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血液專家發現白血病預后不良的新基因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主任孟凡義教授率領的難治性白血病分子機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團隊發現PDCD7和FIS1兩個基因具有早期診斷難治性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及判斷預后的價值。該成果在著名醫學雜志Plos One頭版發表,并已獲批國家發明ZL二項。 孟凡義介紹,課題組將耐藥和非耐藥的白血病細胞模型及原代白血病細胞通過高通量基因芯片掃描后應用分子生物學工具分析比對獲得20多個差異性顯著的基因,經過大量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標本檢測并結合治療隨訪結果的驗證,最終認定PDCD7和FIS1兩個基因具有早期診斷難治性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及判斷預后的價值,為個體化診治提供了新的依據。 目前,研究小組正在進一步探索新發現的基因在難治性白血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以及靶向性逆轉白血病細胞耐藥性,為設計療效更好的治療方案提供理論支持。 ......閱讀全文
毛細胞白血病細胞化學檢驗
毛細胞血管漿內含有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5,和其他酸性磷酸酶的同工酶不同,該酶不被酒石酸抑制。95%以上的HCL患者酸性磷酸酶酒石酸實驗(TRAP)陽性(也有少數其他慢性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可出現該實驗的陽性)。
細胞小鼠骨髓性白血病細胞
細胞小鼠骨髓性白血病細胞??1)?來源:傳秋生物細胞庫2)?形態:懸浮?淋巴母細胞樣3)?含量:>1x106 個/mL4)?污染:支原體、細菌、酵母和真菌檢測為陰性5)?規格:T25瓶或者1mL凍存管包裝6) 運輸:順豐發貨培養條件:培養基:1640+10%fbs+62 ng/ml M-CSF+0.
漿細胞白血病實驗診斷
1.血象 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計數多減少。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異常漿細胞明顯增生,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小型漿細胞和網狀細胞樣漿細胞。漿細胞成
白血病細胞浸潤的簡介
急慢性白血病一個重要的病理改變是白血病細胞向體內重要器官,如肝、心、腦、腎、脾等游走浸潤,從而引起器官不可逆損害。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白血病的病因學已從群體醫學、細胞生物學進入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盡管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發生有關,但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在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方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白細胞總數顯著增高,多數大于100×109/L,分類中以幼淋巴細胞占優勢,有時幾乎全為幼淋巴細胞,其形態學特點:細胞體積較淋巴細胞略大,直徑為12~14μm,胞質豐富,淺藍色,無顆粒。核/質比率低,胞核圓形或卵圓形。血片中藍細胞較慢淋顯著為少。血小板有不同程度減少。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介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確,但認為費城染色體與該病密切相關,大約有90至95%的病人出現
漿細胞白血病檢測實驗
血象: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一般為正細胞正色素型,也可以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血片內可見大量漿細胞,大于20%或絕對值大于、等于2×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數減少,血沉明顯增快。實驗步驟血象: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一般為正細胞正色素型
淋巴細胞白血病檢查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增高,可見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2)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幼稚和原始淋巴細胞占25%以上。 (3)流式細胞儀檢查:確定細胞免疫表型 (4)染色體和基因檢查:例如Ph1染色體檢查,有助于確診并指導治療和預后。
漿細胞白血病檢測實驗
實驗步驟血象: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一般為正細胞正色素型,也可以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血片內可見大量漿細胞,大于20%或絕對值大于、等于2×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數減少,血沉明顯增快。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內各階段
漿細胞白血病實驗診斷
1.血象 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計數多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異常漿細胞明顯增生,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小型漿細胞和網狀細胞樣漿細胞。
白血病細胞浸潤的檢查
A、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癥狀之一,ALL多見。 D、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于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后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
毛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免疫分型
免疫分型在HCL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中起重要作用。1.病理 脾HC浸潤限于紅髓,白髓不受累,且萎縮。HCL時雖然血單核細胞減少,但紅髓內組織細胞仍增多。此外可見特殊的“紅細胞湖”,系由HC圍成的假竇,中間被紅細胞充滿。 肝HC主要浸潤匯管區及肝竇,可見血管瘤樣假竇形成。2.影像學 少數HCL患者骨X線檢
白血病細胞的免疫分型
正常骨髓CD45/SSC流式細胞術圖譜實驗步驟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介紹
成人T細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一種與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直接相關、發生于成人的特殊類型淋巴系統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變主要發生在外周血淋巴細胞,亦可侵及骨髓。該病于1976年首先由日本學者高月清提出,其臨床特征為肝、脾、淋巴結腫大、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鑒別
1.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 蕈樣霉菌病/sezary綜合征(MF/SS)是一種分化成熟的T細胞惡性疾病。與ATL相似,二者均有皮膚浸潤病變。在新的WHO白血病及淋巴瘤分類中二者均歸類于成熟(外周)T細胞腫瘤,區別點在于:①ATL白血病細胞一般不浸潤表皮;②ATL細胞與典型sezary細胞
成髓細胞白血病的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癥狀及剖檢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可用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BLISA)和瓊脂擴散試驗等,以ELISA法較為理想。診斷時要注意與馬立克氏病,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相區別。
漿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1.血象 大多數病例有中度貧血,多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少數是低色素型。白細胞總數多升高,可達(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漿細胞,形態異常。血小板計數多減少。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各階段異常漿細胞明顯增生,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小型漿細胞和網狀細胞樣漿細胞。漿細胞成
怎樣預防成人T細胞白血病?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感染傳播途徑清楚,主要通過母嬰、血液及性接觸。所以預防措施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開展有關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2、提倡安全的性行為,積極宣傳使用安全套。 3、開展HTLV-1母嬰傳播的預防,避免母嬰喂養,以減少嬰兒感染。 4、使用血液、血液或分及血液制品時,必須嚴格檢
白血病細胞浸潤的鑒別診斷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并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經性負感組織增生,還有許多因素如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藥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
關于毛細胞白血病的簡介
毛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由于此種白血病細胞在顯微鏡下,尤其在電子顯微鏡下其胞漿有明顯的毛狀突起,故稱為毛細胞,因而命名為毛細胞白血病。廣義上仍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主要見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為4∶1。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血象和骨髓象、流式細胞學、染色體和基因等特點診斷。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按國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IWCLL)標準診斷。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檢查
1.外周血 與其他急性白血病不同,ATL病人一般可無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即使有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者,程度也較輕,重度貧血和血小板減少者較少見。白細胞數常增高,尤其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人。淋巴細胞占10%~90%,淋巴細胞增多者亦主要見于急性和慢性型ATL病人 2.骨髓象 淋巴細胞可少于30%也可多于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診斷
1.國內診斷標準(1984年全國部分省市ATL協作會議) (1)白血病的臨床表現:①發病于成年人;②有淺表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常增高,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占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血清抗HTLV-Ⅰ抗體陽性。 2.ATL國
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病因
離子輻射可以使CML發生率增高,在廣島和長畸原子彈爆炸后幸存者,接受脊椎放療的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和接受放療的宮頸癌患者中CML發病率與其他人群相比明顯增高,長期接觸苯和接受化療的各種腫瘤患者可導致CML發生,提示某些化學物質亦與CML發關,CML患者HLA抗原CW3和CW4頻率增高,表明其可能是C
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治療
1.造血干細胞移植 至今唯一能治愈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措施是做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愈率達60%~70%。效果最好的是在發病后第一年,即在慢性期的早期進行。首先爭取有血緣關系的人白細胞抗原(HLA)配型一致的供者,非血緣關系的HLA相合供者,包括臍血移植為第二選擇,最后也可選擇有血緣關系的HLA
成髓細胞白血病的概述
成髓細胞白血病是一種侵害肉種雞的成髓細胞白血病,又稱骨髓細胞瘤,是由有囊膜的白血病病毒(ALV)所致的傳染病,對肉雞業已構成嚴重威脅。該病可垂直傳播。潛伏期和病程比較長,經胚胎感染,10周齡才發生死亡,平均死亡周齡為20周齡。一般在25~55周齡時發生肉眼可見病變。種雞死亡高峰,每月死亡率達6%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癥狀
ATL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白血病樣的急性型、淋巴細胞增生的淋巴瘤型、預后較好的慢性型和冒煙狀態(隱襲型)。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淋巴結腫大。許多患者有廣泛的淋巴結病,大多數有腹膜后淋巴結腫大,但縱隔腫塊很少見骨髓常有白血病細胞浸潤。其他常見受累部位有肺、肝臟皮膚、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護理
一、一般護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代謝率高,加之化療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在化療期間宜臥床休息,鼓勵病人多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囑患者多飲水,以預防尿酸性腎病的發生。由于化療引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療期間須預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潔,每日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減少探視,避
毛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特征
毛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由于此種白血病細胞在顯微鏡下,尤其在電子顯微鏡下其胞漿有明顯的毛狀突起,故稱為毛細胞,因而命名為毛細胞白血病。廣義上仍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主要見于老年男性,男女比例為4∶1。
白血病細胞的免疫分型
正常骨髓CD45/SSC流式細胞術圖譜 ? ? ? ? ? ? 實驗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