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首例“奶粉險”問世,為購買奶粉的消費者,提供了一份風險管理的選擇。這款由某保險公司和某電商聯合推出的,名為“乳制品召回損失險”的保險產品,購買之后,如果消費者在店鋪中購買的奶粉被責令召回和下架,將可以獲得每罐奶粉2000元的保險賠償,年最高累計可賠付10萬元。 這款名為消費者利益設置的“奶粉險”,是否能起到真正的保障奶粉安全的作用呢?北京食品追溯小編認為這并不能從根源上保證奶粉安全。誰都知道,買保險買的就是個心安,一旦保險合同生效就意味著奶粉不安全,孩子的身體健康受到侵害。何況網購奶粉的用戶僅僅是一小部分,商家推出此險種,無非是增加噱頭而已。 如果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食物都要用保險來保障的話,生命哪還有安全可言? 北京食品追溯小編認為,不要等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了才想辦法彌補,要從根本上防止事故的發生。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即是這樣一個平臺,它搭建生產者、消費者、監管部門的橋梁。 拿奶粉追溯來說......閱讀全文
近日,因新西蘭恒天然公司爆出肉毒桿菌污染問題,奶粉安全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肉毒桿菌中毒者如搶救不及時,病死率較高。質監部門稱,該公司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制成的多美滋奶粉流入市場達420.188噸,而包括杭州娃哈哈、可口可樂中國等公司均使用了可能受到肉毒桿菌污染的濃縮乳清蛋白粉。 恒天然公司向國
“北京作為首都,市民對食品藥品安全有著更高的期待,從追求溫飽到追求安全,再到近年來開始更加注重營養健康,我們的監管一定要滿足首都市民的新期待求。”昨天,市政協常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張志寬向本報記者介紹,本市將從今年起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藥監管制度,建立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
昨日,國務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公開發布,《通知》指出,2013年的一系列部署和監管使目前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穩向好。 但是,制約我國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掀起中國食品安全冰山一角后,2009年國務院便開始下發《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
2015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覆蓋七個方面,明確細化出三十個點,點面結合,雖面面俱到卻又重點突出,其核心在于:重建設,嚴監管,抓落實。 “重建設”。首先是監管重點在問題清單中一一列出,強調知己知彼,知根知底,摸清現狀,心里有數。問題清單突顯環境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當前的緊迫性:農藥獸藥殘留問題
中國的食品安全到底能打多少分?專家說能打80分,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可能根本不及格。如此大的差距,來自哪里?陳君石院士做客搜狐健康,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食品安全現狀。 訪談嘉賓:陳君石 嘉賓簡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