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二維材料鍺烯石墨烯家族又添表親
二維材料鍺烯 艾克斯-馬賽大學等一個歐洲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石墨烯的又一“表親”,即二維材料鍺烯(germanene)。該材料是由單層鍺原子構成,或具備表現出色的電學和光學性質,未來有可能被廣泛集成在各種電子設備。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10日的《新物理學雜志》上。 這種二維材料最早于2009年被提出,但截至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難以將其實現。而自那時起,石墨烯已被進一步開發,其他的二維材料如硅烯(silicene)已經合成出。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0日報道,用于合成這種材料的方法類似于硅烯,在超高真空里,單個鍺原子在高溫下沉積成一層基底。研究人員已經將該材料合成到鉑金基板上。 研究人員說:“根據以前合成硅烯的路徑,我們很自然的試圖以同樣的方法合成這種新材料,通過沉積鍺到銀基。但這種嘗試失敗了,因此決定切換采用鉑金基底,于是鉑金生長到鍺基板上。這將是值得嘗試的另一種方式。” 將鍺原子沉積于鉑金基底后,研究人員通過光譜測量和......閱讀全文
寧波材料所在Rashba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電子具有電荷和自旋兩種內稟屬性,但傳統的電子器件僅利用了電子的電荷屬性而忽略了自旋屬性。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發現電子的自旋比電荷具有更優越的性能,如退相干時間長、能耗低、運行速度快等。因此,自旋有望成為新一代電子器件的載體,隨之興起的學科即自旋電子學,在自旋電子學中,自旋流的產生、調控和探測是
寧波材料所在熱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基于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效應或帕爾貼效可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換,包括熱電制冷和熱電發電兩種應用形式。熱電制冷器件具有結構緊湊、無噪聲、無磨損、無泄漏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局部冷卻或溫度控制;熱電發電器件可為無人區信號發射裝置、深空探測器、植入式醫療器械等提供電源,更重要的是可以作為一種實現余熱能
環境修復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楊卓鴻團隊聯合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永濤團隊在環境修復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近年來,盡管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了進展,但全球石油開采、銷售和消費仍在持續增長。然而,溢油和含油廢水排放的風險將
環境修復材料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15.shtm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楊卓鴻團隊聯合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永濤團隊在環境修復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
柔性熱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許昌學院教授鄭直團隊在環境友好、低成本制備高效率熱電材料和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獲得了室溫水溶液反應快速、結構獨特且性能優越的硒化銀熱電薄膜與器件。相關研究成果以“面向商用柔性熱電器件的微結構定制β-硒化銀(β-Ag2Se)薄膜”為題在線發表于材料科學領域期刊《先進材料》 可穿戴設備讓人
研究發現新型“局域柔性”材料
1月25日,一項發表于《科學》雜志的研究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這一設計性極高的結構平臺,在剛性骨架的MOF的籠狀孔壁上編入溫度響應的動態“開關”,通過控制孔壁微擾來控制氣體分子在多孔材料中的擴散。 論文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顧成告訴《中國科學報》:“
聲學超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科院力學所微重力重點實驗室王育人團隊在如何利用單相材料通過簡單結構實現雙負特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系列成果已發表在《科學報告》《應用聲學》與《沖擊與振動》等期刊上。
抑菌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董文飛團隊提供了一種具有各向異性的CTAB擔載氨基修飾磁介孔納米粒子(Janus MSNs)的一步制備方法,以及該粒子在抑菌材料中的應用。 隨著時代發展,健康醫療、化妝品和食品的細菌感染和細菌污染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關注。當前消毒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但病原性細
柔性熱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近日,許昌學院教授鄭直團隊在環境友好、低成本制備高效率熱電材料和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獲得了室溫水溶液反應快速、結構獨特且性能優越的硒化銀熱電薄膜與器件。相關研究成果以“面向商用柔性熱電器件的微結構定制β-硒化銀(β-Ag2Se)薄膜”為題在線發表于材料科學領域期刊《先進材料》 可穿戴設備
聲學超材料研究獲進展
?? 近期,中科院力學所微重力重點實驗室王育人團隊在如何利用單相材料通過簡單結構實現雙負特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系列成果已發表在《科學報告》《應用聲學》與《沖擊與振動》等期刊上。圖片來源網絡由于奇異的物理特性,聲學超材料在波定向控制與超分辨成像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雙負聲學超材料結構構型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