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30日報道,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出一種新的合成方法,從而發現了新的熒光硅納米粒子,其在材料、信息技術以及醫藥領域將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應用物理快報》上。 這種硅納米粒子含有幾百個硅原子,與水混合后會發出熒光,其穩定的熒光強度可保持超過三個月的時間,十分容易檢測。硅所具有的良好性質,使得硅納米粒子可作為生物敏感材料的熒光標記,幫助人們觀察體內細胞攝入藥物的情況。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克勞斯·馮·海夫頓博士指出,新方法的最大優勢在于對硅納米粒子的大小及其表面特性可進行獨立控制。這項發現有可能改變電子芯片的性能,滿足對更高集成密度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這個方法也將成為促進各種生物醫學傳感器研究的關鍵一步。 目前,萊斯特大學正在進行與新方法相關的一個跨學科研究項目,希望能夠將硅納米粒子與藥物連接,以幫助進行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副研究員及其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超級碳納米點的概念,并研制出基于超級碳納米點的水觸發“納米熒光炸彈”。復合該“納米熒光炸彈”的紙可以實現噴水熒光打印、指紋汗孔熒光采集等多種實際應用,相關該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NA保護的熒光銀納米簇的合成與分析應用研究中科院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汪爾康 院士 中科院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汪爾康院士作了題為《DNA保護的熒光銀納米簇及其分析應用》的報告,汪院士首先向我們講解了熒光貴金屬納米族的概念、優點、合成及意義,隨后重點
在外泌體研究中,動態光散射測量敏感度較高,測量下限為10納米。相對于SEM技術來說,樣品制備簡單,只需要簡單的過濾,測量速度較快。但是動態光散射技術由于是測量光強的波動數據,所以大顆粒的光強波動信號會掩蓋較小顆粒的光強波動信號,所以動態光散射不適合大小不一的復雜外泌體樣本的測量,只適合通過色譜法制備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超級碳納米點的概念,并研制出基于超級碳納米點的水觸發“納米熒光炸彈”。復合該“納米熒光炸彈”的紙可以實現噴水熒光打印、指紋汗孔熒光采集等多種實際應用。 熒光成像可作為一種有效的技術方法,在數據存儲、數據安全和臨床診斷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該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賴
1、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 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LFIA) 也稱橫向流動免疫檢測技術,是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一種獨特的免疫分析方式,以條狀纖維層析材料為固相,借助毛細管的吸附作用使樣品在層析材料上移動,其中樣品
基于干細胞的再生醫學療法是目前治療人類組織、器官缺損和病變所引起的重大疑難疾病最具前景的方法,并已經在骨、心臟、肝臟、眼等組織修復的臨床治療研究中獲得了巨大成功。干細胞再生醫學的成功需要我們明晰移植干細胞在體內的分布、存活和分化行為以及相應的旁分泌功能等。而了解移植干細胞在活體內的這一系列行為,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突破了碳基納米點在近紅外波段發光效率低的難題,首次研制出具有高效近紅外吸收/發光特性的碳納米點,實現了基于碳納米點的活體近紅外熒光成像,并在近紅外-Ⅱ區(1400nm)激發下同時實現了雙光子近紅外發射和三光子紅光發射,在基于碳基納米點
1、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 側流免疫層析檢測技術(LFIA) 也稱橫向流動免疫檢測技術,是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一種獨特的免疫分析方式,以條狀纖維層析材料為固相,借助毛細管的吸附作用使樣品在層析材料上移動,其中樣品中的待測物與層析材料上一定區域的抗
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眾多獨特的物理性質,在集成光子學、生物傳感、精密測量、信息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金屬微納結構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納光學領域的一個
熒光納米顆粒因其優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如熒光金/銀納米顆粒應用于重金屬離子的檢測。但昂貴的成本限制了這些金屬納米顆粒的應用。目前,熒光碳納米顆粒由于其廉價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穩定性等優點而備受關注。然而,現有報道關于熒光碳納米顆粒的合成及應用
稀土摻雜無機納米晶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熒光壽命、高發光效率和可調諧熒光發射波長等優點,是目前普遍看好的新一代熒光生物標記材料。然而,熒光生物標記材料對納米晶的發光、尺寸、水溶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特別是生物體內成像與熒光共振能量傳遞(FRET)免疫分析應用,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4月19日,2016國際熒光前沿技術高端論壇(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學開幕。FluoroFest 是一個全球性的熒光學術論壇,旨在促進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熒光技術,推動跨學科及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
腫瘤標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并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兩種常見的腫瘤標志物。CEA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異常增高,AFP在肝癌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與組裝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峽聯合基金以及副研究員鄭偉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青促會和海西研究院春苗計劃等支持下,發展了一種獨特的高溫共沉淀法,首次合成了單分散、形貌/粒徑可控兼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超級碳納米點”概念,并研制出基于超級碳納米點的水觸發“納米熒光炸彈”。據了解,復合這種“納米熒光炸彈”的紙,可以實現噴水熒光打印、指紋汗孔熒光采集等多種實際應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 據了解,熒光成像可作為一種有效的技術方法,在
目前熒光分析法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重要且有效的光譜化學分析手段。在我國,50年代初期僅有極少數的分析化學工作者從事熒光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到了70年代后期,熒光分析法已引起國內分析界的廣泛重視,在全國眾多的分析化學工作者中,已逐步形成一支從事這一領域工作的隊伍。 一、熒光分析特點 (1)熒光分
目前熒光分析法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重要且有效的光譜化學分析手段。在我國,50年代初期僅有極少數的分析化學工作者從事熒光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到了70年代后期,熒光分析法已引起國內分析界的廣泛重視,在全國眾多的分析化學工作者中,已逐步形成一支從事這一領域工作的隊伍。 一、熒光分析特點 (1)熒光分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化學會主辦,青島科技大學、臨沂大學承辦。此屆參會人員達1600余人,征集論文1500余篇,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 大會上,汪爾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陳洪淵院士、姚守拙院士等專家學者,
微納光學結構依靠局域共振、電磁場增強、慢光效應等機制,可有效地調控光與物質(原子、分子、量子點、非線性材料等)的相互作用特性,其理念已廣泛應用于光子集成、靈敏信號探測和識別、生化傳感、超分辨顯微成像、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發光器件、疾病診斷及治療、環境監測等重要領域。相關研究的一個關鍵點是針對特定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研制出橙紅光波段熒光量子效率高達46%的碳納米點,為國際上最高值。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Adv. Mater.,2016,DOI:10.1002/adma.201504891)。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青促會會員)課題組研制出橙紅光波段熒光量子效率高達46%的碳納米點,為國際上最高值。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Adv. Mater.,2016,DOI:10.1002/adma.201504891)。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制出可見區全譜段熒光碳納米點,并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復合方法制備出具有高熒光量子效率的全譜段熒光碳納米點及其復合熒光粉。該工作對于研究碳納米點的發光機理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器件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d
稀土摻雜近紅外納米發光材料由于深層生物組織穿透、無背景熒光干擾和對生物樣本損傷小等特點在生物成像和溫度傳感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Nd3+離子在介質材料中的光學性能主要取決于其局域態的電子結構和激發態動力學,對Nd3+基納米發光材料開展深入的光物理研究對其光學性能的優化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
2014年10月16~17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嘉興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及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委員會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浙江
機械響應熒光(MRL)材料因其在機械力作用下可發生熒光信號(發光顏色或發光強度)的明顯改變,使其成為力傳感、防偽、缺陷檢測及光信息存儲等領域備受矚目的研究材料體系。要獲得具有高對比度和遠程檢測能力的MRL材料,不僅需要材料在機械力作用下發生熒光由暗到亮的開啟型(turn-on)變化,同時還需要所
近日,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從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獲悉,曲松楠研究員課題組首次研制出基于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熒光復合材料,這種復合材料在開發基于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曲松楠研究員對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說,“以往的發光材料主要是有機和無機的,有機材料通過一些小分子的合
光激勵發光材料可將短波長的激發光能量儲存在基質陷阱中,并在長波光子如近紅外光的激勵下發射短波光子,在輻射劑量計、紅外成像、信息存儲和發光涂料等技術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由于近紅外光具有深層生物組織穿透、無背景熒光干擾和對生物樣本損傷小等優點,因此近紅外光激勵納米發光材料有望作為一類新型的熒光探針應
腫瘤標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并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例如,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兩種常見的腫瘤標志物。CEA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異常增高,AFP在肝癌和
可激活定靶探針可激活定靶探針一般用于酶活的功能成像。它們往往含有兩個以上的等同或不同的色素團,兩個色素團通過酶特異性多肽接頭彼此緊密相連。這類探針主要呈黑色,沒有或者很少發射熒光,這主要是由于非常相近(等同色素團)或者共振能的轉移(不同色素團 )所造成的淬滅效應所致。多肽接頭的切除,使它們的
在癌癥早期診斷領域,通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記物來診斷癌癥的液體活檢與傳統活檢相比侵入性更低,更為經濟省時,需要專業技能也較少。循環DNA(circulating DNA),微RNA(microRNA, miRNA),和其它非編碼RNA都可以成為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日前,美國紀