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遠、更快地飛向太空,研發人員一直對核動力飛船傾注心血。近日,該領域的研發取得一項實質性進展:俄科研人員組裝出了為未來核動力飛船反應堆服務的“熱源”——核燃料釋熱元件,隨后的一系列測試將于今年展開。 該元件的領銜設計單位——俄能源技術科研和設計研究所的首席設計師切列普寧日前對媒體說,未來的行星際飛船應著重考慮采用核動力裝置。該研究所制定的核動力裝置規劃,已于2009年獲得俄總統領導的現代化與經濟技術發展委員會批準,該裝置的草圖設計已在2011年年底定稿。 依據設計,這種核動力裝置將采用尺寸不大的氣冷式快中子反應堆,所用核燃料為高濃縮二氧化鈾,其濃度高于普通核電站燃料。二氧化鈾發生核裂變后,會產生極高熱能,這些熱能要通過反應堆內的釋熱元件并借助氣態載熱劑輸送到反應堆外。這一重要元件已在本月初由俄聯邦能源署下屬研制機構組裝完畢,目前全球尚無與之類似的元件。 切列普寧介紹說,俄最終制成的將是兆瓦級核動力裝置,其工作溫度比......閱讀全文
2013年多數國家仍將繼續按原計劃建造核電站,并將進一步加強核安全監管,檢查核設施防災能力,調整核應急措施,積極開發先進核電技術。 ·日本 日本計劃建造更多核電站。1月2日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他將批準建造更多的核反應堆。 這與野田佳彥領導的民主黨前政府的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3年1月19日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9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
■沈冰李德平(1926.11.4—)李德平,祖籍江蘇興化,1948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我國著名輻射物理、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輻射防護科研領域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輻射探測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委員,曾連續三
李德平(1926.11.4—) 李德平,祖籍江蘇興化,1948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我國著名輻射物理、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輻射防護科研領域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輻射探測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委員,曾連續三屆擔任國際放射防護委員
彭士祿,1925年生于廣東海豐,1956年畢業于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上世紀60
過時的基因組測序儀不一定非得淘汰不用,研究人員可以稍加改造,讓它們在下一代生物化學研究中發揮余熱。 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地下儲藏室里,十幾臺DNA測序儀被拆解開來,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攝像頭、激光器以及光學和流體控制器散落在地,它們都來自名為GAIIx的Illumina第二代DNA測序儀。地板上,一臺舊
姚建年:化學的貢獻將得到更加極致的體現 化學是一門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制備及其應用,以及物質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學科,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境、醫藥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在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
懸浮滑板、智能宇宙飛船、可食用的食品包裝袋以及其他更多產品,都位列美國《時代》周刊網站于2014年11月20日評選出來的25項最佳發明之列。這些發明不僅使得我們的世界更美好、更智能,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加充滿樂趣。 磁懸浮滑板--Hendo Hoverboard 1.磁懸浮滑板 在
我國科技界正迅速蔓延著一股“浮夸不實”的學風。他們熱衷于“上報”夸大的成績,也熱衷于向社會公眾“宣揚”夸大的成績;以此來換取“領導”和“社會公眾”的“支持”。 如果說熱中子堆的運轉,要求做到毫秒級的精確控制,快中子堆就要做到微秒級的控制。據我們所知,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已
不要被酷而短暫的應用和華而不實的小發明所迷惑,今年的頂級科技革新將產生更深遠影響。大部分技術革新已經開始改變我們以及周圍的世界,有的技術革新會直接產生影響,而其他革新可能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完成。 DNA納米機器人注入蟑螂體內:納米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研究領域,主要以操縱分子水平的材
在太空中綻放的花朵嫦娥四號搭載的微型生物圈載荷手繪圖搭載探空火箭進入太空的兩只小狗“小豹”和“珊珊”(來自網絡) 對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大自然無疑是格外眷顧的,慷慨地賜予了適宜的陽光、水、空氣和溫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歷程,形成了復雜多樣、五彩斑斕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屬于靈長類的我們人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反應堆21日下午一度冒出灰煙,現場工作人員短暫撤離。 附近輻射水平變化不大 福島第一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發言人21日說,當地時間15時55分(北京時間14時55分),3號反應堆冒出淡灰色煙。這名發言人說:“由于這一問題,東電暫時撤離工作人員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過去兩年,全球核能產業已出現了復蘇的勢頭,這其中,俄羅斯的核能經濟更是風生水起,彰顯了作為傳統核能大國的底氣和實力。今年6月,第3屆“面向21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這是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召開的第一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部長級會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席
[摘要]俄羅斯已經推出世界上最大核動力破冰船的船體Arktika,它將成為最強大的雙核反應堆破冰船。到目前為止,波羅的海工廠已經組裝了10000公噸的金屬結構,建筑工人已經開始為Arktika組裝上層建筑、以及組裝Sibir的部件和該系列中的第二艘船。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俄羅斯已經推
钚生產工作十分困難。所有人都想當然地以為它就在那里,并一直在那里。生活要比這更復雜一些。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一個“輻射室”,钚就在這里被制備。圖片來源:Alexandra Witze Ken Wilson透過一扇黃色玻璃窗,凝視著另一邊的雜亂瓶子和化學設備。在這樣一個“輻射室”工作是Wil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新華社記者賈永、徐壯志)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載著中華民族沖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飛上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
多少年來,大熊貓、青花瓷、中國功夫和戲曲,一度成為外國人腦海中關于中國的主要印象。而最近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已經榮升為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與上述早已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中國名片不同,近年來,中國高科技研究成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已全面啟動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國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學成就,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以及NASA幫助設計的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學成就名單: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由地震引起的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核輻射防護”一時之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了讓公眾正確了解核輻射,應對核電站事故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迅速組織專家編輯了一本《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手冊》,以問答的形式,就公眾
新材料主要服務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也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及先導,新材料的應用領域基本集中在新興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中最重要的一極,新材料是“基礎的基礎”,是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拼圖之龍骨。 根據我國當前及未來發展的實際情況,新材料領域值得注意的新發展方向主要有半導體材料、結構材料、高分子材
富集的輻射:通過把煤燒成粉塵,發電廠集中了黑色巖石里面大量的放射性元素。 一直以來,我們對核動力的看法受到《辛普森》的影響:放射能符號集中的彈性區域,從環繞伯恩先生核電站里的工人們的奇怪的發光的環境,到霍默的低水平的精子數。現在有一個地方超級英雄,叫做放射性先生,從他的眼睛里面射出一束束的“核熱”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中核控制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華龍一號先進堆芯測量系統順利通過技術驗收。這標志著中國首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站堆芯測量系統自主研制成功,華龍一號關鍵設備國產化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這是記者23日從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了解到的。中國華龍一號堆芯測量系統技術研究
除了給予地球光和熱外,太陽也以另一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地球。一種被稱作“太陽風”的高速等離子體流時刻從太陽表面涌出,并向太陽系的深處奔去。當它到達地球附近時,會與地球的磁場發生作用。強烈的太陽風暴會引起地磁場的劇烈變化,對航天、供電、通訊、航空、導航等一系列領域和技術系統產生災害性的影響。 8月
水資源的相對匱乏和水質惡化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未來的和平與發展也將與凈水及淡水的獲得息息相關。因此,如何低成本地實現水凈化和脫鹽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要科技問題。正滲透技術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7月25日~30日,國際膜會議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剛參加完此次會議
美宇航局“勇氣”號探測器在火星隕石坑的邊緣。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班尼斯特博士表示,他們設計的跳躍式火星車可以探測多巖石地形和陡峭斜坡等以前難以到達的區域。 北京時間11月23日消息,英國科學家設計出一款新型核動力跳躍式火星車,它每次能跳0.5英里(約合800米)遠,用以
原題目:2015年,讓我們花260億小時搞科研、發92萬篇文章、喝10億杯咖啡、吃23.4萬塊小餅干2015年全球科研投入總金額:19 000億美元(約合11.8萬億人民幣) 此圖的結論建立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