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深圳疾控中心獲悉,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生物安全三級(BSL-3)實驗室近日通過國家衛計委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及埃博拉病毒檢測實驗活動資格評審,同時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不定期評審及埃博拉病毒檢測擴項評審。該實驗室對深圳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傳染病的應急和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標志著深圳市疾控中心將獲得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可從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孔肯尼雅病毒、艾滋病毒、布魯氏菌屬、炭疽芽孢桿菌分離培養、耐藥分析和體外抗病毒藥物篩選等,“并可從事埃博拉病毒感染性樣本的核酸檢測實驗活動,滿足新發傳染病和重大傳染病病原體的研究和生物反恐的應急處置以及相關科學研究。 ”......閱讀全文
2020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并迅速席卷全球,引發了21世紀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內地盡管疫情暴發較早,但在一系列積極主動的抗疫措施下,在數月內就對疫情進行了有效控制,中國也成為世界首個在疫情沖擊下實現經濟反彈的主要經濟體。回溯抗疫之路,中國始終秉持著公開透明、負責任
全速推進藥物篩選、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明顯、康復者血漿捐獻在接力……記者從2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前疫情形勢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趨勢,但疫情防控仍絲毫不能松懈,要取得進一步防控成效,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撐和科研攻關的持續推進。 藥物選擇和研發 堅持“安全、有效、可供”
隨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威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專家也對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來源投下更多關注的目光。本文從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基因比對、跨物種感染研究以及關鍵的“中間宿主”等領域,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了全景式梳理與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視角。 一、華
新冠肺炎疫情的趨勢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在2月2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月18日起,全國新增的治愈出院病例數快速增加,已連續三天超過新增確診病例數,30個省份新增的出院病例數大于或等于新增確診病例數,“這充分釋放了疫情好轉的信號”。 這是全國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
8月12日,深圳檢驗檢疫局“OIE鯉春病毒血癥參考實驗室”正式掛牌,這是全國質檢系統第一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參考實驗室,也是全國第一個魚類疫病的OIE參考實驗室。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水生動物健康委員會主席希爾教授,以及來自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以及深圳市
12天:一場H7N9疫苗研發的競跑 12天可以用來做什么 中國科學家用12天的時間,研發制備了H7N9全病毒滅活疫苗。 4月8日至20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獲得H7N9病毒基因信息后,他們通過基因合成及利用反向遺傳病毒拯救技術,在短短的1
進入九月份,中國學者參與的多項研究在Nature雜志及其重要子刊上發表,其中主要包括首次發現初始全頜魚(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晝夜溫度逐年變化對于植物生長和碳循環的影響,以及多項基因組測序研究新成果。 首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
研究人員近日報道了一種由流感血凝素頸部(HA-stalk)特異性抗體介導的新保護機制:通過空間位阻抑制神經氨酸酶(NA)活性,這種空間位阻能夠阻斷NA與唾液酸接觸,從而抑制病毒的釋放。 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據估計,世界范圍內每年高達500萬人感染流感病毒,其中死亡人數達29-64萬人。
近期天氣變幻莫測,不少人因為家中有人患上了流感,想要去打流感疫苗,但是一聽介紹:流感疫苗只針對本年度主要流行性病毒株,而且一旦接觸未包含型別的成分,也會“中招”,頓時心里打了退堂鼓…… 今年也就只剩下十幾天了,明年的病毒株不同,難不成還要再打一次?如果能有一種通用的流感疫苗就好了。 這確實就是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病例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并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系、公共衛生學院微生物與感染學系教授劉星吟及其團隊成員米凱、許玉宇、柳枝等人在系統總結國內外在病毒感染與菌群方面的研究進展的基礎上建議,臨床上密切關注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病例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并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系、公共衛生學院微生物與感染學系教授劉星吟及其團隊成員米凱、許玉宇、柳枝等人在系統總結國內外在病毒感染與菌群方面的研究進展的基礎上建議,臨床上密切關注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4月14日,深圳羅湖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截獲一名旅客攜帶入境的艾滋病等多種病毒感染者血漿樣本制品,共計179支。經檢查,該批物品為血清轉換面板,系艾滋病病毒1型、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弓形蟲、乙腦病毒等感染者的血漿樣本制品,可用于實驗研究,產地為美國SeraCare Life Scien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 宣布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3月16日,深圳國家基因庫(以下簡稱為國家基因庫)與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達成戰略性合作。國家基因庫生命大數據平臺(CNGBdb)成為GISAID的中國首個正式授權平臺。 200
2009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18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技術發展處提出。 聯系人:謝正文 聯系電話:822
2月16日,記者從位于深圳國家基因庫的華大基因深圳大鵬“火眼”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當日完成首批深圳市各醫院送檢的4000余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樣本檢測。圖片來源于網絡 截至16日16時,華大基因在深圳已經完成了超過5萬人份的核酸檢測。 “實驗室的建設再次創造了‘深圳速度’。”據華大基因深圳大鵬
中國首個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武漢P4實驗室外景 摘自網絡 日前,中國科學院與武漢市人民政府的重大合作項目——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P4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家衛計委實驗室活動資格和實驗活動現場評估,中國首個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 P4實驗室是專用于烈性傳染病研究與利
11月26日,“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甫一爆出,迅速在科學界乃至公眾之中引起軒然大波。 任職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及其團隊首先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人類胚胎的體外受精,隨后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 CCR5 基因進行基因編輯。經過人為修飾后的嬰兒能夠天然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el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香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SARS-CoV-2或能感染人類的神經祖細胞和大腦類器官。SARS-CoV-2會誘發COVID-19,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截至2020年8月3日,全球有超過1700
禽流感、SARS、結核菌,甚至埃博拉病毒,如果這些微生物跑出實驗室,會不會對周圍居民健康和環境造成重大傷害?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個建設項目,周邊居民因擔心可能受到不利的環境影響,將通過項目環評審批的當地政府部門告上法庭,希望借此阻止項目上馬。而居民的一個擔憂就是項目的實驗室微生物逃逸風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6日,第四屆北京婦幼保健檢驗醫學論壇第二日會議如期舉行。國內外著名檢驗醫學和臨床醫學專家學者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此次會議的支持媒體,為您全程跟蹤報道。會議現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中醫科 王景尚博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5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京津冀婦女與兒童保健專科聯盟-檢驗子聯盟聯合主辦,來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石家莊市共計十八家婦產醫院、婦幼保健院共同協辦,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四屆北京婦幼保健檢驗醫學論壇在北京召開。本論壇涵蓋了孕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正式宣布其為全球流行病(Pandemic)。WHO最新新冠疫情狀態報告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26日10點,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確診患者超過46萬例,且仍呈現迅速增長態勢。 病毒在傳播過
由深圳檢驗檢疫局研究的動檢行業標準“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檢疫技術規范”近日通過國家認監委組織的專家審定。該標準規定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臨床癥狀、病毒分離、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酶聯免疫吸附實驗、中和實驗、間接免疫熒光實驗,是基于本實驗室對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及其病原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國際動物衛生
基因本身是無法自己進入到細胞體內的,必須依靠一定的載體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病毒可以侵入人體。可是病毒插入染色體后的位置是隨機的,誰也無法保證它不會突然觸碰到某些癌基因,治病不成,反把它們給激活了。 距離基因治療的第一例人體試驗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然而,這項曾被寄予厚望的治療手段
基本情況我國生物芯片研究始于1997-1998年間,盡管起步較晚,但是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階段性突破,并逐步發展壯大,生物芯片已經從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階段走向技術應用和產品銷售階段,在表達譜芯片、重大疾病診斷芯片和生物芯片的相關設備研制上取得了較大成就。2008年我國生物芯片市場約為
4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包括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王立平課題組、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徐富強課題組、生物物理研究所陳霖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國強課題組、昆明動物研究所徐林課題組和胡新天課題組聯合合作的研究論文Processing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確診逾105萬。 隨著時間推移,北半球即將進入夏季,同時南半球也要迎來冬天。 氣溫升高后,是否會減弱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新冠肺炎會像SARS或者季節性流感一樣,在夏季突然消失嗎? 多位專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不能排除,但通過溫度升高
診斷檢測芯片產品浙江江南生物芯片公司的“地中海貧血檢測芯片”以及深圳益生堂生物技術公司的“丙型肝炎病毒分片段抗體檢測試劑盒(蛋白芯片)”已獲國家新生物制品I類新藥證書,并作為生物制品新藥投入使用;SARS病毒檢測的基因芯片試劑盒已進行了試生產,完成了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的檢定,進行了2000余例臨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