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部已決定不再續發允許研究團體種植轉基因(GM)水稻和玉米的生物安全證書。這些涉及種植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的證書已在8月17日到期 。盡管尚不清楚此舉措背后的原因,其已引發了人們對于中國轉基因相關研究前景的質疑。 在2009年的8月,中國農業部曾大張旗鼓地批準了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該證書批準華中農業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生產兩種轉基因水稻,它們攜帶了來自蘇云金芽孢桿菌 (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一種基因,具有抗蟲性。 同時,中國農業部還批準了生產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開發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品種。研究人員對這種玉米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得玉米粒中包含有植酸酶(phytase)。作為一種家畜飼料添加劑,植酸酶可促進動物吸收食物中的磷,由此促進動物生長。所有證書的有效期均為5年。 然而自這些證書發放以來,公眾們一直在質疑在中國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好處。一些從事轉基因植物研究的科學......閱讀全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 “轉基因”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日前,農業部新聞辦公室發布的《轉基因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一文,引發了網民的熱烈討論。28日,人民網記者就網民所關心的七大疑問,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 疑問一:“轉基因增產”是真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17時33分報道,作為一個糧食大國,玉米在我國一直都是自給自足,但今年這一狀況似乎在悄悄地逆轉。中國十年來首次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從美國采購的玉米數量比過去15年還要多,這使得很多人驚呼進口玉米將迎來“中國時刻”。玉米進口量所發生的巨變讓很多人想到了大豆的命運,那么在這種
盡管這些實驗要么是試驗方法錯誤,要么是試驗結果與作者聲稱的結論相違背,其實驗結果不被主流科學界和各國管理機構所接受,但還是被反對者頻繁引用,并對公眾造成誤導 從試驗室研究階段開始,科學家們就對轉基因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的15年中,科學機構或者管理機構沒
圍繞轉基因食品,除了傳統的“挺轉”和“反轉”對峙雙方外,是否必須標示也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即便是將于10月1日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已經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關于是否標示、如何表示的爭議也并未停歇。 反對標示者以標示是對轉基因食品的歧視、標示的代價極大、知情權應該
法國南部的波爾多地區距離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省只有200多公里遠,屬于同一個氣候帶,都是玉米螟曾經肆虐過的地區。農場主克勞德·梅納拉(Claude Menara)在他新建的庫房里接待了本刊記者,這座庫房是用來安置大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的,屋頂裝有一整排太陽能電池板,除了自用外還可以把多余的電以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種通過降維將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的統計分析方法。本研究以轉基因玉米種植40d、50d、60d后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和酶活性進行主成分分析解釋兩個玉米品種之間的差異,以進一步綜合評價轉基因玉米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結果顯示,兩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達93%以上(圖1. 18
出于糧食安全的考慮,我國正逐年增加轉基因生物的進口數量。圖為轉基因大豆。 養豬如果全部使用配合飼料,每年將消耗糧食生產總量的40%左右。本版圖片來源:昵圖網 目前我國所使用的飼料大多數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用轉基因作物或者其加工副產品制作的轉基因飼料是否會對動物乃
法國生物技術最高委員會和國家衛生安全署10月22日先后否定了關于美國孟山都公司NK603轉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結論,同時建議對轉基因作物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 這兩家機構當天均表示,此前法國卡昂大學研究者質疑轉基因玉米安全的研究存在諸多不足,其報告中陳述的實驗結果和分析不足以支持喂食NK603
2009年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牽頭研發的“華恢1號”和“Bt汕優63”率先獲得我國第一張轉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證書,讓中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邁出了關鍵一步。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100多名學者聯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立即停止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商業化生產問題”;隨后
目前,中國農業面臨著三方面的重大挑戰。首先耕地銳減,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次,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再次,病蟲害、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惡化。 發展轉基因技術可以有效地緩解或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轉基因農作物品種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
陜西玉米被鏟事件,應成為轉基因科普的一個契機,并思量如何合理合法提速轉基因作物的科學研究、品種審定、成果轉化以及配套法規建設。 據報道,陜西省靖邊縣4000畝轉基因玉米,在即將成熟的時候被強制鏟除,原因是這些“制種玉米”父本中含轉基因成分。據了解,當地政府向農戶承諾每畝補償1400元,但村民認
轉基因農產品的商業化之路常常遭遇質疑,也一直走得磕磕絆絆,但昨日“十三五”科技規劃的發布,讓轉基因產品迎來了“春風”。在國務院關于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表態,要加大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發力度,而這樣的表述,無疑給轉基因農產品的商業推廣鋪路。可以預測,按照規
轉基因大豆不發芽、夏季產的胡蘿卜是轉基因、轉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變黑、細長又很亮的大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關于如何通過外形辨別轉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網上風傳。 僅僅看這些外觀形狀,真的就能識別轉基因嗎,究竟什么樣的食品才是轉基因?昨日,多位專家表示,這些憑借外形辨別轉基因的方法,缺乏科學依據,
超級雜草、自殺與基因的悄悄傳播——有關轉基因作物,哪個為真實,哪個為虛假,哪個尚屬未知的呢?2013年5月2日的《自然》雜志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報道。文章認為,轉基因作物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是對其進行污蔑也是不應當的。真理存在于兩者之間的某個位置上。 在有關轉基因食品與作物的激烈爭論中,
本文根據2016年4月14日許智宏在浙大“求是大講堂”的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整理人:沈梁燕 王心怡 講座人:許智宏,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曾獲
美國俄亥俄州村莊的轉基因玉米田里插著標牌。(資料圖) 據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消息,截止12月19日,深圳、福建、山東、廣東、浙江、廈門等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相繼從12批54.5萬噸美國輸華玉米中,檢出含有未經我國農業部批準的MIR162轉基因成分。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已依法對這12批54.5萬噸進
自人類耕作以來,就在探索有效防除雜草的途徑。草甘膦,因能在結構上阻斷植物體內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導致雜草和作物死亡,有效控制危害最嚴重78種雜草中的76種,而占據著農藥銷售榜的首位。 科學家夢想將抗草甘膦基因導入作物中,獲得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抗除草劑,便成為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后,最具優
編者按: 一個社會的專家系統,通常由公共知識體系及負責其生產的專業技術隊伍組成,其有效運轉依賴于專業知識的生產、解決問題時理性思維的運用,以及更為重要的一點,即科學共同體參與公共決策的廣度和深度。 一個運行良好的專家系統既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詢意見,又可以為公眾提供專業判斷
提起主糧,許多人想起的是水稻和小麥。其實玉米也是非常重要的主糧。對美國來說尤其如此,全世界的玉米有近一半產自美國。玉米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不僅總產量在所有作物中排第一(2009年總產量3.34億噸),總產值也是第一
專訪國內外生物技術專家解析熱點疑問 不久前有經濟學者在電視訪談節目中稱,轉基因玉米讓老鼠長腫瘤、美國連牲畜都被禁止喂食轉基因飼料。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一些人質疑:轉基因食品致癌或讓人“絕育無后”?老外不吃轉基因食品?對此,記者采訪了部分國內外生物技術專家及業內人士,求證
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報告稱,在美國中西部廣泛種植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具備的抗病蟲能力也使普通玉米的種植受益,由此減少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數億美元。 目前,美國種植的玉米約有63%是BT轉基因玉米,這種玉米自1996年開始引入美國,它可以表達來自蘇云金芽孢桿菌的蛋白,這種蛋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雜交方法本質相同。都是在原有品種基礎上對受體生物進行遺傳改造,轉基因技術是傳統育種方法的重要補充。 轉基因技術是一種中性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轉什么基因。采用轉基因技術可以培育出比非轉基因品種更為安全的品種。 人類社會發展,特別是人類的生存與健康,都離不開科技的進步
圖片說明:2008年11月24日布魯塞爾,一位綠色和平組織的抗議者在歐盟總部大樓前進行的抗議活動中展示被畫上鬼臉的轉基因玉米。 歐洲農民很可能將在世界糧食市場上落于劣勢,因為歐盟的糧食消費者們對轉基因糧食充滿敵意,這阻礙了科學家對培養高產量抗蟲害的糧食作物的研究。 目前歐盟只批準了一種轉
日前有媒體刊文稱,有人實驗證實轉基因食品與腫瘤、不孕不育等具有高度相關性,且西方轉基因大國絕不對自己的主糧搞轉基因。轉基因食品是否不如非轉基因食品安全?各國轉基因作物的生產和消費情況如何?針對此,國家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
為提高產品質量、 農藝性狀和發展對害蟲抗藥性,農業作物遺傳改良已成為農業產業研究部門的一項主要活動。由于正在進行的辯論圍繞食品含有轉基因生物和消費者要求明確標記基因轉基因食品,各個國家都建立了或當前正在建立專用于轉基因產品的監管框架。為了執行這樣的規例,需要篩選轉基因食品的可靠方法。
日前,《環球時報》又刊登了彭光謙"轉基因安全要用事實說話"的文章,新華網也報道了彭光謙的評論"靠轉基因解決糧食問題是飲鴆止渴".郎咸平在廣東衛視"財經郎眼"播出的"警惕!轉基因!",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解碼財商"做的《轉基因食品,你敢吃嗎?》中,更是把權威機構已反復澄清過的所謂轉基因食品致癌、影響
日前,《環球時報》又刊登了彭光謙"轉基因安全要用事實說話"的文章,新華網也報道了彭光謙的評論"靠轉基因解決糧食問題是飲鴆止渴".郎咸平在廣東衛視"財經郎眼"播出的"警惕!轉基因!",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解碼財商"做的《轉基因食品,你敢吃嗎?》中,更是把權威機構已反復澄清過的所謂轉基因食品致癌、影響
近來,法國一研究報告稱某轉基因玉米導致實驗鼠患癌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對此,不少業內專家以及一些歐盟國家的農業部長均認為,轉基因玉米致癌論“言之過早”。而本次事件背后的一些利益糾葛以及研究程序問題也有待進一步厘清。 這項研究發表在19日的《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志上。法國卡昂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
繼6月批準進口16種轉基因作物之后,7月,農業部再次批準進口兩種轉基因作物。根據中美達成的貿易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加快對生物技術產品申請的審批過程。 消息一經發布,進口轉基因農產品再次引發關注。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就相關熱點問題采訪了業內專家。 進口緩解國內供需矛盾 目前,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轉
歐洲食品安全局10月4日表示,此前質疑美國孟山都公司NK603轉基因玉米安全性的法國卡昂大學研究者的科研工作存在不足,并要求研究負責人提供更多相關信息以增強其可信度。 歐洲食品安全局的主要職責是向歐盟委員會等歐盟決策機構就食品安全風險提供科學的評估和建議。該機構當天公布的初步調查結果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