還預期美國頁巖油產量增速將大于歐佩克預期。 石油需求將在2040年后繼續增長 歐佩克在年度全球石油展望報道中稱,保護主義抬頭和自由貿易減少導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慢于預期,這將在204
11月8日,石油出輸國組織(OPEC)發布了《世界石油展望2012》。在這份年度報告中,OPEC不僅下調了對全球市場中長期需求,還首次承認了頁巖油氣的影響力。OPEC稱頁巖油氣的發展正在改變世界能源構架,但美國的頁巖氣神話卻很難再被復制。 經濟悲觀致需求預期下調 報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英國石油(BP)上周相繼發布了能源報告,對全球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前景、原油供應格局、國際油價預估、美國頁巖革命、地緣政治風險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記者采訪多位分析師對報告重要內容作出解讀。 石油輸出國組織上周四公布的月報顯示,2013年OPEC原油價格同比下降,為2
4月26日24時,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再次開啟。多家研究機構判斷,本輪油價上漲已成定局。這意味著國內油價將迎來三連漲,而且本次上漲很可能是今年來的最大漲幅。 3月26日,黑龍江省大慶油田采油一廠抽油機工作中。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 資料圖:
8月10日,國際能源署表示,由于中國和美國石油需求出現下滑態勢,其調低了今明兩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預計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8960萬桶,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均9050萬桶,而7月份預測該兩項數據分別為8990萬桶和9090萬桶。 7月份,全球石油供應日均9070萬桶,較6月增加3
據俄新網20日報道,俄羅斯和伊拉克正在增加對中國的石油出口,目前中國對這一“黑金”的需求正以近20年來最慢的速度增長,致使拉美、非洲和一些中東國家的供應商不得不尋找新的客戶。 美國能源安全分析公司專家安德魯·里德表示:“全球許多石油公司都希望向亞洲出售石油,但這一地區目前的需求并不足以能夠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1月12日發布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為全球能源發展繪制了一幅新的圖景。報告認為,能源需求重心正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尤其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國家。 頁巖油產量大幅增加,美國將成為最大產油國 報告說,受益于水力壓裂等新技術的應用,美國頁巖油產量繼
市場研究顯示,2018年全球密度計市場價值為8.488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1.7億美元,2019年至2026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21%。什么是密度計?密度計的英文是:Density meters或 densimeter,是用來測定液體或氣體密度的分析測量儀器。這些設備在不同的工業垂直領域
近年來,中國在全球對資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搜尋,引起了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關注。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展開的高級別、積極的能源外交,國有石油企業在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地區開展的收購,以及這些企業在管理和運營方面帶來的頗具爭議的話題。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國內外誤解中國對能源安全的追尋,而不斷將中國能源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25日刊登題為《世界可能進入油價動蕩期》一文,作者是保羅·史蒂文斯。文章稱,國際石油市場的兩種新趨勢正在給歐佩克造成左右為難的局面,并且可能種下油價動蕩的種子。首先是始于2011年的阿拉伯起義的影響,其次是頁巖技術在石油生產中的發展使用。
隨著霧霾天氣發生頻率增多,對霧霾的成因也出現多種解讀,有代表性觀點指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霧霾的主因之一。據英國石油公司2013年 6月統計,2012年,中國煤炭產量為18250億立方米,占世界煤 炭 產 量38453億 立 方 米 的47.5%,煤炭消費量為18733億立 方 米 ,
根據美國石油協會18日發布的數據,2012年衡量美國國內石油(原油與成品油)需求的石油交貨量比上年下降2.0%,降至日均1860萬桶(1桶約合159升)。 石油協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的石油交貨量是199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衡量消費者汽油需求的汽油交貨量下降0.4%,降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2日發布月度石油市場報告說,由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石油需求今明兩年將保持低幅增長。如果新興經濟體貨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下跌,將有可能影響到全球石油消費。 報告預測,全球原油日均需求2013年將達9090萬桶,比去年增加1%;2014年將達9200萬桶,比今年增加1
美國二疊紀盆地紅紅火火的石油鉆探活動。 近幾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能大幅提高,扭轉了二十多年來的下降趨勢。但石油價格走高,在加上新采油提煉技術的應用,美國石油產業每周開采的原油增加了上百萬桶。 與此同時,美國民眾消耗的汽油也在大幅下降,《紐約時報》分析稱,部分原因是由于經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1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維也納舉行了第162屆部長級會議,歐佩克12國的石油部長出席會議。會議認為2013年世界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歐佩克將繼續努力保持石油市場的穩定,2013年將繼續維持日產3000萬桶原油的產量不變。 歐佩克在會后發布公報說:“在歐元區經濟依然脆弱的背景下,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堵車想必大家都見過,要說最著名的應該就屬北京的二環路了。但是“堵船”,就不一定有人見過了。不過最近路透社公布的一組航拍圖,讓廣大網友見識了一次“堵船”。從這組航拍圖上來看,擁堵的“航段”從波斯灣起,一直到中國的南海結束。其中最嚴重的“堵點”集中在了新加坡沿岸和附近的公
中國石油大學校長張來斌 人物簡介:張來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1982年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機械系,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設備故障診斷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首批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享受國務院政府
成品油價格在本周五9月13日將再次迎來調價日。 盡管目前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大跌,但市場仍預期國內成品油價將實現“三連漲”,但上調幅度將收窄到百元左右。 而隨著成品油價將實現“三連漲”,兩大油企的煉油業務盈利也將大幅增加。 根據卓創資訊的數據預測,如果成品油
在坊間傳出中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對下游用戶限氣的傳聞后,中石油集團21日表示,已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做好天然氣產運銷儲貿等工作,嚴格履行購銷合同,盡最大努力增加市場氣源供應,滿足下游用戶需求。4月份,中石油在天然氣市場上的供應量同比提高15%以上。 一季度以來,國內天然氣
據報道,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月度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將增加130萬桶,達到每天9280萬桶。基于全球經濟形勢的好轉,該機構預計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原油需求在未來6個月將達到每天15萬桶。為此,該機構呼吁歐佩克組織增加原油產量100萬桶,以平衡供需。 但歐佩克組織認為今年全球石油的
特雷弗·豪澤 原油產量下降推高能源成本 布什政府在2006年的國情咨文演說中呼吁美國要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而當時的美國正處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前所未有的石油漲價風潮之中。最近幾十年中,美國國內石油產量在不斷下降,而需求卻持續走高,這一降一升使美國60%的石油供給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9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范英做客中國經濟網演播室。 8月1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對外原油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4.8%,而8月初國家工信部披露,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55.2%,并已超過了美國。我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不斷上漲,會不會對我國的能源安
FT全球能源領袖峰會在倫敦舉行 18日至19日,英國《金融時報》(FT)全球能源領袖峰會在倫敦舉行。但這一齊聚歐美能源巨頭的行業年會,今年的會議主題卻讓人讀出一些無奈。因為當歐債危機遭遇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能源行業的樂觀情緒顯然缺少了生長土壤,特別是在常規能源領域。
全球流動性再次泛濫,然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大宗商品方面并沒有出現此前所預期的那樣大幅上漲或是新一輪反彈,國內工業品方面更是全線收跌。 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對中國潛在石油需求放緩表示擔憂。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進口原油9205萬噸,同比下滑0.9%,這是原油表觀需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今天對外發布了《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依據報告預測,在2014年,全球油氣供需相對寬松,國際油價小幅回落;中國石油需求增速小幅回升,天然氣需求繼續快速增長。 報告分析,2014年,世界經濟加速復蘇,增速將達3.6%;地緣政治繼續調整,中東依然是主要因
聯合國有關機構預計,到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預期,世界人口屆時有可能突破150億。地球是人類的家園,隨著人口增加,過度開發和利用土地,科學家們對地球環境設定的九大安全防線中,生物多樣性喪失、氮與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幾項地球底線正瀕臨失守……生態信貸短缺挑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