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氣候變化》 洪災未來將導致歐洲財政損失加大 在未來幾十年里,歐洲因為洪災導致的年均財政損失有可能將繼續顯著擴大,這是《自然—氣候變化》上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大型洪災諸如2012年6月影響了歐洲多個國家的那批洪水災害和當下正在影響英國南部部分地區的洪水等,都預計將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將從國家層面和歐盟層面上增大災難風險的財政壓力。 Brenden Jongman等人發現,歐洲河流子流域的每月最大水流量是洪水災害的有效指標。他們發現子流域的水流量峰值之間存在高度關聯,這又受到大范圍天氣模式的影響。這意味著不同河流的流速經常同時達到很高,可能引發大片區域的洪災。研究人員還模擬了目前和未來的潛在洪災損失,將預想的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也納入考慮因素。結果顯示,從現在到2050年,年均洪災損失將上升500%,相應的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也將翻一番——2013年因洪水產生的損失就達 ......閱讀全文
1 為什么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
《自然—免疫學》 白細胞介素-1信號旁路激活對活體病毒感染至關重要 最新研究發現,白細胞介素-1信號的旁路激活對于誘導活體病毒感染中的T細胞應答是充分且必要的,本周的《自然—免疫學》刊登了這一研究結論。這項發現意味著白細胞介素-1具有成為疫苗佐劑的潛力。 要實現疫苗誘導的免疫應
在忙于解決地區爭端的中東地區領導人日程中,氣候變化不會處于中心地位。但專家稱,氣溫升高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會影響到中東地區陸地的形狀。 據氣候變化在線報道,從黎巴嫩的融雪到突尼斯和埃及的洪水,氣候變化已經開始影響到中東和北非地區,而這些地區的領導人卻忙于政治糾紛之中。 獨立活動聯盟的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溫、臺風、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形成災害,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據估計,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氣象水文災害影響的平均人數為2.11億,是因戰爭沖
華西都市報專訪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主任羅勇。 從去年冬天的西北暴雪,到延續數月的西南大旱,再到目前長江流域因強降雨形成的洪澇災害,最近大半年來,極端惡劣天氣“變著戲法”輪番襲來。這樣的極端天氣今后還會出現嗎?面對極端天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昨日,受四川省人大的邀請,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主任
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孟加拉國有越來越多的“氣候移民”從沿海低洼地區向內陸大城市移民。圖為該國首都達卡一條河流上的小船。 由于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亞太地區未來將面臨大規模“氣候移民”的嚴峻挑戰,這是總部設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亞洲開發銀行發出的警告。 這
舟山市普陀區蝦峙鎮的蝦峙水庫干涸見底,只剩下正常庫容1%的蓄水量(5月31日攝)。 5月30日,浙江舟山氣象局發布干旱橙色預警,這是舟山今年首次發布干旱預警。目前舟山的水庫蓄水率只有約26%,照此蓄水量大約只夠舟山城區使用一個月左右。由于持續少雨,舟山居民飲用水和農業生產用水均受到影響。目前
中國政府18日在華沙氣候大會上正式發布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華沙氣候談判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這是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戰略規劃,對提高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綜合能力意義重大。 中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復雜、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氣候變化已對中國的糧食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要弄明白氣候變化的解決辦法,我們有一段很明顯但有限的時間來行動。對于我們的領導人而言,未來的18個月將是關鍵。薩里木爾·胡克就此作出解釋。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全球的領導人和公民能夠而且必須正視這一事實,并著手予以解決,他們有三個不同的行動期限。 第一個時間段最長,跨度為未來的50-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最新報告,詳細闡述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敦促全世界做好有效應對準備。 IPCC大會3月25日在橫濱開幕,會議討論并制定題為《氣候變化2014: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報告強調,“氣溫升高很容易造成大范圍不可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最新報告,詳細闡述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敦促全世界做好有效應對準備。 IPCC大會3月25日在橫濱開幕,會議討論并制定題為《氣候變化2014: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報告強調,“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水利事業在國家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一號文件的形式關注水利事業,凸顯了黨和政府對水利事業的高度關注。這是水利事業的發展機遇,也是科技工作者沉甸甸的責任與義務。本報特約請水利、農業、政策領域的有關學者解讀文件,提出建議,以科學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天刊登第一篇。
全球氣候變暖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已經并且正在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土地沙化、濕地減少、積雪消失……青藏高原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災區”。 “過去,這湖邊上的山上終年都有積雪,七八月份也不化。放羊時,白的雪映著太陽,耀人的眼睛。現在山頂好久看
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極端天氣……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到底存在何種關聯?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究竟在哪兒?近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一場高端科技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用精辟的語言,剖析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間的關聯,探尋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 近30多年是極端天氣的高發期 從20世紀后期至21
11月14日,菲律賓強臺風“海燕”災后救援進入第七天,重災城市塔克洛班連日斷水斷糧斷電。圖為部分受災民眾徒步離開家園。 核心閱讀 11 月13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3年世界氣候狀況初步報告說,2013年是自1850年有現代記錄以來第十個最暖年份。未來全球變暖勢頭還將持續
洪水、火災、融冰和高溫。從煙熏火燎的莫斯科到置身汪洋的愛荷華州和北極,這個仲夏季節的地球似乎要崩潰了。以此,科學家們表示,這并不只是一個征兆,而是惱人的氣候變化已經大行其道的跡象。 據美聯社報道,專家認為,目前亟需更好的手段來預報極端事件,比如俄羅斯的熱浪和森林火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 盡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氣環流形勢與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期間的大氣環流形勢有很大不同,但人們對雨雪冰凍災害是否再現仍心存憂慮。更讓人感到混亂的是:不是都說暖冬了嗎?怎么冬天還這么冷?在經歷了去年年初和年末兩次讓人印
最近,地理學家Richard Heede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眾議院科學、太空和技術委員會主席,眾議員Lamar Smith的傳票。當若干州的檢察長著手調查埃克森美孚公司是否因在即便其自身的科學家知道氣候變化正在發生的情況下仍散布關于氣候變化的懷疑言論而犯有欺詐行為時,身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的Smit
經合組織(OECD)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人口快速增長、經濟發展以及地面沉降狀況加劇,諸多因素將使得2050年全球主要沿海城市暴發洪水的風險增加8倍,洪災所造成的損失將超過500億美元。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全球136個主要沿海城市目前和
據國外媒體報道,人為的氣候變化正在給我們的星球帶來無數的變化。現狀讓許多人感到迷惑,因為每天都會出現新的物種滅絕和氣候變化帶來威脅的消息。如果你不是科學家,就很難知道該怎么做。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正試圖改變這一切,希望幫助人們描繪出南極的未來。 他們的新論文發表在近日的《自然》(Nature)雜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盡管面對氣候變化在未來一個世紀中可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但世界上絕大多數海港都未做好準備。 據每日科學網報道,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小組在對世界各地的港務管理部門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官員都不確定如何才能最好地保護設施不受海平面上升和更頻繁的劇烈風暴的影響,
英國 撥10億綠色資金 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英國已撥出超過2/3的快速啟動資金,用以幫助最貧窮和最脆弱地區的人民適應氣候變化,這表明英國在2012年底前總撥款達15億英鎊的承諾正在按計劃進行。” “我們已承諾,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將是最綠色的政府。這次通過的10億英鎊快速啟動資金對
近年來,世界多地遭受了區域性極端天氣,如美國、俄羅斯分別于2011年和2010年遭遇熱浪,此時巴基斯坦卻遭前所未有的洪災。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5日報道,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院(PIK)科學家認為,這些個別的破壞性氣候事件背后有著共同原因: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通過一種難以覺察的共振機制,屢屢擾亂
奧巴馬政府近來做出了一項鮮少人知卻對其氣候政策而言十分重要的舉動:上調美國官方使用的二氧化碳污染引起的經濟損失指數。 按照最新發布的碳排放社會成本指數,到2020年,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所產生的社會成本為43美元(1美元約為6.12元人民幣),比2010年的評估上漲了58%。美國政府每兩年對
聯合國氣象機構稱,在2012年這個有歷史記錄以來第9熱的年份里,北極海冰的消融速度開創新高,加深了人們對颶風桑迪等極端天氣所凸顯的氣候變化的擔憂。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世界氣象組織在日前發布的一份關于2012年情況的報告中說,在去年8月至9月的融冰季節,北極的海冰覆蓋面積僅為3
英國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大西洋上空的溫濕水汽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豐富的雨水。然而,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英國近年來不斷遭受惡劣天氣的影響,洪災頻發,這就給英國保證飲用水安全,盡可能避免洪水給飲用水帶來污染提出了新挑戰。 面對這一新情況,英國政府作出明確的職責劃分,水務公司在保證飲用水安全,避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到2100年,氣候變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可能會威脅到美國180個沿海城市,其中邁阿密、新奧爾良和弗吉尼亞海灘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此前的相關研究假設了到本世紀末不同地區海平面升高幅度不同,著眼于預測哪些地區會面臨洪災,但這項最新研究的考察重點集中在美國
這是2011年10月15日由國際空間站第29期駐站宇航員拍攝的包括尼羅河三角洲和西奈半島在內的地中海地區的斜視圖,圖中可看到地球的氣輝。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報告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全球各地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極端氣候事件,從歐洲的熱浪
在持續幾個月的干旱之后,中國的東南部最近又遭遇洪澇災害;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的中西部在本月初則有200多個地方創造了高溫紀錄;一個多月前,美國南部連遭龍卷風襲擊;與此同時,英國在經歷了三百年來最冷的冬天之后,又迎來百年來最暖和的春天,斯諾頓市更是有了一場六月雪……凡此種種似乎都在告訴人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