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制作了一張抗生素耐藥性的全球地圖,警告稱一個“后抗生素”的世界可能很快會成為現實。然而從某些方面來看,它已經到來了。 曾經有救命效果的藥物現在毫無作用。氯霉素曾是醫生治療傷寒的首選藥物,如今在世界很多地方已經無效了。廣泛耐藥結核(TB)株、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多藥耐藥大腸埃希菌等都是公眾健康的嚴重威脅。每一類抗生素所對應的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加,抗病毒、抗寄生蟲和抗真菌藥物也是如此。 情況可能變得更糟:常規醫療、外科手術、癌癥治療、器官移植和農業產業化等都不能缺少抗菌藥物;而且許多傳染人類和牲畜的疾病目前都依賴于一兩種藥物。 耐藥性在全世界傳播著。MRSA已經跨越了兩大洲,TB、瘧疾、HIV病毒和肺炎球菌等耐藥菌株也是如此。眾多耐藥性瘧疾菌株已經從東南亞蔓延到了非洲。 到目前為止,國際上的反應是無力的。WHO在上個月才接受抗生素耐藥性可能屬于國際衛生條例中的事項。該條例關于......閱讀全文
用語不清不利于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應對抗微生物藥物效果日漸減弱的現狀。在本文中,作者Marc Mendelson及同事敦促人們規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領域的用語。 來自Nature自然科研 長期以來,臨床醫生一直都知道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藥性已經高到了令人警惕的程度。這種復雜的健康威脅通常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2010年9月9日,北京,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讀取實驗結果。北大第一醫院是19家“超級細菌”監測哨點之一。 最近在我國檢測出的“超級細菌”呈現出“來路不明,致病性不強”的特點,但“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在于“耐藥性”的傳播,而非“致病力”的強弱。 自8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這是《自然》選出的在今年對于科學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十個人。“今年的名單突顯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在天文學,生殖生物學和少數族裔在科學領域的權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寫編輯表示,“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今年3月24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結核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認為感染上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導致肺結核(TB)的細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患上有癥狀的疾病。即便他們當中只有10
專家稱超級細菌并非不可治 難成大范圍流行疾病四問“超級細菌” 8月11日,國際上赫赫有名的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刊登了一篇關于“超級細菌”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發現了一種具有多重抗藥性、幾乎能抵抗所有抗生素的危險基因突變產物――含有NDM-1 的“超級細菌”。目前,研究人員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確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共同組織的研討會所確定的合作內容, 2018年,雙方共同資助中英雙方科學家在“抗生素耐藥”領域(Antibacterial Resistance)開展的實質性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征集,我委共收到23項申請,經初步審查并與英
一個幽靈正在世界徘徊。 從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到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歐美國家,這個幽靈可謂所向披靡,至今已經捕獲了170多人,其中僅英國就有5例死亡。 幽靈其實是一種超級病菌。本來,抗生素是人類抵御細菌感染類疾病的主要武器。但是,這種超級病菌幾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2010年8
顯微鏡下的超級病菌 一個幽靈正在世界徘徊。 從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到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歐美國家,這個幽靈可謂所向披靡,至今已經捕獲了170多人,其中僅英國就有5例死亡。 幽靈其實是一種超級病菌。本來,抗生素是人類抵御細菌感染類疾病的主要武器。但是,這種超級病菌幾乎可以抵御所有抗
抗生素在對抗細菌感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已經拯救了數十億人的生命。本文中,小編整理了抗生素領域最新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Nat Microbiol:局部抗生素或能誘發意想不到的抗病毒反應DOI:10.1038/s41564-018-0138-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如果說之前人類因其受益,那么,如今全世界則不得不致力于解決抗生素濫用所導致的后果——耐藥細菌的出現及傳播。 今年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的193個成員國簽署宣言承諾加強管制抗生素。在各國采取行動推動抗生素減量使用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積極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世界上最具耐藥性、最能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細菌”列表“12強”,上“榜”的細菌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急需開發新型抗生素來應對。這是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類似清單,意味著拉響了“超級細菌”警報。 “超級細菌”可怕之處并不在于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在世界衛生
新年伊始,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未來十年內全球健康挑戰清單”,其中涵蓋了13項與公共健康相關的問題。這份清單是在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支持下制定的,主要目的包括:預防傳染病和流行病,保護青少年群體健康,維護氣候穩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及在爆發武裝沖突的局部地區提供醫療保健。下面我們將針對其內
當前的微生物學研究如同‘盲人摸象’,由于各國的研究方法和標準不統一,使得數據難以比較及整合,這種‘碎片化’現狀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具有獨特生理代謝優勢的微生物,在解決地球各類危機中所起到的作用已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從污水處理到氣候變暖,人類如今所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糧食安全、疾病流
●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導致胃癌與胃潰瘍,這一點證據確鑿。但作者的研究提醒我們,這可能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問題是,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只有弊端而沒有益處嗎? ●國內醫生有個玩笑話,“在美國,買槍容易,買抗生素難;在中國,剛好反過來”。不過,國內的狀況開始轉變,購買抗生素需要醫生的處方了。但這只是萬里長
2019年開年不到1個月,上海科技大學迎來“開門紅”——北京時間1月25日凌晨,國際頂尖期刊《Cell》同時發表了上海科技大學的兩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是: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藥靶蛋白MmpL3以及“藥靶─藥物”復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創新藥物殺死
哈藥“污染門”:折射“原料藥大國”的現實困境 作為“原料藥大國”,我國一些原料藥生產企業面臨著與哈藥總廠同樣的困境――一面是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工藝,一面是附加值和利潤率都比較低的產品。而由于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藥企通常采用“價格戰”方式搶占市場,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率。因此在面對治理污染的
世衛組織一份新的報告首次審視了全球的抗菌素耐藥情況,包括抗生素耐藥性,表明這種嚴重威脅不再是未來的一種預測,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區發生,有潛力影響每個人,無論其年齡或國籍。當細菌發生變異,使抗生素對需要用這種藥物治
2006年,中國將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關懷"政策制度化、法制化。自此,越來越多的人從這項政策中受益。八年過去了,除了國家現有的免費抗病毒藥物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何時能用上更好的藥物?被寄予厚望的艾滋病疫苗何時能夠面世? 受專利保護,進口藥引進門檻較高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最近公布了一份《
北美東部時間8月23日,世界著名連鎖餐飲品牌———麥當勞宣布,將自2018年1月1日起,逐步在全球范圍內停用肉雞抗生素。 這一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危機公關:2015年11月,科學家從快餐連鎖店的雞肉食品中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這種細菌足以抵御被稱為“最后一道防線”的史上最強抗生素———粘桿
北美東部時間8月23日,世界著名連鎖餐飲品牌———麥當勞宣布,將自2018年1月1日起,逐步在全球范圍內停用肉雞抗生素。 這一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危機公關:2015年11月,科學家從快餐連鎖店的雞肉食品中發現了一種“超級細菌”,這種細菌足以抵御被稱為“最后一道防線”的史上最強抗生素———粘桿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病人具有傳染性,但每個病人的傳染性大小是不同的,當結核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將帶有結核病菌的微沫散播在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后可以受到感染。在受到結核菌感染的人群中發生結核病的概率為10%左右。幼兒、青春期、老年人及營養不良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
9月21日,出席聯合國大會的193個成員國簽署宣言承諾加強管制抗生素,聯手減少“超級細菌”的傳播。 大約兩周之前,9月5日,在中國杭州落下帷幕的G20峰會發布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其第四十六條明確指出,“我們將推動謹慎使用抗生素,并考慮在抗生素可負擔和可獲得性方面的巨大挑戰及其對公
“安捷倫思想領袖獎”獲得者余剛教授訪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柴靜發布《穹頂之下》紀錄片是2015年,是霧霾最嚴重的一年;彼時,國外的科學家來到中國,斷言要花20-30年中國空氣質量才能變好。而今年以來,北京的朋友們都明顯感受到空氣質量的改變,常常能見到藍天。這讓我們對中國的環境治理有了信心,也對所有
植入微電極陣列幫癱瘓患者恢復運動能力 美國學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稱,借助大腦運動皮層記錄信號,首次成功地讓一名癱瘓患者恢復多個手指、手和手腕的運動能力。 研究團隊在一位24歲四肢癱瘓的男性被試者的運動皮層中,植入了微電極陣列,隨后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解碼神經元的活動,并
隨著關于“超級細菌”的新聞的不斷出現,人們對耐藥細菌和超級細菌的擔心和恐慌也與日俱增。誠然,耐藥基因的出現成為了壓垮抗生素的最后一根的稻草,而超級細菌的出現則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紅果果的威脅。那么在這些威脅面前,科學家們如何應用最新知識和技術來創造對抗這些細菌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呢?本文就為大家盤
蔣志海制圖 曾有一項世界規模的宏基因組研究顯示,含耐藥基因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這意味著人類有可能回到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醫療體系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會退回到抗生素發明之前的境地,輕微的細菌感染都可能引起致命的后果。 ■本報記者 張晶晶 超乎現代人想象的一件事情是,在20世紀初,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