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采購專家日前警告,美國對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光伏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將使得電池和組件質量更難以確定。 組件質量咨詢公司SolarBuyer的聯合創始人伊恩·格雷戈里(Ian Gregory)在表示,美國關稅對已經不透明的供應鏈造成破壞,使的投資者難以確保他們購買的產品。 盡管實施認證制度來保障組件質量,但是格雷戈里表示,許多生產商的運營缺乏透明度,意味著制造標準的一致性已經幾乎無法監控。 格雷戈里表示,由于滿足美國大部分太陽能需求的中國制造商開始尋求方式規避關稅,這一情況已經變得更加明顯。 格雷戈里表示:“由于關稅,此刻事情有些顛倒。其嚴重破壞供應鏈。我們目前知道許多制造商不在六個月前的制造地點制造組件,沒有以六個月前的方式制造組件,也許分包給不同國家的不同公司。” “一個組件設計的方式,采用的材料以及其制造的地點和方式都影響質量。因此在美國市場,由于關稅,其制造的方式和地點很大程度上完全改變。” 格雷戈里援引昱輝陽......閱讀全文
6月3日,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獲得政府不公平補貼,建議征收最高達35.21%的關稅。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這是美方在2012年11月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已征收高額反傾銷、反補貼稅的情況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并試圖征收高額稅,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面對物美價廉的在與中國光伏企業競爭中處于下風的美國企業,如今只剩最后一件不公平的武器--關稅。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是否擴大對中國進口太陽能產品的征稅范圍提案舉行最后聽證。中國光伏企業的美國之路是否將飽受美方關稅打壓,即將揭曉。 在聽證會上,亞利桑那州固特宜
為填補國內電力缺口,巴基斯坦政府日前頒布了一攬子政策鼓勵國內太陽能發電,其中包括利用“上網電表”將私人太陽能發電并入全國電網,廢除太陽能發電設備進口關稅,以及首次允許銀行為個人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提供貸款等。 “上網電表”作為一種雙向計價機制,首次允許私人太陽能發電設備所有者將自行發電的剩余電能
美國商務部6月3日公布對中國晶體硅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初步裁決,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產品獲得不公平政府補貼,將立即征收18.56%至35.21%的反補貼關稅。根據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產品征收相應保證金。 此舉遭到美國太陽能行業的廣泛反對,平價太陽能聯盟表示“
貿易“圍堵”對象已經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高端制造”。5日外媒消息稱,歐洲企業已向歐委會提交對中國太陽能玻璃的傾銷申訴。 歐盟去年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發起“雙反”調查;而就在上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 )對華為、中興等公司的3G和4G無線設備發起“337調查”。
印度工商業聯合會(ASSOCHAM)日前致信印度財政部,表示如果出臺反傾銷稅,項目成本將上漲高達75%。 這封信于上周公布,表示如果在八月二十二日征收反傾銷稅,項目成本最低增幅為18.83%,預計價格增幅最高達75%。 這封信在ASSOCHAM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拉納?卡普爾(RanaKapo
7月20日中國商務部發表公告稱,決定從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 本次調查由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發起。 這
歐盟貿易執委會于當地時間5月8日已同意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征收臨時關稅。受此影響,中概股太陽能板塊普跌。 昨日部分中國太陽能企業對記者表示,此舉對尚在虧損中的中國光伏產業“雪上加霜”,或將使整個行業的銷售量因此下降30%。 或面臨5年懲罰性關稅 根據外媒報道,歐盟貿易專員卡瑞德古特
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再生能源產品貿易爭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洲太陽能板制造商周二向歐盟提起訴訟,要求對中國產太陽能板征收關稅。上周五,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而早些時候,美國對我國光伏產業采
歐洲光伏產品生產企業一直在與中國競爭者進行艱苦的價格戰,現在他們終于看到了一線希望。歐盟委員會近日宣布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對中國光伏產業“開刀” 據新華社和德國媒體報道,7月25日,包括總部位于德國波恩的光伏企業巨頭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在內的25
光伏行業貿易戰升級 當地時間本周二,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輸美光伏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反補貼初裁,這標志著2012年以來該行業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美國進口商家表示不滿 根據美國商務部3日發表的聲明,初步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1日作出終裁,認定從中國大陸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從臺灣地區進口的此類產品存在傾銷行為,這意味著美國將對相關產品的兩地生產商和出口商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雙反”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稱,從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產業造成了實質
5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日前,財政部向各省市自治區財政廳下發《財政部關于清算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金的通知》,要求對2009-2011年金太陽項目中已完工且并網的項目按補貼標準清算,而對未及時完工或發電的項目則取消示范,收回預撥資金。財政部規定審核最后期限為今年6月30日,而具體標準則根據金太陽
據新華社電據德國媒體9日報道,超過1000家歐洲光伏產品企業要求歐盟委員會放棄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 在一份發給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的公開信中,上述光伏企業表示,如果歐委會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決定實施懲罰性關稅,這可能對歐洲光伏企業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氣候變化是關系人類子孫后代,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在美國國務卿克里的訪華之行中,克里在北京表示,希望中美兩國進一步加強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不過就在克里向中方伸出橄欖枝的前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4號裁定,對從中國大陸
中國光伏產業正處于生死存亡之秋。 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啟動對中國出口的所有光伏組件和部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片、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18日,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法律服務部主任劉慧娟向《財經》記者透露:“原告同時也提交了反補貼的申請,歐盟委員會應該會在10月下旬就反補貼立案調查。”
隨著歐盟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雙反”案初裁結果臨近,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將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的傳聞甚囂塵上。英國路透社5月15日報道稱,歐盟近期將公布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裁定,并有望成為壓垮眾多中國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下半年起中國光伏產業大范圍的整合潮或將涌現。
歐盟委員會最新一份貿易統計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7月,歐盟發起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以及征收懲罰性關稅措施多數是針對產自中國的產品。 報告說,歐盟今年1月至7月針對相關進口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案有4起,全部是針對中國產品,涉及無縫鋼管和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同期,歐盟確定調查結果后實施征收特定關
總體來看,中國出口歐洲的光伏組件將呈現“量減價增”的變化,總銷售額也將有所下降,但這樣的結果已經大大好于高額懲罰性關稅,既保住了一定的市場,穩定了產業生存狀況,又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從而促使整個光伏產業轉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2013年7月27日,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
在9月1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由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學者撰寫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其他國家應該遵循中國的榜樣,通過激勵水能、風能和太陽能技術的市場,來降低成本。文章作者表示,中國通過把重點放在生產規模和市場增長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對于解決氣候變化做出了更多的貢獻。” 中國從
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終裁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高額稅收之后。日前,歐盟也宣布對自中國進口的光伏電池產品正式發起反補貼調查。面對歐美等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雙反”進攻,我國光伏企業如何快速調整戰略,尋找新的盈利點成為當務之急。 美歐同舉貿易保護大棒 現今,中國光伏
繼7月20日商務部立案對美國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對自韓國多晶硅進行反傾銷調查后,上周五,代表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大多晶硅企業于近日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目前,商務部已受理該項申訴。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中國多晶硅產
據國際權威能源行業研究機構IHS最新公布的報告預測,2013年,歐洲光伏新增裝機量降幅將超6GW,其中1.3GW源自歐盟針對中國進口太陽能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6GW的數字相對于2012年同比2011年約有5GW的降幅,表明降速進一步在加快。 IHS預計,2013年全球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仍有
“雙反”案的背后,不僅是經濟賬,還有戰略賬。在計算“雙反”案可能導致中歐多大的雙輸的同時,它也提醒我們:發展一個新型戰略產業,如何才能少走彎路。 大棒終于落下。北京時間6月4日晚,歐盟委員會正式就去年9月啟動的對華光伏產品“雙反”調查作出初裁,決定從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
由于燃煤,全世界公認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但相較于化石燃料和核能,《自然》雜志日前專門撰文指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發展得更快。中國在風力渦輪機、太陽光電的動力系統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生產和使用領域領先于全世界,其生成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相當于法國和德國發電廠產能的總和。2005年
美、韓等國以加工貿易、轉口貿易方式向我國出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實現了“合理”逃避關稅及反傾銷稅 在6月3日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初裁公布不久后,盡管WTO的一紙裁決指出,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了不當關稅,7月25日,美國仍發布了對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初裁結果。 簡而言之
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再遇挑戰。元旦前,中國機電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機電商會”)在發給企業的一份通知中稱,美國部分光伏企業擬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出口至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采取新動作,具體擬堵住臺灣代工電池通道。另據透露,已和中國企業達成“價格承諾”的歐盟也可能效仿美國做法。這對中國仍在利用第
美國商務部10日對華光伏雙反案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決定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中國商務部昨日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反補貼稅率大幅增加 美國商務部當天最終裁定,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生產商或出口商在美國銷售此類產品時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為18.32%
日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來源于中國的晶硅光伏產品作出“雙反”仲裁。以中國機電商會為代表的業內機構立即發表聲明,就美國方面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予以駁斥,用數據表明中國企業的“清白”。不斷浮出水面的“雙反”事件也在提醒中國光伏企業,克服技術軟肋是促進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美國時間11月
中新網11月9日電 美國對華太陽能補貼貿易調查案7日剛以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的不利裁決終裁,中國光伏產業即再遭噩耗,據央視報道,歐洲當地時間8日,歐盟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立案公告,對自中國進口的光伏電池產品發起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