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9日電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蔡忠軍在19日舉行的“臨床醫師對醫藥代表專業化程度及專業培訓認知度”調研結果研討會上說,醫藥代表的職業行為規則亟須規范化和透明化。 由中國醫師協會委托第三方調研機構開展的“臨床醫師對醫藥代表專業化程度及專業培訓認知度”調研,歷時5個多月, 分為定量調研與定性調研兩個階段,調查對象涉及近30個省份的50多所各級醫院,最后回收問卷近千份。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臨床醫師對醫藥代表專業化程度及專業培訓認知度”項目。 據中國醫師協會楊文琳主任介紹,調查結果顯示,臨床醫師普遍認為,在提升醫藥代表整體水平的措施中,讓醫藥代表接受專業知識與溝通技巧方面的培訓,是最為必要而且有效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藥學和醫學知識的培訓。調查結果也顯示普遍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外資企業醫藥代表在“了解產品特性和信息”“掌握基礎的醫藥知識和行業動態”“良好的個人素質”方面得到了醫師們的肯定。大部分受訪醫師認為......閱讀全文
在央視播出了一則歷時8 個月的調查,暗訪 6 家醫院,曝光了醫藥代表與醫生的診內交易后,輿論瞬間將矛頭指向醫藥代表,各地衛計委和醫院也迅速行動起來,展開一系列針對醫藥代表的“封殺”行動。 ▍9部委將掀醫藥反腐風暴 在央視曝光藥代行賄醫生的當天,國家衛計委連夜回應,稱已經要求相關地方行政部門展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醫藥代表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咨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 醫藥代表從事藥品銷售會帶來哪些亂象?學術推廣、技術咨詢的路應該怎么走好?人民網-人民日報4月10日起推出“聚焦醫藥代表”系列報道,聽醫藥
核心提示:究竟是被顛覆還是被招安,如何抉擇成為關系藥代們生死存亡的問題。 中國的醫藥代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從一個社會地位較高、收入較高、技術要求較高的“三高”職業變成了一個逐漸“黑化”的職業,“回扣門”、“帶金銷售”等丑聞讓這個職業成為“人人喊打”的角色。 從年初開始,國家和各地方政
過去幾年,醫學聯絡官(MSL)在中國制藥行業獲得了較快發展。2013年GSK事件后,制藥企業在業績壓力之下,發展醫學聯絡官(MSL)團隊成為實現合規學術推廣的方式之一,外資藥企均在過去幾年不斷加強自己的MSL團隊。MSL這一職業與醫藥代表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只傳遞醫學科學信息,不進行藥品的推廣和營銷
3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掛網發布《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其中提及,“做好醫藥代表登記備案信息公開工作”。這意味著,醫藥代表登記備案制度有望進一步實質性推進。 一個月前,國辦發13號文,指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關涉醫藥代表管理的內容中,便要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建立醫藥代表登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11日,為進一步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促進藥品醫療器械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競爭力,滿足公眾臨床需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3項征求意見稿公告——《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
2017年5月11日,CFDA以改革的名義,于同一天針對藥品醫療器械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發布3大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床試驗管理的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實施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
2017年5月11日,CFDA以改革的名義,于同一天針對藥品醫療器械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發布3大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改革臨床試驗管理的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實施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關政策》、《關于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加快新藥醫療器械上市審評審批的相關
“上海發布”微信公號11月7日消息,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實施意見》,提出32條具體舉措,包括力爭使本市臨床試驗機構數量達到80家以上、力爭集聚20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爭取
2017年是政策大年。這一年,兩辦發布《36條》成為影響醫療健康行業里程碑事件;這一年,中醫藥法正式施行,鼓舞了國內中藥企業;這一年,時隔八年的醫保目錄終于面世;這一年,GMP、GSP都取消了,藥代要備案,走向更合規的方向…… 2017年,國家從頂層設計上對藥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支付等五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列出了14項今年要研究頒布的文件,以及多達56項的工作任務,全面設計了“醫改”今年要完成的目標。 該《通知》從產業鏈上游的藥械臨床監管、一致性評價,流通領域的兩票制到醫療服務體系的分級診療、家庭醫生、醫
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該文件涉及生產、銷售、流通各個環節,明確將推行兩票制,打擊商業賄賂。同時,按照文件的要求,未來醫藥代表們將只能從事學術推廣、技術咨詢等活動,不得承擔藥品銷售任務,其失信行為將記入個人信用記錄!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
以學術會的方式做藥品推廣,這是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國藥企引入中國的國際通行做法。各類大小學術會已成為藥企會議費大增的客觀因素。 全國性心血管病學術會議的展位、衛星會/研討會及現場演示或培訓申請表(部分)。 葛蘭素史克(GSK)一案的不斷發酵正在掀開藥企通過會議營銷的方式直接或變相行賄的灰
一劑注射液,出廠價只有2.8元,賣給患者卻要15.82元。有關醫藥經銷鏈中的暴利行為,一直是公眾的熱議內容。針對醫藥經銷鏈中的黑幕,有人期望醫藥行業從業者良心發現,有人期待政府重拳整治,更多的人則建議從制度上進行規范。近日,一名醫藥代表向記者揭露了醫藥經銷中的黑幕。 A “醫藥行業從
以GSK(葛蘭素史克)作為事件原點,近兩周以來,阿斯利康、羅氏、輝瑞、拜耳等多家藥企已被牽入長長的疑似調查名單中。而根據最新爆出的消息,賽諾菲與禮來這兩家全球前十的外資藥企也終于難以幸免,其中國區事務確定已遭到沈陽工商部門的調查。 近日,關于沈陽工商對禮來公司在華的銷售和供應商體系進行了臨
過去藥品從藥企到醫院,中間要繞很多彎,過八票、九票的情況都存在,環節越多越不利于監管,存在洗票、用低稅點把錢拿出來給醫生、院長做商業賄賂等亂象 37歲的陳蒙(化名)最近準備換工作,已經做了十幾年醫藥代表的他,正在愈發感覺這個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逐漸遠去。 2017年1月9日,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國
GSK(葛蘭素史克)帶金銷售鏈條曝光后,更多外資藥企在華商業經營的亂象浮出水面。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可靠消息人士處獲悉:大型跨國藥企雅培制藥在華藥品銷售環節中,亦可能存在普遍的商業賄賂,并涉嫌醫院流通系統外供貨銷售。 目前,雅培制藥在華藥品銷售主要覆蓋心血管、消化、疫苗、神經系統、
8月21日,北京市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醫療行業作風建設工作專項行動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 檢查對象覆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尤其是這類醫生更要注意。基層醫師公社為大家整理如下重點: 對“特色”、“自創”等技術進行規范 《通知》提出,尤其對“特色”、“自創”等技術要進行
圖表:大型跨國藥企葛蘭素史克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在華被立案偵查 7月11日,公安部的一則通報成為國內外醫藥界的一枚重磅炸彈:因涉嫌嚴重商業賄賂等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GSK中國〕部分高管被依法立案偵查。 葛蘭素史克,這家位列世界500強第253位、業內第7位
2016年有三大舉世矚目的黑天鵝事件—— 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戰勝李世乭,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有人將上述事件集中爆發歸結為經濟下行,大國式微。 再看醫藥行業,在這個高風險的“日不落”產業,太陽底下更不缺“新鮮事”—— 魏則西離世,Theranos放棄血檢業務,天士力明星中藥被
計劃年內或以六部委名義發布的《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工作規范(征求意見稿)》(暫定名,下稱《規范》)正在小范圍內非公開地征求意見。 《第一財經日報》在獨家獲取的《規范》中注意到:公立醫院強制執行、提高質量要素權重過半,以及“禁止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等內容被明確寫入。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9月13號,上海衛計委發布了《上海市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管理規定》。全文很長,挑重點和大伙嘮嘮,內容老恐怖了,一通咣咣猛砸,不拍暈不算完。 不滿1000塊的,給警告 聽好了啊,首先,醫生收受商業賄賂不滿1000塊的,所屬醫院通報批評,所屬衛計部門給警告。心撲通一跳,這情何以堪。我坦白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防治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免費用藥等五類藥品實行分類采購。 對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多家企業生產的基本藥物和非
1、市場集中度提高 隨著國家“營改增”“兩票制”甚至“一票制”等政策推行,處方藥遇到了很大的銷售瓶頸,處方藥企業利潤空間受損。為了確保市場份額不減反增,醫藥企業紛紛向OTC市場轉型。2017年,處方藥、OTC市場競爭日益殘酷。 同時,隨著醫藥市場并購重組大量發生,處方藥和OTC市場的集中度將
處方藥尤其是毛利率高的原研藥、新特藥等,將隨著醫改深入更多地從醫院走向藥店。 隨著醫改持續推進,醫院處方藥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擠壓,大量處方藥外流,院外市場在未來幾年內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近日,天津人社局發布《關于實施維護參保人員基本用藥權益有關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積極
生意社6月10日訊 國務院2007年4月頒布的《國家食品藥品“十一五”規劃》,提出國家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以全面提升藥品質量控制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完成中成藥部頒標準4000個品種、化學藥部頒標準500個品種,早期新藥轉正標準300個品種的標準提高,制定常用藥用輔料標準223種,完成
2013年4月20日第三屆中國藥品質量安全大會在北京亦莊隆重召開,此次大會由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主辦,北京中培科檢信息技術中心承辦,國內外專家學者、知名廠商、研發機構等近400人參加了本次盛會,國內外數十名知名學者在會議期間做特邀報告,另有20多家廠商參展。分析測試
關鍵詞:行賄門 2014年展望: “帶金營銷”模式的變革 如果非要尋找2013年哪個事件撬動了整個醫藥行業,那么絕對非“葛蘭素史克(GSK)行賄門”莫屬。隨著這家全球前十、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制藥公司的“中槍”,跨國藥企在華“直接行賄”、“贊助項目”等行業潛規則一并被曝光。
從出廠到終端,一粒藥是如何坐上價格“天梯”的?日前,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員的“藥品流轉費超過20%”的言論再次將國內高昂藥價現狀暴露出來。 雖然我國醫改已步入近30個年頭,但藥價高、看病貴仍是醫改的頑疾。在醫改實施過程中,靠公關推高藥價的灰色利益鏈也已悄然形成。 多位醫藥流通領域的資深
核心閱讀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藥價下降了,藥品會否質量不保?藥企會否粗制濫造、不再花錢搞研發? 業內人士與專家表示,在保障藥品用量和回款的前提下,藥企愿意以價換量,且仍有利潤空間;中標藥品要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意味著質量有把控;降藥價,主要是通過帶量采購降低營銷成本,無需擠壓研發成本,還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