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拉克政府軍在遜尼派武裝組織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但其在向美國求援時,奧巴馬政府卻連是否派無人機支援都猶豫不決,這與之前美國的態度形成鮮明反差。 此次奧巴馬政府的猶豫不決,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美國下決心擺脫傳統能源的“挾持”。幾乎是在同時,美國國內資源部部長薩莉宣布,將開放馬薩諸塞州近海約1160平方英里的海域用于商業風力發電租賃。 這正是奧巴馬政府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縮影。據報道,奧巴馬政府計劃未來十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新能源研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以減少對中東和委內瑞拉等海外石油資源的依賴。 那么,中國目前的新能源發展情況如何?未來能否在新能源的國際戰爭中突圍?對此,多名專家認為,中國在新能源的發展上占據了一定的制高點,但其核心技術和配套產業的開發仍有待加強。 新能源發展前景可觀 在日前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處長何永勝給出了這樣一個數據:截至2014年5月末,國家電......閱讀全文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22日舉行的歐盟峰會決定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技術研發,幫助實現歐盟需要的“可承受的和可持續的能源”,以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提高歐盟的整體競爭力。 會議提出,加強新能源技術研發的方向包括提高能效,低成本開發可再生能源,加大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以進一步開發智能能源等。 歐洲理事會主席
“我們在進行著的研究不僅是為了明天,而是明天的明天。”以這個為宗旨的世界首個“負碳經濟研究院”于2011年8月23日在香港舉行莊重的創立儀式,選舉第一個提出負碳經濟的美籍華人詹松林博士為首任世界負碳經濟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為此記者日前在北京采訪了詹理事長。 他說,為解決人類能源短缺、改善全球氣
當前面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以及傳統能源開發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的難題,大規模開發利用新能源,保障能源供應與能源安全、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特別是在我國,截至2011年年底,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到10.56億千瓦,比上年增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2010年第4期應急研究項目《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研究》開始申請,課題申請書的電子版務必在2010年11月3-5日期間由各自依托單位科研管理部門通過ISIS系統上傳并確認,同時發送至應急研究項目專用電子信箱:yjyj@ma
三、計劃布局 支撐計劃是在攻關計劃的基礎上設立的,本著繼承與發展的原則,在“十一五”期間,支撐計劃從總體上重點貫徹落實《綱要》的指導方針和任務部署,加強統籌,合理布局,深化改革,突出創新,實現科技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效支撐。 以《綱要》為指導,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對于“十五”攻關
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中心 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是國家能源局于2010年7月正式授牌,依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與江蘇大全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國家級研發中心。研發中心以國家新能源戰略對接入裝備需求為牽引,以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綜合電力
3月11日,在日本東京的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前,游行者手持標語、呼喊口號進行抗議核電站的游行。游行者呼吁東電向福島市民賠償,并反對重啟核電站。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大地震、海嘯及福島核電站事故,使日本核電事業遭受重創,隨著核電站相繼進入“定期檢查”,在日本國內發電量中核電占比從 2010
為進一步落實我國首個能源科技規劃,國家能源局于5月3日正式發布《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管理辦法》,明確“十二五”期間,我國擬批準34項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辦法》自發布之日實施。 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國擬通過加強和規范重大示范工程管理,充分發揮重大示范工程在加快能源科技成果轉化為現
哥本哈根大會盡管沒有達成一個具有一個法律意義上的協議,但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能超過2度的目標達成了共識。這就意味這2015年到2025年期間全球氣體排放要快速下降,2025年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以上,從當前排放的目標和應對措施來看,不能夠支持全球控制溫升(溫室氣體排放)不超過2度的目標,未來的
縱觀歷史長河,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能源的利用和發展息息相關。在人類出現之前,動物們所用的能源都是不自覺或者是被動的,例如通過曬曬太陽獲得溫暖,支持他們生命的延續。 后來,人類由猿類進化而來。隨著跟自然界不斷的斗爭,人類也漸漸向前發展,發現“火”帶來美味的食物,也帶來良好的環境。這時,人類開
三、發展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圍繞建設制造強國,大力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發展。發展網絡協同制造技術,重點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創新設計、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工廠、制造資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務等關鍵技術;發展綠色制造技術與產品,重點研究再設計、再制造與再資源化等關鍵技術,推動制造業
近日,以“能源革命與電力發展”為主題的2015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在武漢市召開。會議發布了《“十三五”電力科技重大技術方向研究報告》。 該報告系統論述并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應重點研究的9個技術方向:智能電網技術;新一代能源系統技術;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高效清潔火力發電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利
近日,以“能源革命與電力發展”為主題的2015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在武漢市召開。會議發布了《“十三五”電力科技重大技術方向研究報告》。 該報告系統論述并提出了“十三五”期間應重點研究的9個技術方向:智能電網技術;新一代能源系統技術;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高效清潔火力發電技術;可再生 能源發電及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當前,我國經濟正進行深度調整,經濟增長由高速調整為中高速。這必然會帶來能源需求和消耗方面的重大調整。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開發利用頁巖氣、煤層氣。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工業
.1新能源介紹新能源是指通過對新技術的應用開發的如水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的可以有效利用的再生能源;還包括甲醇、酒精、沼氣、氫能等,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應用廣泛的能源則被稱作是常規能源。由于常規能源是有限的,而因為其也產生了突出的環境問題,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致力于研究和開發環保型可再生能源。1
據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全年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969小時,為1978年以來最低的水平。其中,棄光電量更是達到了40億千瓦時,尤其以新疆和甘肅更為嚴重。能源行業發展至今,新能源的消納問題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成為了重點。作為儀器儀表的上下游行業,能源消納難題或許可以從儀器儀表中尋突破
9月1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商務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主辦的2010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隆重開幕,讓我們得以近距離感受中國能源未來發展的脈搏。 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的前身是已舉辦兩屆的中國(太原)煤博會。煤博會曾是山西省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但近兩年,低碳、環保、綠色成
面對化石能源日漸枯竭和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現實壓力,一場新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電源結構也將在今后幾十年內逐步改變。隨著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在未來有望成為主力電源,電網的發展也將經歷重大轉型。 推進電能替代 加快電網創新 2009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自2014年6月以來,國際原油市場經歷了價格的劇烈下跌。以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為代表的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高位下跌到近期的接近每桶50美元,累計跌幅達到50%。中國輿論普遍認為,作為世界主要的原油進口國,本輪原油價格暴跌對中國是極大的利好。 根據中國2013年的原油
9月16日,主題為“低碳路徑 綠色轉型 科學發展”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高峰論壇在山西太原開幕。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作主題發言。 李學勇說,能源是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能源,是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的問題。當前全球范圍內正在孕育和興起的能源科技和
更多的人口進入城鎮,更多的新建住房、公用設施,無不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支撐。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城鎮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費至少會增長6000萬噸標準煤。以此估算,未來6年間,新增的能源消費將超過3.6億噸標準煤。 我國本就吃緊的能源供應,如何應對城鎮化加速帶來的考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
9月14日――世界清潔日,是聯合國舉辦的全球性清潔活動,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環境保護活動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過130個國家、4000萬人參加這個活動。今年世界清潔日的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昨日,記者借世界清潔日之機,就今年的主題內容及當今社會面臨
國務院討論并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中敲定的“十二五”期間能源發展目標為: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其中,新能源的有序發展被重點提及。《規劃》中一共提出七項重點任務,前三項包括“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節能優先”、“提高能源開發轉化
9月9日,“共道未來”2010年會議在京召開。“共道未來”會議是一系列旨在解決國際關鍵問題的全球峰會,今年是第二次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的400余名頂尖科學家、商界領袖、決策者和有影響力的思想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討解決目前能源需求以及未來能源問題的新途徑。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財政部4月30日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和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是指通過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資金。《暫行辦法》要求,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管理。 《暫行辦法》
當前,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是全球應對氣候和環境挑戰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世界能源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正在受到廣泛關注。日前,美國彭博新能源戰略公司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利布萊克應邀在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以“全球清潔能源投資趨勢”為主題發表演講,縱論新能源現狀
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巨大成績,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加強,保障體系也在逐步完善。但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體系的高碳特征非常明顯,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在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這導致了溫室氣體排放的過快增長,是造成當前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擠占了低碳能源技術的應用空間,也使安全供應問題日益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